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教学内容: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二年级上册第50页第10~11题及补充练习。教学目标:1.让学生在已有乘法知识的基础上,正确读写乘法算式,加深对乘法意义的认识,熟记乘法算式中各部分的名称。2.通过自主探究熟练地用加法算出乘积及解决一些相关的数学实际问题。3.让学生通过合作学习、相互展示、  相似文献   

2.
在传统的练习中,我们发现对类似于看图写乘法算式和用口诀来计算的问题,学生是非常熟练的.但是到解决问题时,特别是乘法和加法的对比练习中,许多学生又会模糊不清了. 那么怎样的练习能帮助老师正确判断学生的掌握情况,而不是出现大问题之后,再“亡羊补牢”呢?  相似文献   

3.
教学内容人教版二年级上册第44~46页例1及练习九相关练习。教学目标1.通过观察、操作等实践活动,经历把相同数相加算式抽象成为乘法算式的过程;在具体的情境中沟通加法与乘法的联系,正确理解乘法的含义,体会乘法和加法的联系和区别,会读、写乘法算式。  相似文献   

4.
第一层次练习通过学生的观察和动手、动脑,帮助学生加深对“乘法的意义”的理解。一、看图先写出加法算式,再写出乘法算式。(通过此题练习,使学生的观察能力得到训练)  相似文献   

5.
正"乘法的初步认识"作为乘法学习的起始课,对学生之后学习乘法具有承上启下的作用。对该课内容的教学,传统以讲授为主的课堂上,教师一般的做法是:由书中出示的主题图入手,学生根据主题图中的信息,提出加法问题,并列出连加算式。将所列的连加算式进行分类,发现有加数相同的加法算式,教师告诉学生此种情况可以改写成乘法算式,乘法算式的读法,教师强调每个因数的意义,然后进行大量练习巩固。这样的做法,学生往往掌握了将相同加数的加法改写成乘法的方法,但对加法和  相似文献   

6.
案例:在练习课上,我出示了一组思考题:110+120+130+140+150=()×(),230+240+250+260=()×()。这道题对于四年级的学生来说,还是有一定的难度。学生已经对乘法有了初步的认识,懂得了只有相同加数的加法算式才能写成乘法算式。可是,上述两道题的加数都不  相似文献   

7.
刘川芳 《四川教育》2006,(10):33-33
[案例] “乘法的初步认识”的教学中,教师让学生用小棒自主选择自己最喜欢的图形,在规定时间内摆出若干个同样的图形,然后组织学生交流,列出不同的加法算式,再根据“几个几”的认识,把这些加法算式改写成乘法算式,通过观察、归纳,让学生认识到:“求几个相同加数的和用乘法计算。”老师强调指出:“像‘5+6+7’加数各不相同,能用乘法算吗?”多数同学说:“不能。”  相似文献   

8.
【缘起】"5以内加法"是苏教版课程标准数学第一册的教学内容。常见的教学方式是:出示例题,学生收集信息,提出问题,列出加法算式,然后完成相关的练习。其实,这节课的学习不仅仅是掌握5以内加法的计算方法,  相似文献   

9.
张万 《河北教育》2006,(6):33-34
今天的数学活动课上有一项活动内容,让学生根据给出的算式找规律。如下:!!开始,我引导孩子们先观察这组算式,让他们自己想一想,每组中的加法算式和乘法算式有什么关系?为什么老师问1 3 5等于多少,小华却回答3×3=9呢?很快就有学生争着说:1 3 5也等于9。噢!原来小华这样的回答是用简便方法呀。我做出恍然大悟的样子,孩子们都笑了,抢着说:老师,第二组也是这样的,也能简便计算。我顺着孩子们的思路进一步引导他们:既然乘法算式是简便算法,那么我们遇到这样的加法算式,能不能找个规律用乘法把它算出来呢?课堂气氛顿时活跃起来,大家叽叽喳喳地议…  相似文献   

10.
1.理解乘法的意义是关键乘法是加法的一种简便运算,那怎样显出它的简便,是不是所有的加法都能由它的简便形式——乘法代替?这是我们首先应该解决的问题,也是对乘法意义理解的关键。(1)制造认知冲突,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参与学习的热情在教学"乘法的初步认识"时,我先创设情境,开展摆小棒游戏,让学生提出问题并计算自己一共用了多少根小棒?在此过程中学生参与了"相同加数""相同加数的个数""几个几""乘法算式"等  相似文献   

