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用事实讲话”是新闻的基本特征。但“事实”除传递显露在外、看得见,摸得着的信息外,同时也有潜藏其中,看不见、摸不着的信息,即潜在信息。新闻的潜在信息来自事实的不同排列、词语的不同组合,来自语言诸因素的各种千变万化的具体条件和具体环境。因而,对客观事实的选择和报道,就能表述一种作者的意见,形成舆论导向。有些语言没有直接抒情,可同样表达作者的感情,也是语言的潜在信息。这种间接的抒情往往是隐含在语言表层意义之下传达出来的。例如:(1)“公元1991年12月25日晚7时许。莫斯科。隆冬中的红场。7时25…  相似文献   

2.
新闻怎样求新呢?实践使我感到,必须努力做到“四个把握好”。一要把握好“新意”新闻的新,不光是时间要新、报道要快,而且内容必须新,必须有新意。居高声自远,涉深鱼方多。记要站在时代的高度,审时度势,又要常到基层了解民心,体察民意,掌握有意义的新鲜事儿。这样,才能从事实的最新变动中抓住有影响的新闻,写出新意。  相似文献   

3.
4.
新闻求新     
新闻新闻,关键是一个“新”。对于每一个记者或通讯员来说,应该要有强烈的求新欲。第一要选取新鲜的内容,就是读者和  相似文献   

5.
6.
新世纪,媒体纷纷掀起改革浪潮,在争夺“眼球经济”的大战中,众媒体使尽浑身解数,尽量让自己的“蛋糕”做大。市面上的报纸比以前洋气了,视觉冲击力强了,好看了。然而,仔细翻阅报纸,新闻信息中的一些词语,却总是重复出现,生旧老套,没有突破,看后令人沉闷,没有活力,这就大大降低了吸引受众心理的效果。 新闻是要告诉读者事物最新特征、个性,如果只是以不变应万变的语言来对付,则会适得其反。如“在……的领导下”、“获得了成功”、“……亲自参加”、“……的大好形势”、“受到好评”、“不是雷锋胜似雷锋”等,这些语…  相似文献   

7.
要维护新闻的真实性原则,新闻用语言的准确也很重要. 去年,我在县电台编辑新闻节目时,收到一篇人物通讯,说的是一位农业局长在碾盘乡搞杂交稻试点的事.文中说:“无论是赤日炎炎的盛夏,还是大雪纷飞的寒冬,他从早到晚扎根在稻田里……。”这段话说得太绝。某局长又不是电线杆子,怎能从赤日炎炎的盛夏到大雪纷飞的寒冬都扎根在稻田里搞科研呢!再说,水稻的生长期只有90—110天左右,而局长却在田里忙了365天.这又怎能自圆其说!  相似文献   

8.
思想家加里宁曾说过:“报纸是人民生活的教科书。”报纸每天与千万个读者见面,传播着信息、思想、知识,新闻写得越准确、鲜明、简练、通俗,报纸就越能吸引读者。准确,是新闻语言的特点之一。新闻是用事实来说话的,新闻语言必须真实准确地反映事实。新闻语言在说明与解释事实时也要符合事物的本来面目,不能夸大,也不能歪曲。有人比喻作文准确地运用文字,就像音乐家准确地弹奏音符一样重要,如果弹不到点子上,就会走调。新闻语言表述准确的首要条件是用词贴切。如果用词不当,就会影响新闻的内容,降低宣传效果,或给读者造成新闻报道吹牛之感,或给读者造成理解的歧意。例如:某人服法,投案自首,如果新闻报道把他写成“伏法”就是处了死刑,意思就反了。强调新闻语言表述准确,就是用语要科学,合乎唯物辩证法。记者热情高涨时,往往会说过头话。有篇新闻稿写一位青工起早摸黑地替邻居孤老买菜买粮,打扫室内卫生。这本来是好事,但新闻  相似文献   

9.
新闻五个W,时间是一大要系。不论你写什么都要问明事情发生在什么时间,某月某日,今天、昨天等。在表达这些时间概念的吋候,常见用词概念含混的情况。在这方面,就是“……以来”的用法。“……以来”的本意,是指从过去的某个时候到现在。这个句式,在各类文章中用得很普遍。因此,一些表意含混的句式,也以讹传讹了,在群众中形成了一种习惯。例如:《河南农民报》10月8日一版《情系良种》一文,说“一个多月来……”。“一个多月”就是“一个多月”,为什么还要加上“来”呢?去掉“来”字,不是更简明了吗?这  相似文献   

10.
文学有文学语言,新闻也有新闻语言。新闻语言要通俗化,这是由新闻受众的广泛性决定的。新闻受众受教育程度、文化素养千差万别,高低不一,只有做到了新闻语言  相似文献   

