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 毫秒
1.
网络舆论常常采用价值导向的相关框架来理解环境风险,而政府管理者却多使用技术导向的相关框架对公众实施风险传播,由此导致传播效果的受限.本研究利用舆情分析工具,对2016年4月间发生的"地下水八成不能饮用"网络舆情事件进行信息数据采集,并通过对信息文本进行框架分析,描述社会公众和政府管理者在舆情风险信息传播中所使用框架的差异,并在此基础上提出包括传播目标设定、传播方法优化和传播效果拓展等在内的相应的环境风险传播策略.  相似文献   

2.
段鹏 《当代传播》2015,(1):32-35
风险社会语境下,我国的国有企业既要承担来自外部社会的诸多风险,自身也成为中国社会重要的舆情风险来源。本文基于对某大型国有企业舆情管理人员的深度访谈,总结归纳了当前国有企业的舆情风险特点、风险类型以及舆情管理的现状和不足,提出国有企业危机传播管理体系的模型建构方案和运行法则。  相似文献   

3.
随着全球化的发展,我们逐渐步入风险社会,而新媒体的发展使得我们在风险传播中出现了一系列新的问题和特点,公众利用新媒体平台参与到风险传播之中,新媒体对风险的放大与呈现,新媒体推进了协商民主的进程等等,使得我们对新媒体环境中的风险传播有一个全面的认识。  相似文献   

4.
城市形象传播:框架与策略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城市形象传播的总体范式是在城市定位与形象元素的二元张力中充分利用自塑与他塑的传播与建构合力,形成优选策略.城市定位延伸出城市形象传播的利益相关者策略和城市营销策略,城市形象元素资源库的有效传播需要运用大众传媒策略和文化策略.四者构成一个金字塔形的城市形象传播框架模型:利益相关者策略具有元策略和方法论意义而居于塔顶,城市营销策略、大众传媒策略和文化策略组成一个平面三角形位于塔基.在城市形象传播实践中,这四大基本策略表现为功能性策略组合关系.  相似文献   

5.
舆情是公众对社会环境变化的反映,是社会心理、社会态度的外部表达。今天,大数据技术与新冠疫情叠加,它们共同构成了当代世界的舆情环境,也造成了当前网络舆情传播规律的变化。在全球“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中,社会生活、经济环境、社会治理、国家安全和国际交往等方面均出现极大的“不确定性”,舆情研判、舆情治理成为治国理政、定国安邦的重要工作。面对网络舆情对治国理政产生的重大影响,中国社会需要深入研究网络舆情的传播特征,争取在舆情引导和国家发展中把握更多的主动权。  相似文献   

6.
在高速发展的社会经济和日益先进的现代化技术的推动下,互联网和智能手机的应用越来越普遍,人与人之间的社交渠道也开始由电脑向手机转变,尤其是近年来,以微信为代表的移动通信即时传播媒体的兴起,使得这种趋势更加明显。微信的普遍应用在给舆情传播与舆论引导带来发展机遇的同时也带来了相应的挑战。本文从微信自身传播的特点入手,详细、客观地探讨微信作为一种新时代传播平台的优势与弊端,并根据分析提出有关微信传播平台舆情引导的合理建议与策略。  相似文献   

7.
新传播环境下高校突发事件的舆情传播与舆论引导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新传播环境下,高校突发事件的舆情传播呈现了新的特征,对高校的舆论引导力提出了新要求,在高校突发事件潜伏萌芽期、爆发期和平缓期3个不同的阶段,如何有效引导舆论,构建和谐的校园舆论环境是本文探讨的重点.  相似文献   

8.
自2011年微信上线后,其用户数量持续高速增长.腾讯2016年上半年业绩报告显示,微信和WeChat合并月活跃账户数达8.06亿,其已经成为我国第一社交媒体.微信以活跃的社交关系和良好的用户体验成为我国舆情表达的重要平台,构建起我国影响最大的舆情场域,微信舆情对意识形态领域和现实社会的作用力不可小觑.因此,对微信舆情的传播特点和潜在风险进行探讨和分析,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9.
以"三亚宰客门"事件为案例,应用凸面镜及共振等社会物理学原理,剖析微博传播对该事件形成的作用机理;通过内容分析法,描绘微博传播作用下该舆情事件的"发生→发展→消解"演进模式;采用定量统计与"知微"平台微博传播影响力分析,剖析该事件舆情演进的动因:一是主管部门遮掩事实,成为网民情感负面态势的推动力;二是微博活跃用户的介入,成为舆情产生与发酵的催化剂;三是主动议程设置不当,错失舆情消解的良机。  相似文献   

