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37 毫秒
1.
“生活即教育”是陶行知“生活教育”理论的核心,是陶行知在教育生涯中追求的目标。在他的教育行动、理论中,到处都体现了这一点。对于“生活即教育”,陶先生有过精辟的阐述:“生活教育是生活所原有,生活所自营,生活所必须的教育。教育的根本意义是生活之变化,生活无时  相似文献   

2.
学生:在我眼里,生活是单调、乏味的,因此写作文总觉得没有话说。这是为什么?老师:的确,现在学生的生活特点是“两点一线”,成天泡在题海中,这是事实。但是,即使是“单调”的生活,也可以从  相似文献   

3.
江苏常州武进区幼儿园多年来对生活课程进行研究和开发,确立了幼儿园课程应关注幼儿生活,利用社会生活,在生活中促进幼儿发展的课改思想,形成了以“生活课程”为依托的园本课程特色,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他们在“生活课程”的研究、开发和实施中,时“生活”取得了以下认识:①有趣的、丰富多彩的生活是最适合幼儿的学习活动形式之一,也是最有效的学习途径之一。②生活是一个动态的过程,生活中有经常变化的事物现象和活动,由此,生活是开放的,具有可接纳性。③生活不是凌乱的、无序的,而是有规律的和有序的,因此,生活是可控的活动。在实施“生活课程”中,他们的做法是:  相似文献   

4.
早在上世纪20年代,人民教育家陶行知先生就提出了“生活教育理论”,认为:“生活无时不变,即生活无时不含有教育的意义。因此,我们可以说‘生活即教育’。”他还说:“没有生活做中心的教育是死教育。没有生活做中心的学校是死学校。没有生活做中心的书本是死书本。”我们尝试以陶行知先生的“生活教育理论”为指导,让语文课堂教学向生活化拓展,从而活化语文学习。让学生在鲜活、丰富的社会生活和语文学习的融合中体验生活的乐趣,力求使“语文学习的外延和生活的外延相等”。一、课前走入生活,激起学习兴趣陶行知先生说:“教师应该激发学生的…  相似文献   

5.
中国当代文学教学是中文学科教学中的“特区”,因为它的教学内容是与中国当代生活联系在一起的。“文学是社会生活的反映”和“文学就是人学”是大多数人对文学的理解。中国当代文学表现的是当代社会中“人”的“生活”。具体而言,“人”的“生活”应该再从两个层面进行表现:一是人在现实社会中已经或正在过的生活,即实存生活。二是人在现实社会中应该或希望过的生活,即理想生活。明确了这两个基本点,我们才能够反思当前的中国当代文学教学中存在的“误区”,使这门学科健康良性地向前发展。  相似文献   

6.
一“艺术是真实的表现”。但这“真实”不是生活的模拟或机械地复制。而“是象画家那样艺术地再现全部生潘的真实”,从而在一定意义上揭示生活的本质规律,如恩格斯所说:“现实性在其展开过程中表明为必然性”。俄国著名讽刺作家果戈理正是按照这一现实主义美学原则,在生活土壤中孕育、提炼题材,于1836年创作了反映现代生活的喜剧《钦差大臣》。他在《论戏剧》中说:一部真正的喜剧,应是“这个  相似文献   

7.
新课程改革将“尊重学生”的理念提高到了一种新的教育伦理与教育科学的高度来认识,我们有必要从“尊重”理念观照作文评改的“多就原则”。在教学实践中要做到“三个尊重”,即:尊重生活,尊重个性,尊重差异。一、尊重生活,引导学生回忆真实的生活场景在作文评改中坚持“多就原则”,必须尊重学生的真实生活,但学生在写作中常常对“真实生活”把握得不够细致。引导学生回忆真实的生活场景是把作文写生动的重要方法。我以为要做好两件工作:一是引导细节回忆,细节回忆使生活场景能生动呈现,是把事情“写具体”的基础;二是唤起情感记忆,情感回忆…  相似文献   

