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叶伟奇 《收藏》2011,(2):90-90
笔者藏有一枚奇特的晚清时期浙江省造光绪元宝铜元。此铜元正面珠圈内有"光绪元宝"四字及六瓣花星纹饰,珠圈上方有"浙江省造"字样,左侧有满文"宝"字,下方有汉文"当十",背面中央为蟠龙纹。这枚铜元的奇特之处在于正面无满文"浙"字,却多出"光武二年"四个汉字,背面除蟠龙纹外还多出了嘉禾图案纹饰(图1)。此铜元上的"光武二年",当为朝鲜李氏王朝最后一个君主高宗李熙的年号。1897年李熙改年号为"光武",改国号为韩国,自称光武皇帝。  相似文献   

2.
黄文叡 《收藏》2012,(8):74-75
新疆铜元发行时间明显滞后于内地各省,直到光绪三十三年(1907年)后才开始铸造“光绪元宝”铜元,至民国22年(1933年)最后一种官铸的“喀什造癸酉双旗”铜元停铸,因此新疆铜元的前后流通只有26年左右。  相似文献   

3.
张建功  陈俊华 《收藏》2012,(15):74-80
新疆铜元发行时间明显滞后于内地各省,直到光绪三十三年(1907年)后才开始铸造"光绪元宝"铜元,至民国22年(1933年)最后一种官铸的"喀什造癸酉双旗"铜元停铸,因此新疆铜元的前后流通只有26年左右。新疆铜元币值向来稳定,1934年后,因地方军阀战火迭起,社会动荡,财政困窘,加之纸币泛滥,甚至出现60亿元大面额的纸币,致使新疆铜元逐渐退出流通领域。新疆铜元明显受内地铜元的影响,采用机制,取消中孔,较红钱铸造细致,式样精美。但它和内  相似文献   

4.
姚海宏 《收藏》2010,(12):107-107
笔者藏有一枚湖北省造光绪元宝当十铜元,其铜质精良,包浆自然。直径28.2毫米,厚1.7毫米。重7.4克。其正面珠圈内为“光绪元宝”,中心有一六瓣花饰,圈外上方为“湖北省造”,两侧为满文“宝源”,下方为“当十”纪值。背面图案为江南水龙,上方英文“KIANG-NAN”,两边为满文“宝宁”,下方为英文“TEN·CASH”纪值。  相似文献   

5.
“浙江大字当十”铜元,正面中央铸六瓣花星,外环“光绪元宝”四字,上缘铸纪地“浙江省造”,下缘铸纪值“当十”,左右两侧铸满文“宝浙”;背面为“圆珠龙”图。此币文字与其他浙江当十铜元比较,殊显不同,不仅书体刚劲,且面文“江”字形体特大。故旧时取此特征而名之为“浙江大字当十”铜元。此币根据材质不同,可分为“含金  相似文献   

6.
清代光绪甲辰年江南省造十文铜元,是一种常见的钱币藏品。这种铜元版别不多,而且都是红铜质。在我的藏品里有一枚黄铜质的江南省造甲辰"光绪元宝"十文合背铜元。合背钱的成因,一是工人误将图案相同币模,分置冲床上下轧制成合背钱。这种合背钱平常会混入流通钱里发行。另一种是试样、试模一类的样币。前一种合背钱属于失误造成的错版币,而有意铸成的样币更为稀有。  相似文献   

7.
吴满平 《收藏》2013,(7):78-78
笔者收藏到一套完整的"东三省造光绪元宝"机制钢模(见图),俗称造钱模,在钱币界又称"工具模"。其正面阴文反书,中央珠圈内为汉、满文"光绪元宝",珠圈外左、右两侧有一小六角星花,上方有"东三省造",下方有"库平一钱四分四厘"。面径23毫米,背径45毫米,高40毫米。背面中央为蟠龙图案,外围一周为英文地名、纪年及面值等。清光绪三十三年(1907年),清廷更定东三省官制,奉  相似文献   

8.
在清朝末年的铜元“光绪元宝”和大清铜币中,有一种特殊的错版铜元——阴阳铜元。这种阴阳铜元,钱面的文字或图案,虽与普通铜元相同,但钱背却不是普通铜元背面的图案或文字,而是钱面文字或图案的阴面,故有阴阳面铜元和  相似文献   

9.
边力 《收藏》2010,(2):139-142
清光绪三十年(1904年),河南巡抚陈夔龙鉴于“各省可仿粤省之例铸造铜元”之上谕,以“豫省银贱钱荒”为由,具奏朝廷“设局开铸铜元”,获准后遂将地处开封南关的机器局改为铜元局,并命官员从上海购来机器设备和一应材料等,于同年10月正式开铸“光绪元宝”铜元。光绪三十二年,河南开封铜元局划归户部管辖,改名为“度支部造币汴厂”,铸行“大清铜币”中心“汴”铜元。  相似文献   

10.
沈飞 《收藏》2010,(4):140-141
新疆最早开铸机制铜元“光绪元宝”(图1)的铸造时间约为1907年,由迪化城外水磨沟机器局内设的银元局试铸。铜元的正、背面均无维文。正面珠圈中为汉文“光绪元宝”,中心有一朵六瓣花饰,圈外上方有汉文“新省”,左右两侧各有一朵五瓣花饰,下半部有汉字“市银一分五厘”。背面为龙纹,龙身盘空向下,底部有海水。  相似文献   

