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Web 2.0环境中,Web 2.0理念在Web 2.0技术被广泛应用背景下被用户普遍接受,如何抓住机遇开展档案信息服务成为档案部门需要思考和实践的主题.本文从Web 2.0理念与实践着手,以<档案界>网站及<档案界>电子杂志的开发与运行为例,从理念、实践的层面探讨Web 2.0在档案信息网络传播中的应用与影响.  相似文献   

2.
Web2.0环境下网站的新闻传播与传统网站的新闻传播相比具有全新的特点.本文通过对Web2.0代表网站掘客和微博客的传播特性对比,更好地刻画了Web2.0网站新闻传播的特性,同时在此基础上引入了"公民新闻"的概念,并且结合"公民新闻"的理念,对Web2.0网站新闻传播的发展趋势进行了预测和分析.  相似文献   

3.
从内容产品层面来看,报纸网站创新的基本前提是微内容的崛起.微内容指向互联网上细小的单元,包括一篇博客、一段视频、一句留言、一次点击乃至一次收藏行为.其中,对媒体内容产品有直接借鉴意义的是用户自制内容UGC(User Generated Content),也就是那些蕴含着创造性努力、在网上公开可得、在专业渠道之外所生产的内容①.微内容的出现改变了网络内容的分布格局,在数量上,大量由非专业人员制作的信息改变了网络信息的构成比例;在形式上,微内容展示了Web2.0条件下的维基、博客、社会网媒介(SNS)等多种传播手段的应用.需要思考的是,媒介对于传播内容构成巨变的回应是什么?网络媒体在这种趋势下所能体现的角色和功能是什么?以新闻报道为基石的报纸网站如何在这一传播趋势下彰显自身价值?  相似文献   

4.
"微内容"传播作为Web2.0的典型应用,正在显示着它独特的传播价值和影响力。本文试从社会学角度对"微内容"的传播特点进行分析,还原出"微内容"传播的本质特征,并对其发展提出展望。  相似文献   

5.
Web 2.0的出现使信息构建(IA)的内容发生了深刻变化,IA已进入"信息构建2.0"(IA2.0)阶段。在IA2.0阶段,IA作为一门学科、一种角色和一类社团的协调统一体而存在,它强调真正"以用户为中心"和"丰富的用户体验"的核心理念,以满足新环境下的用户需求。Web2.0网站的IA,是IA2.0的典型应用,也是IA2.0阶段研究的主要内容,本文将其称为网站IA2.0。文中设计了一个网站IA2.0模型,并进行了简单的实例分析。  相似文献   

6.
一、用户造就的TV2.0 互联网自诞生以来,发展迅猛,人们常以Web1.0和Web2.0来区分互联网的发展阶段.Web1.0是互联网的初期,在技术上采用html做的静态网页,主要特点在于用户通过浏览器获取信息,是单向的应用.Web2.0采用ASP、PHP、JAVA等动态网页技术结合数据库,实现了用户的交互体验,用户不仅是网站内容的消费者,更可以成为网站内容的制造者.技术的变革改变了用户的地位,从Web1.0时代的单向接受信息及内容,到在Web2.0成为内容的创造者并通过互联网的世界进行分享,用户已然成为技术开发的核心点.Web2.0时代的核心精神就是"以用户为中心".  相似文献   

7.
在新媒体力量崛起的背景下,各种新的环保传播手段和环保传播事业的发展趋势不断变化。本文以微博推动"南京护树"事件为研究对象,旨在为Web2.0时代的网络环保传播提供有益的借鉴。  相似文献   

8.
Web2.0带来的种种媒介潮流,网络应用、新闻网站、搜索引擎、视频文字、博客微博、UGC等Web2.0时代的实践,正对传统新闻业产生颠覆性影响。Web2.0及其后换代的不只是科技,更是信息传播、生活面貌、资源分享和社交方式的大变革,它对新闻传播的冲击不亚于一场革命。本文从技术变革的视角,从渠道观、内容观略论城市广播电视的现状与趋向。  相似文献   

9.
社交媒体借助Web2.0平台迅速发展,并正在逐步改变包括传媒、电商等各个领域、各个行业的发展方式,成为一种新兴的趋势和工具。美国国家档案与文件署从档案文件管理行业的视角积极应对,提出了社交媒体战略,出台了《Web2.0背景下社交媒体平台文件管理指南》,积极倡导社交媒体在档案工作中的应用;美国国家档案馆开通多种官方社交媒体,促进档案信息的传播与利用;还在档案馆网站上开辟更多社交媒体板块,创新档案工作的形式。这些对我国档案工作的发展创新都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0.
李琛  刘记  高静 《图书情报知识》2008,(5):74-77,100
本文通过对目前典型的Web2.0网站的考察分析及其建站经验,探索了IA2.0设计的理论基础和基本原则。笔者认为,在网站IA2.0设计之前,信息构建师应该了解网站IA2.0的用户结构、用户核心的服务方式这一理论基础,在设计过程中也应遵循以用户为中心、一站式服务、营造良好的交流空间和资源环境等基本原则。以此为基础,分析网站信息构建2.0设计的循环流程,丰富Web2.0环境下的信息构建的具体过程和可能途径。  相似文献   

