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鲁迅、沈从文都是经历过从中兴到败落的变迁的世家子弟。但因两人的家世背景、性格气质、接受教育程度的差异,使他们在文学创作上选用了不同的艺术表现形式,对自己的家族、自己所属的阶级,采取或负面摈弃、否定,或从正面寻觅的态度,竭力寻找过去的辉煌旧梦来与当前黑暗、污浊的现实相抗衡。  相似文献   

2.
3.
鲁迅、沈从文与中国现代美术有着诸多文化关联,二人都善于绘画。不同的是,鲁迅钟爱民间绘画,沈从文则对古典绘画素有研究;二人书法艺术造诣深厚,鲁迅取法晋唐、融汇隶篆,形成了自己的书艺风格,沈从文钟情章草,有着小众取向;美术研究上,鲁迅在前半生关注古代碑拓,后期关注木刻艺术,沈从文在后半生则集中探究了古代工艺美术。鲁、沈的绘画兴趣、书法风格、美术研究显示出现代文学大家独特的美术面向,其美术趣味与文学创作形成了互文,并以综合而非细分的逆现代审美方式实现了文学与美术的综合突破,显示出美术形式审美对于文学的独特价值,表明多重文化身份转换的可能性与必要性。  相似文献   

4.
李征宙 《丽水学院学报》2003,25(1):22-24,118
鲁迅、沈从文都是从中兴到败落中变迁出来的世家子弟。但因两人的家世背景、性格气质、接受教育程度的差异,终于使得他们在文学创作上选用了不同的艺术表现形式来对那原先属于自己的家族、自己的阶级或采取负面摈弃、否定,或从正面寻觅,竭力寻找那过去辉煌旧梦来与当前黑暗、污浊的现实相抗衡的态度。  相似文献   

5.
上个世纪九十年代,当我从古代读至“五四”时,我毫不迟疑地选择了鲁迅与沈从文。当时的阅读感觉是:在同样硝烟弥漫的文化“战场”上,一个是正面冲锋陷阵的猛将,一个是边缘游击的士兵;一个刚猛深邃而悲壮,有魏晋风骨唐诗精神;一个清新素朴而悲凉,有宋词元曲遗风。以后经过反反复复的重读,更加深了这最初的感觉。围绕“五四”时期的文化核心——“国民性”问题,鲁迅试图以文艺的手段撒开传统文化丑陋的帷幕,探究出根治的可能性;沈从文则试图用纯文学的浪漫手段展现传统文化滋养下的一些美好东西,录求出挽救的可能性。救治国民性的两剂药方:一…  相似文献   

6.
体批评应从其表层向深层意义拓展,任何厚此薄彼的评论都会导致误读,对鲁迅,沈从的误读就是两个突出的例子,探究这种被误读的过程及含义,对于正确的体批评必然具有规箴意义。  相似文献   

7.
鲁迅、沈从文小说创作文化心理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鲁迅和沈从文都是具有强烈文化意识的现代作家,他们的文化心理在二、三十年代文坛上各具一定的代表性。从文化目的、文化反思和批判、文化价值取向几个方面深入比较,他们小说创作中所彰显的文化心理既各具特色,又时时相通,与各自所处的时代环境紧密相联。  相似文献   

8.
鲁迅,沈从文都是为中兴民族而注目于传统文化的渊薮-地方民族的民风乡俗,一个批判民族文化的劣根性,一个却在寻民族文化的根,赞美自然的人性传统美德;一个为乡土小说奠基,一个使乡土小说分流,都超逸出了乡土小说的普遍特征。  相似文献   

9.
牛志文 《天中学刊》2004,19(4):76-78
鲁迅和沈从文是20世纪二三十年代中国文坛上具有代表性的现代作家。他们强烈的文化意识,是由一定的文化心理决定的。从文化价值取向、文化反思和批判、文化目标等三个方面探析他们小说创作中文化心理的异同,以挖掘产生这种文化心理的时代背景,对当前的文学创作是具有一定现实意义的。  相似文献   

10.
鲁迅和沈从文对爱情的激情的一面都有所体认,比较而言鲁迅侧重于“生活”,采取现实主义的表现手法,注重探讨爱情在社会上的遭际、男女在婚姻中的处境与感受沈从文侧重于“生命”,采取浪漫主义的表现手法,注重表现爱情对生命的意义、爱情与死亡在生命中的关联。  相似文献   

