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近代诗论中的唐宋兼重现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唐、宋诗之分野 ,非惟朝代之别 ,实由风格之殊。诗论唐宋兼重 ,清代已定其基调。迄近代 ,唐、宋诗之争虽未停息 ,但总体趋势则愈趋和合。情与理、美与善、意与象皆统一为整体 ,唐宋兼重则为中国古典审美理想走向归结之体现。  相似文献   

2.
南宋诗人杨万里论诗多妙语,既是其创作经验的总结,也是“诚斋体”形成的理论宣言。其诗论的要点是:注重诗教,有为而作;强调透脱,反对拘执;追求诗味,力避浅露;崇尚新变,脱略形似。  相似文献   

3.
孔子的诗论     
本文从四个方面概括了孔子对<诗>这部诗歌总集的评价,分析了孔子对<诗>的思想内涵的领悟和审美尺度的把握以及对诗的伦理教化的作用的强调,并论述了孔子的"兴"、"观"、"群"、"怨"说.  相似文献   

4.
黄庭坚诗及诗论对宋诗乃至明清诗的影响极大,但历代褒贬不一,该文试对黄庭坚诗的内容和形式及其诗论作一分析,指出其形成缘由、特点及其影响,以重新认识其诗坛地位。  相似文献   

5.
上博馆藏楚竹书《诗论》的出现,是诗教发展道路上的一个关键环节,对于我们重新梳理儒家的诗教传承和演变的脉络,意义重大。其中诗教观的形成,有着其特定的文化空间,是诗教观念萌生之初一直到《诗论》形成时期的整个社会意识形态、文化语境、诗歌功能演化和转变的共同产物。  相似文献   

6.
在中国古代文学批评史上居于重要地位的唐代诗歌理论,不但直接影响了当时繁荣昌茂、鼎盛一时的诗坛创作风貌,而且开启了后世长达近千年的“宗唐”诗风,可谓影响深远。本文拟对唐代诗论的理论背景和大致风貌作整体性描述,从而总结其主要的理论特征,即在思想内容方面重视对儒家“温柔敦厚”的诗教理论的继承;在艺术标准方面尊崇魏晋风骨与“兴寄”表达,注重对诗歌中雄深雅健的情感力量的呼唤;在审美倾向上,分为自然与奇崛的两大主要派别,展现为情景交融、兴象玲珑的美学风格。  相似文献   

7.
船山诗论不侧重在诗歌创作方面论诗 ,而在于关注如何读诗、如何悟诗 ,即着眼于诗歌鉴赏 ,在开拓诗论的领域方面不同凡响 ,这是它的特色和价值之所在。  相似文献   

8.
已故诗人海子和戈麦除了卷轶浩瀚的诗歌作品外,也创作了很多鞭辟入里的诗论。比较而言,海子诗论主要表现为对理想的诗歌内容的执着追求;而戈麦则更倾心诗行自身语言的推进与其表达的可能。  相似文献   

9.
毛泽东的诗学观念对现代诗人臧克家的诗论产生过两次重要影响。第一次影响的结果是,一个政治家、革命家的文艺观念衍变为一个诗人的诗学论题。第二次影响导致了这位白话诗人对白话状况贴近现象本真的评价和创作文言诗的努力。这次的影响所产生的一些新的诗学理论因素,在中国诗歌及诗学研究上具有意味深长的理论价值。  相似文献   

10.
袁枚以其独特的思想与丰富的作品被称为“清代最具个性与才性的思想家和文学家”。其中,袁枚的诗论与文论最富文学价值,也最能体现其别具一格的思想见解。文章将两者进行对比分析,发现他在门户之争、考据训诂、诗文创新等方面的观点多有相似之处,而在原则、形式、功用等方面的观点多有不同。这些同与不同观点的共存,再现了康乾时期文坛的复杂状况,也揭示了他身处其中的多样性抉择。  相似文献   

11.
明代诗学批评中的唐宋之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明代诗学唐宋之论是古典诗学批评唐宋之争的过渡环节,它有自身鲜明的特色,表现为诗家往往从门户推论,依据自身所持诗歌美学原则对唐宋诗予以辩分,并据此梳理诗歌正变论,这因此展衍了宋元诗学唐宋之争的批评成果,为清代诗学唐宋之争内涵的深化累积了丰富的理论概括养料。  相似文献   

