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考试周刊》2017,(17):58-59
近年来,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微课逐渐融入到数学课堂,一定程度上改变了传统"老师讲,学生听"教学模式的弊端。而学习方式的多样化,可以引发学生对学习的好奇心,使学生获得不同的学习体验和认知,培养其不同方面的技能。小学数学"立体图形"是培养小学生思维能力的重要部分,小学生理解能力和空间想象力有限,在学习此部分内容时可能会存在一些困难。基于此,本文分析探讨了如何将"立体图形"微课应用在教学并提出一些粗浅的体会。  相似文献   

2.
动手操作是培养学生空间观念的重要途径,活动思考是提升学生空间观念的关键要素。《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版)》指出:数学活动经验需要在"做"的过程和"思考"的过程中积淀,是在数学学习活动过程中逐步积累的。因此,无论以何种途径培养空间观念,都是以学生的经验为基础,活动经验为"现实世界"和"数学世界"架起了桥梁。本文以六年级下册《立体图形的复习拓展》为例,在活动体验中促使学生发现立体图形和平面图形之间的联系,让学生在课堂上玩转出"点动成线—线动成面—面动成体"的完整知识结构,数学思维由平面向立体深入。  相似文献   

3.
张洪江老师的《长方体的认识》一课,比较成功地体现了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实施素质教育,培养21世纪知识经济时代高素质人才的方向。《长方体的认识》这节课,是学生深入学习立体图形的起始课。学生认识立体图形要比认识平面图形困难得多,张洪江老师是怎样上好这节课的呢?下面就此问题谈几点肤浅的认识。  相似文献   

4.
正当前,课堂教学改革正在轰轰烈烈的进行,为进一步促进我市教育事业更好更快地发展,全面优化教师课堂授课效益,培养学生全面发展,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我们启动了"导学卡四环节"(即定向自学——合作探究——展示反馈——拓展提升)教学模式。一、"导学卡四环节"模式的定向自学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认识是学生发展空间观念的一次飞跃,长方体和正方体使最基本的立体图形通过学生掌握有关立体图形  相似文献   

5.
在认真研读教材、对比分析学生练习情况的基础上,探究一年级学生空间观念的培养路径及实施策略。在"认识图形"单元的教学中,教师应引导学生借助实物载体初步感知立体图形,以丰富学生对立体图形的理解,完善学生对立体图形知识的建构,从而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  相似文献   

6.
一、培养学习兴趣,增强自信心,调动学生积极性 爱因斯坦说过:"兴趣和爱好是最好的老师."我国古代教育家孔子也说过:"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可见,学习兴趣是学习中最活跃的、最现实的、带有强烈的情绪色彩的因素,教师要利用好教材列举的与我们生活息息相关的数学素材和形象的图象的图形来调动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例如,在学习"生活中的立体图形"时,先让学生收集有关生活中的立体图形的一些图片、实物,用硬纸片制作柱体、锥体等模型.然后再按几个人一组一些代表总结发言,老师点评,对做得较好的同学进行表扬.学生在愉快中学到了知识,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7.
课堂是老师和学生"正面交锋"的场所,它不仅主导着老师"教"与学生"学"的范畴,更会直接影响着学生课后的学习。因此课堂上老师的教学策略将会对学生的学产生更直接的影响。本文从小学生的心理特点出发,针对小学数学教师在课堂上的授课策略的"诱导性"展开探讨。  相似文献   

8.
在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图形教学占据了很大一部分内容。图形教学具有一定的难度,因为数学几何图形具有一定的抽象性,学生在接触理解的过程中会存在一定的困难。针对这一问题和现象,小学数学教师应该善于利用教学工具来为学生打造一个更加立体全方位的图形教学课堂,让学生在数学图形课堂上能够感受到图形世界的魅力和奇妙,让学生能够不断激发学习几何知识的兴趣和热情。本文主要围绕着小学数学图形结合教学策略分析这个主题展开一系列的研究探索。  相似文献   

9.
<正>四维空间是三维空间和时间组成的整体。那么,有效课堂的"四维"是学生、教师、教材与"生长"组成的小宇宙。有效课堂不应该单纯的体现在一堂课上,它是一个立体空间,以生长为主线。一、有效课堂需要怎样的学生每个老师都知道学生在一堂课中的重要意义,传统授课方式为人所诟病就是只注重知识的传授而忽视了学生的主体性。有效课堂就是要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教学必须在学生想学的基础上展开。有效课堂首要解决的应该是学生的"学习动机"的问题。学习动力充足的班级上课轻松、愉悦,课堂充盈而有效。  相似文献   

