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教师对学业落后又顽劣不驯的学生感到失望时 ,甚至教师在辩解自己的过失教育行为时 ,我们常能听到这样一句饱含复杂情感的话 :恨铁不成钢啊!“铁不成钢”教师能“恨”吗?恨不得。因为“恨”可能变成“狠”。“狠”了 ,教师对学生就可能会厉声斥责 ,或者尖刻嘲讽 ,甚至体罚与变相体罚……这一切不要说对学生成长无益 ,就是教师本人也可能因此陷入纠纷的尴尬 ,遭到公众的指责甚至法律的追究 ;“恨”还会生“弃”。教师的“弃”常会导致学生的自暴自弃 ,使学生的进取心锐减。这样 ,“铁”非但不能成“钢” ,还可能变得锈迹斑斑。也不该恨。教…  相似文献   

2.
班主任对一些调皮棘手的学生,常常说“恨铁不成钢”。“恨”的对象,当然指的是学生。然而有许多事情却又常常说明,光埋怨学生的不争气是片面的,教师更应该多想想自己为什么不能把铁炼成钢。从一件具体事情说起。一天下午,课刚结束,数学教师就来到我的办公室,气冲冲地对我说:“这节课你们班上的一些同学在玩泥块,有的竟互相扔了起来……”我立即找来同学了解。他们果然告诉我哪几个同学玩泥,哪几个同学互相砸泥。听完后,我旋即走到砸泥的同学面前,“缴了他们的械”。当我把战利品带回办公室一看,我愣住了。一条横卧的水牛栩栩如生,一座古代武  相似文献   

3.
《江西教育》1991年第9期刊登的《“恨铁不成钢”正解》一文,一针见血地指出了某些教师和家长把“恨铁不成钢”这句成语作为自己过失教育的遁词,读后很受启发。该文要求教师和家长对学生“不能恨,只能爱”,给后代献上一份爱心。这种见解无疑是正确的。但细想之后,尚觉意有未尽,特对“恨铁不成钢”再解如下:  相似文献   

4.
现在很多教师都注意做差生转化工作,这是好现象。其效果,有的好有的差,这也是事实。效果差的一个重要原因是教师恨铁不成钢,操之过急,教育方法简单。由此导致学生产生逆反心理,老师教他这样做,他偏要那样做,和老师顶嘴,甚至“对着干”。 问题出在哪里呢?有些教师看人戴着有色眼镜,他们较多地注意差生的缺点和错误,把焦点聚在“差”上,多采用“头痛医头,脚痛医脚”的批评方法,这就叫做“同位补差”。那么教师为什么喜用同位补差的方法呢?原因有三:其一是跟教师“恨铁不成钢”的心理有关。责任心强的教师看到差  相似文献   

5.
“恨铁不成钢”这句成语,人们经常使用它。然而,一些家长和老师却把“恨铁不成钢”的本意扭曲了。比如,有的家长把对子女操之过急的种种情绪谓之“恨铁不成钢”,又比如有的教师把对学生的呵斥、体罚、乃至武力惩处(即抓、推、揉、拧、打等)也美其名曰“恨铁不成钢”。“恨铁不成钢”这句成语,在这些家长和老师那里已完全丧失了它的本意,成了为自己的过失教育而设置的遁词,实在愧对这句成语了。 扭曲“恨铁不成钢”本意的家长和老师有其客观原因和主观原因。客观上由于社会上片面追求升学率的影响依然存在,主观上由于本身思想素质和教育方法上的缺陷。但是不管如何。这种“扭曲”,给孩子生理和  相似文献   

6.
在教学改革中,听到有位新教师说:“我们初出茅庐。要教改,首先是老教师,他们业务熟悉,经验丰富。”这话的意思是:老教师才有条件进行教改,新教师则很难有所作为。其实,凡事都该一分为二地看待。“新”与“老”是相对的,而不是绝对的。“新”有不利的一面,也有有利的一面;“老”有有利的一面,也有不利的一面。不能看得过  相似文献   

