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廖靖文 《青年记者》2017,(25):39-40
和医生、教师等职业一样,在众声喧哗的时代,记者这一职业的权威也面临着被消解的困扰.调查报道的工作模式、铁肩担道义的职业精神、纸媒的荣光,似乎都开始远离我们. 在融媒体时代,我们该如何做记者?在我看来,这个时代更需要专业记者,在自媒体盛行的今天,我们更要努力做专业记者.  相似文献   

2.
本文以《中国青年报》记者群体为例,通过深度访谈中呈现的传者的"自我言说",探究中国记者职业身份认同状况的"当下"。研究发现:《中国青年报》记者群体表现出积极的职业身份认同。其中,"国家-媒体"边界关系的突破与重建、来自公众(读者)的正向反馈、以及群体内互动在记者职业身份认同的建构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成为其背后的建构逻辑。但同时,一种普遍的"思想和行为的分裂"不容忽视。这种分裂导致媒体和记者"半官、半商、半文、半武"的身份尴尬,影响着共同价值观的形成,给记者群体的职业身份认同带来挑战。  相似文献   

3.
微博在当今自媒体时代早已成为个人话语表达的重要平台,很多在传统媒体工作的记者都创建了自己的微博,此时他们身上具有两重身份:既是媒体机构的记者,需要在传统媒体上记录事实和发表见解,从事新闻生产;同时作为社会人,在微博上能起到一定的舆论导向作用,而他们在这两种身份下表现出的话语表达的内容和权限是不尽相同的。厘清职业身份与社会身份,在话语表达中保持媒体的公信力成为传统媒体记者的职责。  相似文献   

4.
黄鸿业 《传媒观察》2012,(10):22-24
微博在当今自媒体时代早已成为个人话语表达的重要平台,很多在传统媒体工作的记者都创建了自己的微博,此时他们身上具有两重身份:既是媒体机构的记者,需要在传统媒体上记录事实和发表见解,从事新闻生产;同时作为社会人,在微博上能起到一定的舆论导向作用,而他们在这两种身份下表现出的话语表达的内容和权限是不尽相同的。厘清职业身份与社会身份,在话语表达中保持媒体的公信力成为传统媒体记者的职责。  相似文献   

5.
记者在微博平台上的言论边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怡 《新闻界》2012,(4):44-46
微博崛起的时代,传统媒体的雇员——记者——纷纷在微博上发声。这一真正的自媒体工具,动摇了传统媒体的根基,也是传统媒体最为宝贵的资产——专业媒体从业者的智力成果,微博平台的记者言论边界成为一个新问题。本文分析了微博带来的这一新变化,认为记者在微博平台上的言论边界涉及三个层面:身份、内容、影响力。在微博时代,传统媒体宜疏不宜堵,不可能也无必要占有记者的全部智力成果,要让记者对组织有高度认同感,让微博成为记者开展工作的辅助工具。  相似文献   

6.
张薇 《新闻世界》2013,(1):75-76
2010年至今,微博在中国迅猛发展,它带有自媒体特征并迅速积累了大量用户,当然也包括传统媒体的记者。记者在微博上的言论在哪?他们在微博上的言论是否会触犯自己的职业身份等都值得探讨的问题。  相似文献   

7.
从近代意义上的记者出现开始,记者身份就不断变化,并对社会发展产生推动作用。建国后,我国记者的职业身份在历史情境下经历了两次转变。在两次转变中,记者的职业角色往往不是单独存在,而是经常纠缠重叠。在对自身职业角色审视和回望的同时,记者和媒体常常面临现实情境中的身份困境。基于此,在勾勒建国后记者职业身份变迁轨迹的基础上,分析由此引发的记者身份困境。  相似文献   

8.
廖建国 《青年记者》2017,(19):79-80
记者在自媒体上的表达一直因“公”与“私”的身份问题备受争议.经过不断探索,宣传管理部门针对记者自媒体信息的传播、分享与评论活动,建立起了比较系统的规章.知法明纪才能守法执纪,为此本文探讨记者在自媒体中编发微新闻①时需遵从的政策,以资其用.  相似文献   

9.
<正>网络及移动媒体的出现,不仅颠覆了媒体形态,由公共媒体进入到"自媒体"时代,而且也颠覆了传受关系,由传受分离,进入到"传受一体"时代,不仅颠覆了新闻采写,由职业记者进入到"泛记者"时代,而且也颠覆了媒体疆界,由有边界覆盖进入到无边界覆盖。在这样的时代,媒介更加开放,言论更加自由,舆民聚集更加方便,舆论狂潮瞬时涌现。一、新媒体舆论特点1.舆论话题的公共性。网络作为虚拟的公共空间,汇聚了众多舆民和众说纷纭的言论和意见。在这个意见广场上各种意见、言论相互交集激荡。虽然一些话题也会引起网民的关注,但真正形成万众围观,深度参与,表达共  相似文献   

10.
信息技术的广泛应用,不仅提高了人们的工作效率,也使人们的生活更加丰富多彩,每个人都可以作为发言人,利用网络来传播自己的言论,这就催生了自媒体时代的到来。自媒体时代下,职业记者该如何坚持新闻的客观性、公平性,如何阻止和防护新闻自由的滥用,成为当下职业记者考虑的一个问题。笔者认为,自媒体时代下职业记者一定要重视职业素养的养成,重视社会责任,这是职业记者成功的关键所在。  相似文献   

