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实施新课程后,教师怎样做,才能在课堂上为学生提供一个敢想愿说的安全对话的心理环境促进学生思维和情感的健康发展呢?课堂上学生说得好,教师该怎么办?学生说得不好,教师又该怎么办?教师该怎样反应、怎样激励,才比较恰当,才能起到鼓励教育的作用?课堂上教师怎样做,才能不失时机地、恰到好处地渗透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教育?  相似文献   

2.
语文教学中应情感教育,其途径有:充分挖掘教材中的情感因素,对学生实施课堂情感教育;选择恰当的教学方法,有效开展情感教育。  相似文献   

3.
在素质教育全面深入的今天,建立高效优质的小学语文教学课堂不能不关注情感教育。情感教育的实施可以使语文课堂营造宽松教学氛围,可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更加促进师生情感交流,从而形成和谐、民主的新型师生关系。教师在课堂中注重情感教育,可以陶冶学生的情操,可以提高学生学习的效率,可以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对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有着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4.
美国社会学家特纳认为:“冲突即指各派之间直接的和公开的旨在遏制各自对手并实现自己目的的互动。”学校、课堂是置身于社会之内的,它们作为社会的次级系统,也有着这样那样的冲突存在。课堂教学过程是教师、学生、教材三之间互动的过程,我们把语课堂教学中的情感冲突表述为:“教师、学生、教材三之间在情感层面上直接的和公开的旨在遏制对方实现其目标从而实现自己目的的互动。”语课堂情感教育的理想实现应该是:教师认可教材情感,把握课的情感,并准确地传导给学生,使得学生、教师、课三情感一致,产生共鸣,使学生获得情感体验,从而提升学生的情感水平。然而这并不能概括语课堂教学情感冲突的全貌,由于教师、学生、课三之间的化差异、情感差异,课堂上的情感冲突是普遍的、必然的存在着。而也正是这些差异、冲突才使得语课堂充满了生机。必要的冲突是教师、学生生命活力张扬的表现,当然不当的冲突也会产生许多不良的后果。对语课堂中情感的冲突类型和正、负功能的分析,有助于我们把冲突限制在一定的范围内,充分利用其正功能,规避其负功能,从而达到较好的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5.
冯梅 《中学文科》2007,(10):22-23
古人说:感人心者,莫先乎情。要提高语文教学水平,必须提高语文教师把握课堂学生心理的能力。优秀的教师都应以真挚的情感走进学生的心灵深处。只有寓情感于教育教学之中,才会收到良好的效果。[第一段]  相似文献   

6.
语文教学是对青少年实施审美教育的重要途径。教学中要有一个和谐课堂,以培养学生的审美情感,对审美客体移情,从而使学生受到美的熏陶。审美教育要使学生具备认识美、理解美、创造美的能力,激发学生发现美、追求美、再现美、创造美。  相似文献   

7.
语文教学是一门情感艺术,在课堂上教师的情感、情绪很容易影响、感染学生。如何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见解,这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教师的情感型课堂组织教学的能力,对教育目标的认知和对教学方法的选择。而情感型教学法,正是在语文教学过程中教师有意地利用相关的事物唤起人的情感来激发引导人,使学生在强烈的感情氛围中自奋其力,自致其知的一种教学方法,是语文教学情感熏陶艺术的一种提升。  相似文献   

8.
窦桂梅老师的课堂是情感的课堂,是感悟的课堂。以下是窦老师执教《朋友》的教学片段,课一开始,窦老师就唤醒了学生的情感,为学生进入情感世界作了“预热”。  相似文献   

9.
情感教育在语文教学中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它是强化教学效果,提高教学质量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结合语文教学的实践,文章认为实施情感教育应从以下四方面入手,即:进行情知结合的备课;引导学生进入创设的情感教育氛围;用情景教学法烘托情感;调动学生参与课堂情感活动,丰富情感体验.  相似文献   

10.
本文作者根据实践和体会,认为语文教师把心理教育寓于语文教学之中、潜移默化地培养学生的良好心理素质,要坚持做到自我调节、乐观向上,以积极的情感主导课堂;因人施教、因材施教,注重学生学习兴趣的养成;走出课堂,积极评价,加强师生之间的情感交流。  相似文献   

11.
教师在课堂上构建起一个浓郁的情感场,教师主导着情感力量,学生在其间激荡、孕育、张扬、放飞情感,在情境中学语言,用语言,自然地真实地流畅地表达自己的情感,学会热爱生活,感受生命的意义,为学生的生命增色。语文教育之源就是精神之源,情感之源。  相似文献   

