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近几年在国际教育领域中,一种大规模开放在线课程——慕课悄然兴起。首先阐述了慕课的概念,介绍了其发展过程及现状,并将慕课与传统教学进行了多方面比较和分析研究,阐明了慕课所具备的优势,最后介绍了高校慕课的建设过程和制作方法。  相似文献   

2.
"慕课热"是近两年教育领域出现的新现象。缘何出现"慕课热"、如何认识"慕课热"、何以应对"慕课热"?"慕课热"是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应理性看待,跟踪研究,加强教育信息技术基础建设,并应充分利用之推动教育教学改革,满足社会教育需求。  相似文献   

3.
近年来,信息技术对教育领域改革的影响不断深入,慕课这一新型教学模式的出现受到了教育领域的广泛讨论和关注。本文从慕课的概念及优缺点着手,对慕课环境下高职院校《沟通与交流》课程的教学改革进行了分析,提出了《沟通与交流》课程教学改革的几点思路,希望能够为提升高职院校学生的沟通与交流能力提供一些帮助。  相似文献   

4.
慕课,即大规模开放网络课程,慕课将在世界范围内对教育领域产生深远的影响,人们的学习模式和教育模式都将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在此背景下,文章对教师职业的机遇和危机进行了详细分析,并提出了教师职业的发展新模式和新方向。  相似文献   

5.
信息时代的到来为各行业领域注入了新鲜的活力。以慕课为例,其作为信息技术的重要产物,能够为现行教育领域提供相应的教学平台。但如何做好慕课的制作,使慕课在课堂中的应用效果得以提升,又成为当前高校需考虑的重要问题。本文主要结合慕课的内涵与特征,从慕课制作的准备工作、内容设计、录制工作以及编辑工作等角度对慕课制作方法进行探析,并提出慕课制作中的注意事项。  相似文献   

6.
"慕课"作为一种大型开放式网络课程,已在教育领域掀起大规模的教学风暴。它的兴起给我国基础教育带来巨大影响。为了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我们应该以辩证的眼光审视慕课,以开放的心态迎接慕课,以改革的勇气创新慕课,以协同的精神推进慕课,从而实现我国基础教育信息化可持续发展,均衡教育资源,促进教育公平。  相似文献   

7.
方兴未艾的慕课潮流为我国教育领域带来震荡与变革,"危"与"机"并存。慕课的大规模兴起是其自身孕育发展的必然与当下信息技术应用的偶然,二者的耦合使慕课不仅在高等教育领域掀起了理论研究的繁荣与实践应用的喧嚣,基础教育也正在受着慕课热潮的波及。针对慕课发展进行话语实践分析的研究,旨在进一步明晰慕课话语发生场域,把握慕课主流话语陈述主题,解读其话语发展特征,更好地厘清慕课发展态势,为教育改革做好前瞻。  相似文献   

8.
慕课是近年来伴随着互联网、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在教育领域的应用所诞生的新事物。文章在介绍慕课产生、国内外发展现状的基础上,对其存在的优缺点进行了深入的剖析。对慕课在实际教学实施过程中的应用情况进行了思考,阐述了应根据教学情况灵活使用慕课教学的建议,提出了教学模式。  相似文献   

9.
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我国教育领域中也开始广泛运用先进的信息技术进行教学工作。现阶段,"慕课"作为一种比较新颖的教学模式,越来越被教育工作者所推崇,并得到广泛运用,对于职业教育中的英语教学来说,慕课的建设与应用必然会对其未来发展产生影响。本文便从在职业教育中建设与应用慕课的优势入手,分析当前职业教育中慕课教程存在的问题,最后研究职业教育中慕课的建设与应用。  相似文献   

10.
互联网+时代,信息技术在教育领域得到了广泛的应用,慕课就是互联网+环境下的产物。这种新型的教学方式在大学英语中的应用,不但能够促进教学质量的提升,同时还能推动大学英语教学的发展。本文针对互联网+环境下大学英语慕课教学模式的优势进行分析,并对慕课教学进行创新改革,希望慕课教学模式能够更好地发展。  相似文献   

11.
随着我国教学的不断改革和完善,一些教学模式被创新出来,其中慕课是较为常见的,它的出现,极大拓宽了教育领域的落实范畴,并广泛应用到高职英语教学中。本文根据慕课教育模式的概述,分析并思考在慕课背景下高职英语的教学模式。  相似文献   

