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微博作为一种全新的媒介技术和平台,一方面,其本身就是一种全新的媒体形态,另一方面,微博也给传统媒体和很多“自媒体”提供了平台,这两方面的影响给传统传媒业带来了重大冲击。目前,很多传统媒体都在新浪、腾讯等平台上开通了官方微博,但是从目前发展状况来看,尚未从战略的角度高度重视,尚需对微博应用进行专业的分析。  相似文献   

2.
微博已成为互联网应用的重要平台,很多传统媒体(包括报刊、电视台、电台等)纷纷开设官方微博,发布信息以及与用户互动。最近几年里,媒体微博从无到有、从弱到强,也为传统媒体的数字化转型提供了新的平台和渠道。不过,媒体官方微博的发展也有不少值得探讨的地方,本文尝试分析其中普遍存在的问题,并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3.
传统媒体如何应用微博实现共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微博是一种全新的媒介技术和平台,一方面,其本身就是一种全新的媒体形态;另一方面,微博也给传统媒体和很多“自媒体”提供了平台,这两方面的影响给传统媒体带来了重大冲击.这种冲击首先体现在部分受众的第一阅读入口从传统媒体转变为网络媒体,再转变为以微博为代表的“关系”社交网络媒体;其次,微博具有海量、便捷、互动性强等优势,高速发展的用户群也在分流着传统媒体的用户.  相似文献   

4.
当前,在新的媒体时代中,微博逐渐发展成为主要的媒介,微博的用户参与新闻传播,给我国的传统媒体新闻带来了巨大的影响,而传统媒体原先所具有的社会地位也受到各个方面的挑战。在微博中存在着一个特殊的群体,它们是传统媒体的从业者,在微博中,有很多的话题都是来自于传统的媒体,同时很多话题也为传统媒体提供了新闻线索。微博为传统媒体带来了社会化的发展,与此同时,传统媒体的新闻也为微博带来了源源不断的动力和话题。  相似文献   

5.
王卓芬 《青年记者》2012,(26):14-15
微博是一个基于用户关系的信息分享、传播及获取的平台,它的传播速度快、效应强。微博不仅为人们的交流提供了便捷的平台,更让我们见证了新闻传播的新方式。似乎微博正挤压着传统媒体的生存空间,但作为传统媒体的一员,笔者更愿意看到微博对传统媒体有利的一面。这种积极的想法并非  相似文献   

6.
微博正对传统媒体造成巨大冲击和影响。传统媒体纷纷进军微博,充分利用微博的优势,进一步传播信息和塑造品牌,传统媒体在微博平台上已经取得一定成功。本文提出了目前传统媒体在微博使用中仍存在的问题,以及传统媒体进一步做大做强微博的应对策略与方法。  相似文献   

7.
姜嵘 《中国传媒科技》2012,(22):132-133
微博作为一种新的传播媒介,在不断改变着人们的生活方式和信息的传播方式.传统媒体也意识到微博对传播方式和话语空间的重要影响,纷纷利用起微博这一平台.微博虽然给传统媒体带来了一定冲击,但传统媒体更多的是受益.传统媒体不但可以扩展新闻线索的来源,也可以发布信息,跟踪事件并且与受众互动.本文首先对微博的媒体特征进行了阐述;其次分析传统媒体如何借力微博平台;最后以电影《搜索》为例,探讨传统媒体与微博之间的互动.  相似文献   

8.
郑宁 《中国广播》2012,(4):12-14
随着新媒体的快速发展,我们迎来了传统媒体与新媒体合作互补的时代,很多传统媒体开通了官方微博。本文从传统媒体官方微博需要注意的法律问题入手,阐述了传统媒体开通官方微博的必要性、需要注意的法律问题以及传统媒体官方微博的几种规制模式。  相似文献   

9.
刘根勤 《今传媒》2012,(9):153-155
随着微博的兴起,传统媒体面临着巨大的挑战与机遇。作为传统媒体中比较注重技术含量与人际互动的成员,广播行业较早开始建设微博,利用微博的传播功能与话题效应,为传统媒体升级换代与新时期的媒介融合提供更优越的平台。本文在关注广州地区主要广播媒介与近期热点话题的基础上,对微博在广播事业中的应用这一专题进行实证研究。  相似文献   

10.
王宇清 《视听界》2012,(4):104-105
近年来,越来越多的人利用微博对事件进行现场报道,改变了资讯传播的形式和速度,给传统媒体带来了压力和挑战。某网站就“微博对传统媒体的影响”做了一次网上调查,数据显示:15~25岁年龄段有76%的被调查者喜欢通过微博了解信息,有81.54%的被调查者觉得微博吸引自己主要在于更广泛和快捷地获取资讯。传统媒体纷纷开通了自己的微博,登录新浪微博广场-媒体汇,既可以看到央视的大牌栏目,也可以发现某个偏远城市台的节目正在与网友互动。  相似文献   

