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 毫秒
1.
论彝族天神     
天神崇拜是古代民族和现代后进民族的普遍信仰行为。由于地理环境、历史和文化背景不同,各个民族天神崇拜的对象、内涵、职能及其发展演变的方式是不一样的。先秦时期,汉族前身——中原华夏族就十分崇敬天神,乃至后来长达两千多年的封建社会,历朝历代的皇帝都要亲登泰山祭天。汉藏语系藏缅语族彝语支白、纳西、彝、傈僳、景颇、基诺各族普遍崇拜天神,祭仪隆重,直到今天仍保留。彝族的天神崇拜经历了自然崇拜到祖先崇拜、人格神崇拜的发展演变过程,并产生了“天人感应”、“天人合一”的哲学理念。  相似文献   

2.
论彝族天神     
天神崇拜是古代民族和现代后进民族的普遍信仰行为。由于地理环境、历史和文化背景不同,各个民族天神崇拜的对象、内涵、职能及其发展演变的方式是不一样的。先秦时期,汉族前身——中原华夏族就十分崇敬天神,乃至后来长达两千多年的封建社会,历朝历代的皇帝都要亲登泰山祭天。汉藏语系藏缅语族彝语支白、纳西、彝、傈僳、景颇、基诺各族普遍崇拜天神,祭仪隆重,直到今天仍保留。彝族的天神崇拜经历了自然崇拜到祖先崇拜、人格神崇拜的发展演变过程,并产生了“天人感应”、“天人合一”的哲学理念。  相似文献   

3.
天神崇拜观念源自于萨满教的自然崇拜,是古代北方草原民族所共有的。蒙古族天神崇拜形成于蒙古族共同体成立之前,成吉思汗在自己的言行中对其进行了强化,且得到了萨满巫师的大力支持。正因为有"天是世间的主宰"、"汗权是天授予的"、"天意天命不可违"、"天降福祉为黎民"等的信仰,所以蒙古人就对腾格里(长生天)崇拜有加,且世代传承祭祀,直至今天。对当代人而言,天神崇拜包含有遵从、敬畏、爱护自然,人与自然和谐相处,保护生态平衡等朴素的思想内涵,值得传承和保护。  相似文献   

4.
中国上古曾普遍存在过崇拜太阳神的现象,这种现象具有三个方面的文化内涵:生殖神崇拜、农业神崇拜、祖先神崇拜等,因而,太阳神就具有三重身份:生殖神、农业神、祖先神。这三个方面互相交织,构成一个整体系统,共同表现了同样的主题——太阳是万物(包括人类)之源,是繁衍万物和人类的生殖大神,是主宰世界的最高的神截。这是原始人类一种生命的呐喊和渴求。  相似文献   

5.
祖先神崇拜是中国古典神话区别于西方神话的一个显著特征,文章从原始先人关于灵魂不灭和鬼神恐惧的信仰、血缘关系的牵缠纽带、文明类型的中西分野等三个方面阐述中国神话中祖先神崇拜形成的基本诱因,从而对中国氏族族源神话的异常发达现象作一诠释。  相似文献   

6.
杜牧认为天不明察不仁义,对天是疑之责之怪之;认为神是圣明仁慈的,对神是敬之感之信之。杜牧天神观的核心是他的“神能格天”说,其思想基石是爱国忠君怜民。  相似文献   

7.
文章通过对古文字、古文献资料的爬梳、整理 ,在继承前人研究成果的基础之上 ,从宗教学角度对商周时期的社神崇拜进行了初步整体考察 ,力图明确这一时期社祭的一般情况、社神权能的变迁及社神在当时宗教神灵系统中的地位  相似文献   

8.
图特神是古埃及月神和书吏的保护神,也是智慧与审判之神。古埃及人对图特神的崇拜体现了埃及宗教所具有的包容力与协调性。透过古埃及人的图特神崇拜不仅可以探求到埃及人所拥有的追求和谐、认知自然、渴望公正的独特精神世界,也能管窥古埃及宗教观念对西方宗教文化发展所产生的深远影响。  相似文献   

9.
生活在澜沧江以西与萨尔温江以东的怒山山脉南段崇山峻岭之中的佤族,在社会生活中特别崇拜牛。牛崇拜是佤族原始宗教信仰的产物,具有丰富的文化内涵,是其崇拜祖先、重视农耕和祈求丰产的山地农耕民族文化的表现。  相似文献   