12.
语文是所有学科的基础,语文教学内涵丰富,属于综合性教育。小学语文课堂教学应充满生机活力,是师生协调教育的课堂。语文教育学者在具体教学过程中要赋予教学激情,在枯燥的语文教学中渗透丰富的教学情感,改变传统语文学习纯粹的记忆,在语文教学中给予学生丰富的想象空间,刺激学生语文学习情感。小学生学习模仿能力极强,因此情感教育对于提高学生素质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3.
语文是小学教学重点科目,小学语文教学的主要目标是帮助学生认识事物、对学生进行一定的情感启蒙,在语文教学过程中进行情感渗透十分重要。小学语文教学应充分发挥情感教育作用,本文主要就如何在小学语文教学课堂中进行情感教育,培养学生学习热情,对学生等方面进行情感启蒙等方面进行分析讨论。  相似文献   

14.
李象红 《广西教育》2005,(7A):71-71
苏霍姆林斯基指出:“学习不是毫无热情地把知识从一个脑袋装进另一个脑袋,而是师生之间每时每刻都在进行的心灵的接触。”这说明,师生在课堂上情感的共鸣是取得良好教育效果的根本保证。在语文课堂中,如何去拨动学生心灵的琴弦,激发学生的情感,发展学生的思维,提高学习的效率呢?  相似文献   

15.
语文教学是贯穿情感教育的认知过程,在语文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处理好语文知识的传授,能力的培养和思想教育的关系,善于运用语文教学的特点,激发学生情感,陶冶学生情操。而情感教育作为语文教学的灵魂,对学生成才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本文旨在通过研究情感教育的内涵、特征,挖掘其在语文教育中的重要作用,并结合多年教学工作经验探究情感教育在课堂中的应用问题,争取为以后的教学工作提供一点借鉴,提高语文教学的实效性,提高学生的感知能力。  相似文献   

16.
陈家菊 《广西教育》2013,(34):64-64
新课标理念指出,初中语文教学要渗透人文精神,要重视学生的情感体验。课堂教学是激发学生情感的舞台,教师要通过教学活动,激起学生情感上的共鸣,语文的教育教学只有在美好的情感传递中,才能渐人佳境,并由此实现教育教学目标。那么,初中语文教学中如何渗透情感教育呢?  相似文献   

17.
在学校教育中,语文课程属于必学课程之一。而语文课程最大的特色就是具有一定的情感色彩。语文教师在授课过程中,不仅要将基本的课堂知识传达给学生,最重要的是将课程中所蕴含的情感色彩传递给学生,即便是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也是如此。因此在立足于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现状的基础上,对情感教育与实施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应用展开研究。  相似文献   

18.
张浩  马金英  曹晓玲 《教师》2014,(10):57-57
情感教育是与认识教育具有一定区别的概念,是在语文教学中有意识地把情感教育作为施以素质教育的工具,从而起到构建语文高效课堂的目的。基于此,就应该在语文教学中以情感教育为着力点,通过培养学生良好的兴趣爱好,激发学生建立正确的学习动机,使其构建起健康向上的、积极的优秀道德品质体系。  相似文献   

19.
周丽 《考试周刊》2010,(17):52-53
素质教育要求学生全面发展。把学生培养成适应社会的“健全的人”。为学生服务就是要不仅为学生的今天负责,而且要为学生的明天负责,为学生的可持续发展负责。教师不但要教会学生文化知识。而且要激发学生的情感潜能,培养学生健康心理。教育学生能够把握和控制自己的情感变化.提高学生的社会交际能力,等等。学生的主要时间是在课堂中度过的。我们就抓住课堂这块阵地,在课堂教学中为学生营造一种情感智力教育的氛围.在知识的传授中以材育情,以行育情.以境育情.从而培养学生良好的情感智力,培养出真正有血有肉、有情有义、人格健全、适应时代发展的有用人才。  相似文献   

20.
笔者认为.语文课堂效率低的原因,虽可能存在诸多因素,但主要是缺乏情感教育。在语文教学上,智力因素尤为重要.但非智力因素也不可忽视。在课堂上发掘情感因素,既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还能提高教学效率。只要结合课程资源进行情感教育.在课堂语言中引入情感教育,语文教学就能成为吸引学生学习的魅力课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