11.
随着新媒体的快速发展,微博已经成为重要的传播平台,而且微博具有很强的新闻价值,需要引起传统媒体的高度重视。本文对微博的新闻价值及对传统媒体的影响进行了研究和分析,在简要分析微博新闻价值的基础上,重点分析了微博对传统媒体的影响,并就传统媒体如何科学和健康发展提出对策。  相似文献   

12.
传统媒体官方微博是指传统大众传媒(报纸、电视、广播、杂志)在微博平台上以自身媒体名称注册使用、传播传统媒体内容并宣传其品牌理念的微博.本文所研究的传统媒体官方微博,主要是指报纸、电视、电台和杂志类传统媒体在新浪微博平台上,通过新浪机构认证的方式,验证自身账号的真实性,并且其用户名旁点亮蓝色V字认证的官方微博.  相似文献   

13.
传统媒体的微博报道与融合互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当前,传统媒体及其栏目纷纷开通了微博,有的建立了自己的微博平台,如《人民日报》旗下人民网开设了"人民微博";有的借助专业微博平台开通自己的微博,如《华尔街日报》中文网开通了新浪微博.实践中,传统媒体不仅借助微博直接报道,而且与微博共同完成的融合报道越来越多.  相似文献   

14.
微博凭借海量、迅速、便捷、互动等特征,已经成为一种影响力极为广泛的信息发布和传播平台,众多的传统媒体机构在微博平台上建立了自己的官方微博。本文以凤凰卫视在新浪微博上的内容传播为案例,通过分类统计和定量分析,探讨了传统媒体应如何通过微博平台进行内容传播,并提升品牌价值的问题。  相似文献   

15.
张欣  王平 《新闻前哨》2012,(12):85-86
微博凭借海量、迅速、互动等特征,已成为一种影响力日渐增强的信息发布和传播平台,足以与传统媒体的舆论号召力分庭抗礼。众多的传统纸质媒体在微博平台上也建立了自己的官方微博,认证加“V”。而在新的媒体环境下,传统主流媒体官方微博也面临很多问题:如何进行管理?如何利用好自己的官方微博?  相似文献   

16.
微博的媒体特征及传统媒体的应对   总被引:4,自引:3,他引:1  
黄艳 《东南传播》2011,(1):84-86
作为中国互联网的新生事物,微博以其便捷的发布、广泛的互动传播性,成为各大传统媒体争相抢占的另一信息发布平台.本文将选择新浪微博上的媒体用户为蓝本,从微博的媒体特征、传统媒体的微博推广以及媒体在微博发布的规范等问题,观察传统媒体在微博平台上的推广和影响.  相似文献   

17.
赵笛  李蕾 《青年记者》2012,(21):50-51
如何利用微博这一平台扩大自身的影响力,与传统媒体形成良性互动,已经成为当下传统媒体的一个新课题.以青岛本土的传统媒体——报纸、广播、电视为例,现已在新浪开通官方微博的包括所有纸媒、大多数广播频道和电视新闻栏目.通过观察青岛传统媒体对微博平台的利用,笔者认为,微博不仅是传统媒体必不可少的工具,而且正日渐成为与传统媒体本身同样重要的信息传播载体.  相似文献   

18.
记者在微博平台上的言论边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怡 《新闻界》2012,(4):44-46
微博崛起的时代,传统媒体的雇员——记者——纷纷在微博上发声。这一真正的自媒体工具,动摇了传统媒体的根基,也是传统媒体最为宝贵的资产——专业媒体从业者的智力成果,微博平台的记者言论边界成为一个新问题。本文分析了微博带来的这一新变化,认为记者在微博平台上的言论边界涉及三个层面:身份、内容、影响力。在微博时代,传统媒体宜疏不宜堵,不可能也无必要占有记者的全部智力成果,要让记者对组织有高度认同感,让微博成为记者开展工作的辅助工具。  相似文献   

19.
《中国记者》2012,(10):36
编者按:近期,《人民日报》和新华社"中国网事"官方微博风生水起,增添了不少业内人士信心——传统媒体也可以做好新媒体!虽然在微博平台上取得一定成功,但还有不少问题亟待研讨与解决:传统媒体与官方微博间风格与定位的差异尺度该如何把握?微博在赚人气的同时有望赢利吗?如何平衡传统媒体自身与微博平台的关系使之良性促进?本  相似文献   

20.
璩静 《传媒》2013,(2):58-59
2009年8月,新浪推出"新浪微博"内测版,成为门户网站中第一家提供微博服务的网站,微博正式进入网络用户的视野.随着移动互联网的兴起,微博发展愈加迅速.以新浪微博为例,截至2012年5月份,新浪微博注册用户数已超过3亿,超过半数的用户通过移动终端登录.新浪微博用户平均每天发布超过1亿条微博内容,人均在线时长为60分钟左右. 微博在近年公共事件的传播中扮演了重要角色,很多突发事件都是先被微博用户发到网络上,之后被大范围转发、评论,传统媒体也纷纷跟进报道.但是由于微博信息的把关力度不强,很多假信息也被微博无限放大,扰乱了社会秩序,也使得一些网络受众错误理解了公共事件的处理过程.因此,只有了解微博传播的特点,深入探究微博传播规律,才能正确引导微博舆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