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小城畸人》作为美国现代文学最著名的短篇小说集,1983年首次在中国译介,并于2020年重译出版.近些年,文学作品的重译成为翻译研究的重点.对比研究两个时隔多年的译本,分析旧译本中出现的疏漏或误译、语言陈旧、言语生硬拗口等问题,发现这些问题不仅会影响译文的忠实性、曲解原作者的意图,也会给读者造成困惑.重译文学作品能够在...  相似文献   

2.
威尔基.柯林斯的《月亮宝石》是第一部英国侦探小说,但是它的写作手法却与范.达因在1928年提出的侦探小说写作的黄金法则相背离,然而也正是这种背离使得《月亮宝石》成为"最好的现代英国侦探小说"。  相似文献   

3.
《月亮宝石》和《清明上河图》分别表现了以西方宗教和中国儒家思想为基础的两种文化传达方式。《月亮宝石》中以神的名义而彰显的契约文化与《清明上河图》灾难说中所蕴含的道德教化有着异曲同工之妙。  相似文献   

4.
文学作品翻译时,译者会因不同的期待视野产生理解偏差,读者也会因不同的审美期待而不断提出新的、更高的要求。这两大原因决定文学作品的初译本肯定不会成为一劳永逸的传世之作。期待视野可为文学作品重译提供理论依据,找到重译的切实原因。  相似文献   

5.
<正>作家简介:安武林,儿童文学作家,已出版《泥巴男生》《十四岁的天空也下雨》《友情是一棵月亮树》《站在楼梯口的小熊》《一座颠倒的医院》《米粒上的花朵》等多部文学作品,荣获过冰心儿童图书奖、张天翼童话金奖、陈伯吹儿童文学奖、蒲公英儿童文学奖等,作品被翻译到美国、越南、新加坡等国,并被国内多种中小学生辅助教材收录。  相似文献   

6.
重译是文学作品翻译的一种特殊现象。文学及文学语言的性质决定了重译的必要性和意义。而成功重译的标准在于其在传输原著的语言风格、艺术效果和意境等方面是否超越了旧译,是否更具有艺术魅力和美学价值。  相似文献   

7.
本文从关联翻译理论的视角出发,探讨文学作品重译的合理性和必要性。关联翻译理论的语境观及对翻译过程的阐释说明,重译现象的产生主要有下述三个诱因:第一,旧译本中的误译现象引起重译;第二,翻译的历史性导致重译;第三,翻译的开放性要求对文学名著的不断重译。  相似文献   

8.
美点赏析古今中外,月光是文学作品永恒的主题。“外国的月亮比中国圆”虽然是一句笑话,但外国散文《如幻的月光》一文为我们展现的的的确确是异域梦幻般的月光。在这里,“松枝”能“抚摸月亮的  相似文献   

9.
提出一个新的宝石分埋问题,对《宝石分埋问题的一种解法》一文中的宝石分埋问题由二维空间推广到三维空间,得到了一种新的推广的宝石分埋问题.利用直积循环群作为解决推广的宝石分埋问题的一种数学模型,并给出了一个具体的推广的宝石分埋问题的一种解法.  相似文献   

10.
《简&#183;爱》小说中多次出现对"月亮"的描写,"月亮"意象在《简&#183;爱》中具有多角度、多侧面的象征意义。在东西方文化意识和文学传统中,月亮作为一种神话象征存在于众多文学作品中,西方经典著作中的"月亮"常包含有褒贬两重相对对立的象征意义,中国文学中的月亮也往往带有特定的象征涵义。  相似文献   

11.
《远大前程》的中国文学翻译历史已有55年,并以经典文学、儿童文学和戏剧剧本的形式被译介。本文遵循皮姆的翻译史研究方法,通过探究《远大前程》的重译现象的动因,并将重译的发展分为三个阶段:起步期主要是历史时代因素作用的结果,在上升期的发展主要是文化复兴的推动,平稳期的发展主要是经济意识与文学意识共同作用的结果。重译发展的进程与译者所处的时代、文化的复兴、经济意识与文化意识的共同作用等多重动因密不可分。  相似文献   