8.
《义务教育品德与生活课程标准》中指出:“道德存在于儿童的生活中”、“引导儿童热爱生活、学习做人是课程的核心”、“珍视童年生活的价值,尊重儿童的权利”、“在与儿童生活世界的联系中建构课程的意义”.可见,将道德教育寓于学生生活之中,让他们品德的形成源自于他们对生活的体验、认识和感悟.因此,在教学中教师务必秉承“教学即生活”和“生活即教学”的教育理念,使品德教学更加贴近儿童的生活,回归生活,实现品德教育的生活化.  相似文献   

9.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写作教学应贴近学生实际,让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学生实际”是学生习作过程中表述和交流的对象。习作教学只有引导学生“关注现象,热爱生活”,才能使学生在具体的生活运用中“易于动笔”,在生活需要的驱动下“乐于表达”。《现代汉语词典》是这样界定“生活”的:“人或生物为了生存和发展而进行的各种活动。”实践证明,生活越充实,作文内容就越丰富,学生才会写出令人耳  相似文献   

10.
学生习作水平不高,害怕甚至厌恶作文,其主要原因恐怕是没有找到作文的源头——占有生活。俗话说:“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学生作文也是这样,没有生活自然难以下笔。大纲指出:“学生的生活越丰富写作的内容就越现实。”叶老也形象地指出:“生活就如泉源,文章就如溪水,泉源丰盛而不枯渴,溪水自然活泼地流个不停。”可见,帮助学生占有生活在作文教学中是何等重要。那么,怎样帮助学生占有生活呢?  相似文献   

11.
冯淑荣(牡丹江市东安区教育局):新课程实施以来,“数学生活化”问题已成为人们最关注的焦点话题和热门问题。《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数学是人类生活的工具;数学是人类用于交流的语言;数学能赋予人创造性;数学是一种人类文化……”可见,数学已经融合到生活的方方面面,并已经成为一种具有多维结构的人类活动。生活离不开数学,数学来源于生活,数学与生活是永远无法分割的整体。所谓“数学生活化”,是指在数学教学中,从学生自己熟悉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的生活背景中发现数学、掌握数学、运用数学,在学习过程中体验数学与周围世界的联系,领悟数学在…  相似文献   

12.
文章是有形的思想,思想是无形的文章。人们常说“文思”“,文”与“思”是分不开的。作文实际上是思想的表露,是个体精神的思维结晶。要使作文出新,就要创设情景,在情景教学中,学生就能进入角色,做到“情景交融”,从而促进学生思维。让学生在各种各样的思维出新中,使作文水平有所提高。创设作文情景主要有下面几种方式:一、创设生活情景,在感悟中思维出新将作文教学延伸到学生生活的方方面面。现在学生虽课业负担重,但中学生活都能折射出社会生活的“七彩阳光”。因此,要引导学生关注生活,将目光投入到生活中,拓展视野,形成“生活中皆有文章…  相似文献   

13.
教学内容 :北师大版数学实验教材第一册第62 -63页。教材简析 :在学生已经学习了“前后”、“上下”、“左右”等知识的基础上 ,教材安排一节综合运用课 ,让学生在讨论教室和家中物品的位置过程中 ,进一步体会“前后”、“上下”、“左右”的含义 ,引导学生懂得观察要有序 ,表达要有条理。设计理念 :1.学习生活中的数学是《数学课程标准》的重要精神 ,结合生活实际设计活动 ,使学生的学习和生活紧密相连 ,让学生在现实生活中学习数学。数学的学习是建立在日常生活经验基础上的 ,学习数学是为了更好地解决生活中存在的问题 ,更好地体验…  相似文献   

