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大学资源有限,校长时间有限,大学校长在学校管理中要实现高效管理必须“有所不为”才能使学校更好地发展。“有所不为”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大学校长的境界和管理水平。  相似文献   

2.
一个“百事管”的校长绝不是一个成功的校长,要做到大有所为,必须善于做到“有所不为”,这是新时期校长的第一要务和学校教育工作的客观规律决定的。校长做到“有所不为”要注意:①重视发挥领导集体的作用,善于分工和授权;②重视发挥职能部门的作用,实行分层管理、定职定责。  相似文献   

3.
一、由校长的“有为”谈起经常听到校长们议论这样一个话题:作为中学的一校之长,日常工作实在太忙了。对外要代表学校迎来送往,要应付上级名目繁多的检查、评比、会议,还要与周围社区搞好关系;对内要全面负责,无论大事小情都要过问。但从学校管理的理论和实践两方面看,这种忙忙碌碌、事必躬亲的做法不可能有所作为,一个“百事管”的校长绝不是一个成功的校长。要做到大有作为,必须善于做到“有所不为”。二、校长之所以要“有所不为”的基点l.这是新时期校长的首要职责决定的当前我国基础教育正处于向素质教育全面推进的重要转折时期,要求每…  相似文献   

4.
一个好校长就是一所好学校。校长在学校管理中处于核心地位、主导地位、决策地位,校长的言行直接决定着管理工作的绩效。我认为校长要有“婆婆”的眼睛“妈妈”的嘴。  相似文献   

5.
提高管理水平,办好一所学校,关键是要有一个好的领导班子,特别是要有一位好校长。实践证明,一位好校长就是一所好学校。一位好校长在学校管理中,应做到“不偏”、“不贪”、“率先垂范”,这是校长治校的三件法宝。  相似文献   

6.
“有所为”和“有所不为”重要的是“为”与“不为”的标准的区分,更准确地可以称为责任的划分。在这里,我有两个“凡是”:凡是班级管理中学生不能自主完成的,班主任要有所为;凡是学生不能接受的,班主任要有所不为。  相似文献   

7.
姚星钢 《上海教育》2005,(2A):37-38
在学校管理中人们常说校长要学会“抓大放小”,即抓住学校中的大事、要事来实施管理,或说抓住学校的中心工作和某阶段中突出的工作及重点的活动进行管理。而我在实践中体会到:学校管理不仅需要校长会“抓大放小”,更需要校长能够做到“抓大管小”,既要抓住学校的工作重点,也要充分关注一些所谓的小事。“一屋不扫,何以扫天下”?这是朴素的管理思想。  相似文献   

8.
苏霍姆林斯基说:“有什么样的校长,就有什么样的学校。”校长是学校的灵魂,校长素质的高低决定学校的兴衰。因此,面对纷繁复杂的学校工作和千头万绪的管理内容,校长要想把学校管理得井然有序,运转自如,就需常备“三块石头”:“磨刀石”、“吸铁石”和“试金石”,以此来打磨自己的惰性,凝聚师生的人心,检验自身的素质,从而不断开创学校工作的新局面。  相似文献   

9.
苏霍姆林斯基说:“有什么样的校长,就有什么样的学校。”校长是学校的灵魂,校长素质的高低决定学校的兴衰。因此,面对纷繁复杂的学校工作和千头万绪的管理内容,校长要想把学校管理得井然有序,运转自如,就须常备“三块石头”:“磨刀石”、“吸铁石”和“试金石”,以此来打磨自己的惰性,凝聚师生的人心,检验自身的素质,从而不断开创学校工作的新局面。  相似文献   

10.
近年来,各级各类学校,普遍推行校长负责制。怎样完整、准确地理解这一制度?在一所学校,民主管理的地位、作用如何?校长实施管理与教工参与管理关系怎样?这是当前需要解决的问题。在一所学校,教工是主人,校长是祛人。“法人”的地位要靠主人维护,“主人”的作用要靠“法人”去发挥,双方必须配合默契。实践证明,在“主人”与“法人”的配合上,必须做到两个基本点:一是找准位子,各司其职;二是换位思考,相互支持。校长对学校全部工作承担着法律责任。要想责任落实,首先必须注重自身素质的提高,做到心注人事业,力注入学校,情…  相似文献   

11.
中国传统文化精神安于此岸、缺乏终极超越,这使得山水画艺术作为中国文化的独特视觉呈现也受到了巨大的影响。山水画中的观物方式、笔墨情趣和艺术理想这三者彼此相连,在显现山水画艺术本身所禀赋的特征之余,也显现出自然观“天人合一”的实质背景下,山水画艺术与中国传统文化相呼应,必然浸润上中国文化浓厚的世俗气息。  相似文献   

