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舒孝清 《科学课》2009,(6):12-13
一、引导学生口述探究计划例一:《比较水的多少》教学片段师:(出示三杯水)三个杯子大小不一样,形状不一样,装的水量不一样。你们猜一下:哪个杯子里的水多?(学生说出自己的想法。)师:小组讨论一下,怎样比较三个杯子装的水的多少?(讨论5分钟后,学生纷纷举手。)生:我的办法是另外找来一个大一点的杯子,把这三个杯子里的水分别倒进这个大一点的杯子里,并做好记号。这样,就可以比较三个杯子里水的多少了。  相似文献   

2.
一、引导学生口述探究计划例一:《比较水的多少》教学片段师:(出示三杯水)三个杯子大小不一样,形状不一样,装的水量不一样。你们猜一下:哪个杯子里的水多?(学生说出自己的想法。)师:小组讨论一下,怎样比较三个杯子装的水的多少?(讨论5分钟后,学生纷纷举手。)生:我的办法是另外找来一个大一点的杯子,把这三个杯子里的水分别倒进这个大一点的杯子里,并做好记号。这样,就可以比较三个杯子里水的多少了。  相似文献   

3.
教学片段师:同学们喜欢做游戏吗?今天我们来做一个"爱心相连"的游戏。我先请2个同学来演示一下,第一个同学请站好,第二个同学把球放在胸口,顶住第一个同学的后背。这样,一个爱心球就把两个同学的心连在了一起。只要同学们配合默契,这个爱的桥梁就会越搭越长!老师再拿一个,谁愿意把这个爱心球传递下去?学生喊着:"我、我、我……""老师,叫我!""我也想传递爱心……"2个爱心球把3个同学的心紧紧连在一起。  相似文献   

4.
课堂实录师:在这两年的"春晚"上,魔术节目博得了观众的喝彩。同学们喜欢魔术吗?生:喜欢!师:今天我给同学们表演一个魔术——《听话的酱袋》(板书)。生:(情绪激昂,充满期待。)师:同学们认识这两件东西吗?生:认识,酱袋和矿泉水。师:对了,是一包食用小酱袋(番茄沙司)和一瓶矿泉水。现在我打开矿泉水瓶盖,把小酱袋放入瓶中,拧上瓶盖。(边说边做,然后右手夹持水瓶展现给学生。)  相似文献   

5.
杜娟 《江西教育》2014,(7):55-57
听了知名教师支玉恒《再见了,亲人》这节课,引发了听课教师的深思:阅读教学就应该像支老师一样,巧妙设计教学中"动"与"静"相宜的环节,让学生真正体悟文本所要表达的深情。片段一逆转角色激将,调动学习热情师:他们根本不是亲人,你们都弄错了,作者也弄错了。(生不服气,举手)师:还举手?是不是想和我辩论?生:是!  相似文献   

6.
师:同学们,老师这里有很多物体,你们看都是什么?(教师一一出示,学生齐答)。 生:数学书皮、手帕、墨水盒、粉笔盒、蜡笔盒、生字卡片、画、易拉罐、球、红领巾…… 师:哪位同学到前面来,根据这些物体的特点,把它们分成两类?并说一说你为什么这样分? 生:(到前面分完后)我把数学书皮、手帕、生字卡片、画、红领巾……分为一类;把蜡笔盒、粉笔盒、易拉罐、球……分为一类。 师:你能说说你为什么要这样分? 生:因为手帕、数学书皮……它们都是一个平平的面,它们站不起来,只能躺在那里。 师:对,只能平放。 生:而蜡笔盒、…  相似文献   

7.
赵红 《成才之路》2011,(28):67-67
"认识厘米"这节课,经过几次试教,在分享着学生的精彩与快乐时,自己也获得了很多启示。 情节一:"认识厘米"导课部分教学实践的对比分析 (第一次教学活动) 教师出示两条线段,问学生哪条长?哪条短?师:要想知道哪条线段长,可以怎么办?生:用尺子量。  相似文献   

8.
一、激趣引入新课 师:同学们,谁知道我们居住在哪个星球上? 生:我们居住在地球上。 师:在地球上我们能看到哪些星体? 师;说得很好,我们看到的太阳、月亮和我们居住的地球这三个星球在宇宙中不断地运动着,它们是怎样运动的?你们想不想看一看? 师:好,我们一起来看一段录相。(电脑播放三球体在宇宙中运动的情景) 师:录相中这三个球体分别是太阳、地球、月亮。(教师边指边问,学生边看边答)地球绕着什么转? 师:告诉你们,地球绕太阳旋转一周 经过的时间是一年。(板书:年明亮绕地 球旋转一周所经过的时间大约是一个 月。(…  相似文献   

9.
幼儿世界     
爱说谎的老师儿子:妈妈,我们老师喜欢说谎。妈妈:怎么会呢?你别胡说。儿子:上数学课时,她先说3加3等于6;过了一会她说2加4等于6;临下课她又说5加1等于6。(由河南中原油田登月新村幼儿园黄丽老师提供) 裤子上的洞洞一次,我带豆豆上街,他看见一个大哥哥裤子上有两个洞洞,便问:“妈妈,大哥哥裤子上怎么有两个洞洞?”我说:“为了好看呗。”一回到家,他就拿起剪刀在裤子上剪了起来。我问:“你干什么呀?”豆豆说:“我要把我的裤子剪出好多洞洞,这样就更好看了!”(由河北省高碑店市市直幼儿园王巾枝老师提供)…  相似文献   

