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朱有仪 《收藏》2012,(6):126-131
织绣收藏帷幕早已拉开 在较之以往更为风起云涌的2011年中国拍坛,台湾知名歌手张信暂的首次个人收藏专场“华彩霓裳——张信哲先生珍藏清代织绣”亮相北京永乐春拍。近80件其个藏清代宫廷织绣藏品现身,精美的藏品加上名人效应,给市场带来了一阵兴奋。据张信哲回忆,他的外曾祖母出生于1890年,张信哲是家中的长孙,老人家一直非常疼...  相似文献   

2.
郑焕明 《收藏》2007,(9):123-123
在我收藏的财税系列藏品中,有一件清代苏州府官斛(hú),为量具藏品中所少见。  相似文献   

3.
《收藏界》2010,(7):29-29
随着今年五月眷拍进入离潮,天价藏品不断出现,这无疑也激发了很多收藏爱好者的收藏热惰,我们这些普通收藏爱好者应该以什么样的心态来面对火热的市场呢?据笔者观察,如今很多收藏爱好者在收藏时缺乏理性。要知道,搞收藏需要具备综合性修养,绝非一日之功。就目前收藏现状来看,很多人在步八收藏市场时自身并不具备足够的收藏知识的积淀,对藏品的鉴别水平还远远不够,因此调整自己心态,找准自己的定位就尤为重要。  相似文献   

4.
陈斐华 《收藏》2013,(9):103-103
笔者是一名入行多年的收藏爱好者,藏品中有一枚清代珐琅彩五蝠宫钱(见图)。直径68毫米。  相似文献   

5.
这两年中国艺术品拍卖市场异常火爆,亿元书画、古瓷藏品频现拍场,千万元一件拍品更是小菜一碟。其实,除了书画、瓷器等热门收藏外,名人书札、手稿的收藏行情也绝对不容小觑。  相似文献   

6.
正如果套用贡布里希爵士那句著名的开篇来谈收藏界,或许可以说:"没有收藏品这种东西,只有收藏的行为而已。"从某种意义上说,正是收藏行为的出现,"物品"才具有了"藏品"属性。收藏行为使物品成为藏品,藏品又构建出收藏者这一身份。博物馆和考古学的起源,正是建立在收藏这一行为上。从古希腊的缪斯神  相似文献   

7.
《收藏》2018,(10)
正《收藏》杂志诞生于1993年,是中国内地创办最早、发行量最大的收藏类专业期刊。《收藏》见证了从1993年到2018年国内艺术品市场最辉煌的25年,并在发展中促进了收藏知识的传播和普及。值此25周年之际,《收藏》杂志特举办"收藏杂志杯"最具收藏价值藏品全国海选活动。以期梳理收藏成果,了解收藏市场发展情况。1.本次活动分为书画、陶瓷、青铜器、钱币、佛像、红色收藏、玉器、古籍碑帖、紫砂、杂项等十大类。2.各类别藏品将分别入选前十名,获奖藏品将颁发"收藏杂志杯"纪念奖杯、证书。3.获奖藏品将在《收藏》杂志上公示,并由《收藏》杂志聘请专家撰文,在《收藏》杂志进行专题报道、著录。  相似文献   

8.
王泰初 《收藏》2013,(11):80-81
说到收藏的意义,寻觅藏品过程中的遭遇,是收藏乐趣之一。"捡漏",便是寻觅藏品过程中最令人兴奋的事情。尤其是以普通品的低价"淘"得梦寐以求的高档藏品,让人有一种成就感。很多人认为这是机缘,其实这不仅仅是机缘,还是藏家用金钱和  相似文献   

9.
朱浩云 《收藏》2013,(13):16-23
细细品味20世纪中国书画收藏六大家庞元济、张伯驹、张大千、吴湖帆、张葱玉、王己迁的成功之道,恐怕喜好书画是前提,雄厚财力是基础,动荡乱世是机遇,敏锐眼光是关键,买卖魄力是风范,藏品捐献是境界。珍藏名迹雄视当代六大家个个都藏有中国书画史上的经典杰作。庞元济的藏画主要来自两个渠道:一是早年吃进清末海上著名的报人兼书法家、收藏家狄平子的藏画。狄氏所藏书画,除了清代的"四王"、吴、恽外,还收藏了一些  相似文献   

10.
郭亮 《收藏》2007,(11):86-87
梁同书尺牍 笔者从清吴修《昭代名人尺牍小传》自序了解到,收藏尺牍之最为清代名人梁同书。在常熟萧氏“晨星楼”的藏品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