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本刊第三期曾转摘《民主与法制》的一篇文章《<美之罪>名誉侵权案实录》,内容为北京市中级人民法院对山西大学美术系副教授张顺清、太原市公安局南城分局山西大学派出所所长郝运诉解放军文艺出版社王颖、湖南《文艺窗》杂志社、《中国妇女》杂志社侵害名誉权一案的前前后后。这一案通过新闻传媒,引起人们普遍注视。山东的《青年记者》杂志今年第一期,刊登了《这场文墨官司他怎么打输了》一文,作者兵戈就此案采访解放军文艺出版社副社长王颖同志。他的报告文学到底写了什么? 王颖说:在1986年国务院办公厅信访局第79期《来  相似文献   

2.
报告文学是很受广大读者欢迎的文体之一,它既能及时地报道新闻事实,又富有文学的感染力。如《谁是最可爱的人》、《为了六十一个阶级兄弟》、《哥德巴赫猜想》、《地质之光》等等,至今使人久久不能忘怀。目前的报告文学太少了,远不能满足广大读者的需要。为了改变这种状况,我提出如下几点意见:  相似文献   

3.
对于广大新闻爱好者来说,报告文学的创作实在太富有魅力了;掌握报告文学的写作方法,是许多青年记者、通讯员的一个愿望。本刊发表的《头雁之歌》,就明显地显露出北京日报记者李培禹在这方面的尝试与追求。著名报告文学作家陈祖芬,对这篇习作进行了认真评点,其中谈到的通讯与报告文学的区别、报告文学的创作特性以及通讯如何向报告文学“过渡”等,都是爱好新闻写作和报告文学创作的青年朋友们所关心的。为此,本刊在刊登《头雁之歌》的同时,特发表陈祖芬同志的信,希望能对有志于报告文学创作的朋友们有所帮助。  相似文献   

4.
成放 《新闻实践》2010,(3):78-80
尽管20多年过去,人们还是念念不忘那个从媒体走向商海的陈冠柏。不能忘记的是,陈冠柏参与报道撰写步鑫生改革事迹而荣获“中国新闻特别奖”的通讯《企业家的歌》;他因撰写《黑色的七月》等多部报告文学而三度荣获全国优秀报告文学奖;他下海后在海南创办、主持《金岛》杂志而蜚声文坛;  相似文献   

5.
报告文学,辞典皆曰为现代文学的一个品种。 不知怎的,我总觉得这个文学品种在中国一出世就不大正常。因为,在中国流传的报告文学的滥觞之作,却不是中国人写的。捷克人基希的《秘密的中国》、墨西哥的作家爱密斯的《中国──冒险家的乐园》之类,开中国报告文学的先河。 其实,一开始落后也没什么。鲁迅说“拿来主义”,我们把它拿来、走向正常、走向发展也就是了。事实也是如此。从夏衍的《包身工》到徐迟的《哥德巴赫猜想》,中国出了不少好作品。特别是《哥》文出现以后,掀起了中国的报告文学热,甚至出现了《报告文学》这样专门的刊…  相似文献   

6.
报告文学,辞典皆曰为现代文学的一个品种。 不知怎的,我总觉得这个文学品种在中国一出世就不大正常。因为,在中国流传的报告文学开山之作,都不是中国人写的中国事。捷克人基希的《秘密的中国》、墨西哥作家爱密斯的《中国——冒险家的乐园》之类,坐上了中国报告文学的头把交椅。 其实,一开始落后也没什么。鲁迅说“拿来主义”,我们把它拿来、走向正常、走向发展也就是了。事实也是如此。从夏衍的《包身工》到徐迟的《哥德巴赫猜想》,中国出了不少好作品。特别是《哥》文出现以后,掀起了中国的报告文学热,甚至出现了《报告文学》这…  相似文献   

7.
编辑同志: 我看到这种情况:对同一篇作品,有的编者编到通讯集中,有的又收集到报告文学丛书中,如魏巍同志的佳作《谁是最可爱的人》就是如此。这样看,似乎通讯和报告文学没有多大区别。平常,我们通讯员对这两种文体也感  相似文献   

8.
《谁是最可爱的人》这部名作与魏巍的名字联在一起。名作问世,很快成为中国人民志愿军的代指,半个多世纪以来,演变成为中国人民解放军的代称。魏巍的这部三千馀字的报告文学也因此成为发行量最大的著作之一,至今依然作为经典不断地重印。《谁是最可爱的人》不但收入语文课本,还译成多国文字发行国外。盲文出版社成立后出版的第一本盲文读物就是《谁是最可爱的人》。  相似文献   

9.
浙江籍报告文学作家徐锦庚全新创作的《望道:〈共产党宣言〉首部中文全译本的前世今生》,以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品《共产党宣言》为线索,放眼世界,聚焦中国,生动记述《共产党宣言》的中国足迹,以文学方式呈现马克思主义经典中国化的过程。全书从小角度纵深切入,饱蘸厚重历史之墨,兼具生动文学之笔,呈现出鲜明的革命历史题材报告文学特点,创造性地实现了历史思维、现实思维和艺术思维的有机统一,在当前诸多革命历史题材报告文学作品中,具有非常突出的示范意义,可谓革命历史题材报告文学书写的新标杆。  相似文献   

