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开展艺术教育,提高学生的综合艺术素养,是促进中等职业学校学生全面发展的重要途径,是提高职业学校学生职业素养,培养全面发展的高素质技能型人才的重要突破口。根据中等职业学校教学的实际需要,在教育部职业教育与成人教育司指导下,高等教育出版社组织策划的《古诗百首赏析》、《名画百幅赏析》和《名曲百首赏析》,是推进美育系列课程改革和教材建设,创新教学模式与方法的有益探索与尝试。  相似文献   

2.
正西方美术史的教学通常以带领学生们赏析名画作品的方式进行,但名画作品所蕴含的真正意义往往是深层次的、隐约的,并不能让人一眼看穿,因此,学生们在赏析西方美术史上的名画作品时常常会感到无从入手。另外,由于欣赏者的经历、知识修养与情感体验等也不同,因而,即使欣赏者赏析同一幅美术作品,不同的欣赏者肯定会有不同的解释与体会。所以说,鉴赏艺术作品的过程中是存在审美差异性的,即使面对同一幅艺术作品,  相似文献   

3.
杨秀娟 《文教资料》2020,(4):105-107
高校艺术素质教育课程中名画赏析类课程设计应选择那些在艺术史上有代表性并具启迪意义的作品,围绕每一幅作品特定的"话题",向学生介绍作品在题材、表现手法等方面的特征,并进一步强调其在所处画派和历史阶段的地位。作者以马奈《草地上的午餐》为例,从时代背景、母题、尺寸、透视、比例和透视、光线和笔触等方面入手,阐述艺术赏析课程设计的心得。  相似文献   

4.
边小强 《文教资料》2011,(12):123-124
在西方美术史名画作品赏析的教学过程中,作者通过总结自身的教学经验,对西方美术史教学方法进行了阐述。以在西方美术史的名画赏析中,由艺术审美的差异性带来的赏析者不同的体验为出发点展开研究,注重介绍西方美术史的名画作品赏析的方法,针对美术作品的典故的了解,以及艺术名作中表现方法的运用:画作的构图特色,光线,色彩的运用特色;进一步了解名作中画家观念的表达;深入体会比较西方绘画大师在画作中传达的艺术精神。并总结西方美术史的名画作品赏析过程的根本意义,就是要从作品的赏析中认识名画作品的文化性。  相似文献   

5.
笑容     
《蒙娜丽莎》曾使众人为之倾倒,蒙娜丽莎成了举世公认的“微笑之王”;但是,在我心中却有一幅不是名画却胜似名画的“微笑”之作。或许在他人眼中,它  相似文献   

6.
青春的画布     
赵雅捷 《小读者》2010,(2):23-23
青春就像一块画布.上面涂满的五彩颜色组成了一幅感动世界的名画——《青春和生命》。  相似文献   

7.
正说起宋朝的繁华,常常被人提起的就是张择端的《清明上河图》。不过,最近频频出现在人们眼前的,是同时期的另一幅传世名画《千里江山图》。它是由一位年仅十八岁的天才创作的,耗时半年,画成不久他便死去了,留给世人的是一个传奇的背影。一幅传世的名画这幅画如今被列为中国十大传世名画之一,收藏于故宫博物院,是国宝级的文物。2017年9月中旬,故宫以“千里江山”为主题,  相似文献   

8.
一天早晨,美国匹兹堡市博物馆的美术作品管理员发现一幅名为《澡盆》的名画上留下了一个涂有鲜红唇膏的完整唇印。《澡盆》价格昂贵,当时币场价为几十万美元。讨厌的红色唇印,使得油画的观赏价值降低,管理员十分难过,因为他知道这浅浅的一层红色唇膏将毁了这幅名画,无法修复了。  相似文献   

9.
宁晓佳 《文教资料》2007,(27):21-22
本文赏析了英美诗坛巨匠奥登的名诗《美术馆》。虽然是依布鲁盖尔的名画《伊卡洛斯的坠落》而作,该诗却从一开始便刻意与绘画保持距离。笔者认为,这种刻意为之的距离恰恰体现了原画的基调。同时,诗作的漫不经心的语调,对于苦难的解读与定位均与绘画达到了完美的契合。  相似文献   

10.
下午第三节课,以往气氛热烈的初一(1)班教室出奇的安静,这是什么原因呢?原来数学兴趣小组的成员们正围着一幅名画在抓耳挠腮地冥思苦想.名画《百鸟归巢图》是宋代文学家苏轼的杰作,一位名叫伦文叙的状元给这幅画题了一首诗:  相似文献   

