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一般认为,文字是在漫长的原始社会,通过书写符号的数量积累逐渐发展而成的,简称“积累说“。考古材料表明,原始符号并未在文字产生之前逐渐积累;形体比对显示,甲骨文很少吸收原始符号;原始符号与文字的根本差异不在符号数量,而在系统的性质,原始符号不可能通过积累成为文字。“积累说”是站不住脚的。  相似文献   

2.
周兢 《幼儿教育》2012,(34):13-16
在未接受正式书写教育之前,幼儿已能在阅读图画书等与书面语言互动的过程中,通过图画、符号和类似文字等形式进行"书写"。幼儿这种用非正式的文字符号表达自己想法的行为,我们称之为前书写。从教育的角度看,引导幼儿通过图画、符号和类似文字等形式学习前书写,帮助他们积累早期书写经验,这种教育方式被称为"创意书写"。研究证明,幼儿的前书写行为能帮助他们建立早期书写的行为习惯,加深对汉字的关注、观察和了解,感知属于汉字的独特规  相似文献   

3.
文字是记录语言的书写符号系统.文字使语言从听觉信号变为视觉信号,打破了语言的空间和时间限制,传到远处,留给未来.文字诞生以后,识字便成为人类教育的基本内容之一,古今中外莫不如此.  相似文献   

4.
高等职业技术学院书法教学的基点是:书法的实用和艺术并举,就其本质来说,是技能加审美的教育。人类的一切知识成果,都是以文字符号为载体记录下来,经过科学的、技术的处理和人文艺术的处理才能广泛传播、流传久远。随着社会竞争日趋激烈,社会信息化程度迅速提高,对文字符号的书写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讲求书法教学方法,能迅速提高文字书写水平和艺术素质。在工作、学习中准确、清晰、美观的书写文字符号,是现代社会的基本要求之一。  相似文献   

5.
现代语言学家都认为文字是记录语言的书写符号系统。瑞士著名语言学家索绪尔在他的名作《普通语言学教程》中用“文字表现语言”作为该书第六章的标题①。汉字也是记录汉语的书写符号系统,而申小龙先生在《谈谈人类文字性质的二重区分》一文中却提出:“由观念到语言和由观念到文字是汉民族符号系统两条并行不悖的通道,汉字具有与欧洲文字完全不同的价值——其表现功能不在是否有效地记录语言,  相似文献   

6.
<正> 文字是记录语言的书写符号系统,是最重要的辅助性交际工具。人类有了文字便突破了语言在时间和空间上的限制,扩大了语言的交际能力。文字的出现是人类文化的一大进步,也是人类进入文明时代的标志。 一、汉字的历史发展和今天 汉字是记录汉语的书写符号系统。它是汉族祖先在长期社会实践中逐渐创造出来  相似文献   

7.
杨小兹 《考试周刊》2012,(39):14-15
语言是最重要、最基本,也是最复杂的符号系统,任何语言都要经历一个漫长的发展阶段并产生相应的语言认同,从人类的认知角度来看,语言是人类认知能力的外在表现。人类认知的本质决定了语言的发展.语言的认知能力赋予人类语言以无穷的创造性。人类语言可以跨越时空地域的界限,实现对文化的理解和接纳,达到一种社会认同。  相似文献   

8.
花山壁画以及世界上其他的早期岩画艺术在向世人传达出一个难以忽视和否认的事实,即艺术自诞生起就饱含着人类语言文字的功能。花山壁画作为人类早期的视觉艺术,它不但发挥了语言文字的交流与沟通的功能,而且更因对"过去"的描述而成为了一种神圣的书写方式。花山壁画中集图画文字、表意文字、心理文字于一体的"蹲踞式人型"——建立在早期人类二元逻辑之上的原型符号,迄今仍以其携带的来自远古的神秘气息,滋养着现代人的审美想象和艺术创造。  相似文献   

9.
<正>文字是记录语言的书写符号系统。文字使语言从听觉信号变为视觉信号,打破了语言的空间和时间限制,传到远处,留给未来。文字诞生以后,识字便成为人类教育的基本内容之一,古今中外莫不如此。在课程改革不断深入的今天,识字研究悠长的历史需要我们在继承中坚守,在发展中创新,如此才能积蓄力量,焕发生机。准确把握识字教学的"三味"能让我们的识字教学如一道美食,香甜可口,齿颊留香。  相似文献   

10.
谈谈汉字的几个特点*陈佩弦文字是记录语言的书写符号系统,相对于语言来说它是第二性的,但这“第二性”并不意味着文字没有其本身的独立性和价值。恰恰相反,文字的产生是人类文明的前提和基础,这在古人眼里可是件惊天地泣鬼神的大事。随着社会的发展和文明的积累,文...  相似文献   

11.
文字是记录语言的书写符号系统,相对于语言来说它是第二性的,但这“第二性”并不意味着文字没有其本身的独立性和价值。恰恰相反,文字的产生是人类文明的前提和基础,这在古人眼里可是件惊天地泣鬼神的大事。随着社会的发展和文明的积累,文字在近现代社会中的作用更是越来越大。“在现代人们的生活中,文字所起的作用,较之有声语言,不是小了,而是更大了;现代人借助文字  相似文献   

