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20世纪60年代末,加拿大传播学者M·麦克卢汉提出了"媒介即讯息(The medium is the message)"的著名观点,随着Web2.0时代单向传播模式的打破,人们开始在各种社交平台之中共享内容,媒介已经演变成为整合各种信息的传播平台.与此同时,信息的爆炸也对传统的新闻传播主体发起挑战,如何突出重围,第一时间发出相对客观、真实而又满足受众不同需求的新闻,成为新时代摆在各媒体面前亟须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2.
聊天机器人伴随着社交媒体的兴起而产生,近几年新闻媒体对于社交机器人的使用越来越广泛。BBC频繁使用推特机器人bbcelection参与美国总统选举报道,报道过程中使用了两个账号对于选举结果进行报道,一个账号获取选举结果的数据并且进行可视化内容的制作,另外一个账号发布新闻报道内容。  相似文献   

3.
1948年11月2日,美国大选即将揭晓的前夜,《芝加哥论坛报》在头版刊出通栏标题,宣布“杜威击败杜鲁门”。然而,第二天宣布的选举结果却是杜鲁门获胜。这件事,连同那幅杜鲁门当选后拿着宣告他被击败的《芝加哥论坛报》摆拍的照片,成了美国新闻史上最大的笑话之一。52年后的今天,类似的事情再次发生。 美国第43任总统的选举被认为是美国历史上争夺最为激烈的一次大选。共和党总统候选人小布什和民主党总统候选人戈尔的支持率不相上下。随着各州投票结果的陆续公布,到11月7日当地时间傍晚时分,两人仍难分胜负,但有一点已十分清楚:谁赢得佛州,谁就将获胜。于是,佛罗里达成了万众瞩目的焦点。美国选民和世界各国都把眼光集中在对选举进行全天24小时不间断报道的美国传媒上。然而,美国媒体却在众目睽睽之下陷入了前所未有的混乱。  相似文献   

4.
从序幕拉开到帷幕落下,13个月的美国总统大选新闻迭出:苏努努风波、聪格斯昙花一现、克林顿与妻子的感情纠葛、亿万富翁佩罗冲击波,一直到克林顿在天昏地暗的争斗中脱颖而出,所有这些,着实“喂饱”了嗅觉听觉味觉均超常的美国记者。然而,新闻大战本身实在没有新东西可以报道,用美国某些权威人士的话来说,依然是代表各集团利益说话,依然是“金喇叭效应”在起作用,依然是唇枪舌剑、喧闹无比。尽管记者的意见左右不了大选的结果,但喜欢玩弄客观报道的美国记者偏偏反其道而行之,让属于自己和不属于自己的“主观意见”跃然纸上,《华盛顿邮报》专栏作家威廉·拉斯伯里公开为佩罗招徕选民:“我听到了人们对佩罗的迁赞赏——他们愿意把美国的未来押在他身上”,美联社记者在  相似文献   

5.
在传统媒体平台式微、移动终端普及和媒介融合深入的背景下,新闻聊天机器人成为新闻业发展的一大趋势。本文基于搭建平台、对话方式、文本类型三个维度对新闻聊天机器人进行分类,认为新闻聊天机器人对新闻生产的创新在于打破传统报道形态,整合多方信息,用"拟人"化互动模式满足用户的情感需求,为新闻盈利模式带来更多可能性。  相似文献   

6.
在全球迈人大数据时代的背景下,数据变得越来越重要.美国大选持续时间长、事件繁杂,像民意调查、竞选资金、各州选情等均涉及数据.用数据新闻的方式来报道这类涉及多段时间、多个主体、多种来源、多种计算方法的十分复杂的政治活动再合适不过.因此,数据新闻成为美国大选活动最主要的报道手段之一.  相似文献   

7.
移动互联网技术的发展和信息融合技术的冲击使得新闻聊天机器人应运而生,人工智能正在重构传媒业的新版图。新闻聊天机器人通过机器程序仿真与人类的对话,用聊天的形式向用户推送新闻。这种交互式的传播方式使新闻聊天机器人在与其他新闻产品的竞争中脱颖而出。本文将从人机交互、内容交互、人际交互三个方面对新闻聊天机器人的交互传播实践进行探讨,希望为传统媒体的转型发展带来一些启示。  相似文献   

8.
2008年的美国大选又一次成为了全世界瞩目的焦点。众多报道无形之中传播了美式民主的理念、原则与程序。通过《南方周末》美国大选系列报道,我们可以清晰地看到这种作用。在我国的国际传播中,该如何有效吸引外国传媒和受众的注意力,以传播我们的价值观呢?  相似文献   

9.
大选报道与美国媒体的党派色彩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历次美国总统大选中,都会有众多美国媒体公开表明政治态度,积极为自己欣赏和服务的党派鼓吹呐喊.美国媒体的这种党派色彩有损其公众信任度,降低了可信力.  相似文献   

