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32 毫秒
1.
劳动权是一项基本人权,也是公民的宪法权利,国家有承认并采取适当步骤和必要措施以全面实现劳动权的义务。1949年前,历部宪法都对劳动权作出了规定。1949年后,我国对劳动权的保护主要经历了两个阶段:第一个阶段,计划经济体制下,公民劳动更多是对国家的一种"义务"和"责任",择业自由并没有得到宪法的承认和保障;第二个阶段,随着1982年宪法的制定及其历次修正,我国对劳动权的宪法保障已形成了一个较完整的体系,但平等就业、自由择业、组织工会权以及劳动安全等问题依然未能在宪法层面得到明确。在未来的修宪中,建议取消劳动作为宪法义务的规定,进一步扩大对劳动权的保障范围,并从立法、行政、司法各个环节完善我国劳动权利保障体系。  相似文献   

2.
商榷之一 :劳动权是公民享有的各项权利的基础吗 ?高一《思想政治》上册第 114页 :“劳动权是公民享有的各项权利的基础 ,如果公民的劳动权不能实现 ,其他一切权利也就失去了任何意义。”所谓权利 ,是指公民依照《宪法》和法律的规定 ,有从事一定行为和要求他人作出或不作出某种行为 ,以实现某种利益或愿望的权力。公民权利是国家宪法和法律所赋予的 ,受宪法和法律保护。公民的权利是多方面的 ,其范围和内容极其广泛。如果按照权利的重要性及其法律表现形式 ,可将公民权利分为两大类 :基本权利和其他权利。基本权利是由国家根本大法———《…  相似文献   

3.
劳动权是一项重要的宪法权利,但在宪法中仍有保护的不足之处,而对劳动权的保障是关系到社会和谐的大事。劳动权入宪经历了一个发展过程,体现了劳动权具有的自由权和社会权的双重属性。宪法劳动权的完善,必须以劳动权属性为基点,完善劳动权内容以及建立涉及宪法劳动权的案例指导制度,激活劳动者的宪法权利,这对于处在社会转型期的中国具有特别重大的意义。  相似文献   

4.
宪政经济学的方法和理论认为劳动权是人权保障的起源之一,是公民宪法权利体系中一项最基础而重要的权利,它与宪法的社会发展的价值紧密相连。保障劳动权是宪法社会正义的重要体现,是一项事关经济社会发展成败的首要公民宪法权利。  相似文献   

5.
《教育与职业》1997,(4):32-34
《职业教育法》讲座(四)全国人大教科文卫委员会教育室本刊编辑部六、公民接受职业教育的权利《职业教育法》第五条规定:“公民有依法接受职业教育的权利。”受教育的权利和义务是我国《宪法》和《教育法》都有专门规定的公民的一项基本权利和义务。《宪法》第四十六条...  相似文献   

6.
与普通公民一样,儿童乞丐也享有平等受教育的权利。通过对国际法和我国现行宪法中“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有受教育的权利和义务”的分析表明,受教育权是公民的基本人权和基本自由,是一国公民的宪法权利,国家是保障公民受教育权实现的义务主体。受教育权分为抽象意义上的受教育权与具体的义务教育中的受教育权。我国应按照受教育权是公民的基本权利和国家义务的精神对现行宪法和教育法律法规进行修改,重新确立公民受教育权的法律基础。  相似文献   

7.
平等是宪法的基本原则,也是人们的追求和理想。法律保护公民平等的劳动权利。确保劳动权利平等的实现,不但需要平等主体之间的,更需要行政权力的介入。企业或者个人拥有平等的劳动权利,双方可以通过契约来实现劳动权,但是由于劳动权利的特殊性要求政府的行政权力的适当干预。行政权力对于劳动权利的干预需要有正当的理由,明显的涉及公共利益和人身权利,并为了正当的目的。  相似文献   

8.
辞职权是劳动权的重要内容之一,它是劳动者的一项基本人权,是一项宪法性权利。辞职权的规定充分映射了现代劳动立法的理念——保护劳工,是劳动者人格独立的法律表现。辞职权规定有利于劳动力资源的合理配置。  相似文献   

9.
受教育权在我国是宪法赋予公民的一项基本权利。宪法第四十六条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享有受教育的权利和义务”。公民受教育权是指公民在国家举办的教育机构接受教育的权利,同时,这也是公民必须履行的法定义务。在我国《教育法》第九条中更明确地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有受教育的权利和义务。公民不分民族、种族、性别、职业、财产状况、宗教信仰等,依法享有平等的受教育机会”。发展教育,保护好公民的受教育权已不仅是一种富国强民的手段,更是一个时代的课题。不仅我国宪法明确规定了公民受教育的权利,而且世界各国也都趋步亦同。…  相似文献   

10.
马克思在《国际工人协会共同章程》中指出:“没有无义务的权利,也没有无权利的义务。”《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规定:“任何公民享有宪法和法律规定的权利,同时必须履行宪法和法律规定的义务。”在我们的社会主义社会里,这种权利与义务的关系体现在政治、经济、文化、道德的领域,是全体公民共同生活的准则。就广大青年学生来说,未来的事业  相似文献   

11.
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规定:“公民在行使自由和权利的时候,不得损害国家的、社会的、集体的利益和其他公民的合法的自由和权利”;“公民有维护国家统一和全国各民族团结的义务”;“公民必须遵守宪法和法律,保守国家秘密,爱护公共财产,遵守劳动纪律,遵守公共秩序,尊重社会公德”;“公民有维护祖国的安全、荣誉和利益的义务,不得有危害祖国的安全、荣誉和利益的行为”等等。宪法所规定的公民义务,具有法律强制的性质,即国家以法律制裁的强制力量作为履行这些义务的保证,不履行这些义务,就要受到一定的法律制裁。但是,我国大多数公民并不是由于害怕法律制裁而被迫履行公民义务的,相反,他  相似文献   

