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违法性的本质究竟是对规范的违反,还是对法益的侵犯,构成了行为无价值和结果无价值争论的焦点;在行为无价值进一步扩充为行为无价值二元论之后,与结果无价值论的争辩并没有止息,反而愈演愈烈,尤其在不能犯未遂的处罚问题上表现最为明显.本文仅从行为无价值二元论的角度,来探讨我国对不能犯未遂处罚的相关问题.  相似文献   

2.
韩国刑法第27条的基本主观立场是规定,即使没有发生结果,但是有危险的存在,按照未遂来处罚,采取处罚未遂的积极的规程形式.因此比主观说更近的印象说具有说明未遂的说服力.即,印象说可以判断为最合理的说明"为什么处罚"没有发生结果的行为的问题的学说.印象说的伪装的主观主义未遂论的批判是把第27条作为基本的规定,印象说是运用关于处罚未遂的根据的说明方法,很难被看作有逻辑的批判.另外一方面,虽然不能提示未遂处罚的明确的基准的批判的本身是妥当的,但是这也是把未遂的处罚根据的问题,限定只运用说明"为什么处罚结果反价值的非常浅薄的未遂"的方法来解决可能的批判.因此,印象说作为说明的方法最为妥当.  相似文献   

3.
偶然防卫论     
日本刑法学界对偶然防卫存在防卫意志必要说、防卫意志不要说和二分说三种观点。我国学界虽不认可偶然防卫的正当性,但其社会危害性的程度、是否作为量刑情节等问题仍需要加以研究。  相似文献   

4.
危险犯不仅现实存在而且有其存在的理论及实践价值,进而存在危险犯的未遂形态,但要区分抽象危险犯与具体危险犯的不同情况。未遂中危险的判断以客观危险说为准,区分行为危险与结果危险来认定危险犯的既未遂。危险犯的未遂形态不含不能未遂。  相似文献   

5.
中国古代虽然没有形成体系化的正当防卫制度,但是历朝历代的刑法中不乏内含对正当防卫因素的规定。从源流上来看,正当防卫的观念源自人们与生俱来的防卫本能,但古代中国相关规范的目的是巩固政权统治而不是保障人权,其正当性的基础于今日而言已然不合时宜。就正当防卫的功能与定位而言,古代正当防卫的法律后果经历了由无罪到不罚的转向,正当防卫行为的性质始终含混不清,这种现象值得反思和警惕。古代刑法对于正当防卫行为的构造做出了较为细致的规定,诸多条文涉及防卫起因、防卫时间和防卫限度等方面的具体内容,其中不乏可取之处。虽然这些法律表现出浓重的时代性、阶级性、伦理性色彩,但是其判断思路与认定标准仍然能为当下正当防卫的制度完善与司法实践提供有益的借鉴。  相似文献   

6.
我国刑法理论通说认为,犯罪的未完成形态中的犯罪未遂只存在于直接故意的犯罪中,间接故意犯罪不存在犯罪的未遂形态。外国刑法理论与实务界对于间接故意犯罪未遂则大多持肯定态度。间接故意犯罪不存在未遂形态只是一种逻辑推断,并没有法律上的明文依据。涉及生命等重大法益的间接故意犯罪的未遂具有科处刑罚的必要性,否认间接故意犯罪有未遂,可能会导致把性质严重的犯罪作为性质较轻的犯罪处理,或者将有罪作无罪处理。  相似文献   

7.
李登峰 《华章》2008,(20):55-56
结果加重犯,也称加重结果犯,是指实施基本犯罪构成要件的行为,发生基本犯罪构成要件以外的重结果,因而刑法规定加重刑罚的犯罪形态.结果加重犯有无未遂形态有肯定说和否定说之争,本文认为,对于结果加重犯是否存在未遂,应从结果加重犯的构成要素入手加以分析.  相似文献   

8.
李登峰 《华章》2008,(19):55-56
结果加重犯,也称加重结果犯,是指实施基本犯罪构成要件的行为,发生基本犯罪构成要件以外的重结果,因而刑法规定加重刑罚的犯罪形态.结果加重犯有无未遂形态有肯定说和否定说之争,本文认为,对于结果加重犯是否存在未遂,应从结果加重犯的构成要素入手加以分析.  相似文献   

9.
正当防卫是刑法对受害人或者第三人在实施正当防卫行为中的客观上的危害行为的性质予以确认合法的制度,因此正当防卫行为必须具有防卫意识。偶然防卫因为没有防卫意识且其行为本身没有防卫行为的正当性,因而不是正当防卫。  相似文献   

10.
处理共犯脱离作为共犯论中的一大纠葛,其理论根据存在意思联络欠缺说、准障碍未遂说、共犯关系脱离说和因果关系遮断说等观点的聚讼.对此,应立足于共犯处罚根据论中的因果共犯论,对共犯脱离采纳因果关系遮断说,即行为人脱离行为阻断了与其他共犯人实施之行为与结果之间的因果关系,对脱离前行为与结果承担责任,对脱离后行为与结果承担未遂或中止犯的责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