10.
美国新闻摄影界喜欢用目击者报道来概括新闻照片的特点。他们认为,一张新闻照片本身即表明三个基本问题:记者到了那里;他看到了事件的发生;事件就像照片所描绘的那样。它告诉读者这是第一手的报道,他最接近于事实的真实情况。摄影记者把这一事件的信息传播给读者时,除了照片之外,还要加上必要的文字说明。 照片和文字的融合 美国著名的新闻摄影编辑和理论家威尔逊·希克斯着重从生理学的角度来阐述这一问题。他认为,人在认识周围事物时,首先是依靠视觉,其次是听觉。读者看报纸上的文章时,基本上是他的听觉起作用。因为人的眼睛看文字时,实际上是把文字符号默读给耳朵。当声音的符号传达给大脑后,人会获得对事件的概念。从这点看来,眼睛在表述文字时是受到了一  相似文献   

11.
本文运用新闻学、传播学、政治学相关知识,利用文献分析法、比较研究法等质化研究方法,从传播政治经济学的视角透过两级分化的2016年美国大选民调报道,试图从媒体的政治倾向性、经济动因和媒介责任等方面厘清媒体民调报道偏差背后的真相,为探索信息时代民调报道、政治传播与选举政治等新政治现象提供一个新视角.  相似文献   

12.
如何报道融合新闻——从四个美国报道案例谈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融合新闻"又被称为"Con-vergence Joumalism"或"Multi-media Joumalism", 是伴随WEB2.0的广泛应用在美国新兴的一种新闻报道方式.这种报道方式以互联网为平台,融合了文字、音频、视频等多媒体的报道手段,赋予新闻以更加丰富的内容与表现形式.  相似文献   

13.
本文运用框架分析法,选取《参考消息》美国大选报道为样本,从报道体裁、稿件来源、版面设置、报道主题四个方面分析其新闻构架.通过分析,认为其为公众呈现了存在严重缺陷的美式民主,和平崛起的中国形象和期盼以合作为基础的中美关系图景.《参考消息》对美国大选的报道立足于中美关系,体现了中国政府对于美国的态度以及国家利益诉求,十分到位地扮演了党和政府喉舌的角色.  相似文献   

14.
早在1996年,亚特兰大奥运会互联网站的主页上就打出了“Forget TV”(忘记电视)的口号。又经过了六年的发展,如今的网络媒体现状如何?能与电视等传统媒体一争高下了吗?2002年韩日世界杯足球比赛,为网络媒体提供了一展身手的舞台,也为我们提供了全面了解和分析网络媒体新闻报道业务的机会。笔者试图以实例展示网络媒体在这次世界杯报道中的表现,藉此透视网络媒体新闻报道业务的发展的现状。  相似文献   

15.
佛山作为广东省的一个地级市,相继组建了佛山日报传媒集团和佛山传媒集团.特别是2005年1月佛山传媒集团的成立,将原来各自独立的机关报、都市报、电台、电视台等媒体划入其中,开创了全国整合平面媒介、广电媒介和文化团体,横纵向整合资源.  相似文献   

16.
杨晓白 《青年记者》2008,(16):81-84
记者:灾难的最先应答者 (作者:乔·海特<俄克拉荷马人>执行总编辑,分管特写版、调查报道等,是该报灾难报道小组组长) 你是否曾经第一个到达灾祸现场?你是否曾经把文字或摄影记者派往灾祸现场,而没有清楚地考虑后果?你不是特例.整个世界几乎都把记者看作灾祸惨剧和暴力行为的最先反应者,这包括新闻界对自然灾害,大的事故、恐怖袭击或是犯罪行为的报道.让记者知道如何防止自己和受害者遭受进一步伤害非常重要.对于新闻组织的领导层来说,关心那些为他们工作的人的福利也同样重要.  相似文献   

17.
杨晓白 《青年记者》2008,(11):82-84
以下是美国新闻从业者进行灾难和大规模暴力事件报道的经验总结,可供借鉴。  相似文献   

18.
《新闻通讯》2012,(11):64-64
据《大西洋月刊》(theAtlantic)报道,媒体分析组织4thestate在对美国主流报纸的头版新闻以及突发事件头条记者调查分析称,几乎所有撰写新闻故事的记者都是白人。调查发现,头版关于大选的文章中.93%由白人记者撰写,而亚裔记者所写新闻比例为3.3%,  相似文献   

19.
犯罪报道一直是新闻学术界争论的话题。本文通过美国电视媒体对华盛顿狙击手枪击案报道的分析,揭示了在电视媒体高度发达的现代社会,犯罪报道涉及到更为复杂的社会和道德问题。受众、警方、作案人和媒体四方在新的形势下,存在着既相互依存又对立的关系。如何在纷繁复杂的商品社会中把握自己的道德取向,正确处理收视率和社会责任的关系,这是电视媒体必须下功夫去研究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20.
在全球化背景下,国际新闻报道日益凸显出重要性。新闻驯化是本土化在国际新闻生产方面的应用,新闻工作者采用特定的方式来叙述与本国或地区更为相关的新闻故事,从而让国际新闻更好地与本国的历史、文化、政治等方面对接,增强国际新闻报道对国内受众的吸引力。在新媒体语境下,国际新闻的驯化程度依然较高,媒介技术的发展给予了新闻工作者更大的空间来驯化新闻,经受过驯化的国际新闻在更大概率上能引起本土受众的关注。从搭建意义共享空间角度出发驯化新闻,将新闻话语向受众熟悉的领域倾斜,帮助受众理解不熟悉的事物,才能取得更好的新闻传播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