10.
郝莉 《课外阅读》2011,(7):161-161
一、立体课堂教学结构 立体课堂教学结构的目的在于调动学生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使学生处于积极的活动状态、改变课堂上学生被动、消极的地位,变单纯公式化课堂教学的单项传递为多项传递,充分挖掘学生智慧的潜力,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尤其是创造性的思维能力,造成老师——学生,学生——老师,学生——学生的多项反馈,使教学进入立体状态。  相似文献   

11.
新理念下的师生互动的有效课堂,应该是"老师思维"与"学生思维"碰撞,"学生心灵"与"老师心灵"融合。通过这种互动课堂,学生的探究欲望得以激发,潜在的悟性得以唤醒;因为在这样的课堂上,每一位学生,都可能成为智慧的花朵得以绽放;因为在这样的课堂上,每一位老师,都能收获一片片芬芳四溢的花园。  相似文献   

12.
在日常小学美术课堂中老师给学生创造自主学习的机会,把老师教学生学转变成学生教老师和同学一起学,让学生在美术课堂中当"小老师",成为美术课堂上的"主角"。通过美术课堂中的"小老师"教学提高学生自我学习能力、自我发展能力和评价能力,让学生的个性得到发展。  相似文献   

13.
在"平面图形"与"立体图形"的相互转化过程中,除了动手操作、直观拼摆外,还需要教师引导学生对各种观察结果进行比较思考、总结规律、寻求方法等,让学生明白从同一个角度观察不同形状的立体图形,得到的平面图形可能是相同的,也可能是不同的。  相似文献   

14.
本节教材首先引导学生观察墨水瓶盒、罐头盒,排球等实物,说明这些物体都是立体图形,使学生从直观上了解立体图形与平面图形不同,接着要求学生指出这些图形中哪是长方体,这样有利于学生在对比中分清长方形和长方体的概念,便于学生逐步形成有关立体图形的空间观念。  相似文献   

15.
高效课堂可以说是高效"学"堂,因为高效课堂是学生演绎的课堂。课堂上学生自学、对学、群学,学生展示、交流、质疑,课堂上呈现更多的是生与生的交流、生与生的对话。老师只是偶尔点拨、引导一下,看起来非常轻松。其实并非如此,高效课堂"效在课堂,功在课外"。这个"功"就是指老师课前编写导学案的功夫。导学案是学生学习的方案。被喻为学生学习的"路线图"、"指南针"、"导航仪"。学生按照导学案上指引的路线就应该到达目的  相似文献   

16.
[理解] 1.编排意图本节教材首先引导学生观察墨水瓶盒、罐头盒、排球等实物,说明这些物体都是立体图形,使学生从直观上了解立体图形与平面图形不同,接着要求学生指出这些图形中哪是长方体,这样有利于学生在  相似文献   

17.
《考试周刊》2021,(34):80-81
小学数学中"空间与图形"的教学是为了更好地培养学生的空间感,激发学生对于空间知识的学习兴趣,进而提升学生在空间与图形上的学习效率。准备功课是学生学习中自我表达的一种重要形式。在小学的"空间与图形"中,探索以往的作业,可以让学生成为学习和课堂的主体,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和自主权。文章简要阐述了中小学以学生为基础的教学中数学中"空间和图形"任务的概念,分析如今小学"空间与图形"课堂中存在的问题,进而对前置性作业探索提出具体的策略。  相似文献   

18.
刚学了“立体图形与其表面展开图”不久.在课堂上,李老师给我们出了一道题“一只蚂蚁在正方体表面上爬,怎样求点从A到点B之间的最短路线?”(如图1)  相似文献   

19.
教学案例: 教学"认识图形"时,为了突破教学难点,我设计了一道练习题:"在一个正方形里剪去一个角,剩下的图形是几边形?在下图中画出不同的剪法." 我预设学生的答案为五边形、四边形、三角形.如下图: 课堂上,学生很容易得出这三种剪法,教学似乎很顺利.正当我要出示下一道题时,一学生举手说道:"老师,我还有一种方法."我不置可否地将他画的图用屏幕展示(如右图),看到图形,其他学生纷纷说道:"不对,不对!不能这样剪!"  相似文献   

20.
一、读懂教材——教材给了我们"营养",我们为学生制作"美食"首先要从整体上来认识和理解教材的编写意图,理清三条脉络:1.从立体到平面再到立体。教材在一年级编排了先从直观上认识一些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等图形,二三四年级时又从立体图形中剥离出一些具体的长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