10.
山岳文化在中华文明史上有着特殊的地位,而对于神怪小说来说,从神怪观念的产生直至发展成熟都与山岳有着密切的关系.通过对文献的梳理指出,现有神怪小说与山岳关系的研究主要集中在探索神怪小说中所写山岳的原型、阐述神怪小说与山岳信仰的关系、审视神怪小说中山岳书写的文学性意义等三个方面.在此基础上,指出了现有研究的不足以及深化研究神怪小说与山岳之间关系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1.
论周代分封制与国家统一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中国古代的统一国家经历了夏商二代的邦联式统一、周代的分封制统一和秦汉以后的中央集权制统一这样三个阶段、三种模式;与西欧中世纪由外族入侵而形成的统一国家迥然不同。其中,周代君主分封制是中国历史上第一种政治学意义的行政体制,对于维护和促进周代国家统一、民族融合曾起过巨大作用。将周代分封制比附为西欧中世纪封建制从而否认周代国家的统一性而将秦王朝作为中国统一国家开端的传统见解是不妥当的;按照是否实行分封制与中央集权制来论定国家是否分裂与统一也是不科学的,因为分封制、中央集权制是国家行政体制问题,而统一与分裂则是国家领土主权问题,两者性质完全不同  相似文献   

12.
中国和日本同属汉文化圈,两国的山岳信仰产生、发展的轨迹近似,但风格各异。日本神代史中有关日本富岳尊的记载、浅间富士的祭拜活动等凸显了日本风土对当地民众的行为与心理影响,中国南岳火神信仰从政权稳固的需要中被赋予了皇权至上的文化内涵。神明化了的大山反映出中日两国在山岳崇拜和信仰中的相同精神实质与不同的物质基础、相似的祭祀内容与不同的神性特征。  相似文献   

13.
从战国后期到西汉中期,昆仑神境的高度呈现逐步盘生的趋势,人们在展示昆仑景观时。由早期的平面推移变为立体伸展。这种趋向反映在神话文献中,也体现在字书对昆仑一词所作的解释上。昆仑神境出现立体提升的走向,其动力来自至尊天神的确立,人们把昆仑视为前往天宫的桥梁。昆仑神境的高度在持续盘生的同时,还出现宫廷化、富贵化的倾向。  相似文献   

14.
“授受礼”是两周贵族间授受礼物时的一项重要礼仪制度.授受双方所站位次,授受方式以及礼容,均有严格的规定.一般而言,堂上所站方位以东楹、西楹、中堂为节,以卑者就尊者,位卑者位移大,位尊者位移小;授受礼容的敬与不敬,端与不端,亦是古人评判合礼与否的重要依据;授受方式因尊卑差异不同,有同面并授、讶授、侧授、不起而相授受、不亲相授受五种.周代以“尊尊”纲纪天下,授受礼正是在人与人交接礼物时,通过其所站位次、表露的礼容、移交的方式把尊卑观念展露无遗.  相似文献   

15.
论审美崇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审·美·崇·拜”是一个为美学所几乎未论及的审美接受现象。本文从文化学、历史哲学、接受理论等视界描述和阐释“审美崇拜”的生成原因,并且深入探讨它在审美现象学意义上的内在功能以及它对于艺术文本的价值评价的调节作用  相似文献   

16.
汉赋与汉代宗教的发展关系极为密切。作为西汉国家宗教最高神的"太一",在汉大赋作家笔下受到尊崇,这既与先秦以来的道家思想的发展有关,又是汉大赋重祀隆礼创作指向的必然反映。  相似文献   

17.
汉赋与汉代宗教的发展关系极为密切。作为西汉国家宗教最高神的"太一",在汉大赋作家笔下受到尊崇,这既与先秦以来的道家思想的发展有关,又是汉大赋重祀隆礼创作指向的必然反映。  相似文献   

18.
我国的礼乐文化发展到周代,达到了鼎盛。周续殷礼,祭祀在礼乐文化中有重要地位。祭祀活动不断发展,逐渐程式化、秩序化,成为一种象征。周代的礼乐文化具有象征性。这在周代的乐舞艺术和青铜艺术上体现得特别明显。  相似文献   

19.
周革殷命后,鉴于殷人祭祀时追求丰厚,祭品使用的消耗无度,周人祭品使用则呈现"俭约主义"的尚俭风习.周人认为,德为祭祀行为的核心因素,只有慎德为民和存有诚敬之心,鬼神才会享祀,而祭品的丰厚不再是获得福佑的关键因素.春秋时期,先进的思想家认为,神灵歆享的乃是祭品所体现的"民和政平"以及所体现的"德".周人的祭品观念闪耀着人本主义和民本主义的光辉.  相似文献   

20.
两周时期,随着王室与诸侯、诸侯与诸侯之间势力的此消彼长,国家政权组织形式、疆域范围、宗教思想、礼乐制度、生产力水平等方面随时代变化而变化,青铜礼器的生产与流通不可一概而论。青铜器铭文中出现的"用作"或是"自作"皆不当解释为器主自己铸器,而应该是器主用金、贝或其他物品从青铜铸造作坊订购或交换自己所需器物,但此类交换商代晚期至西周时期可能仅限于王室控制的手工业作坊与诸侯卿大夫之间,而不存在私人作坊买卖现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