11.
下午第三节课,以往气氛热烈的初一(1)班教室出奇的安静,这是什么原因呢?原来数学兴趣小组的成员们正围着一幅名画上题的一首诗在抓耳挠腮地冥思苦想.名画《百鸟归巢图》是宋代文学家苏轼的杰作,一位名叫伦文叙的状元给这幅画题了一首诗:归来一只复一只,三四五六七八只.凤凰何少鸟何多,啄尽人间千万石.小芳心直口快,首先打破了沉默:“这首诗既然是《百鸟归巢图》的题诗,为什么全诗找不到‘百’字的踪影呢?”小婷回头表示赞同:“诗人只数了八只鸟,这与《百鸟归巢图》的百鸟不是矛盾吗?”小亮是本班的“数学通”,他说:“看问题不能只看表面!诗…  相似文献   

12.
《一幅名画的诞生》是上海市二期课改教材第八册第31课,介绍了俄罗斯画家列宾的成名作品《伏尔加河上的纤夫》创作的起因、经过,反映了画家对劳动人民的痛苦生活的关注,歌颂了底层劳动人民身上的巨大力量。  相似文献   

13.
目前,在世界名画成交价排行榜上,荷兰艺术大师梵高的作品《加歇医生的肖像》以8250万美元的价格高居榜首。这个价格纪录自从1990年被创造出来以后,至今没有被打破过。而梵高的另外两幅作品《没有胡子的艺术家》和《鸢尾花》分别以7150万美元和5390万美元排在世界名画拍卖价排行榜的第三位和第五位。具有讽刺意味的是,梵高生前贫困潦倒,一生只卖出过一幅画。而在他死后,他作品的价格被人们推向了高峰。梵高到底是怎样的一个艺术家,他的作品为什么现在如此受到青睐?  相似文献   

14.
《今日中学生》2005,(1):27-28
下午第三节课,以往气氛热烈的初一(1)班教室出奇的安静,这是什么原因呢?原来数学兴趣小组的成员们正围着一幅名画上题的一首诗在抓耳挠腮地冥思苦想.名画<百鸟归巢图>是宋代文学家苏轼的杰作,一位名叫伦文叙的状元给这幅画题了一首诗:  相似文献   

15.
赏析郁达夫先生的散文名篇《故都的秋》,老师们都会涉及描绘故都北平自然风物的五幅画面,其中,第一幅画面“清晨静观”最完整且最富层次感。  相似文献   

16.
《小火炬》2010,(5):15-15,29
《蒙娜丽莎》创作于1503-1506年间,画中人物坐姿优雅、笑容微妙,蒙娜丽莎的微笑被不少美术家称为“神秘的微笑”。这幅名画有很多的赝品,英国前首相撒切尔夫人就收藏了4幅,她说:“我实在太喜欢《案娜丽莎》了,但它是一件孤品,所以只得以赝品自娱。”下面我们分别展示真品与一幅赝品,  相似文献   

17.
活动目标 1.让幼儿接触世界名画,对画中表现的形和色感兴趣,并初步理解作品的内容。 2.启发幼儿大胆想像,积极表达自己的感受。活动准备名画《哈里昆狂欢节》一幅,大班幼儿美术作品一幅。活动过程 1.介绍米罗,引发兴趣。师:有个美丽的国家叫西班牙,那儿有个非常有名的大画家叫米罗。米罗爷爷可喜欢为小朋友画画  相似文献   

18.
张彦远的《历代名画记》是一部伟大的画史著作,里面记载的中国古代名画为后世留下了宝贵财富,关于书中的名画著录一直无人整理是令人遗憾的。把《历代名画记》著录的名画按题材分类,并从历代历史文化的角度探究其发展原因并发现规律。  相似文献   

19.
2009年年底,一个名为"蔬菜博物馆"的艺术个展吸引了北京798创意区很多人的眼光,这个展览的主角就是桔多淇,她以令人意想不到的方式重塑了西方大师们的杰作,其中包括达.芬奇的《蒙娜丽莎》《最后的晚餐》、毕加索的《梦》、安迪.沃霍尔的《玛丽莲.梦露》等。中国人日常餐桌上常见的食物,如豆腐、白菜、姜、胡椒、白薯等,被组合拼绘成一幅幅世界名画,再用摄影手法将其呈现。借助这种生活化的创意,桔多淇不仅打响了自己的摄影工作室名声,还将一幅幅蔬菜画卖出了不菲的价钱。  相似文献   

20.
智力冲浪     
想做画家的香织、茉莉、理美、舞四人,每个人临摹了一幅名画(分别是《维纳斯的诞生》和《春》)。临摹完成后,她们分别将自己手中的画交给其中一个人,又从别人手里得到画,这样多次循环。结果是,每个人手里都有一幅画,自己的画又回到自己手里的有一个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