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王惠民 《家教指南》2011,(1):16-20,128,129
在密教观音造像中,常常可以看到一组对称出现的"甘露施饿鬼"、"七宝施贫儿"图像,主要出现在千手千眼观音像和十一面观音像中,这组图像在密教经典中并无明确记载。本文考察了图像的经典依据,认为是受到《千手千眼观音经》、《十一面观音经》、《请观世音菩萨消伏毒害陀罗尼咒经》等密教经典的多重影响,而非来自某一特定密教经典。  相似文献   

2.
本文对莫高窟第148窟千手千眼观音经变中的内四供养菩萨和外四供养菩萨进行了考释,并据此提出了密教内四、外四供养菩萨的界定标准.  相似文献   

3.
敦煌莫高窟第320窟南壁壁画题材不见于其他洞窟,一直未能定名。通壁壁画由中央说法会、下方宝池莲花化生、两侧莲茎和千佛三部分组成,论文认为这是依据北凉法众译《大方等陀罗尼经》绘制的一铺经变,宣传释迦说陀罗尼时幻现出的景观。《大方等陀罗尼经》在中国南北朝时期就十分流行,对中国佛教影响较大。第320窟大方等陀罗尼经变的发现,使敦煌石窟又增加了一种新经变。  相似文献   

4.
有学者提出莫高窟经变中的经架只出现于《佛顶尊胜陀罗尼经变》中,而且是判定《佛顶尊胜陀罗尼经变》的特定标志,从而认为第449窟东壁门北有经架画面的《报父母恩重经变》应为《佛顶尊胜陀罗尼经变》。本文对第449窟东壁门北是否为《佛顶尊胜陀罗尼经变》进行了辨析,并说明经变中的经架并非判别《佛顶尊胜陀罗尼经变》的唯一标志。  相似文献   

5.
文章首次刊布了《佛顶心观世音菩萨大陀罗尼经》的西夏文录文,并参照敦煌汉文本对这部经书进行翻译和校注,可以为西夏佛教史和西夏语言研究提供一份新资料.  相似文献   

6.
莫高窟第395窟开凿于隋代,后经重修.甬道南北两壁为五代志公画像和毗沙门天王像,主室南北两壁为西夏观音经变之救助八难,主尊为阿弥陀佛.经研究发现,甬道主题是观世音菩萨之三十三种变化身,和主室观世音菩萨救助八难,共同构成了一部完整的观世音菩萨普门品变.虽然经过五代和西夏两次重修,但是洞窟设计理念却保持一致,这可能与西夏时期盛行的法华信仰与志公和尚信仰密切相关.这一研究也意在揭示重修洞窟研究的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7.
才让 《家教指南》2021,(2):9-20
《尊胜陀罗尼》是较为流行的密宗经典,内容主要包括缘起、佛顶出陀罗尼、陀罗尼使用及功效、陀罗尼仪轨及功效、结尾等.敦煌藏文写本中有两种抄写类型,一是摘抄其中的陀罗尼文,包括意译和音译;二是抄写全文.P.T.54A和P.T.368属于不同的译本,二者的差异十分明显,没有完全相同的句子.P.T.54A是吐蕃译师益西德译本,后世得到流传,收入《甘珠尔》中;而P.T.368不见于《甘珠尔》,属于敦煌轶经.  相似文献   

8.
保留至今的回鹘文文献多为佛教译本残卷。它对于我们研究回鹘语文及回鹘佛教史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这里校勘与研究的回鹘文文献《妙法莲华经·普门品》。就是译自汉文的佛教译本残卷。回鹘文《妙法莲华经》保留至今者,均为该经的《观世音菩萨普门品》,  相似文献   