7.
张文质 《中华家教》2012,(11):26-27
纷繁的家庭教育现实中,有两个问题,一直想和父母们探讨。铁是铁,钢是钢在生活中,我们经常看到一些父母很生气地对孩子说:"我对你,真是恨铁不成钢!"其实铁是铁,钢是钢,这个铁是没办法变成钢的,而且铁有铁的价值,你也不要把它变成钢,可能铁好不容易变成钢也是废钢,派不上用场的钢。教育中有不少悲剧就  相似文献   

8.
多少年来,许多教师、家长,甚至学生均一致认为:教学如炼钢,教师的责任就是要尽力将每一个学生炼成"好钢"。"恨铁不成钢"的思想让多少教师苦口婆心、呕心沥血。其实",铁"是"铁"",钢"是"钢"",钢"固然好,但"铁"也有"铁"的好处,也有"铁"的用处,何苦一定要将所有的"铁"都强行炼成"钢"呢?一、回眸——百炼也要终成钢在传统的学校教育中,所有学生都有一个统一的目标,那就是按照现行考试体制的要求,在每门功课上都考出最理想  相似文献   

9.
同事都说我有事业心,我是真的把教育当事业来做,对班主任工作可谓“三心二意”——苦心、热心和责任心,诚意、全意。可是学生往往偏不买账,他们敬重你,但见到你却又常常像老鼠见到猫避之唯恐不及。你一盆火似的想与他交流,可得到的是唯唯诺诺甚至是谎话连篇。有时你布置了一项工作,  相似文献   

10.
有一阵子,我们当地得肝炎的人较多,我们幼儿园就有一位孩子的父亲得了肝炎。当我获悉后,马上同孩子的妈妈取得联系,要求她把孩子带回家,到医院去检疫,并将其道理讲给她听。谁知这家长板着脸说:“父亲生病连孩子也不能上学,那叫我怎么办?你们幼儿园也太不像话……”这口气好像是我们保健教师存心和她过不去。尽管我们理解  相似文献   

11.
许多教师觉得爱“顶牛”的学生很难对付。教师恨铁不成钢,可学生偏不买帐。有时候碰上一件棘手的事情,往往搞得师生都很狼狈。常常有这样的情况,教师找学生谈话时,有的公开顶撞,死不认错,有的是一声不吭,用沉默来反抗。遇到这种“顶牛”的情况,有的教师用训斥指责甚至体罚来对付。结果越搞越僵,既达不到教育学生的目的,又伤害了师生感情,  相似文献   

12.
前不久听了一堂小学作文课,教师把一只脸盆放到讲台上,刚上课便说:“盆里有肥皂水,现在请大家用竹笔套吹泡泡,看谁吹得大,吹得多。”学生兴味盎然,泡泡吹得满天飞。教师问:“泡泡象什么?”“象汽球”、“象飞船”、“象月亮”、“象珍珠”、“象足球”……教师又问:“要  相似文献   

13.
谈到师生之间的关系,校长、教师们耳熟能详的是“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其实,如果用哲学的思维来分析推敲“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这一说法的话.不难看出该说法是有逻辑性错误的。因为,主体对应的应该是客体而不是主导;主导对应的应该是被主导而不是主体。“教师为主导”这一说法.把鲜活灵动的教师给固化了,导致许多人认为:教师在教育活动中绝对不能成为教育的主体,为什么?则没有人能够阐述清楚:“学生为主体”这一说法,导致许多人认为:学生只能是主体,绝不能成为客体。“学生为主体”这一说法也把充满灵气的学生这一角色给极端化了,至于学生为何只能成为主体而不能成为客体?又如何成为主体?理由是什么?这些也没有人能够说得清楚。  相似文献   

14.
为了让批评教师能入情、入理、入耳,深入人心,校长必须记住两个“一”,让批评也“温柔”。冷一冷:忌暴风骤雨。看到教师的过失,校长的心情我们自然都可以理解,但校长不能因此而“恨铁不成钢”,头脑发热地拉出来就大发脾气,甚至对教师进行“暴风骤雨”式的严厉训斥,因为这不仅是对教师的不尊重,也会在无形中降低校长的威信,让教师耻笑。“冷处理,热熨贴。”教师都有自  相似文献   

