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叶帆 《科学中国人》2015,(9):130+132
民以食为天,人们日常生活当中最不可或缺要属的饮食和空气。在历史的长河中,文化、民俗都积淀在饮食词汇这张河床之下。方言是古音的遗存,是文化镜像,反映了一个地方的地域特征和文化风貌。本文试从广水方言特色饮食词汇中探寻其背后所藏匿的文化内涵。  相似文献   

2.
中国饮食文化内涵浅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人的饮食强调感性和艺术性,追求饮食的口味感觉,追求的是一种难以言传的意境,中国人饮食的目的,除了果腹充饥,同时还满足对美味的渴望,带来身心的愉悦。  相似文献   

3.
要讨论在21世纪中华传统文化对世界影响问题,首先应明确区分"中国文化"和"中华传统文化"。中华传统文化在21世纪的命运和影响,必须从普世文化和多元文化说起,关键在于正确认识中华  相似文献   

4.
《科技广场》2003,(1):47-47
“均衡饮食金字塔”指的是美国农业部近年提供的人们摄取科学饮食营养的最佳图形为金字塔形,由4层组成。第一层塔底部是人们最基本的营养食物。即以谷物类粮食及其加工品为主的主食,如面粉、米粉、大米、面包、玉米片、豆类等。每个人每天要从谷粮中摄取膳食总热量的60%~75%,从中获取多糖———淀粉和粗纤维。第二层则是水果、蔬菜各半,以供给维生素、植物纤维和无机盐。第三层是乳品、鱼肉禽蛋,供给优质蛋白质、脂类及部分无机盐和维生素。第四层是金字塔顶为动植物油、脂肪与糖。这种金字塔形的膳食结构被认为最符合现代食品…  相似文献   

5.
糖尿病的治疗中,饮食治疗相当重要。但不少患者都很纳闷:得了糖尿病到底该怎么吃?是不是自此以后就不能碰糖了……面对众多糖尿病患者的疑惑,我们讲解糖尿病人的饮食原则。  相似文献   

6.
从科技产业化中三大行为主体入手,分析了中华传统文化在科技产业化发展过程中的负面影响,提出在转变观念同时,进行制度建设促进科技产业化的发展。  相似文献   

7.
郭晶 《科教文汇》2023,(3):162-165
在来华留学生教学中开展课程思政教育具有必要性和可行性。该文分析了“中华饮食养生”课程实施思政教育的意义及方法,通过深挖课程中隐含的思政元素、育人点,在传授专业知识、培养能力的日常教学过程中融入思政教育内容,将课程建设与思想育人有效结合,展现中华文化自信,实现思想价值引领,加深留学生对中国文化的热爱,增强留学生对中华民族的文化认同,从而正向介绍、传播中国优秀文化,对培养通晓并认同中国文化的知华、友华、爱华国际人士有一定的帮助和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8.
唐红  卢璐 《金秋科苑》2008,(1):108-108
糖尿病的治疗中,饮食治疗相当重要。但不少患者都很纳闷:得了糖尿病到底该怎么吃?是不是自此以后就不能碰糖了…… 面对众多糖尿病患者的疑惑,我们讲解糖尿病人的饮食原则。  相似文献   

9.
在多元文化和多种思潮的冲击下,帮助高校学生坚定理想信念、提升思政素养,成为现阶段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一项重要任务。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蕴含了丰富的思政教育资源,增强大学生对优秀传统文化的认同感,可以对提升和巩固思政教育实效起到积极影响。该文首先从提升国家文化软实力、维护国家文化安全、促进个人全面发展角度出发,概述高校学生认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价值;随后概述了构建优秀传统文化认同机制的三个关键点,分别是尊重个体差异、整合教育资源、关切实际问题;最后从思想政治教育实践出发,提出丰富载体形式增强感性认同、创新传播方式促进理性认同、促进文化交融增强理性认同等可行性路径,为发挥思政育人实效提供了一定帮助。  相似文献   

10.
中韩两国作为友好近邻,在历史、文化以及饮食方面,有这许多共同点。但是由于两国在文化背景以及地理环境等方面存在着较大的差异,以致饮食文化业存在着许多的不同点。了解这种饮食文化及文化形成的根源,对于我们理解韩国文化具有积极的意义。本文建立在韩国饮食文化理论根源的基础上,试对其具有代表性的饮食文化进行探究和介绍。  相似文献   

