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反映了广大人民的共同愿望,是我国实现现代化战略目标必经的中间阶段,同时,我国已取得的现代化建设成就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奠定了基础;“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与“总体小康社会”相比,是更全面更高水平的小康社会;在新世纪之初提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2.
党的十七大明确提出"建设生态文明"的目标,本文在进一步落实"科学发展观",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背景下,阐明了"四个文明"的关系,并重点探讨了以"绿色校园"为目标的"三个文明"建设的对策.  相似文献   

3.
先进生产力为小康社会的全面发展提供了必要的物质前提与基础,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实践过程也为先进生产力的发展提供了机会。先进文化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提供有力的思想保证和智力支恒,并将在恒动地推进中国小康社会全面进步的过程中得到检验与发展。现阶段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中得到了充分的维护与体现。“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理论基石与行动指南,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进程将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提供最佳的理论实践舞台。  相似文献   

4.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是一个综合目标,本文从三个方面分析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文化发展之间的关系文化发展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主题,对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作用和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5.
人的全面发展是"三个代表"思想的内在要求和落脚点,实践"三个代表"就要坚持"以人为本",一切为了人民,一切服务于人民,充分调动人民群众的积极性、创造性,提高人的素质,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的实现完成从人口大国向人力资源大国的转变。①  相似文献   

6.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过程中的大事.要搞好新农村建设,必须将农村内生的"推力"和全社会的"拉力"相结合,充分发挥它们各自的优势,相得益彰,才能使新农村建设的"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目标成为现实.  相似文献   

7.
由全面"建设"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是党的十八大重大理论创新,也是党向全国人民的庄严承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标志着社会主义制度的伟大胜利,是实现民族复兴的重要阶段,是建设现代化强国的重要途径。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必须加强党的领导,通过提高党建的科学化水平,提升党领导发展的能力和构建和谐社会的能力,确保全面小康目标的实现。  相似文献   

8.
党的十六大提出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干部队是关键.挝因此,按照"三个代表"要求,努力建设高素质的干部队伍是摆在全党面前的一件大事.  相似文献   

9.
类主体意识--"两课"教学目标的当代定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集体意识为表现形式,以主体意识、宽容意识、公正意识的内在统一为内容的类主体意识是当前"两课"教学的目标.这一目标的确立是适应WTO的必然要求;是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必然要求;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必然要求;是个体健康成长的必然要求.这一目标的确立,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10.
党的十六大把形成学习型社会确立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和任务之一。提出"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形成全民学习、终身学习的学习型社会"。为进一步贯彻落实"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党的  相似文献   

11.
自改革开放初期邓小平同志提出“小康”目标之后,我们为之奋斗走过了30年的历程。党的十七大报告再次提出了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奋斗目标的新要求。为此,我们要实现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坚持科学发展观;同时,在国民收入分配中处理好公平与效率的关系,再分配更加注重公平,促进形成合理有序的收入分配格局,使所有人民共享改革发展的成果,为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奋斗目标打下良好的基础。  相似文献   

12.
小康社会思想是邓小平关于中国社会发展阶段和发展目标理论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包含着丰富的内涵,它规划了我国分三步走实现现代化的大方向,促进了经济发展战略的转变,对我国的现代化建设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3.
今年是邓小平同志诞辰110周年,为深圳经济特区题词30周年。这位特区的缔造者对深圳等经济特区的创立发展倾注了大量心血和智慧,就经济特区改革发展提出了一系列重要思想和理论观点,引领推动了经济特区乃至整个中国的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本文论述了深圳经济特区的发展成就是邓小平理论的实践成果,是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改革开放事业取得伟大成就的生动缩影,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的有力印证。深圳经济特区的成功雄辩地证明了邓小平理论是完全正确的,并在实践中不断丰富和发展邓小平理论的内涵。进一步明确了深圳经济特区发展的新目标;继往开来,再创深圳经济特区发展新业绩,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  相似文献   

14.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作为十六大报告的主题,是贯穿全报告的红线,也是以江泽民为核心的第三代领导集体与时俱进地继承和发展邓小平理论,对21世纪党向何处去,中国向何处去,指明的方向和目标;更是“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在21世纪头二十年的具体体现和必然要求,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昭示的是一个充满现代明色彩的社会发展阶段,蕴涵着丰富的内涵、范畴和关系。  相似文献   

15.
邓小平在"南方谈话"中,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新境界。重温邓小平"南方谈话",挖掘其内在的价值,对于当前改革开放、实践科学发展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6.
邓小平南方谈话体现了政治勇气与理论勇气相统一、理论创新与实践探索相统一、坚持马克思主义与发展马克思主义相统一的创新精神。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必须弘扬这种创新精神。  相似文献   

17.
文化作为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战略资源之一,所发挥的作用是巨大的。为此。中国共产党人对先进文化经历了80多年的探索与追求,形成了当代中国以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为指导的先进文化。这一先进文化.不仅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中物质文明建设的强大动力而且是政治文明建设的重要依托;它还将对全面提升国民素质和增强民族凝聚力发挥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8.
人的全面发展思想是马克思主义的重要组成部分,实现人的全面发展是马克思主义及其政党不懈追求的重要目标,也是马克思主义的最高人格理想和价值目标。“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系统地总结了党和国家工作的新要求,它同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是一脉相承的科学体系,而实现每个人的自由全面发展作为共产主义的价值目标,是这个体系的一项重要内容。在理论上,“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核心内容与人的全面发展具有内在的本质的联系。  相似文献   

19.
中庸方法论与邓小平和谐社会观的构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邓小平尽管没有明确提出“和谐社会”的概念,但他所追求和建设的社会主义就是一个全面进步和协调发展的和谐社会。作为中华民族优秀文化的继承者,邓小平构建和谐社会的“过犹不及”、“执两用中”、“和而不同”、“和合之道”的思维方式集中反映了中华民族的深邃智慧,它既是中国古代“中庸”文化传统在现代的发扬,也使“中庸”的思维方式得到了更新和升华。努力挖掘中庸方法论与邓小平和谐社会观之间的联系,有助于从思想根基上加深对邓小平和谐社会观和当前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理解。  相似文献   

20.
邓小平人才思想是在继承以毛泽东为代表的第一代中央领导集体关于干部队伍建设理论的基础上,结合新的历史任务提出来的。他关于选拔培养中青年干部是一个战略问题,人才问题主要是个组织路线问题,全党都要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坚持干部队伍“四化”方针等一系列重要的思想、论断,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的组织学说和生产力等学说,是指引我们贯彻落实党中央制定的“人才强国战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推进我国尽快由人口大国转化为人才资源强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理论基础和行动指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