15.
大家拿到作文本,常常会遇到类似的评语:“言之无物”、“太空泛了”、“应展开来写”、“不够具体”,大致是说没有把作文写得比较具体。理儿是明的,一点都能知道自己有错,但就是很难做到“知错就改”:知道这儿欠具体,又不能让它具体起来。怎样使记叙文具体呢?大道理还得说,就是平时要用心观察、用心体验我们的学习和生活、自然和社会,这样加上多读多练,刻意求之,有意突破,把文章写具体不是太难的事。这是大道理,也是正道,舍此而另寻捷径是不大可能的。说这话,也许有的同学觉得“远  相似文献   

16.
邓小平同志指出:“一个学校能不能为无产阶级培养合格的人才,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的、有社会主义觉悟、有文化的劳动者,关键在教师。”我校在工作中既十分重视调动教师的积极性,又格外重视提高他们的政治、业务素质,有力地提高了教育质量. 一、增强教师的事业心事业心是一种坚定的职业信念,是对所从事的职业的热爱和执著追求。这是一种强大的动力。我们为增强教师事业心和提高责任感所采取的做法是: (一)经常宣讲教师工作的意义。我们结合教师教育教学工作实际,利用有利时机,经常讲教师工作是平凡而崇高的工作,在实现“四化”的过程中起着关键作用。“振兴民族的希望在教育,振兴  相似文献   

17.
一次 ,上完优质课后 ,有位参赛教师满脸无奈地说 :“唉 ,不是自己班的学生,太不配合了。”听完这句话 ,我不禁陷入沉思。翻开《现代汉语词典》 ,“配合”一词 ,有一个义项为“各方面分工合作来完成共同的任务。”对于教学活动而言 ,“配合”大概应解释为 :“师生双方分工合作来共同完成教学任务。”那么 ,按这位老师的理解 ,所谓学生配不配合 ,意即是说 :学生如果能按照老师的意图来提出问题或回答问题 ,使这一节课“气氛热烈”而又“井然有序”地顺利完成 ,这就是学生配合得好。反之 ,则是学生不够“配合”了。在提倡创新教育的今天 ,我们…  相似文献   

18.
我曾看到过一篇“九义”小语教材第三册第18课《初冬》第二课时的教案,教案中从“复习导入”到“讲读课文”再到“板书”,一共用了7个“下雾时”。到底雾是不是“下”来的呢?我们对教材的这一说法颇有些异议。有人说“:阳光从窗口照射到房间来可以说成‘阳光跳进房间里’,为什么雾就不能说‘下’呢?这是文学上的一种修辞手法嘛。”不错,我们说,阳光不能“跳”,这是连小朋友都懂得的基本常识。说它能“跳”,这是文学上常用的拟人手法,运用的目的是为了把话说得更形象更生动,一看便知道不是写实的。然而关于雾的形成及其活动的情况,能够清楚地…  相似文献   

19.
结构助词“的、地、得”使用不当的毛病,在小学生中普遍存在。教师煞费苦心,反复纠正,但收效甚微。究其原因有二:一是普通话中这三个字都读“de”,故难以辨别;二是教师没有引导学生发现这三个词使用的规律,从而运用规律进行教学。我在教学中,对五年级学生,试着按照规律运用三步法进行指导,经过实践,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20.
小平同志曾指出:“中国的事情能不能办好,社会主义和改革开放能不能坚持:经济能不能快一点发展起来,国家能不能长治久安,从一定意义上说关键在人。”学校教育的改革和发展关键在于校长。 校长应具备哪些素质?简言之有四个方面:一是政治素质,二是文化业务素质,三是工作能力和作风,四是有铁的身体、钢的意志和韧性。 校长的政治素质,体现在立场、事业心、为师风范上。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