11.
樊国萍 《科教文汇》2008,(30):248-248
本文以《现代汉语词典》中表示饮食类意义的动词为研究对象。将其划分为六个大类并找出该类的典型代表词。根据这六个典型代表词的句法格式、及其语用意义。分析该动词与其搭配成份之间存在互相制约,互相选择的关系。考察“吃、喝、含、吞、尊、喂”与名词宾语的搭配情况,分析“动+宾”语义结构对主语的制约和其搭配规则。  相似文献   

12.
校训,是一所大学应有必有的育人之纲,是大学精神的高度凝练。笔者调研数百条大学的校训发现,语句有长有短,立意有宽有窄,内容各有侧重,但都深受中华经典文化的滋养,传承的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基因。换言之,博大精深的中华传统文化,为大学校训的提出和确立提供了肥沃的土壤,校训所蕴含的教育真谛,皆可从传统文化中寻觅。  相似文献   

13.
胡小剪 《科教文汇》2020,(11):33-34
纵观中华民族上下五千年历史长河,人们在生存、生活与劳动的过程中,所产生的劳动成果与智慧结晶,逐渐凝聚成在世界文化之林占据重要席位的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爱国精神息息相关,并蕴涵着丰富的爱国主义资源,是高校开展爱国主义教育的重要教材与内容,因此高校应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为依托,将优秀传统文化中的爱国资源融入爱国主义教育中,以解决当前爱国教育存在的弊端,提升爱国教育的实效性,促进学生在对中华民族历史深入了解的过程中,不断增强民族认同感与自豪感,从而真正迸发出浓厚的爱国主义精神。  相似文献   

14.
高校思政教育的最终目标是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如何在专业教学过程中引入课程思政,是高校思政建设过程中亟待解决的问题。本文以工业设计类课程为例,结合教学实践提出了融入中华传统文化教育的工业设计类课程思政模式。  相似文献   

15.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几千年文明历史的精髓,将传统文化融入学前教育专业大学语文教学中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该文分析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学前教育的关系,将传统文化实践应用和高职高专学前教育专业课程开发相结合,探究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对学前教育的影响,能够促进学前教育的发展建设,在高职高专学前教育教学体系中培养优秀的学前教师队伍,并与幼儿园的需求相结合,从而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促进儿童的健康成长。  相似文献   

16.
闫峻 《科协论坛》2007,(2):174-174
本文主要从人类文化学、新设计文化的冲击、文化的情感与内涵几个方面展开论述,探讨了文化在设计中的重要作用,提出应该在传统文化与现代设计潮流以及民族个性的交汇之处,形成自己的设计风格。  相似文献   

17.
对中华典籍翻译内容进行分析,总结生态翻译学的优势.旨在通过生态翻译学以及中华典籍翻译内容的研究,将文化传递作为核心,科学协调原文、译文之间的关系,以提高中华典籍的翻译质量,为文化的传递提供支持.  相似文献   

18.
虞玉洁 《科教文汇》2023,(16):16-19
高校教师的师德师风建设,关系着学生价值观的走向,进而影响着社会发展力量的方向,其重要性不言而喻。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我国璀璨的智慧宝库,是每一位教师立德修身的源头活水。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促进高校师德师风建设,既彰显了我国民族特色,也展示了民族文化自信。该文先阐释了高校师德师风建设的重要性与必要性,进一步从社会、教师、学生层面对师德师风提出要求,再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寻找经典智慧,与现实中的高校师德师风建设相结合,提出了合理可行的传统文化助力路径,为高校师德师风的建设提供借鉴性思路。  相似文献   

19.
中华民族已有几万年的历史,而有文字记载的中国文化也有了五千多年的积淀。古人虽然没有精密的观测仪器和复杂的实验设备,但已经有了几万年对自然现象的体验和对社会发展的认识,足以形成建立在经验基础上的系统理念。当然,由于技术的限制,古人的学说可能大部失传,文字表达也只能十分简练和概括,为后人理解这些学说的全部内涵造成了很大困难,  相似文献   

20.
这一天.我们真正感受到了什么叫独特的理念、高瞻的构想、强烈的使命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