10.
【片段1】 师:课文中"她"和"我"之间究竟发生了一件什么事? 生:课文写一个小姑娘被炮弹炸伤了,需要输血,小男孩阮恒献血给她的事。 (师板书:输血、献血,让学生齐读这两个词语。生把"血"字都念成了"xuè") 师:"输血"中的"血"读"xuè",而"献血"中应该读"xiě"。 (师请学生说还有哪些词中的"血"念"xuè"这个音)  相似文献   

11.
师:(出示图片)图中告诉我们哪些信息? 生:短袖:每件32元、裤子每条45元、夹克每件65元。王阿姨买5件夹克和5条裤子,一共要付多少元?[第一段]  相似文献   

12.
一、课例师:小朋友,你们知道最近电视里在播出什么比赛吗?生(异口同声):世界杯足球赛。师:今天老师带来了一个足球(出示)。你们知道足球是用什么材料做成的吗?生:足球的外面是一层牛皮,里面是橡胶层,橡胶层中间充满了气。师你知道得真多。老师手中的足球哪部分是牛皮做的,谁能把它指出来?生1:(上前,摸球的外壳)这就是足球外层的牛皮。师:那你到前面来指给大家看,(生1上前,摸整个球的外层)(其余学生笑)师:你们同意他的观点吗?(生点头)师:那么,刚才这位小朋友用手摸的是这个足球的什么呢?你们能不能给取个…  相似文献   

13.
杜成芳 《海南教育》2014,(12):52-53
生活中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教学中也是这样!今天,我上了一节北师大版一年级下册的数学课"数花生"(认识20~100的数,准备100个花生,只拿出99个)。【片段回放】师:今天,我来考考大家的眼力,猜猜,我这里有多少粒花生?师:谁猜的准确呢?怎么判断?谁来数数看?(指名一生上来数。让学生汇报自己是怎么数的)生:我是一个一个数的,1、2、3……98、99。  相似文献   

14.
例1 A教师在教学“高矮”时的教学片断(北师大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一年级上册): 师(出示三枚短、中、长的钉子和一条方凳):选哪个钉子比较好? 生1:长的好。 师:你能说说理由吗? 生1:选择长的钉子钉,凳子比较牢固。 师:还有不同的意见吗? 生:没有! 师:不对!你们看,用长的钉子钉,钉子就穿过凳板和横档,手脚碰到太危险了!(教师用钉子在方凳的边缘中间比划给学生看)  相似文献   

15.
片段一——巧猜生日。引导分类观察 (教师出示年历,学生初步观察,知道一年有12个月,会在年历上圈出自己的生日……) 师:想知道王老师的生日吗?我的生日啊,是某个月的最后一天!猜猜看.可能是几月几日!  相似文献   

16.
【问题思索】曾看过这样一个教学片断,教师在教学《第一次抱母亲》时,是这样引导学生体会读的:师":竟然"是什么意思?生1:想不到。师:想不到什么?生2:想不到母亲这么轻。师:怎么轻?生3:最重的时候只有89斤。师":我"为什么会想不到?(生读这段中的部分内容)  相似文献   

17.
<正>教学片段一:认识减法教师首先画圈带领学生回顾加法,知道加法就是把两部分合起来。接着呈现主题图(如图1),引导学生看图说三句话。师:如果用正方形摆,需要摆几个?生:5个。师:怎样表示走了2个小朋友?谁能上来摆一摆?(生1上来摆,如图2)  相似文献   

18.
陈晓东 《考试周刊》2011,(32):96-96
数学与生活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生活中不缺少"数学",而是我们缺少发现"数学"的眼睛,缺少主动捕捉数学的意识和眼光。最近听了两位教师上的《用字母表示数》,发现不少值得思考的问题。教学片断一:教学"用字母表示数"一课时,教师在学生介绍完自己的年龄后,自然而然切入正题。师:猜猜老师今年多少岁?学生猜测。(略)师:告诉大家,我的年龄比小浩(班上的数学课代表,今年10岁)大15岁。现在知道老师有多大了吗?生:25岁。师:你是怎么知道的?生:小浩10岁,你比他大15岁,10+15=25岁。师:小浩12岁时,老师多少岁?  相似文献   

19.
师:一年级的时候,我们已经认识了各种各样的平面图形.还记得吗?生:记得。有长方形和正方形。生:还有圆、平行四边形和五边形。师:老师这儿就带来了这些平面图形,不过,它们都藏在这个信封里.你能从中把圆给摸出来吗?(学生甲上台操作,并成功地从中摸出圆,学生乙同样成功完成)师:(从信封里拿出三角形)奇怪.他们摸出的为什么不是这个图形?生:因为这是三角形,三角形有角。而圆没有角!师:(继续从信封里拿出五边形)那么,会不会摸出这个图形呢?  相似文献   

20.
教学案例:布一次校级公开课上,一位教师执教《春笋》一课。下面是这位教师的课常导入部分:师:小朋友们,令天我给你们带来了一个好朋友,想认识它吗?生(齐声响亮地同答):想!(师出示春笋宴物,让学生观察,学生删察较多的足春笋的外形)师:春笋是什么样子的?生1:春笋是褐色的,身上穿了一层又一层衣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