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才旦卓玛:从女奴到歌唱家 才旦卓玛,我国著名的藏族歌唱家.我采访她时她正在上海音乐学院藏族班学习.当时,藏族班已开办了几届,班主任是优秀教师王品素.  相似文献   

2.
才旦卓玛,女,中国文联副主席,西藏自治区政协副主席。藏族民歌手,女高音歌唱家。国家一级演员。 解放前,儿时的才旦卓玛仅靠放牛牧羊来维持着艰辛的生活。西藏富有灵气的山水赋予才旦卓玛天生的好歌喉。1957年,她被保送至陕西咸阳西藏公学院学习.后又进入上海音乐学院声乐系民族班学习。  相似文献   

3.
才旦卓玛,女,中国文联副主席。西藏自治区政协副主席。藏族民歌手。女高音歌唱家。国家一级演员。 解放前,儿时的才旦卓玛仅靠放牛牧羊来维持着艰辛的生活。西藏富有灵气的山水赋予才旦卓玛天生的好歌喉。1957年,她被保送至陕西咸阳西藏公学院学习,后又进入上海音乐学院声乐系民族班学习。1964年。大型音乐舞蹈史诗《东方红》在北京上演。才旦卓玛参加演出并演唱了《唱支山歌给党听》,受到了全国观众的极度喜爱。  相似文献   

4.
有一首藏族民歌这样唱道: 牦牛的肉已经献给了神, 牦牛的皮已经戴成了绳, 牦牛缨子似的尾巴, 已经挂到了库茸曼达的鬃毛上…… 认识西藏,过去,我们从书本从影绘画从才旦卓玛响遏行云的歌声里;今天,我们从色彩浓艳的唐卡从至高无上的法旨从世所珍罕的梵文贝叶经从肃穆辉煌的桑鸢寺金顶,怀着一份初欢的急切和渴望,深深潜入她的历史腹地,用我们的眼球虔诚地抚摸,抚摸这一片神奇的“涌莲初地”。 把西藏的档案精品引到上海来,两地合作,开一条汉藏携手文化交融的先河。国家档案局的领导评价:是一个创举。  相似文献   

5.
藏人在北京     
一端是雪域高原,一端是首都北京,曾经千山万水阻隔,现在却可穿梭于朝夕。多年前才旦卓玛的一首《北京的金山上》唱出了藏族人对这个政治文化中心的想象,而今天,近万名藏族人已成为文化多元的北京不可分割的一部分。今年是西藏平叛和民主改革五十周年。五十年来,越来越多的藏族人来到北京,在这里学习、工作和生活。他们在  相似文献   

6.
我到解放日报文艺部后,部领导黎家健同志是我的顶头上司和直接领导人,也是我从事文艺采访和编辑工作的主要引路人和师傅。他分配给我的任务,一是组织、编辑《朝花》副刊上的杂文等言论;二是参与重要的文艺战役性报道,如华东话剧会演、青年京昆剧团学员毕业公演等;三是机动采访,报道一些文艺界名人、新苗等。如巴金、刘海粟、林风眠、于蓝、沈扬、才旦卓玛、祝希娟等。  相似文献   

7.
指路人和师傅 我到解放日报文艺部后,部领导黎家健同志是我的顶头上司和直接领导人,也是我从事文艺采访和编辑工作的主要引路人和师傅.他分配给我的任务,一是组织、编辑<朝花>副刊上的杂文等言论;二是参与重要的文艺战役性报道,如华东话剧会演、青年京昆剧团学员毕业公演等;三是机动采访,报道一些文艺界名人、新苗等.如巴金、刘海粟、林风眠、于蓝、沈扬、才旦卓玛、祝希娟等.  相似文献   

8.
一在西藏城乡沉浸在纪念和平解放40周年的喜庆日子里,《欢腾的西藏》、《百万农奴站起来》、《故乡行》等近20部珍贵历史资料片重新与观众见面了,40年新闻纪录片回顾展是大庆活动的一项重要内容。与此同时,中央新闻纪录电影制片厂驻藏记者站还推出了《我们走过的日子》、《雪城春曲》、《喜马拉雅—山谷》、《藏族女歌唱家才旦卓玛》、《50年代的西藏社会》等5部新纪录片,使人们再次领略了一  相似文献   

9.
北京日报是我新闻生涯中工作时间最长的单位,从1957年末到“文革”中期下放农村。由于强调“工农兵办报”,要知识分子“臭老九”靠边站,我被迫含泪离开工作过十几年的北京日报。在北京日报,我一直在文艺部当编辑。那时首都文艺界的知名人士郭沫若、冰心、曹禺、夏衍、魏巍、荒煤、杨沫、草明、冯牧、曲波、浩然、张志民、李学鳌……等作家,梅兰芳、白杨、于洋、才旦卓玛、郭兰英、张瑞芳、崔嵬、于兰、秦怡、谢芳、赵燕侠、李忆兰、谢添、戴爱莲、刘淑芳……等表演艺术家,我都有过程度不同的接触和交往。我还负责编一个栏目“新潮浪花”,专门发表业余  相似文献   

