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编辑同志: 1986年第一期《新闻记者》刊登的《边缘新闻学有哪几门?》一文中,提到有门边缘新闻学叫“新闻经济学”。“新闻经济学”是研究什么规律的学问?包含那些内容? 南京读者金惠风新闻经济学是一门研究新闻业经营方式、经济活动、企业管理特点及规律的边缘学科。研究的领域,从宏观上来说,包括新闻业与国民经济的关系;新闻业的管理体制与经营方式。从微观上说,着重研究新  相似文献   

2.
21世纪初开启的“后新闻业时代”,如今进入迅速展开的历史阶段,一种不同于传统新闻业的新型新闻业态正在成长。以互联网为基础设施,以数字技术为核心的技术丛是造就“后新闻业时代”的根本动力。数字新闻业是“后新闻业时代”的实质所在,它意味着人与事实世界最新变动情况的交流,人与人通过新闻方式的交往、交流,进入数字交往、数字交流的主导状态,受制于数字技术的内在机制。在生态结构上,后新闻业时代主要表现为融合新闻生态的初步生成;在新闻生产方式上,最突出的表现是多元新闻生产主体结构的形成;在新闻收受、消费、运用上,表现出更强的主动性、互动性和场景性。后新闻业时代的变迁方向是,智能新闻生产将占据越来越重要的地位,“人主体新闻”与“智能体新闻”的关系将成为新闻业面临的主要关系。  相似文献   

3.
随着多元新闻主体的不断涌现,新闻业的产制规则和传播逻辑均发生了重大变化,新闻生态系统成为理解当下新闻业变迁的一个有效概念。但这一概念还具有一定的笼统性、模糊性,结合此概念及行动者网络理论的启发,文章拟提出“网络—节点式”新闻生态系统概念,以进一步描摹多元新闻主体涌现后新闻业发生的根本性变化。其生成逻辑与新的新闻行动主体生态位不断提升及职业行动者的中心地位被解构密切相关。在这一系统中,多元新闻主体主要通过协作机制、制衡机制、构造机制、创新机制发生相互作用。“网络—节点式”新闻生态系统对新闻的定义、新闻行业结构、新闻文化均产生了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4.
高明勇的新作《新闻的逻辑》是他投身新闻业和职业评论写作十年来报刊文章的合集,全书52篇文章分为“新闻生产”、“职业训练”和“媒介素养”三辑,反映了一位媒体评论员和评论编辑对于当代新闻业和新闻评论运作的深入观察和思考。  相似文献   

5.
到目前为止,我国新闻理论界对新闻概念外延的理解,往往局限于“事”的范围之内,很少涉及到非事件领域。陆彩荣在1992年《新闻战线》第11期上发表的《新闻的新进击》一文中,有这样一段耐人寻味的话:“新闻业在报道社会变化的同时,承担了‘传播新观念’的历史任务。正是在这传播新观念的过程中,中国新闻更深入地参与了社会历史发展的进程,在整个改革开放大业中起到了不可替代的历史作用。试想:机遇意识、效益效率、价值积累、创新开拓、  相似文献   

6.
近年来,“感官化”新闻在网络传播平台得到更多的受众注意,通过“眼球效应”快速变现,破坏着媒介的生态。面对网络新闻“感官化”现象的冲击,本文尝试提出优化策略,平衡新闻和娱乐价值,推动新闻业不断向前发展。  相似文献   

7.
亚历克斯·琼斯曾在《正在逝去中的新闻》中这样描述传统新闻业:“新闻行业的大厦已经被釜底抽薪,摇摇欲坠.”①不可否认,当下的传统新闻业正面临着诸多挑战,互联网的冲击、资金的困境、信任的缺失都在动摇着这座“大厦”的根基.根据2019年路透社对多个国家的调查,用户对新闻的平均信任度仅为42%,只有不到一半的受访者表示信任自己使用的新闻媒体.  相似文献   

8.
到目前为止,我国新闻理论界对新闻概念外延的理解,往往局限于“事”的范围之内,很少涉及到非事件领域。陆彩荣在1992年《新闻战线》第11期上发表的《新闻的新进击》一文中,有这样一段耐人寻味的话:“新闻业在报道社会变化的同时,承担了‘传播新观念’的历史任务。正是在这传播新观念的过程中,中国新闻更深入地参与了社会历史发展的进程,在整个改革开放大业中起到了不可替代的历史作用。试想:机遇意识、效益效率、价值积累、创新开拓、  相似文献   

