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在古汉语里,有些词可以按照一定的语言习惯灵活运用,甲类词临时具备了乙类词的语法特点,并临时作为乙类词用,这种现象叫词类活用。文言文备考中必须把握又比较常见的词类活用的类型有:名词活用为动词,形容词活用为动词,名词活用作状语,动词、形容词活用为名词,使动用法, 意动用法等七种。  相似文献   

2.
我们在阅读古文时,常常会碰到这样的情况:某词本属甲类词,在一定的条件下按照一定的语言习惯而灵活用作了乙类词,临时具备了乙类词的语法特点,这通常称之为词性的变换或词类活用。这是古代汉语的主要特点之一。这一特点,在钻研小语教材时,还能从一些成语中看得出来。  相似文献   

3.
近年学界对古汉语词类活用现象争议颇大。历代学者对这一语法现象时有论述,明确了术语,认识到是一个词临时具有另一类词的语法功能;所涉类型中名词作状语和动词作状语是古汉语名词、动词的特殊语法作用.使动、意动是动宾特殊意义关系,均不属词类活用;词的兼类与词类活用可从语法音变、使用频率、词义派生显示区别.由此对词类活用作出新的界说。  相似文献   

4.
文言中的某些实词,可以在一定的语言环境中临时改变它的词性或用法,也使词的意义发生一定的变化,这种现象叫做词类活用。这种活用现象不仅在文言文中使用,在某些成语中也经常出现,教师可以在讲课时作为例证,一方面印证了文言语法现象,另一方面也可以帮助学生进行成语的积累,可谓一举两得。词类活用主要有以下几种情况。  相似文献   

5.
<正>成语是从古代汉语中沿习下来的,因其结构的稳固性和定型性,所以仍保留着古代汉语的痕迹,在用词方面往往不同于现代汉语,特别是某些实词临时改变基本用法,充当了别的词类,从而使词语的意义发生了一定的变化。成语中的词类活用现象比较多,主要有名词的活用、动词的活用、形容词的活用以及数词的活用四类情况。了解和掌握一些词类活用的语法特点,对于正确理解成语和准确使用成语都非常重要。一、名词的活用  相似文献   

6.
要准确理解和运用成语,必须释清它的音、形、义.有相当一部分成语,其中的词素大的辨析必须结合古汉语知识才能准确理解。下面就成语中的古汉语现象作一门类分析一一、词类活用。在古汉语里,某些词可以按照一定的语言习惯或修辞需要灵活运用.在句中;临时具有另一类向的语法功能,相应具有某一新的意义.同的这种临时的灵活的运用叫做词类活用。成语中的词类活用也是如此。1.名词活用作动词一如:门o点词为活用同.话号中的同语为活用后的意义,)(下同)孪(周锦还乡(穿)饭粗布草(吃)道路以目(看)无所事事(做)一鼓作气(击鼓…  相似文献   

7.
词类是根据词的语法意义和语法功能而划分的词的类别。古代汉语的词类划分与现代汉语基本上是一致的,各类词的语法意义和语法功能古今汉语也基本上是一致的,而且是相对固定的。 但在古代汉语中,某些词在特定的语言环境中可以灵活运用,临时改变其基本功能,在句中充当其它类词,词的这种临时的灵活运用即是词类的活用。在古汉语中,名词、动词、形容词等都可以活用,其中散文中词类活用现象比较常见。诗词中就相对少些。现代诗词创作中也有因袭古法活用词类的例子。 本文拟就所积累的古今诗词例句谈谈其中的词类活用现象。 一、名词活用…  相似文献   

8.
词类活用是指某些词在特定的语言环境中临时、偶然地活用为另一类词,具有了另一类词的语义特征与语法特征。这就是词类活用的定义。在上述定义中,“临时”、“偶然”这两个词至关重要,它集中概括了词类  相似文献   

9.
名词的活用     
李澍杨 《辅导员》2010,(2):56-58
所谓词类活用,即实词(名词、动词、形容词和数词等)的活用,就是说,某些词按照一定的语言习惯,在特定的语言环境中,可以灵活运用,临时改变词性,本来经常用做甲类词的,临时移而用做乙类词,在句子中暂时改变了它的基本语法功能。  相似文献   

10.
最好是把词类活用的范围缩小,成为修辞学里的概念。两个熟悉的词,如果是第一次搭配在一起,或者出现在意想不到的语言环境时,就会产生新鲜之感,就能获得修辞效果。为了达到修辞的目的,在特定的上下文中,故意把甲类词硬拿来当乙类词用,这是修辞性的词类活用。词的修辞活用,不论是语义上的或语法上的,往往是个别人在个别场合下的偶然用法,虽为全民所理解,却不为全民所惯用。修辞性的词类活用不会导致一个词从甲词类转化到乙词类。当然如果活用经常化,也就可能成为词类转变,从修辞现象变成词汇语法现象,词典里也就得有它的地位。  相似文献   

