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随着我国道路交通的快速发展,我国青海以及西藏等寒地地区的交通建设取得了可喜的成绩,交通事业的发展,也从一定程度上缓解了高寒地区相对闭塞的区位特征,为其经济的发展提供了必要的条件。而就路面而言,沥青路面已经广泛的使用在了高寒地区的路面上,这也显著提高了公路的舒适性以及安全性,但由于高寒地区温度低,冰冻面积大以及辐射高等不利特点,沥青路面在高寒地区的普及度还不高并且使用质量也明显受到影响。  相似文献   

2.
高原高寒地区环境恶劣,在保证当地居民供电的同时,供暖储热问题也日益备受关注。合理利用西藏丰富的太阳能资源,不仅能改善居民生活水平,还能减少常规能源的使用,保护当地脆弱的生态环境。文章针对太阳能供暖存在的技术多元化问题,分析了西藏等高原高寒地区适用的太阳能供暖方式与配置的储热技术;提出了适用于高原高寒地区的集中式、分布式和户用太阳能供暖技术选择方法。高原高寒地区太阳能供暖的工程验证表明,高原高寒地区太阳能供暖储热适用技术可为清洁能源供暖的普及应用提供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3.
随着市场经济的迅速发展,我国也越来越重视农业生产的发展.对农业生产的扶持力度也越来越大.农民对马铃薯等经济作物的种植热情也在不断地提高.由于马铃薯具有高产且易种植的特点,更能适应高寒地区独特的地理气候条件.所以高寒地区马铃薯的种植面积在不断扩大,农民对马铃薯的生产栽培技术也有了新的要求.本文以我国青海海南州为例,介绍我国高寒地区马铃薯的栽培技术,对如何发展壮大高寒地区马铃薯栽培进行分析和探讨,对提高马铃薯的产量和经济效益提出合理化建议.  相似文献   

4.
一直以来,我国作为领土面积960万平方公里的经济大国,幅员辽阔,资源丰富,近年来经济发展态势呈逐年上升趋势。但值得注意的是,由于我国广阔的国土面积与多样的地理环境致使我国部分地区长期处于高寒环境中,长期的低温在影响日常生产生活的同时,也为当地的路基建设带来了巨大的挑战。传统的路基建设水平与技术手段已无法适应时下的路基冻害整治需求。因此,逐步提升路基建设水平,完善相关技术手段以保障高寒地区路基的正常使用势在必行。本文意在,以严寒地区常见的路基冻害形成原因作为研究对象,分析并提出相关解决处理办法,以期降低寒冷地区路基的损坏,提升路基使用年限的目的。  相似文献   

5.
我国观光农业发展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总被引:29,自引:0,他引:29  
观光农业是在传统农业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与现代旅游业相结合的一种农游交叉产业,对促进我国农业与乡村发展具有重要作用。本文论述了我国发展观光农业的现实意义以及观光农业的类型和特征,并针对我国观光农业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6.
近年来,随着石油供需矛盾的不断加剧,促使油田工程的建设进程不断加快,油田工程中的道路选线设计和施工也是油田工程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有着重要的意义。对于我国来讲,油气资源在我国的高寒地区蕴藏量比较丰富,所以高寒地区的油田工程建设已成为我国油田工程设计施工中的常见项目,因其气候条件的原因,高寒地区的油田工程道路选线设计和施工又具有其特殊性。本文就高寒地区油田工程道路的选线设计与施工进行分析与探讨,旨在为日后同行工作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7.
新农村建设视角下的我国观光农业发展策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的观光农业是在城市化进程加快、经济持续健康发展以及新农村建设推进的时代背景下蓬勃发展。为实现观光农业的可持续发展,在理清观光农业和新农村建设关系的基础上,提出观光农业差异化发展和政府带动的发展策略。  相似文献   

8.
近年来,我国观光农业产业发展迅速,各类观光农业园如雨后春笋般兴起,但由于缺乏研究,各类观光农业园在园区景观规划设计上存在着较多的问题,对此进行了分析与总结,并探讨了解决对策。  相似文献   

9.
随着我国经济建设发展的需求,国家对于加强基础设施建设的力度逐步加强,在满足人们日常生产生活基本需要的同时,也在国家自身的发展壮大的各项举措中占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公路的建设在现代化发展的今天则更加显现出其自身的优越性,我国公路建设理念先进,技术手段相对成熟,但我国地域广阔,地形复杂,不同地区其地理环境气候温度差异加大,这就为公路的区域性建设提出了严峻的挑战。我国北方部分地区及西部高原地区,一年中的高寒天气持续数月之久,为在此区域内进行的公路施工建设增加了难度,笔者从事高寒地区公路施工建设工作多年,结合实际工作经验,对于方案设计以及具体施工中技术问题进行了综合阐述。  相似文献   