11.
凹边铜元     
袁水清 《收藏》2010,(5):140-141
中国机制币在制造过程中对币边的处理所见者有采用光边、齿边、凹边、回纹边、鹰洋边及边部丝齿滚字等工艺,其中凹边形为中间凹,两边凸。 清光绪二十六年(1900年)广东省开始首先用机器冲压法制造圆形无孔的铜元。从目前所见实物看,铜元上凹边最早见于光绪元宝户部当制钱二十文(图1)。光绪二十九年(1903年),清政府为整顿币制,集中铸币权,在天津建户部造币总厂,至光绪三十一年(1905年)竣工开铸。  相似文献   

12.
黄绍锦 《收藏界》2012,(4):78-78
笔者在去年九月间从本地古董店购进50多斤铜元,在筛选中无意间发现了一枚湖南当十背飞龙“光绪元宝”黄铜元。该枚铜元正、背面均包着一层较厚的赭色包浆,只见面文“十”字左上方显露一小块金黄色,钱体比同版面的普通品厚重,钱轮处用小刀轻刮发现钱体是红铜质并带有金黄色点。当时从笔者多年收藏古钱币的经验来看,  相似文献   

13.
姚欣荣 《收藏界》2012,(9):66-69
北洋造"光绪元宝"是清光绪年间,由北洋机器局铸造的机制银元,是清代晚期出现的贵金属货币。据史料记载:光绪十六年(1890年),广东省率先引进外国铸币技术,开始机制以"光绪元宝"为名的银元。以后,清中央政府和各地也开始了机制银元的活动,中国近代银元制度得以建立。光绪二十二年(1896年),北洋机器局试铸出一套五种币值的银元,主币为"壹圆"。光绪二十三年,又继续铸造一套,并更换了中英文纪年和增加了英文"大清",其他和二十二年造银元基本一致。光绪二十四年又继续铸行。光绪二十五年,清  相似文献   

14.
张同光 《收藏》2009,(4):118-119
光绪三十一年(1905年)十二月清廷实行币制改革,统一颁发“大清铜币”祖模,要求各省派专员领回依式仿铸。光绪三十二年春安徽铜元局开铸中心阴文“皖”字大清铜币,上书满文“光绪年造”,两边为“丙午”纪年,下分别为币值“当制钱十文”和“当制钱二十文”,左右列“户部”二字,背为大清龙图,上书“光绪年造”,环书英文“大清帝国铜币”。  相似文献   

15.
我国的铜元诞生于清朝光绪二十六年(1900年),它标志着我国金属货币铸造工艺从传统的手工翻砂铸造阶段进入了一个先进的机器化生产的新阶段。中国铜元见证了中国从封建社会走向半封建、半殖民地社会的历史过程,它是中国近代货币史和钱币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重要的学术研究价值,历来以其独特的魅力,  相似文献   

16.
吴满平 《收藏》2013,(13):78
笔者收藏到一套完整的"东三省造光绪元宝"机制钢模(见图),俗称造钱模,在钱币界又称"工具模"。其正面阴文反书,中央珠圈内为汉、满文"光绪元宝",珠圈外左、右两侧有一小六角星花,上方有"东三省造",下方有"库平一钱四分四厘"。面径23毫米,背径45毫米,高40毫米。背面中央为蟠龙图案,外围一周为英文地名、纪年及面值等。清光绪三十三年(1907年),清廷更定东三省官制,奉  相似文献   

17.
马定祥 《收藏》2008,(3):128-129
在洋洋大观的中国钱币中,能称得上珍品的可谓凤毛嶙角。占钱中有“天显通宝”“大齐通宝”“建国通宝”等;银币中有“吉字一两”“湖南”“陕西”“福建光绪壹圆”等;铜元中有“江西辛亥大汉”“安徽九星十文”“江南甲辰二十文”“四川当三十”等;纸币中有“中统宝钞”“甘肃司钞”“湖北壹大元祖票”等,不胜枚举。对于这些久享盛名的大珍品,或许人们早已悉知,  相似文献   

18.
袁水清 《收藏》2008,(5):120-122
种类最多的银元——清吉林省造光绪元宝清朝的机器局本系兵工厂,但初铸银元时系由机器局承办,后才更名为银元局。吉林省机器局自光绪十年(1884年)铸造厂平后,十几年间没有铸造其他银币,直到光绪二十二年(1896年)才开始铸光绪元宝无纪年银币,俗称龙洋,计有库平七钱二分、  相似文献   

19.
2005年中国钱币拍卖市场亮点纷呈,由中国嘉德推出的英国喜敦造币厂制光绪十六年(1890年)广东省造“光绪元宝”中的“七三反版”存档样币两套10枚,成交价达165万元,开创中国银币单项拍卖的世界纪录;而北京诚轩拍卖的江南省光绪十九年(1893年)元宝银币样币全套5枚及铜质样币1枚,以85.8万元易手,使众多银币收藏者及投资者欢欣鼓舞。  相似文献   

20.
十六年前,祖父把解放前他在铁路工厂上班积攒的二十块大洋悉数赏给了我这个长孙。其中有一枚为吉林省造"辛且"光绪元宝,余者均为孙像和袁像银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