11.
本文聚焦上海的一家数字音频创业公司,借助边界工作的理论视野和参与式观察等研究方法,分析其创业路径、策略,并讨论创业媒体的边界工作形态。研究关注创业媒体成为媒体职业生态中合法主体的过程,及其与传统媒体、自媒体之间的互动关系。研究发现,作为传统媒体的颠覆者和专业内容的生产者,创业媒体需要在这两重身份之间进行平衡,面临持续的、双重的边界工作,而这一边界工作又呈现出分界与合界相复合的机制。  相似文献   

12.
文章针对自媒体时代背景下,记者职业伦理法制化的必要性,提出了加强自媒体时代记者职业理论法制化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3.
田华 《青年记者》2016,(20):13-14
伴随着我国社会法治进程的推进,调查性报道在新旧媒体的合力下呈现增长态势.然而,调查记者群体一直处于尴尬的地位,成为法治既保护又搁浅的对象. 调查记者的概念界定 调查记者作为记者的一类,以做深度报道、揭黑报道为职业特征.伴随着上世纪80年代调查性报道在国内媒体上的广泛呈现,调查记者开始涌现.关于调查记者这一群体的身份认定至今未有一个统一的标准.调查记者王克勤认为“真正的调查记者是新闻人加法律人”,这点明了调查记者的职业特殊性.  相似文献   

14.
《新闻界》2015,(16):31-35
在19世纪末20世纪初的中国现代化转型中,知识分子思想意识和身份的嬗变推动了他们以报刊为阵地来表达救亡、革命和自由的诉求,促使了三次办报高潮的发生。这三次办报高潮与中国新闻事业的近现代化、记者职业身份的形成、记者职业场域的建构融合在一起。记者职业化是一个结构性的过程,在它形成的每个阶段,记者通过对自身话语体系与群体的职业边界的塑造来建构职业化的路径,因此职业话语与场域成为职业化的两个驱动力。本文以记者职业化启蒙、初显、形成为出发点,以报业从业人员转型到职业记者过程中的话语体系和职业场域为分析视角,剖析每个阶段对记者群体身份的认同问题。  相似文献   

15.
记者微博拥有多重角色,承担的角色期待各不相同。然而各种角色并不总能和谐一致:毫无限制地释放信息可能会伤害"喉舌"角色,影响社会和谐,守口如瓶则会流失粉丝;鲜明的政治家身份会削弱亲和力,扮演舆论领袖过度则易违反宣传纪律。要解决角色冲突,记者微博回归职业微博也即政治家角色应是目前最可行的路径。为此,宣传主管部门、媒体、记者应各司其职,将记者微博的内容约束在公共表达的范围内,促其回归职业微博本位。  相似文献   

16.
<正>人人都是新闻发布者,人人都是新闻评论员,为我们提供了日渐丰富的信息。与此同时,开放、便捷的信息传播方式对职业新闻工作者传统的新闻采集、发布方式提出了挑战:今天我们如何坚守职业精神?一、自媒体的繁荣,是记者的狂欢1.自媒体时代,新闻线索空前丰富,记者不再为没有线索而苦恼因为互联网技术的发展,使得人们可以在QQ、博客、论坛、微博上发布各种信息,并且很快在这些平台间互相传播。在自媒体时代,新闻现场的任何一个人都可以是信  相似文献   

17.
记者微博是以个人身份还是以职业身份发言?这是记者微博面临的现实困惑。记者微博是专业媒体与社交媒体业务对接、融合发展的有效平台.记者微博的问责和管理应该按照尊重记者言论自由、符合新闻职业道德规范、公共利益高于一切这三项原则进行。  相似文献   

18.
苏林森 《新闻界》2012,(2):53-58
随着传媒市场化的深入和各种新办媒体的出现,我国新闻从业者的流动性呈逐渐增强的趋势,本文基于一项全国调查发现,我国新闻从业者的平均从业年资约8.66年,近半从业者有过跳槽经历,其中网络媒体从业者的流动性最强.另外,记者的职业忠诚度不高,只有近四成记者愿意重新选择新闻职业.调查发现,从业者的性别、身份、职务和所在媒体性质影响了媒体从业者的职业流动.虽然适度有序的流动有利于传媒从业者和整个传媒业的发展,但需要加强对传媒从业者流动的规范和管理.  相似文献   

19.
刘睿 《新闻世界》2012,(8):141-141,164
一个微博便是一个“自媒体”。在近5亿网民、3亿微博的努力之下,自媒体已焕发出巨大能量。而在人人都是记者的自媒体时代,传统媒体和职业记者该如何自我定位?本文对此作一探讨。  相似文献   

20.
本文选择体制外记者为研究对象,媒体机构怎样培养和规训他们?他们又怎样挑战媒体机构既定的行事规则和职业理念?本文认为,由于身份差异造成了职业升迁的"玻璃天花板",体制外记者相比体制内记者更难对媒体机构形成归属感和忠诚感。部分体制外记者受强烈社会责任感和"成名的想象"所驱使,过分强调社会影响力,造成了一些"不专业"的做法出现。最终,体制外记者要么接受改造,要么离职转行,跟媒体机构的冲突,总是以他们放弃而结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