10.
在光伏发电技术不断发展,并得到广泛应用的今天,光伏电站作为光伏发电的配套设施,同样受到人们的广泛关注。在我国青海、西藏等高原、高寒地区,光伏发电技术的应用前景一直很广阔,而设计研究出适应高寒地区自然环境的光伏发电站便成为技术人员研究的重要课题。文章重点针对高寒地区光伏发电站的设计进行了分析,对设计原则、采用的关键技术等进行详细探讨,以期为光伏发电站在高寒地区的实际应用提供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11.
本文以观光农业园为例实现了虚拟观光农业园系统的构建,以Unity3D、Google Sketch Up和3DS Max软件为支撑的建模方法能够快速便捷地对观光农业园的相关地形、建筑物、植物、农机具等进行建模,为农业信息化的发展提供了理论依据。将观光农业园以漫游演示的方式展示给旅游者,使旅游者对观光农业园的有了直观的了解。为观光农业园管理者提供了一个展示的平台,提高了观光农业园的宣传效果。  相似文献   

12.
利用世界银行2005年对我国120个城市12 400家工业企业的调查数据,分析了企业所处地区的制度环境对当地企业研发活动的影响,结果发现:所处地区政府干预水平越低、产权保护水平越高、金融发展水平越高,企业越倾向于进行研发活动并提高研发投入强度。进一步的分析还发现,制度环境对不同所有制类型企业研发投入的影响存在显著差异。总体而言,同国有企业相比,政府干预水平的降低,产权保护水平和金融发展水平的提高对促进民营企业进行研发活动并加大研发投入的作用更加明显。  相似文献   

13.
制度环境影响企业的研发投入吗?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利用世界银行2005年对我国120个城市12 400家工业企业的调查数据,分析了企业所处地区的制度环境对当地企业研发活动的影响,结果发现:所处地区政府干预水平越低、产权保护水平越高、金融发展水平越高,企业越倾向于进行研发活动并提高研发投入强度。进一步的分析还发现,制度环境对不同所有制类型企业研发投入的影响存在显著差异。总体而言,同国有企业相比,政府干预水平的降低,产权保护水平和金融发展水平的提高对促进民营企业进行研发活动并加大研发投入的作用更加明显。  相似文献   

14.
近年来,我国观光农业产业发展迅速,各类观光农业园如雨后春笋般兴起,但由于缺乏研究,各类观光农业因在园区景观规划设计上存在着较多的问题,对此进行了分析与总结,并探讨了解决对策。  相似文献   

15.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粮食产量的稳步提高,畜牧业、养殖业的迅速发展,有力地促进了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增长和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但是审视我国的传统农业,仍然存在一些诸如农业基础薄弱、科技贡献份额偏低、农产品结构和地区布局不尽合理等问题。要解决现有农业、农村经济中面临的问题,除需要继续巩固国家现行的农业、农村经济政策,切实加强对农业投入外,还要在拓宽发展农业和农材经济的思路上下功夫,不仅向耕地要效益,更要向荒山、滩涂、海面要效益。思路宽了,路也宽了,增收的渠道也就多了。本文所倡导的正在兴起的“山地农业”、“草原农业”、“白色农业”、“水体农业”、“沙漠农业”、“都市农业”和“观光农业”昭示着我国大农业的光辉前景。  相似文献   

16.
向成硕 《大众科技》2012,(6):173-174
文章介绍在高寒地区的山地上采用硬枝劈接法嫁接毛刺槐的试验结果,总结了相关繁育和栽培抚育技术,指出提高毛刺槐嫁接育苗成活率的关键在熟悉毛刺槐的生长习性,充分结合当地土壤和气候特点,选择好最佳嫁接时机,保证接穗和砧木质量,掌握嫁接技术。  相似文献   

17.
西藏高寒湿地面临的环境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对日喀则地区、拉萨地区和阿里部分地区的野外考察基础之上,分别从人为干扰、湿地盐渍化和沙化三个方面,概述了西藏高寒湿地面临的生态环境问题。旨在提供有关西藏高寒湿地生态环境现状信息的同时,引起人们对高寒湿地的关注,提高人们对湿地保护的意识。  相似文献   

18.
软土地基在我国的建设中是经常出现的,这主要是由于我国特殊的地理环境决定的,我国的地理环境比较复杂,尤其是高寒地区,高寒地区软土地基的施工时极为困难的,在处置措施上也要经过严格的分析。本文就是以某市的高寒气候为例,对这一地区软土地基的处置措施进行具体的分析,为相关的研究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9.
西藏和青海等高原高寒地区自然环境恶劣,远离城市的部分乡村供电可靠性差,基本没有供热设施。以西藏阿里地区某乡村单体式公共建筑为例,依托当地的太阳能和风能资源,提出了与既有建筑物相结合的风光互补发电、太阳能供暖、电解水制氢氧及储能的多联供系统集成方案。通过实例分析和计算,验证了该设计方案的可行性。电、暖、氢、氧多联供集成方案可为高原高寒地区公共建筑提供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20.
我国农民工资性收入波动及其环境因素的实证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农民的工资性收入已成为农民收入的主要部分,也是农民纯收入中增长最快的部分。利用1990—2008年我国30个省市的面板数据进行实证研究,考察地区的经济发展水平、工业化程度、城乡就业结构、城乡收入差距、农村的工业化程度、政府对基本建设和教育投资等因素对农民工资性收入的影响。结果表明,一个地区的经济越发达,工业化程度越高,城乡收入差距越大,农村的工业化程度越高,当地农民的工资性收入就越高。增加农民就业机会和提高农民就业能力是增加农民工资性收入的主要途径。因此,地方应积极发展第二、第三产业,优化产业结构,扶植地区企业和经济的发展,努力提高农民工整体素质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