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根据我国航空运输业的现状及发展规划,分析了航空运输业发展对人才的需求,在此基础上提出我国航空运输业发展对人才数量、结构和素质的要求,这对于优化航空运输学科教育总体布局,建立合理的航空运输学科和专业结构,推动航空运输业的发展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2.
根据投入产出表对我国第三产业中间需求率的考察显示,该指标呈现出了稳定的增长趋势。这一趋势表明了我国第三产业发展水平的提高,内部结构的升级及各产业间关联程度的深化。从三大产业各自对第三产业的中间需求率的进一步分析看,三者均呈现出不同程度上的稳定增长态势。对这一现象的分析揭示了我国第一、二、三产业在与第三产业间的产业关联变动情况上所表现出的发展特征。  相似文献   

3.
《莆田学院学报》2013,(6):36-39
对中国碳减排研究进行文献回顾,以Ghost投入产出模型为基础,采用LMDI分解法探讨我国产业碳减排驱动因素的影响效应。实证分析表明:1)经济规模扩张和产业关联强化是推动我国碳排放总量快速增长的主要推手,碳减排技术进步是实现碳减排的有效手段;2)产业结构由第一、二产业向第三产业调整拉高了中国产业碳排放总量,但作用效果相对较小,产业结构调整产生正向作用明显高于负向作用。  相似文献   

4.
航空运输同其他运输方式相比是比较年轻的行业,它的兴起是近代科学技术和社会生活发展到一定阶段的结果。新中国建立前夕,中国的航空运输业发展极其落后,航线少、规模小、运量低。新中国建立后,作为共和国总理的周恩来非常关注中国航空运输业的发展,并为此付出了大量心血。在他的高度重视和具体指导下,新中国政府不仅完善了民航组织,培养了航空人才,开辟了边远航线,而且使中国民航飞向世界,加强了对外联系与合作,搭建了中国与世界各国人民友谊的桥梁,为新中国航空运输业的发展做出了杰出贡献。  相似文献   

5.
基于中国投入产出表,构建单向融合度、融合互动度、综合融合度指标,对我国先进制造业与现代服务业的融合程度进行了多维度的量化呈现。研究表明:两业融合略显成效,但现代服务业对先进制造业的贡献仍较有限;“两业”融合存在惯性依赖,强弱取决于技术与产业关联;“两业”影响力分化态势明显,传统优势产业依然有为。应构建完善的现代服务业内需体系,打通“两业”双循环;通过强化产业关联,增强“两业”创新关联;培育传统产业新优势,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实现两业深度融合发展,推动两业融合高质量发展。  相似文献   

6.
抗战爆发后,为打破日军封锁和开展大后方正常对外贸易,国民政府采取了一系列措施以重庆为中心发展西部航空运输业。西部航空运输业在发展中呈现出航线变动频繁、航空运输建设服从军事需要为主等特点。西部航空运输业经过三个阶段的发展,在一定程度上支持了抗战.并推动了整个中国民航运输业的发展。但由于航空人才缺乏、航空制造技术落后等原因,西部航空运输业的发展又难尽人意。  相似文献   

7.
从产业关联角度,利用投入-产出模型研究四川省地产的带动效应和其在发展过程中暴露的问题.进而通过投入产出分析表,计算相关系数,揭示四川省房地产对其他产业的定量关系;最后从达到明确并得到四川省也与房地产业相关联的主要产业类型;房地产业的带动效应和优化地区产业结构目标出发,提出四川省地产发展的建议.  相似文献   

8.
2013年2月20日国务院通过五项加强房地产市场调控的政策措施,房地产市场引起举国关注.本文运用投入产出模型,基于我国2007年投入产出表,利用影响力系数、感应度系数等指标,测度我国房地产业的产业波及效应及产业关联,从而正确指出房地产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  相似文献   

9.
从20世纪80年代以来,我国民航事业取得了举世瞩目的伟大成就:机队规模不断扩大,航线网络不断拓展,航空运输量持续快速增长。近年来,中国民航呈现出一种加速增长的态势。航空运输业的快速发展过程中也产生了一些新的问题,对航空运输市场监管是不可回避的问题。完善航空运输市场监管法律制度是实现有效监管的重要方式。  相似文献   

10.
基于2002、2007、2012年中国投入产出表以及OECD中国、美国、巴西2011年投入产出表数据,运用投入产出方法,计算出传统产业对高技术产业的完全消耗系数,对中国高技术产业与传统产业的关联效应特征进行了动态分析,并比较研究了中国、美国、巴西传统产业对高技术产业的消耗规律。研究结果发现:生产者服务业和设备制造业与高技术产业关联度最大,应予以重点发展;电子通信业与传统产业关联度最高,应予以重点扶持;传统产业对高技术产业的消耗总体呈现出先增加后减少的规律,传统产业的高技术化亟待加强;相比其他国家,中国高技术产业与传统产业的关联度更高,高技术产业改造传统产业的效果更明显,中国更应该发展高技术产业。  相似文献   

11.
现代物流产业是现代经济中最活跃的增长因素,现代物流业已经成为新的经济增长点。实践证明,物流业的发展对地方经济的促进具有很强的后劲。物流业的发展应当注重构建观念到位、政府推动、行业协调、企业跟进、形成全社会上下联动,齐抓共管的新机制。淮北市物流业发展要以物流中心为核心,以周边市场物流基础设施与工商企业、批发市场为基础,以铁路、高速公路、水陆、航空干线、港口等综合运输网络为主干,构建以淮北为中心的物流服务时域商圈,使淮北成为淮海经济区和皖北地区的物流基地。  相似文献   