11.
头版是报纸的脸面,也是报纸形象的体现?既然一版是这张报纸的形象所在,我们就耍精心耕耘,全力打造,把一版办出特色,办出精彩而吸引读者。一版新闻内容不仅要真,而且必须是重甍,这是办好一版的大前题。发在党报一版上的新闻必须是重要的报道,重要的消息,否则就称不上头版了。然而对一版的“要闻”,  相似文献   

12.
随着中国经济的高速发展,私家车的快速增加,为移动人群办有用的广播也成为各地交通广播的定位和准则。在交通广播的节目设置中,新闻资讯类节目占有很重要的比例。因此,交通广播应投入相应的人力物力搞好新闻节目,成为参与社会、影响社会的强势媒体。  相似文献   

13.
提起新闻语言,不少人总爱把它与干巴、死板、陈词滥调、枯燥乏味联系起来。难道新闻语言真的就与生动无缘吗?不是的。近些年来,我们在报纸上、广播中、电视里看到、听到的有些新闻作品,编写得就很不错。不论用什么文体写文章,总是要给人看的。因而,你要吸引读者(听众),就不能不注意语言的艺术。孔子说过“言之无文,行而不远。”这是千真万确的。语言艺术的重要性,越来越被我们广大新闻工作者所重  相似文献   

14.
新闻的新意在很大的程度上,就决定了新闻的传播效果。那么,怎样才能使新闻具有新意?这里介绍几种方法; ——从认识事物的本质入手,在新闻事实中挖掘出最能体现时代精神的新颖主题,也就是主题要新。新闻主题是否具有新意,是新闻价值高低的重要因素,所以提高新闻主题的新意,也就成了提高新闻品味的重要手段。第二届现场短新闻获一等奖作品《棉花姑娘出嫁记》(《河北经济报)》1990年12月18  相似文献   

15.
什么叫做“新闻语言”?至今还无定论。但是“新闻语言”这个衔头,却是常常可以听到的人们的慨嘆之声。这大抵是指在我们的新闻中常常出现的那些公式化、概念化的八股语言。久而久之,这“新闻语言”在有些人的眼中,就成了公式化、概念化语言的同义语了。然而这的确是很不公平的事。要研究达种公式化、概念化语言的历史来源,不能认为新闻的写作在这方面早  相似文献   

16.
17.
刚当通讯报道员学写稿的时候,一位老师对我说过:一篇文章总是由无数个字、词、句组合起来的,同样一句话,怎么个说法,各有巧妙不同。老话、套话、大话、空话是文章之大忌,多些鲜蹦活跳的语言、定能为文章增色添彩。在我多年的业余写稿的实践当中,我牢牢记住那位老师的教导,遣词造句注意在“鲜活”上下功夫。   一、要多些与时代精神合拍的鲜活语言。一次,我们下基层围绕发展经济搞调查研究,基层干部群众高度评价乡土人才在发展农村经济中的骨干带头作用。有的说,在农村首先富裕起来的,是那些跑码头,闯市场的“田秀才”、…  相似文献   

18.
要闻版是一张报纸的“门面”,读者视觉的第一接触物,一张报纸的办报方向、舆论监督能力、采编水平,往往都在要闻版显示出来。所以,办好了要闻版,历来是党报编辑工作的重中之中,要闻版办得好,等于舞动龙头,带活了整张报纸。  相似文献   

19.
新闻写作涉及语言的应用问题.新闻语言不同于科学语言、文学语言。科学语言强调分析性,同抽象的事理相联系;文学语言强调描绘性,同具体的形象相联系。一般说来,新闻语言既不象科学语言那样用抽象概念表现自然现象和科学现象,也不象文学语言那样富于想象,强调诗意和具有潜意识。新闻语言是直接描述性语言,强调清新活泼. 怎样才能使新闻是言清新活泼?有的人认为,要写得清新活泼,就必须藻饰,似乎越华丽就越美.于是大量堆砌形容词,滥用修饰语,甚至为了用上一些自以为“美妙”的词句,不惜以词害意。这是对清新语言的  相似文献   

20.
新闻贵在“新”,要使新闻真正让人耳目一新,多出精品,笔者认为,不仅应当懂该怎样写,还应懂得不该怎样写。清代文学家刘熙载在《艺概》中说“文有七戒”,是就文学作品而言,作为以新近发生事实的报道为定义的新闻,具体来说,也有五戒:一戒有闻必录,拣到篮里便是莱。自然和人类社会,素材丰富,要写的东西很多,尤其是在改革开放、进行两个文明建设的今天,关键是记者要有“新闻鼻”,善于识别、选择东西来写,切忌有闻必录,拣到篮里便是莱。近年来参加全区优稿评选会,我深有其感。一年有个县站推荐了一条“农民进城挑大粪”的新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