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所谓胎教,主要是指在孕妇怀孕期间,除重视身体的保健外,还要重视精神、情操以及外界环境条件对孕妇的影响。通过各种外界条件对母亲耳、眼、口、鼻等感觉器官的刺激所形成的母亲大脑的思维和心理活动,来对胎儿发生作用,进行教育,以便生育出聪明的后代。综观我国古代各种典籍,虽然未曾形成过一门独立的胎教学,但散见于各种哲学、政治、文学、教育、医学等著作中的胎教思想则是极为丰富的。我国最早的中医著作、约在春秋之际成书的《黄帝内经》,就有关于“胎病”的  相似文献   

2.
邓小平在新的历史条件下,作出了“改革是中国的第二次革命”的科学论断。本文着重对中国两次革命的异同作一论述,以便完整准确地理解邓小平的“第二次革命”观。  相似文献   

3.
中国古代学者对物理学的各个分支都曾经作过深入的研究,有观察实验也有归纳总结判断这些成果是中华民族灿烂的古代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也是对人类科学技术发展的巨大贡献我们应增强信心,打破对西方科学发展的迷信,奋发图强走出我们自己的物理研究之路,敢于赶超世界先进水平.  相似文献   

4.
马伎是指骑马驰逐的技能,重在表现人的花样骑式和马上技巧,是古代人民喜闻乐见的一项体育、娱乐活动,也是古代百戏中的一个重要项目。马伎始发于古代的骑兵,并随着骑术的提高而形成为一门独特的体育技能。春秋时代,人们主要用马来驾车,单独的骑马者还不多见。《左传·襄公二十六年》:  相似文献   

5.
中国古代史是陕西师范大学自建校以来一直非常重视的学科。经过近50年的努力,该学科已经拥有一支力量雄厚的教学与研究队伍,并有一批重要的学术成果问世,在国内外史学界产生了较好的影响。陕西师范大学中国古代史学科为国家首批批准的硕士学位点,研究方向主要有先秦史...  相似文献   

6.
中国古代道德教育经过几千年的传承和发展,形成了系统的道德教育思想体系。古代道德教育虽然有其历史和阶级局限性,但作为文化的传承仍然具有巨大的借鉴价值。把握道德教育的历史流变,有利于汲取古代道德教育的理论精华,以构建更为完善的具有中华民族特色的道德教育思想体系。倾听历史的陈诉是为了争取未来的主动。  相似文献   

7.
以义利观为主线,从人与国家、人与人、人自身三个层面阐述古代的荣辱思想.对于我们更好地把握古代荣辱观的思想精髓,进而规范人们的行为,具有重大的理论意义和现实价值.  相似文献   

8.
中国古代题画诗是围绕特定的绘画作品而作的诗。它和绘画相互辉映,组成有机的艺术整体,开掘绘画的深刻底蕴,写出画面表现不出的诗意,艺术家的感悟以及对艺术的真知灼见;也有的怀古伤今、讽刺统治阶级的黑暗以及对世风的深忧。它是我国诗歌园地中最独具民族特色的艺术珍品。  相似文献   

9.
中国古代养生谈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古代养生思想自原始社会后期产生 ,历经春秋秦汉的奠基性发展 ,至两晋隋唐时期养生理论和养生术均有质的飞跃 ,但服丹术的流行几乎使古代养生走入死路。宋元明清时期 ,对前人养生理论的归纳整理和对养生术的批判性继承 ,终使古代养生日趋完善 ,独成体系 ,造就了中国古代养生术的特殊风貌。  相似文献   

10.
圣人不病不亡与修己自胜理论,即老子圣人定理,老子不病定理,老子不亡定理,大学修身定理,伊尹先己定理,吕氏三先定理和老子自胜定理,是中国古代道家和儒家道德教育思想的精髓。它们对当代青年提高自身道德素质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1.
中国古代伦理学的身体性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滥觞于周礼的原初意义上的中国古代伦理学,既与西方传统的唯识主义的伦理学不同,又与那些晚出的业已理学化和心学化的中国伦理学相异,其乃为一种根于身体、从身体推衍出社会人伦的伦理学理论。这种伦理学的身体性不仅表现为其通过一种反求诸身的现象学还原的方式把身体视为社会伦理的基础,不仅表现为其通过一种身体发生学的追溯把对话主义的“夫妇伦理”视为人类伦理的原型,而且还表现在其通过以行训身而对一种躬行主义的伦理的高度推崇。无疑,这一中国古代伦理学中的身体性的揭示,无论对于中国乃至整个人类伦理学来说都具有非凡的意义:一方面,它是对中国古代伦理学真实内涵的一种真正的正本清源;另一方面,它也代表对远离生命之根的、日益独白化的和业已流于唯心主义的现代主义的伦理理念的最早的纠偏和批判。  相似文献   