12.
劳动权是因劳动而产生,但劳动本身并不会自动生成权利。劳动权是人权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一种标志劳动者人格独立、蕴涵劳动者利益的人权类型,它与人的生存、发展密切相关,具有生存权理念和发展权理念。因此,我们有必要在实践中充分考量劳动权这一基本人权下各种利益的冲突和衡平。  相似文献   

13.
●回归课程标准 《全日制义务教育思想品德课程标准(修订稿)》在内容标准“权利与义务”部分明确提出“了解宪法与法律对公民基本权利和义务的规定”的目标。具体阐述为“了解宪法与法律对公民基本权利和义务的规定,懂得要正确行使权利,自觉履行义务”。在“法律与秩序”部分提出“知道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是我国的根本大法,是一切国家机关、...  相似文献   

14.
我国宪法第四十三条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者有休息的权利。国家发展劳动者休息和休养的设施,规定职工的工作时间和休假制度。”但是在现实生活中,不按时放假、随意延长工作时间、克扣工人加班费等现象仍时有发生。因此,为了维护劳动者的休息休假权,调动劳动者的工作积极性,国务院最近通过了《全国年节及纪念日放假办法》和《职工带薪年休假条例》,并于2008年1月1日起开始施行。但是,如何切实保障我国劳动者的休息休假权,还需要我们对此做出更大的努力。1休息休假权的内涵休息休假权是一种基本人权。《世界人权宣言》第24条规定:“人人有享受休息和闲暇的权利,包括工作时间有合理限制和定期给薪休假的权利”。《经济、社会及文化权利国际公约》第7条规定:“本公约缔约各国承认人人有权享受公正或良好的工作条件,特别要保证:……(丁)休息、闲暇和工作时间的合理限制,定期给薪休假以及公共假日报酬。”休息休假权是指劳动者在享受劳动权的过程中,拥有为了保护自己身体健康和提高劳动效率,根据国家法律和制度的有关规定而享有的一系列休息权和休假权的总称。休息休假权的享有主体通常为劳动者,即达到法定年龄并具有劳动能力的人。劳动者的休息休假权是和劳动者的劳动权密...  相似文献   

15.
公民基本权利和义务关系的理论和实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宪法对公民基本权利和义务的规定,不仅表明了国家对公民权利的保障,也表明了公民对国家应尽的职责。正确认识和处理这二者的辩证关系对于维护公民的合法权益,加强我国民主法制的建设具有十分重大的意义。 公民基本权利和义务的关系是对立统一的关系。权利和义务的对立,主要表现为二者是有差异的。权利是国家通过法律规定允许并保障公民可以做某种行为,而义务则是国家通过法律规定要求公民对国家必须履行的责任。权利和义务作为对立的双方各自包含特定的内  相似文献   

16.
劳动权是因劳动而产生,但劳动本身并不会自动生成权利.劳动权是人权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一种标志劳动者人格独立、蕴涵劳动者利益的人权类型,它与人的生存、发展密切相关,具有生存权理念和发展权理念.因此,我们有必要在实践中充分考量劳动权这一基本人权下各种利益的冲突和衡平.  相似文献   

17.
课本第 10 7页 :“宪法规定了国家的性质和根本政治制度 ,还规定了人民的权利和义务。”上引课文中的“人民”肯定错了 ,大错特错 ,将“公民”错成了“人民”。195 4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的第三章的标题就是 :《公民的基本权利和义务》 ,现行《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即 1982年宪法的第二章标题仍是 :《公民的基本权利和义务》 ,由第三章调整到第二章 ,更显示了我们党和国家对公民的基本权利和义务重视的程度。公民的权利和义务都是由国家法律明确加以规定 ,但在这些法律中 ,宪法是处于国家根本法的地位 ,是国家所有法律制订的根据 ,那么…  相似文献   

18.
不少宪法规定了公民遵守宪法的义务。对普通公民而言,遵守宪法主要是指维护宪法而非服从宪法,维护义务是伦理性质的,服从义务才具法律性质,但对公民并无直接法律效力。宪法规定公民遵守宪法的义务的主要作用在于培育公民的宪法意识和权利意识。  相似文献   

19.
保障失地农民劳动权问题是一个关乎失地农民生存权利、社会主义人权建设与发展的人权法治问题。实现失地农民劳动权宪政保障是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以人为本的要求;是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客观要求;是加快推进城市化、现代化的需要。尽管现行宪法中已规定了失地农民有劳动权,而这并不意味着失地农民的劳动权因此就自然而然地作为已有的实际权利存在。失地农民在为我国城市经济社会发展作出重大贡献的同时,自己的劳动权利却没有得到很好保障,其合法的劳动权利反而经常受到侵害。  相似文献   

20.
一、公民教育是把公民培养成为责权主体的过程 公民指具有一国国籍的人。我国宪法规定:“任何公民享有宪法和法律所规定的权利,同时必须履行宪法和法律规定的义务”。公民教育也就是把受教育者培养成为积极、自主的享有宪法和法律规定的权利、履行宪法和法律规定的义务的责权主体的过程。在不同的历史和不同的国家,公民概念有所不同。从历史上看,公民一词最早始用于古希腊,并为古罗马沿用。这时的“公民”主要指在法律上享有特权的一小部分自由民。到了中世纪,教会和封建君主成为国家和人民的主宰,个人是上帝的子民和封建君主的臣仆。人不属于自己,而属于上帝和君主,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