12.
"唐宋诗之争"在我国文学批评史上是一个历时久远的热点问题。本文主要从"尊唐绌宋"、为宋诗张目、以及"学唐"、"学宋"之争三个方面探讨了日本诗话关于这个问题的议论和思考,并就此问题,对中日两国诗话加以比较,发现日本诗话在吸收中国诗学观和中国文化的同时,也力图表现出日本本土化的特色。  相似文献   

13.
宋代诗学批评对李白进行了较全面的论评,论题主要集中以下几个方面:一、承唐人批评取向,从整体上集中辨析李杜优劣;二、一些诗论家受理学思想影响,对李诗创作旨向予以指责;三、对李白作为诗人的创作才性、艺术渊源、诗作艺术表现和审美风格特征展开详细论析。这基本建构出了古典诗学批评李白论的视野,为后世诗学批评李白之论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4.
宋代诗话中的用事论主要在两个维面展开:一是对诗歌用事的原则及其要求进行探讨,着重考察用事与整个诗作、使字用语、诗意表现、创作主体的关系;二是对诗歌用事的方式及其内涵、审美效果等进行考察,着重从意用事和语用事两大块切入探讨。宋代诗话的用事论较充分地体现出了宋人对具体诗法理论的重视。  相似文献   

15.
宋诗的理趣特征是我国诗歌艺术的继承、丰富和发展,宋诗的理趣内涵包括:(一)浓郁的哲理色彩;(二)寓理于想象;(三)情理相融.  相似文献   

16.
遍检《全宋诗》、《全宋词》及诸多笔记、话本等献,考察唐代声诗在宋代的传播情况,对其歌唱事实作了辨证;并从接受史的角度,分析了宋人声诗观的理论内涵。认为唐代诗歌被采择入乐成为声诗的构成方式对宋人声诗观的形成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这主要体现在对声诗功能、体制、入乐方式等问题的认识上。  相似文献   

17.
本文以七十九首不合律的盛唐七律为考察对象,在对它们进行分类统计的基础上,探析其“失对”、“失粘”的具体原因,发现众多的不合律现象都是诗人主观上的考虑造成的。  相似文献   

18.
在北宋党争中,文字之祸频频发生,由此出现了很多贬谪文人。文祸带来的贬谪让他们在诗文创作上分外谨慎,甚至"不复作诗文";另一方面,身处贬谪之中,他们心中有不可遏止的创作欲望。在这种情况下,地位低微的词得到了贬谪者的青睐,诗文中的很多题材内容悄悄转移到了词体当中,由此成全了词体"诗化"这一大变革。  相似文献   

19.
文学是时代的反映,可谓“文变染乎世情,兴废系乎时序。”(刘勰《文心雕龙.时序》)时代的变化影响创作主体、审美主体的心理状态。正因如此,在不同的时代,同一时代的不同时期,有不同的艺术风格,不同的审美形态。唐王朝经历了初、盛、中,晚的发展过程,唐诗也相应经历了壮美、优美、弱美到丑的美的形态的嬗变。试以“初、盛、中、晚唐”的历史变迁为横向,以“壮美、优美、弱美、丑”等美的形态为纵向,以唐诗为基点,从唐诗的兴衰看审美形态的嬗变。  相似文献   

20.
宋代诗话与同时的阿拉伯阿拔斯王朝后期诗论,在立足言意关系之辨,对诗歌技巧的关注,依经立义,对天赋诗人及其自然风格的推崇,随意性与系统性并存的表述等诸多方面都形成对等与呼应。而同是技巧论,基于或以为意义难以言说,主张立象尽意,或以为意义可以言说,主张修辞显义的不同的民族诗学传统,前者以追求意境、意象、妙悟、韵味等为内涵的意象诗论,与后者以追求贝蒂阿、白雅尼,玛阿尼等为内涵的修辞诗论,又最终走向另类异质,由此形成诗歌技巧论另类异质的意象诗论体系与修辞诗论体系。中阿诗论技巧论共同的“诗心”与“文心”及其民族特质由此可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