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新闻记者》2015,(5):2-2
5年学新闻,7年做记者,10年教新闻,19年当总编,4年任校长......他就是丁法章,将一生托付给新闻事业的著名报人。由复旦大学出版社出版的丁法章回忆录《我的新闻人生》近日出版,这是他对自己75年人生经历、55年新闻生涯的真实记述。  相似文献   

2.
80高龄的台湾著名散文家、小说家罗兰女士,最近写成了她的回忆录《岁月沉沙三部曲》。在这部40余万字的巨著中,罗兰以她所经历过的生活和亲身的感受,来反映出时代的重大变迁。这部回忆录不仅是她个人的回忆录,也道出了大时代中国人的  相似文献   

3.
书情书讯     
三联书店出版聂华苓回忆录本刊讯(记者韩阳)近日,旅美女作家聂华苓女士的回忆录《三生影像》由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出版发行。全书以旧作《三生三世》为底本,增加大幅内容,编排也全面改动,并收录280多张珍贵的人物照片,每张照片均配有详细注解,更全面生动地展现了聂华苓女士"仿佛活了三辈子"的传奇经历。  相似文献   

4.
从《暗恋桃花源》到《如梦之梦》到《宝岛一村》,赖声川大概是最会讲故事的剧作家. 或许很多入并不了解赖声川,但这个被誉为"亚洲剧场导演之翘楚"的导演却在属于他的"黄金时代"大放异彩. 被称为"华人剧场重大的里程碑,可能是有史以来最伟大的中文戏剧"的《如梦之梦》,被赞赏为"当代中国最受欢迎的舞台剧"的《暗恋桃花源》,被评为...  相似文献   

5.
长篇小说《人生的枷锁》故事梗概■毛姆(英)原著■潘小松缩写威廉·萨莫塞特·毛姆(1874—1965),英国现代小说家、戏剧家,一生有五六十部作品行世。代表作品有《人生的枷锁》、《刀锋》和《月亮和六便士》等。《人生的枷锁》是毛姆最重要的一部长篇小说,被...  相似文献   

6.
元代文学艺术大观园中增添了一个引人注目的新品种,这就是道教戏剧。顾名思义,道教戏剧就是以道教活动为题材、以道教的基本宗旨——修炼成仙或隐居乐道为主导思想的戏剧。 过去,学术界尚未有人使用“道教戏剧”这个概念,但类似的概念却早已有之。明人朱权在《太和正音谱》中将元戏分为十二科,其第一科叫做“神仙道化”,第二科叫做“隐居乐道”。从内容上看,朱权分类中的一、二两科基本上属于道教的,故而我们以“道教戏剧”概称之。 道教戏剧的发端当在元代以前,但其鼎盛时期毫无疑问是在元代。据钟嗣成《录鬼簿》所载,元杂剧至少有400种,就其题目、正名来看,属于道教戏剧一类的至少有40种,约占元杂剧总数的十分之  相似文献   

7.
日前,遵照著名作家周而复生前愿望,其原身边工作人员来到北京市昌平区文化委员会,向昌平区图书馆赠送汇集周而复一生创作的小说、诗歌、戏剧、报告文学、散文、杂文、文艺评论和回忆录等主要作品的22卷本《周而复文集》。  相似文献   

8.
张璐 《出版广角》2018,(5):79-81
阿瑟·米勒是二战后美国杰出的现实主义戏剧家,凭借《都是我的儿子》《推销员之死》《萨勒姆的女巫》等现实主义戏剧作品享誉世界剧坛.文章运用比较文学影响和接受研究的相关理论对米勒戏剧在中国的传播情况进行评述,以期从理论和方法上深化外国戏剧研究.  相似文献   

9.
红学家周汝昌曾说:"曹雪芹一生都在思考着一个人生命题:就是人应该怎样活着?应该怎样与他人相处?"细读《红楼梦》,这种平和的人生命题遍布在巨著的字里行间。读过《红楼梦》的人,是否考虑过这样一个命题:在多数不幸女儿  相似文献   

10.
本刊讯 近日,旅美女作家聂华苓女士的回忆录《三生影像》由生活一读书一新知三联书店出版发行。全书以旧作《三生三世》为底本,增加大幅内容,编排也全面改动,并收录280多张珍贵的人物照片,每张照片均配有详细注解,更全面生动地展现了聂华苓女士“仿佛活了三辈子”的传奇经历。  相似文献   

11.
张佩佩 《今传媒》2012,(8):106-107
《上海戏剧》于1959年10月创刊,1964年曾被迫停刊,早期《上海戏剧》以政治为导向,以促进戏剧事业的发展为己任,并以此为编辑方针。根据侧重点的不同,早期的《上海戏剧》大致可分为三个发展阶段,每个阶段的编辑重点有所不同。而这一时期的《上海戏剧》还重视群众的参与,在版面和栏目编排上突出戏剧特色,体现戏剧专业性,并坚持介绍其他地区的戏剧创作和国外的戏剧理论和艺术发展。  相似文献   