12.
在原始社会中,原始人的价值取向往往表现为图腾崇拜,而这种崇拜是对人的能力的崇拜,体现出了人类朦胧的主体意识.到了先秦,随着人的主体意识的真正觉醒,人们对人生价值展开了探讨,而互补互斥的儒道学说,则为中国古代社会的价值哲学奠定了基础.汉以来,儒学得到了发展,"独尊儒术"的价值取向得以形成,但其被模式化和格式化的封闭体系却成为了束缚人的精神枷锁,以至到汉之后出现了儒释道互争长短的局面.到了宋明时期,带有佛学色彩的程朱理学成了社会的价值取向,但其对个体存在的否定却受到了人们的质疑.而到了明清,思想家们对传统价值哲学观念体系进行了全面的质疑,提出了强调自我、肯定个体价值的思想.  相似文献   

13.
论中国古代的咏蝶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古代咏蝶诗运用比喻、象征、暗示、衬托、渲染等手法 ,把蝴蝶描绘成会飞花朵、虫之仙子、痴女贞魂、傲吏之梦等艺术形象 ,描写了某些蝴蝶毕命网罗、葬身蚁腹的悲惨命运。挖掘了这些艺术形象的美学意蕴。  相似文献   

14.
东方悟性思维的特点是:直观性—会意性—不可离析性;悟性思维的形成是:作为基因的《周易》—“六艺”—“比兴”;这种悟性思维对我国诗歌、长篇小说和写意画有重大影响。  相似文献   

15.
中国是世界闻名的四大文明古国之一,在五千多年的文明中,她创造了光辉灿烂的中华文化,对世界文明的发展作出了不朽的贡献。中国古代在数学方面的许多邻域内都取得了辉煌的成就,创造了多项世界记录,曾处于世界遥遥领先的地位。从隋朝中叶到元朝末年期间,中国古代数学步入全盛时期,在代数、几何等方面的许多成就,达到了当时世界的最高水平,但在之后的明清时期,中国数学的发展开始缓慢下来,甚至出现中断现象,造成了中国古代数学前所未有的衰退时期。了解中国古代数学的兴衰,对弘扬中华文化,  相似文献   

16.
众所周知,中国的落后导致了一段屈辱的历史,对于这段历史的总结,不少人归罪于君主专制政体,当然也有少数学者提出异样的声音。本文综合分析了专制说与非专制说的原因,得出结论:在中国的土壤上,制度的好坏并不是问题的关键,文化才是主宰一切的根源,而这个之所以落后的深层原因也正是受文化的制约。  相似文献   

17.
中国古代的泥塑艺术为我们提供了大量的文化遗产,它是研究古代社会文化、宗教及艺术各方面珍贵的资料。从原始社会拙劣的陶塑人体,到恢宏巨大的秦兵马俑,到汉代丰富多彩、生动简洁的歌舞俑,到南北朝佛教艺术的兴起,到隋唐西域与中原文化的交融,到宋代完全走上世俗化、民族化。中国古代泥塑不仅表现了古代雕塑艺术的丰富多彩,同时也勾划出古代社会发展演变的轨迹。  相似文献   

18.
中国古代灌溉工程数量众多,规模不等,但都是按照一定的营造法式修建的。引水灌溉工程包括有库引水工程和无库引水工程两种。这两种类型的工程均由堤坝、渠道和分水设施组成。堤坝是引水设施,按功能有分水坝、滚水坝和拦河坝之分,按形制则有土坝、石坝和土石坝三种。渠道属输水设施,有总渠、干渠、支渠、毛渠等。至于分水设施则有鱼嘴和斗门等等。堤坝的规划和修筑,渠道的布线和挖掘,分水设施的配备和营造,以及整个灌溉工程的保护和维修,基本上都是本着有利于自流灌溉的原则,采取因地制宜的措施,按照一定的法式进行的。有些营造法式相当先进,呈现出较高的技术含量。  相似文献   

19.
现代社会人们忙于工作的同时,精神需求更需得到关注。千百年来中国传统文化的精华滋养着国人。古代诗歌中洋溢着的乐观、尚善的精神,具有含蓄蕴藉之审美特征,也会从不同层面影响着现代人。在这种观念的影响之下,人们学会以乐观的精神、向善的态度去面对丰富的人生。本文试图阐释中国古诗的精神内涵,以此透视传统文化的内在韵味。  相似文献   

20.
讽谏是一种以言取效的言语行为。讽①是用含蓄的话指责或劝告。谏①是规劝君主、尊长、朋友,使其改正错误。运用一定的语言表达来使人达到如错能改的目的,这就是讽谏。本文通过分析古代讽谏艺术的特点,试图揭示其中的规律的奥秘,从而总结前人,启示今人,告诫后人。一、诤言直谏,极力规劝,以情感人直谏就是敢于说直话,极力规劝,以情感人,不达目的誓不罢休。这种讽谏方式在历史上不乏其例。“古弼极谏为黎民”②就具有典型性,古弼见到百姓要求田业的上书,入欲陈奏,恰遇世祖与给事中刘树对弈,“志不听事,弼侍坐良久,不获申闻”,于是他起来到世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