10.
立异标新二月花—关于报告文学涵义和归体的再认识 报告文学从诞生之H起,其涵义和归体就颇有争议:现择其具有权威性、代表性的观点梳理如下:《辞海》释义为:报告文学是文学体裁之一,散文的一种,是速写、特写等的总称。  相似文献   

11.
作家赵瑜的《马家军调查》在《中国作家》杂志发表后,立即在社会上掀起波澜,这期杂志也成为炙手可热的畅销书。 《马家军调查》是赵瑜历时三年写成的一部40万字的长篇报告文学,它描写了在世界田坛叱咤风云的马家军从辉煌走向败落,以及重振雄风的经历。作品发表之前,一些先睹为快的文艺界人士充分肯定了它的价值,但也预见到可能引发的争议。  相似文献   

12.
纪实·审美·创造———评长篇报告文学《大京九纪实》□赵慧平莫伸所作长篇报告文学《大京九纪实》是以审美的方式完成的一项文学创作工程,它将京九铁路镌刻在文学的画廊里。一位作家集中几年的时间自始至终地参与一工程建设的全过程,并为之作出长达66万言的传记,这...  相似文献   

13.
小号手是谁 《西行漫记》一书是美国著名记者埃德加&#183;帕克斯&#183;斯诺的力作。美国著名记者白修德曾评价说:“《西行漫记》是经典性报告文学的样本,斯诺对中国共产党的发现的描述,与哥伦布对新大陆的发现一样,是震撼世界的成就。”  相似文献   

14.
我国报告文学创作,近年来的发展状况,是可喜,又可忧的. 可喜的是,改革开放以来,沉寂多年的报告文学迅速崛起,有了新的发展。广大作者,继承和发扬我国报告文学的优良传统,近距离摄取生活,将焦点视聚在群众关注的热点和难点上,推出一篇篇引人注目、引起社会震动的佳作,象徐迟的《哥德巴赫猜想》、黄钢的《亚洲大陆的新崛起》、黄宗英的《大雁情》、乔迈的《三门李轶闻》、陈祖芬的《优势》、鲁光的《中国姑娘》等等,都是群众广为传诵的优秀之作。内容涉及政治、经济、文化教育、伦理道德等各个方面,贴近现实,贴近生活,贴近群众,有强烈的时代感。  相似文献   

15.
大千世界新闻迭出,文坛世界也迭出新闻。不久前,大型文学刊物《黄河》编辑部在一篇题为《辉煌的秘密——中国两弹研制秘闻》报告文学开头本来用作安排题图的位置上,发表一篇“郑重声明”。声明的主要内容是,在该刊发表这篇报告文学正要付印之际,同一作者所写的内容基本相同的另一篇报告文学已在《当代》杂志发表出来。声明说:“作为一名从事创作多年的部队专业作者,彭子强同志不可能不懂得这种‘一稿二投’的性质和其所造成的恶劣影响一我们为他的行为感到遗憾、羞耻和忿慨。”为此,该刊编辑部决定,将“扣除彭子强同志全部应得稿酬,以敬效尤。”  相似文献   

16.
1976年秋天,著名诗人郭小川走完了他人生的最后历程。他生于1919年,逝世时才50多岁,令人惋惜。近读《人物》杂志1994年第4期金凤写的《诗人郭小川的秋天》一文,又一次勾起我对诗人的回忆:那是1964年2月24日,诗人应邀到中国人民大学新闻系讲报告文学。诗人不讲诗,而讲报告文学,是何缘故?这里需要先交待一下背景。1962年秋,郭小川从中国作家协会调到人民R报当记者。1963年1月17日,以民日报门出他写的通讯怕银世界的黄金季节》。当时人们又把它列入报告文学的范畴。写林区工人的生产,帕银世界的黄金季节》并不是第一篇,但它一出…  相似文献   

17.
谈起报告文学的起源,海内外专家学者一般认为是在近代。川口治说:“报告文学……始终是近代的工业社会的产物。①巴克说:“报告文学的物质基础就是报纸。”②这大体是说报告文学产生在18世纪,他们常以1724年英国奋福发表的《新环球记》为根据。中国的许多专家学者同意这种观点,并认为中国的报告文学出现的时代更迟,清末开始孕育,“五四”前后萌生,本世纪20年代初期才出现了称得上报告文学的代表作,他们常以瞿秋白的《赤都心史》和《饿乡纪程》来证明。不管是中国和外国的学者都认为18世纪以前没有报告文学。这种观点在我国学术界产…  相似文献   

18.
《今传媒》2010,(6):26-26
韩石山(1947年—),著名作家,山西省作家协会副主席、《山西文学》主编。山西临猗县人。1970年毕业于山西大学历史系。1970年后历任中学教师,汾西县城关公社副主任,《黄河》杂志副主编,中共清徐县委副书记。1972年开始发表作品。1980年加入中国作家协会。1984年调入山西省作家协会。  相似文献   

19.
去年11月,我们《西部大开发》杂志在“本期视点”中,隆重推出《会宁有春色》这篇报告文学,文章发表后,社会反响不错。不少人说他读了此文,感动得流泪。这和我们当初看到这篇稿子的感觉不谋而和。 早在9月份的时候,我们就策划着在杂志上做一期关于教育和人才的  相似文献   

20.
随着《经济学人》和《纽约客》发行量的增加,越来越多的谜团也接踵而来:综合性的多主题时政杂志今后能否继续主导时政杂志领域?是否该杂志市场自身正在分化?如果真的是这样,那么谁将最终坐稳时政杂志的前三甲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