10.
当重大社会公共事件发生时,网络舆情也会随之呈现出爆发增长的态势。网络舆情传播囿于其传播信息多样、传播速度快以及传播隐匿性强等固有特点,会对重大事件的舆情走势造成一系列影响。对此,本文基于重大公共事件视阈,在分析网络舆情传播特点的基础上,厘清舆情传播所带来的积极和消极的影响。并针对网络舆情传播所造成的负面效应,提出应对策略和化解方案。以期为提升网络空间安全治理能力提供一些可行性举措。  相似文献   

11.
陈红梅 《新闻记者》2007,(12):75-78
在网络传播环境中,信息传播方式和人们的信息接触行为都发生了一定程度的变化。了解这些变化状况及其规律,对于更好地利用网络技术,促进传播效果无疑是有积极意义的。本文试图从网络链接、网络信息定制、网络新闻传播等几个环节,介绍国外网络传播发展状况,以及学者们的研究发现,希望能够给相关人士提供一些参考。  相似文献   

12.
13.
智能媒体对以数字政府传播系统为代表的政治生活系统的深度嵌入,影响传统政治传播生态的解构或重构进程,并诱发信息传播失灵、过度依赖技术、权力越界、资本侵蚀和治理失范风险。文章以传播政治经济学视角为切入,发现数字政府传播范式的转型及其诱发的信息传播失灵风险、智能媒体技术权力的扩张、数字政府治理权力的迁移、智能媒体技术资本对数字政府传播系统的侵蚀等因素导致了上述负外部性的滋生。因此,需从整体性治理视角出发,优化数字政府传播模式的转型升级进程并提升数字政府传播系统的民意吸纳水平,提高整体性治理模式与全过程人民民主的有机衔接程度与网络风险综合治理效能,强化数字政府传播的整体性治理效果并优化数字政府资源的配置水平等,进而持续推动数字政府传播系统由风险变量转为事业增量。  相似文献   

14.
<正>新冠肺炎疫情呈现出连续性和全球性特点,既是一场人民群众的生命安全保卫战,也是一场舆情引导战。重大疫情发生时,社会结构会在短期内出现震动、混乱与调整,更需要关注舆情,监测当下的社会风向和社会成员的意识分布。疫情期舆情传播的特点官方有序,民间失序官方舆论场是主流媒体打造的"宣传场",民间  相似文献   

15.
16.
网络舆情的形成是一个复杂、多元的动态演化过程。新传播环境下,网络舆情的特征发生了显著变化,本文在分析网络舆情构成要素的基础上,着重从舆情主体、客体、本体、载体、环境五个方面探讨了影响网络舆情演变的中介因素,以及这些因素的作用机理。通过对网络舆论场生态格局和演变规律的探寻,以期能更好地把握舆论的风向标,有利于舆情的研判、引导和公共决策的前瞻性。  相似文献   

17.
新媒介使用为民众提供重要的公共参与平台,但意见表达者尤其是青年学生采取怎样的新媒体框架策略及其影响因素却少有学者做系统考察。在新媒体环境中青年学生如何组装好一系列"框架"的多米诺骨牌,进而借助互联网集聚外围力量进行表达?如何在新媒体环境中对青年学生意见表达进行框架引导?这是本研究要攻克的重点问题。  相似文献   

18.
林育曼  黄佳丹  饶浩 《传媒》2019,(1):85-88
在网络技术日益便捷的当今时代,舆情传播影响日益扩大,传播应对策略权重不断增强。梳理2000-2017年CSSCI来源期刊中已发表的舆情研究相关文献,运用文献计量分析法和内容分析法相结合,借助CiteSpace等工具从时间分布、研究主题分布及变化等形成可视化图谱。研究表明,舆情应对策略研究成果丰硕,迈入平稳发展阶段;研究主题多样且具有多学科交叉的特点;大数据环境下的舆情研究是研究的趋势与热点。  相似文献   

19.
近年来,随着可持续发展战略和构建生态文明社会等国家战略的提出,国内学术界对环境传播的研究有所增加.当前国内对环境传播各社会元素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媒体和社会NGO组织的环境传播战略上,对企业社会责任传播有一定的涉及,但鲜有人指向企业环境传播的修辞话语结构分析层面,此角度的国内外比较研究更是缺乏.  相似文献   

20.
随着新媒体技术的飞速发展,突发事件网络舆情的传播变得复杂多样,对该领域的深入探索有着重要的价值。文章基于CNKI检索和筛选了406篇突发事件网络舆情文献作为研究基础数据,借助CiteSpace绘制作者、机构、关键词等知识图谱,分析其研究现状、热点领域和发展脉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