11.
针对Web信息的快速增长与用户所需信息越来越难找的问题,结合实际,从呈现层对Web2.0网站信息架构的搭建做尝试和探索,为网站如何构建良好的信息模型奠定实践基础,并在此基础上对互联网信息传播和获取的研究方向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12.
作为社交化内容平台的代表网站,豆瓣在Web 2.0时代有着良好的表现以及较高的用户黏性,逐步形成了以兴趣为中心的圈子社交、寻求身份认同的文化属性、弱关系下的商业特征以及以用户生成内容为主的信息属性,这也是Web 2.0时代社交化内容平台的一般性特点。然而步入以大数据和移动终端为代表的Web 3.0时代,对用户生成数据与用户行为轨迹进行挖掘,从而基于用户兴趣建立个性化的Web服务;注重线上线下的交互,重视下游供应链以避免微笑曲线的怪圈;发力移动终端,契合媒介接触时间和空间的变化,这些都是豆瓣等社交化内容平台需要探索的方向。  相似文献   

13.
在信息构建2.0阶段,由于信息构建的内涵发生了变化,网站信息构建的质量标准也相应发生变化。笔者认为,信息构建2.0应以用户体验为评价依据,从用户使用网站的角度来分析信息构建的质量。本文以"丰富的用户体验"为基本原则,分析并提出了网站IA2.0的评估对象,即个人信息构建、信息构建1.0和社会信息构建。在此基础上,提出结合网站IA2.0的三个模型,采用定性和定量相结合的方法对Web2.0网站的信息构建进行评估。并以博客站点为例,设计相应的评估指标,进行实证分析。  相似文献   

14.
Web2.0信息环境的特点,使数据新闻从内容组织、呈现方式、传播渠道、时空维度发生了巨大的变化,这几乎改变了原有新闻工作的每一个要素.Web2.0信息环境的媒体具有横扫一切的态势,重新定义了信息组织方式、传播方式和传播路径等,由此带来的传播效果也发生了巨大变化.  相似文献   

15.
基于Web2.0技术构建的新媒介环境,政治传播已经并且正在发生新的变化。在媒介环境变迁下,政治传播可以从传者、媒介、内容三个方向进行革新。传者方面,重视打造草根明星、发掘公众人物、提升政治新闻从业者素质;媒介方面,重视新旧媒介的整合传播并突出新媒体的运用;内容方面,突出语言形式和传播思路的转变。  相似文献   

16.
Web2.0的兴起改变了传统互联网信息交流与传播的模式。无论是用户管理还是信息资源组织,Web2.0都体现出自组织的特征。文章从自组织理论的视角,分析了Web2.0信息交流与传播的动力、条件,论述了基于自组织理论的Web2.0信息交流与传播的主要特征及其局限性。  相似文献   

17.
林翔 《东南传播》2012,(1):26-28
Web2.0技术的应用改变了传统的信息传播模式。将系统概念引入基于Web2.0技术的交互式网络信息平台,构建网络交互式平台系统,探讨基于网络交互式平台系统的传播模式的实现问题。  相似文献   

18.
Web2.0是一个开放的复杂适应性知识系统.它以Blog、Wiki、Tag、SNS、RSS等应用为核心,将六度分隔、协同学、长尾、XML、Ajax等复杂的新理论和技术移至后台,在简单规则的约束下,用户广泛参与,知识信息的生产、传播和利用在多元化、多样化、个性化、去中心化模式下实现了自组织和有序化;这就使用户成为Web2.0环境下知识构建的适应性主体,还原了知识构建的人本原生态,能给用户以丰富的体验感受,也使知识构建呈现出层次性、多样性和复杂性的新特点,这就使传统知识构建的理论很难加以解释,而必须从新的视角,引入诸如自组织、涌现、循环反馈等复杂性的有关理论与方法,去揭示Web2.0环境下个人知识构建、网站知识构建、社会知识构建的形成原理和演化机制.  相似文献   

19.
Web 2.0的反思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该论文探讨了Web 2.0的价值,以及存在的问题。Web 2.0鼓励用户创造内容给网络舆论管理带来了更大的挑战,Web 2.0网站尚未找到成功的盈利模式,Web 2.0深受信息质量问题、安全问题、版权问题等困扰,而且Web 2.0网站的用户参与度其实很低。作者认为Web2.0并未改写网络传播业。  相似文献   

20.
互联网发展20年目前参与Web2.0时代的用户,都经历过Web1.0时代,各大网站整合信息,然后提供给用户,用户浏览相关内容,从这个大的"信息中心"去寻找您所需要的东西。随后,到了SNS社区网络的形成,人人网、开心网,包括现在的微博,Web2.0时代到来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