14.
《数学课程标准》特别强调数学要与生活相联系,要让学生学习生活中的数学。但是在实际教学中,引入生活中的事件作为数学学习题材时,要特别注意考虑所选取的生活中的数学要符合实际情况,这样才能真正体现数学为生活服务的思想。下面以“减法的简便算法”一课的教学案例来分析虚拟生活情境给学生带来的是什么,是生活数学还是“人造数学”。在一次听课中,教师所讲的内容是“减法的简便运算”,为了结合生活实际,老师选择以下例题进行教学。例题:李阿姨带了240元钱,买了一条围巾用去32元,又买了一双皮鞋,用去68元。还剩多少钱﹖师:怎样解答﹖生1:…  相似文献   

15.
在语文教学中,常会碰到带“是”的句子。例如何其芳的《生活是多么广阔》一诗的开头两句便都用了“是”字: ①生活是多么广阔, ③生活是海洋。为了方便起见,我们姑且把这类句子叫做“是”字句。虽然都是“是”字句,但“是”  相似文献   

16.
一   “作文与生活“,还可以而且应该倒过来说一遍:“生活与作文“.前者的着眼点在“作文“,后者的着眼点在“生活“.两个说法合起来,是这样一个公式:生活一作文一生活.作文,源于生活,又为了生活.……  相似文献   

17.
一、如何从生活经验中引入数学知识《角的初步认识》教学片断:教师直入主题,然后启发学生:“同学们,你们认识角吗?”学生纷纷举手,列举出生活中许许多多的角:牛角、羊角、鹿角、三角形的“角”……接着教师提问:“谁来说一说生活中的这些角是怎样的?”学生各抒己见,好不热闹。然后,教师郑重地在黑板上画了一个“<”,说:“同学们,今天我们来学习数学中的角,它怪怪的,与我们生活中的角不同。谁能说说数学中的角是怎样的呢?”学生七嘴八舌议论一番。接着,教师用投影仪出示,质疑:“你们看一看这个长方形,它有几个角呢?”学生一脸茫然:“没有角。…  相似文献   

18.
已经实施了好几年的新课程改革彰显了这样一个重要理念:在生活中学语文、到生活中用语文。不少地区的小学语文毕业考试试卷也都体现“了生活化”的特点。以下是笔者从近几年各地小学语文毕业考试试卷中摘录下来的一“些生活化”的新题型。例1:读懂广告:这是一幅广告宣传画。观察画面后回答:①这则广告介绍的书名是《___________》。②出版社编写这套书的目的是。“③100%精品”说明这套书“,75%价格”说明这套书,两个意思用一个成语概括就是。例2:在街头、电视里你见过下面这类广告词吗?读一读,把用错的字订正在括号里。服装广告词:百衣百顺…  相似文献   

19.
《数学课程标准》十分强调数学和生活的联系。在实施新课程,落实新理念的过程中,我们看到联系生活的数学教学给课堂注入了活力,带来了精彩。“数学生活化”的口号,在教学中得到了空前的重视。这从学生认知特点和数学学习的目的来看都是正确的。但在探索过程中也出现了许多“戏过了”的现象。现象之一:每一知识点被生活的影子笼罩着,结果是被“生活”浪费了时间,课堂效益低下;现象之二:置数学的科学性、严谨性于不顾,置培养思维能力的目标于不顾,用生活的思维代替了数学的思维,一味追求生活问题的解决,课堂的功利化倾向愈发严重;现象之三:置…  相似文献   

20.
“回归生活”的教育理念是本次课程改革中各门课程的共同追求,它是在对传统教育远离学生的实际生活、实效性差、针对性不强的反思与批判的基础上产生起来的,是新世纪教育发展的重要方向。“回归生活”也是思想品德课程改革的基本理念,它包含着三个方面的基本思想:一、思想品德课程源于生活的需要,课程所要学习的道德规范、规则,生活常识、社会知识等都是从生活之中来的,思想道德教育要以生活为本;二、思想品德课程是为学生的生活服务的,课程的性质“是儿童学习过有道德的社会生活”,(鲁洁:“回归生活”《课程·教材·教法》,2003年第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