11.
鲁迅与沈从文小说思想和艺术特征之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从鲁迅和沈从文的成长经历入手,针对其小说进行分析,在思想、环境、人物刻画、题材、风格、心理、语言等几个方面上加以对比,从而揭示出两个作家的创作差异.  相似文献   

12.
现代乡土小说是中国现代文学的重要组成部分。由于不同作者的生活经历、教育背景、语体风格、所采取的写作视角与立场等不同,中国现代乡土小说大体上呈现出两种叙述倾向:以鲁迅为代表的“揭丑”与以沈从文为代表的“构美”。究其原因表现为:社会现实与人生关系的不同立场,启蒙主义思想影响下对过于西方化的不同反拨,农耕文化与中国古典哲学影响下的不同艺术呈现。这三个方面的差异形成了鲁迅与沈从文乡土小说叙述倾向差异之原因。  相似文献   

13.
鲁迅与沈从文以坚实、厚重的创作实绩和突出的艺术成就开辟、拓展了乡土文学的领域。但由于对乡土的意义理解的差异,使其小说呈现出解构与建构的不同视角:鲁迅倾力展现现实的黑暗惨烈、人性的被泯灭,批判和拆解着破旧的历史,而沈从文则沉浸在诗意盎然的梦中,编织着理想的花环,演绎着鲜活的人性。两者的视角都有局限性,但由于对民族文化的深刻思考与理解,使其作品均具有了永恒的魅力。  相似文献   

14.
15.
中国的文学巨子沈从文和日本的文学巨子川端康成,在各自的文学世界中表现出极具诱惑力的审美追求的相似:忧郁,感伤,悲哀,孤寂,构成了他们创作的基本色调。揭示他们创作的深层心理动因,对这一突出现象做了比较分析。  相似文献   

16.
建国后沈从文对鲁迅的评价及其心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沈从多有论及鲁迅的字,尽管建国后比建国前要少得多,但仍可以发现。他对鲁迅的认识和评价继1947年底发表《学鲁迅》一之后,再一次出现了重大变化。一方面,沈从已经自觉地把对鲁迅的认识和评价纳入到时代的主流话语体系中;另一方面,仍有他的独到之处,即表现出一种复杂难解的形态。探究建国后沈从对鲁迅的认识和评价,我们不仅可以把握到他的真实心态,而且对于我们正确地认识长期以来众说纷纭的两位学大师之间的关系,也不无益处。  相似文献   

17.
生活于同时代的沈从文和川端康成在小说创作上有许多相似之处——在人物塑造上:爱与美的女性形象;在人与物的对应关系上:情案交融,物我同一;在作品的基调上:淡淡的哀伤。文化背景、民族心理的不同又使二人的小说艺术表现形式有很大差异——在着眼点上:乡村陋习、丑恶文明的批判和因美的消失而表现的人生虚无的宗教观;在艺术手法上:民间传说、神话与意识流、象征、暗示。  相似文献   

18.
鲁迅因其“鸱枭”型战斗性的人格精神,因其思想启蒙的文学主旨,其作品内蕴着一种“荷戟在路”的中心意象,表现出一种如黑夜闪电般的穿透力,是一种“铸剑”的艺术;沈从文则因其“凤凰”型独立性的人格倾向,因其生命讴歌的创作题趣,其作品内蕴着一种“漫步于园”的中心意象,呈现出一种如黄昏夕照般的抒情性,是一种“招魂”的艺术  相似文献   

19.
“比较阅读”是一种语教学方法。本通过对同体、同人物(事件)章的比较阅读和对同体裁、同题材章的比较阅读教学,阐释了比较阅读的教学方法与效果。教学实践证明,它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题,提高他们的鉴赏能力,不失为一种切实可行的教学方法。  相似文献   

20.
鲁迅是二十世纪中国文学的一面旗帜,在中国文坛上占有重要地位。但在现代青年中,鲁迅阅读受到青春阅读的反逆和冷落。增强青春阅读的厚重感,体现鲁迅阅读的现代性,才能使鲁迅阅读历久弥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