12.
探讨人性始终是文学作品的一个重要主题,毛姆的三部著名小说《人性的枷锁》、《月亮与六便士》以及《刀锋》,展现了主人公人性的觉醒及其精神解脱的历程,揭示了作家对人性刻画的真实以及对人类命运的深层关怀。  相似文献   

13.
月亮本是一种客观景物,在文学作品中却被赋予了丰富的内涵.抒情作家巴金心中温柔多情的月亮,市民文学大家老舍笔下忧伤的月牙儿,旷世才女张爱玲眼中苍凉的月亮,都使月亮成为现代文学经典中富有象征意味的独特意象.  相似文献   

14.
邓友成 《海外英语》2011,(1):157-158,161
重译分两种,一是同一译者对同一作品进行重译,可称为狭义重译;二是不同译者对同一作品进行重译,可称为广义重译。随着时代的发展,重译作品越来越多,但众多学者关注的只是广义上的重译,而对狭义重译鲜有研究。因此,该文将在分析一些名家的重译经验的基础上,试着分析狭义重译的必要性和重译时译者应完成的任务。  相似文献   

15.
接到通知立马买了去哈尔滨的机票,接着过年,忙碌之中翻阅最多的就是萧红的《呼兰河传》。我曾在一篇文章中回忆早年的阅读书目,当我是一个穷学生的时候,而且是一个农村穷中学生,一分钱两分钱积攒好久才能买一本书,中学数年间还是买了十几本书。有《梅里美小说选》、《这儿的黎明静悄悄》、《金蔷薇》、《中国文学举隅》、《月亮宝石》、《呼兰河传》等。  相似文献   

16.
人们在阅读文学作品时,常常会被作家生花之笔所攫住,沉浸在色彩斑烂、画面斐然的境界之中,享受着难以忘怀的艺术美。文学的色彩美,就是具有艺术美的作用。 读一读孙犁的《荷花淀》开头的一段夜景描写吧: 月亮升起来。院子里凉爽得很,干净得很。  相似文献   

17.
文学翻译不是一劳永逸的,重译是翻译实践的必然趋势,有它的必要性和意义。狄更斯的作品《双城记》曾被罗稷南翻译过两次,又修订了一次。较旧译,重译本做了大量的修改,修正了误译,在遣词造句、句子逻辑性以及词语规范化使用方面加以完善,体现了强烈的意识形态,而且运用符合时代特点和语言潮流,增强了译本的可接受性。基于重译的必要性和意义,从语言、文化和意识形态的可接受性层面对比两译本的差异,以期探讨译者在重译过程中所受的制约,以及重译的价值。  相似文献   

18.
郎费罗的诗歌《人生颂》被誉为第一首译为中文的英文诗歌。本文从阐释学"理解的历史性"和"视阈融合"两原则出发,对《人生颂》的两个中译本进行对比研究,审视翻译中的重译现象。重译是动态的理解过程,是译者的视阈与文本视阈的融合。  相似文献   

19.
在儿童文学名著领域中,重译作品比比皆是。而在传统翻译领域中,多重视原文与译文意思的相近对等,并最大限度保留原文意思,而这对于儿童读者来说,文学作品的可读性就大大降低。这时,接受美学理论的出现,就为儿童文学名著的重译带来了新的思路与方向。文章从简要概述接受美学特点入手,基于接受美学浅谈儿童文学名著重译的策略。  相似文献   

20.
《长恨歌》在翟理斯的《中国文学史》中最早被译为英文,此后的一百多年里一再被重译,版本多达十几种,是大多数唐诗英译集的必选篇目,被入选的次数已不可尽数。在译介的同时,英美汉学界也不乏一些与《长恨歌》主题、题材和诗歌艺术等方面的相关论述。本文拟就该诗在英美的翻译和研究情况进行梳理和分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