11.
陈远兰 《教师》2013,(12):119
简便计算的练习是在学生学习了运算定律之后安排的,在设计练习的同时也要紧扣2011版《义务教育小学数学课程标准》(以下简称新《课标》)的要求:"习题的选择和编排突出层次性,设置巩固性问题、拓展性问题、探索性问题等;凡不要求全体学生掌握的习题,需要明确标出",目的是运用加法交换律、结合律和减法的性质进行简算。因此,在设计这节课的时候,我们要借鉴练习课的基本模式,即基本练习、综合练习和拓展练习。  相似文献   

12.
教学内容:义务教育六年制小学教科书数学第三册第21页例2及“做一做”;练习五的4—6题。教学要求:使学生进一步理解乘法的意义,认识乘法算式中各部分的名称和它们所表示的意义,会看图写乘法算式。教具准备:例2放大图等。教学过程: 一、复习 1.看图写出加法算式,再改写成乘法算式。 2.认真观察老师抽的式题卡片。哪些加法算式能改成乘法算式。(边算边贴在绒板上)  相似文献   

13.
在教学数学第七册"乘法分配律应用"课结束前,我出示了这样一道练习题: 在下题的□里填上合适的数,使算式便于简算。 324×9+□×9 顿时,学生纷纷举手发言:填76,填176……师:你是怎么想的呢?  相似文献   

14.
课前思考:在课前对学生的了解中发现,学生对乘法的认识并不是一片空白,甚至有一部分学生已能熟背乘法口诀。所以,本节课作为乘法教学的起始课,主要是让学生在具体情境中产生一种新运算的需求,理解乘法的意义,并能正确把加法算式改成乘法算式;经历乘法产生、形成与发展的过程,感受数学知识来源于生活,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相似文献   

15.
加强操作,丰富表象。教学乘法的意义时,先通过学生用学具摆一摆“3个2”、“4个3”、“5个4”,使学生在头脑里形成“相同加数”和“相同加数个数”的表象;接着教给学生把加法算式改写成乘法算式的方法;然后教学乘法算式的写法、读法和意义;最后通过乘法与加法...  相似文献   

16.
正"运算律"是在运算过程中被事实所证明的四则运算变化发展的基本规律。在小学阶段,学生需要学习加法交换律、加法结合律、乘法交换律、乘法结合律和乘法分配律这五个基本规律。而这五个看似简单的运算律,却让教师头疼异常。尤其是在学习了乘法分配律之后,学生更是错误百出。分析学生的错题,我们不难发现,学生应用运算律感到困难,主要是因为两个方面的问题:一是对于运算律的结构特征认识模糊,二  相似文献   

17.
1.让学生在具体情景中进一步理解加法的意义,初步学会看一幅图可以列两道加法算式,体会两道相应加法算式之间的联系。  相似文献   

18.
数学练习是巩固学生数学知识,发展学生数学思维的重要平台。在组织学生数学练习时,可以尝试让学生进行"逆练习",即让学生由算式说情境,让学生先计算后操作,并从结果想算式,以促进学生数学思维更好地发展。  相似文献   

19.
陆志乔 《考试周刊》2012,(32):73-73
练习课应该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适当地运用基本练习、变式练习、改错练习、开放性练习等,让学生从"会"过渡到"熟",通过综合练习提高能力,使学生进一步由"熟"过渡到"活"。如果教师能精心设计每一节练习课的练习题,那么练习课的教学就能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相似文献   

20.
在使用课标教材(人教版《数学》二年级上册)第一次教学《乘法的初步认识》时,笔者按照教材的设计意图,把乘法概念的建立置入学生喜欢的拼图活动之中,通过实物图、相同数相加的算式与乘法算式对照、把加法算式写成乘法算式,让学生完成对乘法的初步认识。并借鉴了他人有关教学设计中的做法:在列出了同数相加后,让学生用自己喜欢的、简便的方式把同数相加表示出来,以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但实际教学情况与教师和教参所预想的大不一样。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