11.
"词类活用"是指某个词在特定的语言环境中,改变原本的语法功能,临时充当其他词语及功能的现象。"词类活用"作为一种重要语法在文言文中应用比较常见,有名词动用和形容词动用几种用法,然在现代汉语中,名词则不能作状语。因此要想灵活辨别词类活用现象,就要辨清"词类活用"与"词的兼类"二者的区别,本文首先区分了词类活用及词的兼类,然后通过对语文的教学实践中存在的词类活用问题进行分析,对如何更好地判断词类活用的问题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2.
很多成语渊源于古代,故其中不少字词保留有古汉语的词类活用现象。所谓词类活用,简要地说就是不违背约定俗成的语言习惯,此类词一置于特定语境中,便灵活地临时变通为在意义上有关联的彼类词,具备彼类词的语法功能。如“绳之以法”中的“绳”,已不是独立于此固定词组之外的一般性名词“绳子”了,而是特殊、临时地表“作准绳来处治”、“惩处”、“制裁”之类意思,成了动词。  相似文献   

13.
古汉语词类活用研究中的一些问题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词类活用,作为一个语法术语,是指一个词在它所属词类的句法职能之外的一种灵活用法.这种灵活用法,超出了它所属词类固有的句法职能,担当了别的词类的句法职务,临时用如别的词类,所以称为词类活用.作为一种特定的含义,词类活用往往简称为活用.词类活用的研究很有价值.在词类问题上,把词的基本功能和临时功能区别开来,这是一个重要原则.词类活用是属词的临时功能,它不能决定词性.如果一个词只有在具体句子的用法上才能决定它的词类,实质上就否定了词类的存在,在划分词类的时候,要看一个词的本质特征,要看一个词的基本功能.如果不区别词的基木功能和临时功能,“那就是把本质的东西和非本质的东西混同起来了.”区别词的基本功能和临时功能,研究词类活用.  相似文献   

14.
词类活用是古代汉语中的一个突出的语法现象。一些实词由于临时处在了另一类词的语法地位,因而具有了其基本功能以外的功能,即灵活运用为另一类词,从而满足了人们修辞、表达上的需要。 那么,在汉语的历史发展中,词类活用与词义的演变又有着什么关系呢?词类活用对词义、词性的变化起着怎样的作用呢?这是汉语语言学上应予回答的问题。  相似文献   

15.
词类的活用,是在特定的条件下,按一定的语言习惯,把原属甲类的词灵活地用作乙类词,使其临时具备乙类词的语法特点。要判断一个词是否用作另一类词,应根据它在具体语言环境中所表达的意义和它体现出来的语法特点去分析。一、名词用作动词,这是古汉语中最常见的语法现象。 1.名词不能带宾语,据此可以判断,宾语前面的名词用作动词。例:徐庶见先主,先主器之。(《隆中对》)“器”原为名词,带上宾语代词“之”,就用作  相似文献   

16.
词有定类,类有定词,这是古今汉语所共有的一个语法特性。但是在一定的语言环境中,某些实词可以临时具有某种语法功能,相应具有某一新的意义,并且临时改变了词性,有的还改变了音调,这就是通常所说的“词类活用”。“词类活用”也是古今汉语所共有的一个语法现  相似文献   

17.
词各有类,然而在汉语中经常看见这样一种现象,那就是词类活用.胡裕树认为:"甲类词在特定的条件下,为了修辞上的需要,偶尔用作乙类词,这是活用.""词类活用"是古代汉语中一个很突出的现象.  相似文献   

18.
词类活用是古代汉语中较常见的语法现象,通过对词的活用,在特殊的语境中临时改变它的词性,使之起到不同的语法作用。但由于词类的活用,情况较为复杂,学习研究者当中有人过于宽泛地理解和诠释词类活用现象,这是不足取的。  相似文献   

19.
活跃在现代汉语中的成语,是从古代汉语中沿袭继承下来的,深深地打上了古代汉语的烙印,遗存了许多古代汉语的语法特点。对成语中词类活用的语法现象进行了探析,具体分析了成语中的使动用法、意动用法、名词用作动词、形容词用作动词以及名词作状语的语法现象,以加深对汉语成语中词类活用现象的理解,更好地把握成语深厚的文化意蕴。  相似文献   

20.
在古代汉语中,某些实词在一定的语言环境中可以按照一定的语言习惯临时改变它的词性或用法,也使词的意义发生一定的变化,这种现象叫词类活用.词类活用在文言文中是非常普遍的语法现象,掌握词类活用规律,对于提高文言阅读能力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