12.
文字是记录语言的符号体系,这个体系是在漫长的发展过程中逐渐形成的。汉字作为一种独特的体系,当它形成以后,就产生了一种对抗外力的固定性。这种固定性要求汉字体系只容许人们在本体系内部所能承受的条件下  相似文献   

13.
人类自从产生以来,就开始创造灿烂辉煌的文化.人类社会的发展史是如此漫长.伴随而产生的文化也是如此悠久.那么后代之人是通过怎样的途径去认识、理解和继承人类社会所产生的丰富而又久远的文化呢?应该说除了利用考古工作者从地下挖掘出来的大量古代文物以及地面上残存的古迹、文物作为佐证外,人们还可以从语言中看到人类文化的映象.文字作为记录语言的符号,其本身也是人类文化的一部分.它的产生和发展也是伴随着人  相似文献   

14.
汉字知多少     
汉字有多少个?这个问题没有人可以作出准确的回答。总的说来,汉字自产生迄今经过漫长的历史进程的积累,时代越靠后,汉字越多,这是社会进化文字发展的必然结果。汉字的总数与可供现代人使用的汉字数量,这是两码事。可供现代人使用的汉字,远比汉字的总数少得多。我国至今为止发现最早的文字材料是西安半坡村仰韶文化遗址出土的彩陶上的刻画符号。这些符号有一百多个,对它的性质,也就是说是否是文字,存在着烟然不同的看法。仰韶时期彩陶上的刻画符号,有些人认为它是当时生产者有意刻画的代表一定意义的文字。有人断然指出:“彩陶上…  相似文献   

15.
"隶变"在我国文字演变过程中有分水岭意义,它在文字由形象转变为抽象的过程中发挥了巨大的作用。其产生的原因有多种,本文拟用哲学中的内因和外因原理分析其产生的具体原因。笔者认为,"隶变"的内因是汉字的发展规律,外因是社会背景、书写材料的变化、生活习惯与独特的书写方式以及政府政策。  相似文献   

16.
林域 《成才之路》2014,(20):31-31
文字的诞生是人类文明的一大标志,中国的汉字更以其源远流长、博大精深,成就了中华民族的文明史。因此,人们历来重视汉字,重视汉字的书写。但近年来,随着信息化时代的到来,电脑的广泛使用,汉字的书写开始被边缘化,一度受到了很大的冲击。可喜的是去年寒假期间,多家媒体举行了中小学生的书写大赛,可谓一件十分有意义的事。正是基于这件事情的启发,现将最近我的思考总结如下。一、汉字的产生 中国汉字的诞生如果从甲骨文字算起,已经有几千年的历史。在如此漫长的时间里,汉字一直以自身独特的风格,历经甲骨文、金文、篆书、隶书、行草和楷书等不同阶段,期间凝聚了各个时期先祖们的智慧,给我们留下了丰富的可供学习的资源。二、传统书法教育 在遥远的古代,先民就已经懂得文字的重要价值,因此,直到现在,我们还可以看见部分甲骨上师傅教授徒弟时留下的朱砂印记,学习刻写的痕迹,可以说,从那时起,民族的书法教育已经开始。在后来漫长岁月中,汉字的书写教育的重视程度一直是有增无减,甚至到后来发展到了文字的书写会影响到一个人的前途命运的程度。因此,在整个古代社会,汉字的书写教育都有着良好的存在形式,并在长期的实践活动中总结了大量成功的书写经验,价值无量。  相似文献   

17.
汉字三题     
O·文字是记录语言的书写符号体系,是辅助和扩大语言交际的重要的工具。可见,语言是第一性的,文字是第二性的,文字是在语言的基础上创造出来的。语言作为人类特有的一种符号系统,表示的是一种听觉符号,而文字则将这种听觉符号转化为视觉符号。正如清代陈澧《东塾读书记》中所言:“声不能传于异地,留于异时,于是乎书之为文字。文字者,所以为意与声之迹也。”人类社会的发展正是“从铁矿的冶炼开始,并由于文字的发明及其应用于文献记录而过渡到文明时代”(见恩格斯《家庭、私有制和国家的起源》)。  相似文献   

18.
同西洋的雕塑、油画一样,中国书法是人类文化艺术宝库中的一朵奇葩。书法即文字的书写艺术,原为中国所独有,以后传入日本、朝鲜等国。中国书法源远流长,博大精深。可以说以苍颉造字时起,书法艺术就诞生了。唐时张怀瑾《书断》卷上《古文》记载:苍颉“仰观奎星圆曲之势,俯察龟文鸟迹之象,博采众美,合而为字。”可见我们的祖先在创造记录语言符号——汉字的同时,也赋予这种符号以宝贵的美学价值。历代书家给我们留下了甲骨文、金  相似文献   

19.
阅读的地位是由其性质决定的。通常所说的阅读包括识别文字、辨认词汇和句子,理解其所传递的信息内容。也可以说,阅读就是通过视觉认识书写的文字符号,从中获取思想的程序。  相似文献   

20.
文字的作用     
文字是人类用符号记录表达信息,并传之久远的工具.现代文字大多是记录语言的工具.人类往往先有口头的语言,然后产生书面文字.很多小语种,有语言但没有文字.文字的不同,体现了国家和民族的书面表达方式和思维方式的不同.文字使人类进入有历史记录的文明社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