12.
中国古典园林与中国山水画可堪称为“姊妹艺术“.从中国古典园林的发展来看,唐、宋以来一些擅长山水画的文人画家参与园林的设计,将绘画的创造手法和意境的特色融贯于园林的布局与造景之中,从而使中国古典园林有了山水画的特色.中国古典园林山水画的特色还体现在它的审美追求和表现手法上.  相似文献   

13.
巴蜀山水画艺术孕育于巴蜀独特的地域文化中,体现在巴蜀具有独特的自然地理地貌特征和地域审美特质。巴蜀山水画艺术根植于丰富的巴蜀人文背景和深厚的文化内涵,塑造了独特的地域文化品格和创造出了强烈的山水画风格特征。  相似文献   

14.
中西方绘画是在各自不同的文化背景下经过漫长的历史沉淀而逐渐形成的艺术形式,它们和各自民族的审美意识紧密相关,其不同的历史渊源、表现特点正是它们的差异之所在。作为两种不同艺术形式代表的中国山水画和西方风景画,以其独特的文化内涵和艺术语言,彼此遥相辉映,在世界绘画艺术宝库成为极为珍贵的文化遗产。结合中国山水画与西方风景画的不同表现形式,以展示中西方绘画艺术的差异性。通过把两种艺术表现形式加以比较,能使我们更加深入地了解中西绘画的内在特质和独特的审美价值,对两种伟大艺术的交流和发展能起到一定的推动作用。  相似文献   

15.
通过对山水画和民艺的色彩观的论述,强调在受西方绘画色彩观的影响下,立足自身,强化自身文化固有的特点,发现传统中有价值的东西,促进现代山水画色彩观念自身的更新与发展,重构现代山水画色彩体系,而民艺的色彩观对重构现代山水画色彩体系有着重要的借鉴和启示作用。  相似文献   

16.
一般说来,同一绘画体系下不同题材的绘画作品在发展与演变的过程中,其艺术理念与技法材料都应当是在同步发展的。可是工笔画发展到宋代这一文学艺术全盛之时,人物、花鸟、山水在表现手法上出现了不同,山水画因其表现对象特殊性导致与人物花鸟不同的技法与风格,但是同为勾线染色的人物画和花鸟画却在造型法则上发展不平衡。花鸟画呈现出精致人微的高度写实的造型法则,而人物画是一种相对概括与提炼的装饰性的写实法则。二者同样生在“皇家”出自“院体”却出现了“同体不同法”的现象。这种不平衡是因为二者有着不同的学习方法传统、各自的绘画理论、封建礼教的影响、题材的功能有所侧重、以及尺幅大小的几个方面原由使然。  相似文献   

17.
意境作为中国画,尤其是山水画的灵魂是大多数画家都加以关注的.意是情与理的统一,境是形与神的统一,随着山水画的发展,意境也成了真假艺术品的分水岭.同时也作为山水画是否有生命力的一种象征.  相似文献   

18.
元代山水画是中国山水画史上抒情写意的最高峰。元画以高逸为尚,放逸次之。倪云林的山水画是高逸的最典型代表,是中国山水画史上高逸的颠峰。倪云林创作的山水画,以其独特的语言,把中国文人画发展到空前完美的形式。倪云林的绘画形式在构图、章法、笔墨等方面都独具特色。画面布局有自身的艺术规律,这些画面语言组成空阔、平淡、幽静、萧疏的意境。通过对倪云林作品形式的研究,深入体会倪云林的绘画艺术,更好的对倪云林的绘画进行学习、探讨。  相似文献   

19.
在杜甫的题画山水诗中,我们可以窥探到他对诗歌艺术及绘画艺术的重要见解,领略其独特的艺术风格。杜甫注重神韵,崇尚形神兼备之美,注重虚实结合,强调想象,认为画家要乘兴遣画,讲究经营位置,他的诗题画与咏怀相结合,延伸了画意,达到了诗画交融的境界。  相似文献   

20.
“画中有诗”是研究诗画关系时不可回避的一个重要话题,然而与之相关的论述实在罕见。“画中有诗”的具体内涵主要有三个方面:一是人物故事画犹如叙事诗,画面可以再现历史内容;二是山水画犹如山水诗,山水诗、画的意境是十分相近的;三是寓意画犹如寓意诗,画中寓意增强了绘画的审美功能,这种画风已经成了绘画的主流。“画中有诗”是没有争议的,然而画中之诗是否能被观画者品出来,这与个人的艺术修养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