9.
方艳 《青年记者》2016,(14):12-13
“反转新闻”伦理评价起点的确定 新媒体技术使“大众自传播”成为可能,大众很多时候成了信息的生产者.“大众自传播”是指通过微博等产品,网民能够以“我”为中心生产信息和内容,并且通过网站实现数字内容的传播和共享.①这种“大众自传播”现象影响着新闻生产乃至新闻业,特别是在新闻采集、新闻制作、新闻发布等环节.在新媒体时代,“新闻是什么”是需要重新定义和思考的问题,但有一点是肯定的,“人人可以发信息”不等于“人人可以发新闻”,也就是说“信息”与“新闻”不能等同.  相似文献   

10.
《新闻界》2022,(1)
虚拟现实技术作为元宇宙的核心技术,正在驱动一场数字新闻业的变革,在近十年新闻业的颠覆式创新中,它已经产生了重要的作用,催生了沉浸式新闻。沉浸式新闻正在改写新闻的定义——"新闻是新近发生的事实的报道",在沉浸式新闻中,新闻成了用户对重构的事实的临场感知。与此同时,新闻的特性和功能,也随之发生了改变。沉浸式新闻的作用于用户的机制是怎样的?存在什么样的风险?这些都是需要学术界研究的问题。  相似文献   

11.
关键事件意指能够影响新闻业运作模式,甚至可以动摇新闻业在人们心目中形象和地位的事件。这一概念肯定了新闻业的“不确定性”,即新闻业并非一成不变,它会在重要的阶段或时刻发生某种转向或是变化。新冠疫情也被西方新闻学界视为影响新闻业的关键事件之一,在疫情期间,新闻业的生产模式与其社会意义都发生了显著转变。本文通过使用“职业角色、新闻生产和新闻合法性”框架对西方现有研究进行梳理,透视西方新闻业在关键事件中发生的转变。尽管由于语境差异,中西方新闻业在新冠疫情中的变化可能存在些许差异,但全球新闻业的共通性又可以使我们通过对西方新闻业变迁的解读,重新审视中国新闻业在新冠疫情期间的境遇和变迁。  相似文献   

12.
近代以来,西方新闻业价值规范作为舶来品落地中国,启蒙甚至想要主导中国新闻事业的发展历程。但是,中国新闻业的自主进路并未被西方新闻业价值规范所遮蔽。实际上,中国新闻业立足于中国特色新闻实践语境,承认中国新闻宣传工作不同于西方的典型特征,把握自己内在新闻事业发展规律,创造性地理解和运用西方新闻价值理念和马克思主义新闻价值理念,批判性地吸取中国历史文化孕育的价值传统,形成了一套不同于西方的、独特的、科学的新闻价值体系——以“沟通”为核心、具有“教化”功能、坚持“真实、自由、客观”的价值体系。其中,对沟通和教化价值理念的重视和强调,构成了中国不同于西方新闻价值体系的最显著特色与价值。  相似文献   

13.
媒体应该充当监督政府的“看门狗”,这是自由主义新闻理论对媒体民主功能的理想预期.市场自由竞争导致新闻业集中垄断,内容娱乐化;媒体所有者为追逐利润,丧失独立公正立场,使西方学者对媒体的民主“看门狗”功能产生忧虑甚至怀疑.民主国家已经建立了一套完善的媒体“抑制和平衡”体系,信奉专业主义的新闻从业者可以抵制媒体所有者滥用私权,媒体所有者也要维护媒体的公共合法性,网络的勃兴促进了“公民新闻业”的发展,创立了媒体之于民主的一种崭新功能.这些因素的聚合,使自由新闻业在今天依然能够“看护”民主.  相似文献   