10.
章华  余菁 《声屏世界》2013,(4):30-31
有人说张默闻这厮的夫人是个美人,美人都应该是喜欢珠宝的,但是她不喜欢。可她与曼卡龙珠宝的品牌调性却高度吻合。她不喜欢涂脂抹粉,她不喜欢华服在身,她不喜欢大资大调,她不喜欢豪迈畅饮,她就是一本书,轻轻的被翻阅,轻轻的散发光芒,无论你在不在,她都轻轻的在忙,轻轻的生活,轻轻的时尚,母亲说,她,是我的福气。她,表面看是轻的,其实她是重的,表面看她是缓的,其实她是急的,因为幸福的时光总是很少,要抓紧,所以,她更努力。  相似文献   

11.
出版社:中国青年出版社出版时间:2014-4-1快九十岁的郝奶奶病得很重了。我去看她,她躺在床上,身上盖着被子,她看见我后眼睛放亮,嘴唇剧烈地抖动,我以为她要说什么,但最终我发现,她是在对我——笑。是的,我的郝奶奶在用力地对我笑,她,她本不必这样的,但这就是她的……习惯。我坐在她的旁边,她艰难地和我说了几句话,"我盼着,盼着能像妈妈那样。"大约一个多月前,每次去看她,她都要  相似文献   

12.
接到她的电话,他简直欣喜若狂。尽管是一个求助的电话,她的语气却依然是淡淡的,是她一贯的冷漠和高傲。她说她在深圳,因为出了点意外,急需要一些钱。如果方便,能不能先借她一些?一个月就还……只不过两分钟的时间,他握着话筒的手,已经微微汗湿,脸颊上也渗出了细密的汗珠。他甚至没有听清楚她具体都说了什么,只知道,她需要钱,而自己,是唯一能帮助她的人。  相似文献   

13.
欧阳杨 《湖南档案》2014,(12):38-40
她叫吴玉辉,她说父母给她起这名就是取"温润如玉,熠熠生辉"之意。如今,她悄悄迈入不惑之年,书上说女人四十一枝花,不知不觉间,她这一朵,已在岗位上默默开放了26载。时光的流逝带给她成熟与从容,档案管理员的身份带给她宁静与细致。人如其名,她温如碧玉,让小小兰台满溢光辉。  相似文献   

14.
蔡美儿现任耶鲁大学法学院终身教授。她并不认为严格的家教会让孩子失去童年的快乐。她说父母带给她的勤奋、自律等美德,使她一生受益,对此她由衷地感激。不过,她也认为在强调练习和鼓励创造性之间应该保持一种平衡。  相似文献   

15.
前言思圆的名字来源于一个感人的故事。距斯美特总部不远的一个村子住着一位孤寡老人,她70多岁,守寡了50多年。年轻的时候很多人给她介绍婆家,她都推了。她说她的男人1948年被国民党抓到台湾了。她要等  相似文献   

16.
宋武 《山东档案》2013,(6):51-54
在青岛,沿青龙高速公路北行100公里,有一座崭新的城市。她,年轻而古老,清新而神秘;她,钟毓神秀,源远流长;她,地灵人杰,物华天宝;她,处处闪耀着历史的光芒与神韵;她,时时焕发着改革的青春与活力。她,就是莱西。  相似文献   

17.
我现在的老婆就是结发夫妻,她没有读过书,叫陈凤英,人很好。几十年来,煮饭,帮我管小孩,连电话都不接,她觉得自己普通话讲不好,所以不接,怕人家会笑她。她穿的衣服、鞋子都是我帮她买的,家里的东西也都是我买的,她不会买东西。但是,我这个家现在所有财产都记在她的名下,我的控股公司也是她在当董事长。  相似文献   

18.
张国文 《新闻天地》2011,(10):38-39
她是中国城市里最基层的居委会主任,她工作方式多样,有时撒泼打骂,有时耐心温柔,用尽手段替老百姓解忧。她认为,各级官员都给她面子,是因为她“绝对冲得上去”。她说:“我必须强势,因为我是人民。”  相似文献   

19.
黄色笑话     
他和她,相好过,后来不要好了。一夜一夜,她借着看韩剧的当口,偷偷抹眼泪,每一句滥俗的台词,都是她心里的小声音,在嘲笑她在说服她。  相似文献   

20.
刘清 《中国广播》2005,(8):58-60
“天生就是一阵风,喜欢飞越南北西东……”这是一句歌词。可她偏说跟她有关。一个行走于阡陌的人,对于南北西东,她有无限的感慨,更有无限的情怀。无论东南西北,她都有很多很多朋友,那是一群群朴实勤劳的农民。也许,她注定要跟绿色打一辈子交道,跟农村打一辈子交道,跟农民打一辈子交道。用她的脑,用她的口,更用她的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