9.
本文整理了敦煌遗书中的汉文和古藏文《六门陀罗尼经》。对全部文献梳理后发现,现存敦煌遗书中此经有两个汉译本。其中,汉文甲本为玄奘译本,与传世本内容一致;乙本译者不详,是根据藏译本译出,与玄奘本出入较大。而敦煌遗书中的古藏文《六门陀罗尼经》亦存两个版本,通过与现行的德格版《西藏大藏经》比较,现行德格本可能是在这两个版本的基础上修订而成。也就是说,敦煌本《六门陀罗尼经》中的汉译本存在传世本没有收录的新版本,古藏文的两个版本亦与传世本存在差别。  相似文献   

10.
《消灾经》是《佛说大威德金轮佛顶炽盛光如来消除一切灾难陀罗尼经》《佛说大威德炽盛光如来吉祥陀罗尼经》和署"不空译"《佛说炽盛光大威德消灾吉祥陀罗尼经》等佛经的统称。结合大理国写经《诸佛菩萨金刚等启请》中"大威德炽盛光如来启请次第"等相关新材料,可知《佛说大威德金轮佛顶炽盛光如来消除一切灾难陀罗尼经》形成于8世纪20年代至中叶前,出现最早。《佛说大威德炽盛光如来吉祥陀罗尼经》和《佛说炽盛光大威德消灾吉祥陀罗尼经》都可溯源到该经本。前者节录自《佛说大威德金轮佛顶炽盛光如来消除一切灾难陀罗尼经》,形成于844年之前,历代藏经中未见;后者虽署"不空译",但实际上形成于9世纪晚期至10世纪70年代(972),并非"不空译"。  相似文献   

11.
《圣曜母陀罗尼经》是印度大乘密教经典,现存唐法成和宋法天两种汉文异译本,法天本为历代大藏经所收录。随着英藏、中国藏黑水城文献的刊布,为我们更好地了解其传播情况提供了资料。黑水城等地出土文献中保存了多件西夏文《圣曜母陀罗尼经》。本文对英藏和中国藏西夏文《圣曜母陀罗尼经》进行了梳理、译释和考证,判定西夏文《圣曜母陀罗尼经》遗存情况;再结合法成本和法天本,探讨了西夏文本所依据的底本以及流行传播等情况。  相似文献   

12.
施萍婷  范泉 《家教指南》2011,(2):12-20,125,128
莫高窟第217窟南壁的壁画,以前考证为法华经变,近年日本学者下野玲子以《佛顶尊胜陀罗尼经》来比对这幅壁画,推翻了以前的法华经变的结论。但下野的考证仍存在很多问题,本文在检讨了诸多问题之后,认为这铺壁画既不是法华经变,也非佛顶尊胜陀罗尼经变,壁画的主题仍须进一步探讨。  相似文献   

13.
观世音菩萨以其慈善和不可思议之神力自古为僧俗所尊崇。其地位和所受崇尚程度非佛教一般神祗可比。大乘显密二宗都信仰。观世音,旧云光世音,略称观音。观世音者观世人称彼菩萨名之者而垂救。《妙法莲花经·观世音菩萨普门品》:“若有无量百千万亿众生受诸苦恼”,只要“一心称名观世音菩萨即时观其音声皆得解脱”,并记有十种灾难苦  相似文献   

14.
敦煌佛顶尊胜陀罗尼经变考释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佛顶尊胜陀罗尼经》(以下简称《尊胜经》)是一部密教经典。相传,7世纪70年代,西域高僧佛陀波利在五台山遇见一老人,老人问:“汉地众生多造罪业,出家之辈亦多犯戒律。唯有《佛顶尊胜陀罗尼经》能灭众生一切恶业,未知法师颇将此经来不?”佛陀波利回答说未带此经,老人嘱其回西域取经。此经取来后,前后五译。另有若干  相似文献   

15.
有唐一代,密教一宗,异常兴盛,写经造像,不一而足。其中以《佛顶尊胜陀罗尼经》为理论依据的尊胜陀罗尼信仰,在帝王及密教高僧的合力推动下朝野敬信,且因之形成了与民众日常生活息息相关的建尊胜陀罗尼经幢的民俗,风靡一时。本文试从《佛顶尊胜陀罗尼经》的传译与流播,及建尊胜陀罗尼经幢对社会生活的影响等方面,进一步说明密宗是中唐神秘文化发展的一个促动因素。  相似文献   