14.
王军 《新闻界》2003,(5):29-31
当前,随着谈话节目的走红,尤其是凤凰资讯台的《凤凰早班车》、《有报天天读》等栏目收视率和广告收入的不断攀升,国内多家电视台开设了“电视读报新闻”类栏目。但从目前已经播出的节目来看,栏目策划理念陈旧,毫无新意,主持人居高临下的说教味浓,缺乏创意的突破和形式的创新,播出效果自然和期望值相距甚远,究其原因是多方面的。以下结合具体案例从五个方面进行分析探讨。一、多重新闻业如今,在美国和欧洲,“多重新闻业”悄然兴起。所谓“多重新闻业”就是指不同媒体之间素材的共享与重构,对一则新闻素材以多种形式加以表现。比如首先在报纸…  相似文献   

15.
商业主义的兴起对整个新闻业文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在数字时代它逐渐转变成为以流量和点击量为核心的指标化新闻生产逻辑。美国媒体社会学家凯特琳·佩特雷在她的新书《一切适合点击的新闻》中,对传统新闻业和数字媒体在“流量至上”逻辑下所面临的危机和挑战进行了深入的分析,揭示了新闻记者在这种特殊的流量驱动逻辑下如何改变了自己新闻生产和内容写作的方式。这意味着新闻业需要重拾公共服务在新闻业中的作用和地位。  相似文献   

16.
“新闻腐败”等新闻职业道德问题,不仅在当代中国,在其他发展中国家以及西方报业早期阶段也曾大量出现,是国际新闻业发展过程中的一个客观现象。这说明新闻职业道德建设是新闻业不可或缺的一个重要方面。本文将从职业道德和纪律的角度谈谈对新闻腐败的规范化治理。  相似文献   

17.
本文以2022年中国新闻业的重大事件为观察对象,重点回顾党的二十大系列报道、北京冬奥会报道与抗击新冠疫情报道等重大题材的新闻实践,从新闻生产、技术采纳与新闻业态三个维度出发阐述本年度新闻业发展变化的主要特征,并归纳当前数字新闻业在平台社会语境下的运作规律和发展趋势。研究发现,专业媒体与互联网平台从生产到传播各环节的“常态接合”是中国新闻业发展的典型特征,其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新闻生产的平台化、触达技术的智能化、治理理念的生态化。数字新闻业的“生产-触达-治理”模式,是专业媒体与互联网平台“常态接合”的主要呈现方式,因此新闻传媒业应当顺势而为,积极建设全媒体传播体系,全面提升数字沟通的能力与效果。  相似文献   

18.
成功的新闻写作来源于成功的采访,这已经成为新闻业中人士的共识。新闻界的前辈们曾有“采访是新闻写作之母”、“七分采三分写”等论断。但如何取得采访成功,新闻界可以说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历览中外“大家”的采访,我们就会发现,成功的采访无一例外地都是抓住了事物发展的“关节点”。  相似文献   

19.
张寅 《新闻大学》2022,(4):29-41+120
融合式新闻生产正成为数字时代新闻业的一大趋势。本文从组织社会学的理论框架出发,详细考察并审视了媒体机构Z的融合式新闻生产活动。研究发现,新闻业选择一种顺从的方式来回应行业内外对融合式新闻生产的“诉求”;虽然新闻业没有进行彻底的数字化变革,但却搭上制度环境的“便车”,以彰显其现行的融合式新闻生产活动具有“合法性”;而新闻业内部组织结构所具有的“超稳定”因素也深深地制约着数字化变革的推进,于是便不得不选择一种“折中”式的“面子工程”,来可视化所谓的“融合式新闻生产”。研究认为,传统媒体越是沉溺于过去的新闻生产环境,则越难朝着数字化的方向变革。  相似文献   

20.
张超  钟新 《编辑之友》2017,(11):61-66
近年来数字新闻业正经历“算法转向”:从比特形式走向更为高级的人工智能阶段.“算法转向”让数字新闻与传统新闻的边界进一步明晰,二者的区别不仅在于是否数字化,更在于算法机制.算法广泛、深入地应用于数字新闻生产也带来了变革,包括新闻价值评价由经验判断转向实证测量、新闻内容生产模式由“手工作坊”转向人机协同、新闻叙事由线性叙事转向交互叙事、新闻内容推送方式由大众化覆盖转向个体化定制、表征现实的机制由记者中介转向算法中介.与以往媒介革命以技术为导向不同,这次的“算法转向”不仅与技术有关,更是一种新闻生产方法论和思维方式的大变革,重构着数字新闻生产理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