12.
在宗教与艺术的关系研究中,戏剧起源问题一直受到关注。王国维在《宋元戏曲考》(1912中提出"中国戏剧起源于巫觋"说,与英国剑桥学派学者简·艾伦·哈里森在《古代艺术与仪式》(1913)提出的戏剧起源于宗教仪式观点在国内外学术界形成较大影响。20世纪六、七十年代兴起于美国的人类表演学理论对"戏剧起源于宗教仪式"说提出商榷,认为仪式和戏剧并存于原始宗教活动中,历时上难分先后,戏剧与仪式的分离可以从实效/娱乐的二元结构加以区分。从人类表演学的角度看,我国春秋战国以前巫术、祭祀、礼乐的文化变迁中,蕴涵了戏剧的起源与形成。人类表演学理论有助于戏剧起源问题的深入探讨,但实效/娱乐的二元结构无法彻底解决戏剧与仪式如何渐进分离的问题。  相似文献   

13.
《新闻世界》2007,(5):37-37
美国前国务卿的奥尔布赖特在自己的回忆录《国务卿女士》中,谈到她任期时经历的中美关系。她是这样回忆中国驻南使馆被炸事件的。  相似文献   

14.
《李光耀回忆录我一生的挑战——新加坡双语之路》是李光耀先生这位九旬老人最新的一本亲笔回忆录,是我们从新加坡引进的中文简体字版权。从策划选题开始,作为责任编辑的我就预先考虑此书的营销定位,仔细斟酌成书之后的营销宣传的侧重点。该书中文版在新加坡出版时的书名为《李光耀我一生的挑战——新加坡双语之路》,我们引进后加上"回忆录"三个字基于这样的考虑:新加坡中文版的书名容易让读者觉得这本书是专门  相似文献   

15.
图书馆的藏书配套有两种情况:一种是有明确标记的丛书、套书、多卷书之类。如“走向未来丛书”,五卷本《毛泽东选集》等等。另一种是没有明确标记的,如购买了廖静文的《徐悲鸿一生》就该配以蒋碧薇的《蒋碧薇回忆录》。蒋碧薇是徐悲鸿的前妻,如果不配上这本回忆录就难以全面地、多角度  相似文献   

16.
朱生豪是我国较早翻译莎士比亚戏剧作品的翻译家。他一生爱好诗歌、戏剧文学,将几乎全部翻译精力都用在了莎氏戏剧的翻译上。朱生豪在艰苦的环境中翻译了30余部莎氏戏剧作品,完成了中国翻译界百年来最艰巨的一项任务。  相似文献   

17.
在未解风情、朦胧人生的少年时代的1957年,我曾于无意中得到一本《人民文学》,读到了《红豆》。当年宗璞就是带着成熟的《红豆》走上文坛,引人注目。谁料“不平常的春天”降临之时,虽是“人情所不能己者,圣人不禁”,而宗璞终因《红豆》种种缘由,被风涛卷入到生活的最底层。后来,上高中,读大学,我接触到了王维的《相思》:“红豆生南国,春来发几枝?愿君多采撷,此物最相思。”诗中那份少年热情,青春  相似文献   

18.
正1986年,上海戏剧学校"正"字辈同学,为纪念母校建校四十五周年在黄金大戏院聚首联袂公演三天,盛况空前。戏院门口的看板上醒目地写着"还缺顾正秋"!观众惊诧,顾正秋何许人也?顾正秋,一个因海峡彼岸时空阻隔而被大陆观众忘却的京剧名伶。她是梅兰芳的嫡传弟子,同时兼得程砚秋、张君秋的亲传。她丽质天生,扮相华丽,嗓音净妙。童年入行,少时声名远播。二十岁(1948)率剧团赴台演出,后定居台岛,是上世纪50年代台岛  相似文献   

19.
我们的爸爸吉少甫在2008年10月10日结束了他为书籍的一生。在他近九十年人生的谢幕前,他的精神生活依然是充实的。  相似文献   

20.
80年代初,我编辑过《布莱希特戏剧选》和《迪伦马特喜剧选》,前者重印过一次,后者却没有,几次征订,印数寥寥,尽管北京人艺演出了《老妇还乡》,《物理学家》、《天使来到巴比伦》等也先后搬上国内舞台,不知是爱看戏的人不爱读剧本呢还是各地新华书店只认一个莎士比亚并认为剧本都是滞销书呢。两位译者是我的同窗,尤其是叶廷芳,一有机会就抱怨人民文学出版社不重印这本书,而我也无可奈何。不久前,几位朋友在孙绳武先生(人民文学出版社原副总编辑)家聚谈。谈到戏剧,谈到戏剧文学出版的不景气。孙老对现在的一代青年不爱读戏剧文学感到不解。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