16.
上篇安岳石窟造像源流初探一、造像时间《通志略》:“梁普通二年(521年),招提寺刹下铭”,在安岳县。《蜀中名胜记》卷三十安岳县有:“梁普通(年)中,义州刺史临汝侯赐群獠《金缕卷书》。”由北路(丝路)传入之佛教,自魏、晋以来已盛行于四川。四川最早的佛教造像,早见于乐山市岩墓中。麻浩崖与柿子湾两处岩墓中均有浮雕佛像。此足以证明佛教造像早在东汉时已流行。成都市龙泉山摩岩刻《北周文王造佛道二像碑》及万佛寺等处的南北朝石雕佛像尤足以证实魏晋以来,四川佛像雕刻已盛行。安岳县佛窟可能始自北周。小千佛寨《法华经·观世音菩萨普门品》经变窟造像的雕造风格近似隋代(或唐初)。又有“隋开皇十三年”题记。可以肯定安岳佛窟早造于隋代。  相似文献   

17.
敦煌文书P.2668,正面为唐人李筌撰《阃外春秋》卷一、卷二抄本,背面为一习字稚童所写杂抄,有《燃灯文》、《新菩萨经》、《十恩德》、《十梦经》等,中间夹写《同光四年马圣者造窟发愿文》一段,以及乙亥年四月八日布衣翟奉达咏莫高窟七言诗一首。《同光四年马圣者造窟发愿文》全文如下:1.同光四年弟子马圣者造其窟一龛(并)2.菩萨内龛:大龛中弥勒佛,内龛中西方禅3.定菩萨,□全具,弟子圣者先奉为谁?国4.安人秦,令公方(万)岁;此(次)惟圣者合家同居5.弥勒下生,□得生天;天生梵弥下,6.千手眼菩萨齐造。(原文止于此…  相似文献   

18.
鸠摩罗什译本《金刚经》中"四句偈"一词千年来引起大量文人高僧的阐释,目前均无定论,通过对照《金刚经》其他五种译本,发现"四句偈"一词有不同的翻译,如"四句偈等"、"四句等偈"、"四句伽陀"、"四句伽他"等。综合历代各家关于"四句偈"之解说,并参照五种译本的不同翻译,挖掘该词的多义性,从文字和般若思想两个层面对"四句偈"一词作出全面客观的释义  相似文献   

19.
敦煌文物研究所藏图解本西夏文《妙法莲华经·观世音菩萨普门品》(以下简称观音经),是1959年在莫高窟发现的珍贵西夏刊本佛经。(见图版十五)据我们所知,这还是第一次发现。今蒙敦煌文物研究所提供全部照相资料,试作初步的翻译和考释。(一) 《妙法莲华经》是大乘佛经中的一部重要经典。汉文译本有三种:一是西晋竺法护所译,名《正法华经》;二是后秦鸠摩罗什所译,名《妙法莲华经》;三是隋代闍那笈多所译,名《添品妙法莲华经》。据唐朝道宣所作之《妙法莲华经弘传序》说:“三经重沓,文旨互陈。时所宗尚,皆弘秦本。”关于西夏翻译《妙法莲华经》的问题,有一篇存世的西夏文《妙法莲华经序》可资研讨,此《序》罗福苌曾译介于《国立北平图书馆馆刊》四卷三号(西夏文专号)上。但罗氏译文完成于五十多年前西夏文研究的初期,  相似文献   

20.
考察了中国天台宗关于《观音经》(《法华经·观世音菩萨普门品》)的注释书《观音玄义》《观音义疏》《法华文句》之《观音品》注的内容。对佐藤哲英、平井俊荣所说的吉藏说的影响问题、注释书的成立问题、各注释书的构成与内容做了简单介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