12.
在陕西省2002年投入产出表基础上,通过计算各部门间的关联程度构建了旅游业与相关行业的共16个部门的新投入产出表,运用投入产出表的产品价格模型,对陕西省2007年的旅游产品价格进行了研究。研究结论得出:其他部门价格的变化对陕西旅游产品价格与社会纯收入具有较大的影响,利润、税收、折旧和工资等因素的变化对陕西旅游产品的价格也有显著影响,但是陕西旅游业在实际运营过程中并没有主动地去适应这种影响,反而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其发展。  相似文献   

13.
影响力系数和感应度系数是投入产出分析中的两个重要系数,利用影响力系数和感应度系数指标可以分析、比较国民经济中各部门或各行业的重要地位及其对国民经济中各行业的推动作用,从而为促进经济的发展建言献策。通过这两个系数实证分析了安徽省消费需求与经济增长的关系,结果显示:消费需求拉动第三产业总产出最显著,对第二产业的拉动次之,说明消费需求的增加对第二、三产业的发展具有极其重要的带动作用。为了促进安徽省经济的健康发展,扩大的消费需求仍是目前的主要任务之一。  相似文献   

14.
河南省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产业关联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利用1997、2002年河南省的投入产出表,从影响力、感应度和各项最终需求对于制造业各部门生产的诱发程度三个方面对河南省六大产业部门进行了产业关联分析。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河南省区域内经济协调发展的构想。  相似文献   

15.
生产性服务业在区域经济发展中的贡献越来越大,广东与浙江是我国经济发展最具活力的两个代表性地区。利用2007年两省投入产出表,通过计算两省的主要产业直接消耗系数、完全消耗系数、影响力系数、感应度系数及生产诱发系数等指标,证明两省的主要生产性服务业发展水平接近,广东物流业与金融业具有领先优势,浙江主要生产性服务业与加工制造业的关联关系更为紧密,信息传输、计算机服务和软件业有一定优势。两省应因地制宜采取相应措施,加快本地生产性服务业发展。在当前阶段,应加强生产性服务业发展模创新,积极探索服务业产业集群与国际外包的思路与对策。  相似文献   

16.
财政支出对GDP产生显著的促进作用,但贷款、特别是中长期贷款对GDP潜在的影响更大。财政支出已经对第一产业的发展产生了促进作用,是解释第一产业变动的主要因素,银行信贷尽管对第一产业的实际影响非常小,但潜力很大。第二产业的发展似乎更遵循自身的行业发展周期性波动规律,财政支出、银行信贷对第二产业的影响更多地表现为一次性的影响。财政支出、银行信贷对第三产业的促进作用都很小,但相对而言银行信贷对第三产业的促进作用要更大一些。财政支出对城镇居民的收入有较大促进作用,而对农村居民的作用非常有限;银行信贷对城镇居民、农村居民的收入增长都有显著的促进作用,其潜在的促进作用有待进一步发挥。根据实证结果,本文提出要积极争取中央转移支付,增加商业银行对本区域的信贷特别是中长期贷款的投放;增加财政支出对第三产业的支持力度,引导银行信贷增加对第一、第三产业的支持;引导银行信贷向居民倾斜。  相似文献   

17.
R&D产业对国民经济发展具有重大意义。本文依据广西最新投入产出表实证分析了研发产业与其它产业间的前后向直接关联度、前后向完全关联度、影响力系数、感应度系数、生产诱导系数及依赖度系数,并在此基础上阐述了它们之间直接与间接联系,最后提出了发展广西R&D产业的可行性建议。  相似文献   

18.
交通运输业的健康持续发展是国民经济和社会正常运行和发展的重要基础和前提;"十二五"规划期间我国交通运输业仍处于大发展的重要战略发展时期,为进一步推进我国交通运输业的持续健康发展,要继续加大力度,建立健全综合交通运输体系;进一步转变交通运输发展方式,实现可持续发展;转变政府职能,提高交通运输管理水平;争取在国际交通运输领域的话语权、发展权;加快交通运输人才队伍建设  相似文献   

19.
选择正确的产业结构是一个地区经济发展的前提之一,文章通过对青海省最近八年的产业结构分析发现,青海经济的发展处于工业化发展的初期阶段,在产业结构的选择上,应该选择第二产业作为其主要的产业发展方向,实现劳动力从第一产业向第二产业的转移,在发展到工业化后期以后,促进第一、第二产业的劳动力向第三产业转移,以产业结构的调整来促进青海经济的发展。  相似文献   

20.
云南少数民族村寨经济发展的结构特征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对云南25个少数民族村寨的田野调查表明,云南少数民族村寨经济发展具有以下结构特征:改革开放以来,少数民族村寨经济有了较大发展,但发展不平衡;根据经济发展水平可分为三个层次,各层次村寨有不同的经济特点;少数民族村寨产业结构由单一的第一产业(农业)向多元产业发展,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已经开始有了初步的发展。同时也存在总体经济水平低下,产业结构单一,基础薄弱,经济活动与市场联系度低,信息传递和吸收迟滞等问题,制约了少数民族村寨经济的发展。因此,应通过以农产品深度开发的大企业为依托,调整少数民族村寨农业生产结构;发展民族特色经济,将资源特色转化为经济特色;加强村寨与现代社会之间的信息交流,促进村民传统观念意识改变等方式促进少数民族村寨经济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