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Preface     
MacLeod  Roy 《Minerva》2005,43(2):119-120
  相似文献   

2.
Preface     
MacLeod  Roy 《Minerva》2007,45(1):1-2
  相似文献   

3.
Preface     
Roy MacLeod 《Minerva》2007,45(2):113-114
  相似文献   

4.
Preface     
McLeod  Roy 《Minerva》2003,41(2):93-94
  相似文献   

5.
Preface     
Roy MacLeod 《Minerva》2006,44(3):239-240
  相似文献   

6.
Preface     
Roy MacLeod 《Minerva》2001,39(4):363-363
  相似文献   

7.
Preface     
MacLeod  Roy 《Minerva》2003,41(3):177-178
  相似文献   

8.
Preface     
Roy MacLeod 《Minerva》2004,42(4):321-321
  相似文献   

9.
10.
Preface     
Roy MacLeod 《Minerva》2006,44(2):129-129
  相似文献   

11.
Preface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MacLeod  Roy 《Minerva》2002,40(1):1-2
  相似文献   

12.
本文首先对古典文献学的特点及在学术研究中的地位作了深刻的阐述 ,认为对材料的全面掌握和正确解读是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取得突破与重大进展的基础 ,而先进的理论与方法则是保证。各门学科有各门学科的特点 ,文献学理论更接近于技术性方法论 ,它可以印证哲学的结论 ,给哲学研究范围的扩展和理论的发展提供依据 ,但不能要求它成为哲学的分支。其次 ,本文对自己在宋前戏剧、敦煌文学、简帛、诗赋等方面的文献学研究工作作了一个简单的回顾。最后论述了文学学与学术规范的关系问题。对当前的古代文学研究与古典文献学的理论建设有一定的启发意义。  相似文献   

13.
一腔热血勤珍宝 ,洒去犹能化碧涛。诸君翻阅的这本册子 ,是先父部分收藏的结集。承蒙湖北教育出版社厚意 ,这批藏品在历尽劫波后 ,今天能以精美的书卷形式介绍给同好者欣赏、研讨、采用 ,以尽文物作为“天下之公器”的效能 ,实在令人快慰。一先父冯永轩 (永宣 ) ( 1 897— 1 979) ,号德清 ,生于湖北黄安 (今红安 )城关附近冯家畈的一个农民家庭 ,少时半耕半读 ,因其刻苦好学而又家道清贫 ,族中决定以族产资助 ,方得升入中学 ,后毕业于在信阳的河南省第三师范 (河南信阳与湖北黄安邻接 ) ,由于成绩卓异 ,破格任教中学。 1 92 3年 ,入武昌师范…  相似文献   

14.
刘明武的新作,《换个方法读<内经>》就要出版了,这是件可喜可贺之事。在我主编《中国文化研究》的后期(上个世纪90年代中),刘明武这位工程师刚刚涉足文化研究,但他的文章新意扑面,读之如沐春风,其文既给人以文化自信,又催人责无旁贷地勇敢担承。所以不仅连续发表他的文章,还破格将其放在重要栏目的重要位置上。离开《中国文化研究》后,刘明武一直保持与我的联系,凡构思出新的文章,就打电话征求意见,问“这个观点是否成立”“如此认识是否可以”所以,对刘明武的研究我是了解的。一中医文化是优秀的!这是刘明武书中肯定的第一问题。中医文化的…  相似文献   

15.
《汉学研究》第六集·序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世界文化交流史上 ,拿来与送去是两个表面上似有矛盾而实则有紧密的辩证关系的概念和行为。拿来 ,就是把别国的文化精华拿了过来 ,为发展本国的文化提供借鉴。送去 ,就是把本国的文化精华送了出去 ,供别的国家发展自己的文化使用。两个要领不是绝对的 ,以我为主就是拿来 ,以别国为主就是送去。二者有时候是难解难分的 ,拿来和送去的东西 ,有时并不是精华。殖民主义者最初送给我们的是鸦片 ,其动机是自己谋利而毒害我国人民。这不属于文化交流的范畴 ,在人类历史上也是绝无仅有的 ,不在我们讨论之列。最近几年以来 ,我在许多报刊杂志上和会…  相似文献   

16.
对长江文化进行认真、系统、科学、深入的研究 ,眼前恐怕还是处在起步的阶段 ,但其重要意义却已为广大的了解情况的学者所认可。湖北省社会科学院得天时 ,知地利 ,顺应时代潮流 ,振臂一呼 ,推出了《长江文化研究文库》,邀请全国甚至国外的一些知名学者 ,从事编写工作。此实为学坛之盛举 ,士林之佳音 ,相信会得到国内外学术界的热烈欢迎。在这样一个关键时刻 ,我们从事编纂工作的同仁们 ,以及广大有兴趣的读者们 ,愿意听到的大概不是一家之言 ,而是众家之言 ,我们愿意看到的是真正的而不是口头上的“百家争鸣”。中国学术史思想史以及世界学…  相似文献   

17.
祝尚书先生于上一世纪九十年代后期,即从1998年开始,将其研究重点逐步转移于宋代科举与文学,并陆续有专题论文刊出,颇得到学界的关注,我也间有研读。现在祝尚书先生将这二十余篇论文结集,正式题署为《宋代科举与文学考论》,由大象出版社出版。因我过去曾撰有《唐代科举与文学》,祝先生视我为同道,故特邀我作序。我长期在中华书局工作,祝先生于数年前已在中华书局出版其所著《宋人别集叙录》、《宋人总集叙录》,近年来我又因受学界友人委托,计划编纂一套较有规模的《中国古代诗文名著提要》,两宋部分约请祝先生主持,因此可以说,我们确有学术…  相似文献   

18.
吴伟斌同志于上世纪七十年代末,即自1978年起,就读于南京师院中文系研究生期间,在前辈学者唐圭璋先生和孙望先生指导下,即从事于元稹政治仕迹与文学创作的研究,一方面撰写专题论文,一方面作评传、年谱及诗文编年笺注。积二十八年的辛勤操作,从已刊发的五十一篇论文进行修订补充,重组为三十三篇,同时又将其论证所得凝聚于评传;组合为两部著作,一为《元稹考论》,一为《元稹评传》,由河南人民出版社出版。应当说,这两部书是我们现在唐代文学研究的重要成果,是值得关注的学术新著。之所以说“值得关注”,是因为吴伟斌同志的研究颇有特色,这两部…  相似文献   

19.
《唐代科举与文学》重印题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第一部关于唐代文学研究的著作《唐代诗人丛考》 ,完成于一九七八年底 ,后于一九八○年一月由中华书局出版。此书对唐初至肃宗、代宗时期的一些诗人事迹作了考索 ,重点则在大历时期。在这以后 ,我想把研究延伸于中晚唐 ,但鉴于中晚唐的史事较为复杂 ,不少文献资料又真伪难辨  相似文献   

20.
笔者按 本文为拙著《李德裕年谱》增订本将于河北教育出版社出版时所写的一篇“新版题记”,概述此次重印时对出版于 2 0世纪 80年代中期的旧著作了哪些改正 ,增补哪些材料 ,这也是治学进程中的自我检核 ,表示一种负责的态度。这一“新版题记”作于 1 999年 6月 ,2 0 0 0年 7月 ,我自台湾清华大学讲学回来后再看一遍校样 ,有所感慨 ,于是又写了一篇“补记”,附于文末。 2 0 0 0年 6月 ,我为中山大学中文系吴承学教授《中国古代文体形态研究》所作的序中 ,曾对吴承学先生来信中所说的“学者在这里想真正做点学问实在具双重的困难和压力”略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