12.
慕课是大规模在线开放课程。近年来随着科学技术和网络技术的快速发展,我国的教育领域当中也开始逐渐应用慕课学习模式。我国近年来在实施教育改革,怎样将传统教育与慕课教学融合起来一直都是教育所面临的难题。通过对高职的地理教学当中慕课的开发和应用的分析,不难发现高职院校的地理慕课教学应着力营造良好的教学环境、提升学生学习能力、从实际出发设计教学等方面提升教学实践。  相似文献   

13.
"慕课"是新近涌现的一种在线课程开发模式,自产生以来在世界教育领域掀起了一股课程教学改革热潮。翻转课堂则是基于现代技术,以学生为中心,强调实现知识传授与知识内化的颠倒教学的一种教学模式。本文基于"慕课"理念和优质课程资源,构建大学英语"慕课"与翻转课堂有机结合的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希望可以结合高校自身实际情况,提升高校翻转课堂教学质量,充分发挥墨客在教育领域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4.
慕课视域下“教育心理学”课程教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现代教育技术》2015,(6):78-82
作为一种大规模开放在线课程,慕课已成为教育领域的前沿议题和实践热点。为了实施"教育心理学"慕课教学,文章对相关问题展开了研究。首先,研究"教育心理学"课程教学的现状与实施慕课的优势;然后,研究慕课应用于"教育心理学"课程教学需要进行的六个方面的变革;最后,研究"教育心理学"课程慕课教学资源开发,包括知识体系、建设规范、资源内容、微课、移动学习等方面。研究结果的成功运用,对"教育心理学"课程教学以及慕课发展必将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  相似文献   

15.
国外慕课的发展与面临的挑战(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08年,"大规模开放在线课程"(慕课)一词被首次提出。2012年,慕课三大平台——Coursera,Udacity和edX成立,意味着这一新兴事物的发展取得了新的突破,这也使得2012年被称作慕课"元年"。慕课引起了包括高校、企业与政府在内的社会各界的广泛讨论与密切关注,同时也受到了诸多的质疑与批评。课程的完成率,高校与社会对慕课学分和证书的认可度,以及慕课对高校和教师提出的新要求等,都是慕课发展中有待解决的重要问题。作为教育领域出现的新浪潮,尽管慕课的发展前景尚不明朗,但其所包含的技术与教育思想,值得我们深入思考与探讨。  相似文献   

16.
国外慕课的发展与面临的挑战(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08年,"大规模开放在线课程"(慕课)一词被首次提出。2012年,慕课三大平台——Coursera,Udacity和edX成立,意味着这一新兴事物的发展取得了新的突破,这也使得2012年被称作慕课"元年"。慕课引起了包括高校、企业与政府在内的社会各界的广泛讨论与密切关注,同时也受到了诸多的质疑与批评。课程的完成率,高校与社会对慕课学分和证书的认可度,以及慕课对高校和教师提出的新要求等,都是慕课发展中有待解决的重要问题。作为教育领域出现的新浪潮,尽管慕课的发展前景尚不明朗,但其所包含的技术与教育思想,值得我们深入思考与探讨。  相似文献   

17.
随着"慕课"系统的迅速发展及其对教育领域的影响,关于如何应对"慕课"潮冲击的研究对我国地方普通高等院校具有重要意义。面对风靡全球的"慕课",本文针对交通工程专业教学体系受到的影响展开论述。首先,对"慕课"的基本内容进行了介绍,从"慕课"系统自身出发,分析其优缺点。其次,通过对交通工程专业三大特点的分析总结出教学体系的基本特点以及"慕课"对交通工程专业教学体系的深远影响。最后,提出了面对"慕课"现代化的教学方式,交通工程专业教学体系应当积极采取的措施及方案。迎接机遇,面对挑战,我们应当扛起新时代的标杆,走出一条特色的应用型"慕课"之路。  相似文献   

18.
《云南教育》2014,(3):25-26
“慕课”,即在线课程开发模式,在教育领域掀起了一场风暴。这股浪潮已从高等教育扩展到基础教育。“慕课”适合中小学教育吗?汹涌的“慕课”风潮对我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和课堂教学会产生什么样的影响?日前,在“第三届中国教育学会教育家沙龙”上,这些话题成为专家、学者谈论的焦点。  相似文献   

19.
伴随慕课的兴起以及在教育领域的广泛应用,逐渐改变了英语课堂教学模式,英语教师角色重塑也应受到重视。在慕课模式下,阐述了对大学英语教师角色重塑的作用,并提出大学英语教师该如何进行角色重塑的建议。  相似文献   

20.
随着信息技术的高速发展,加之后疫情时代线上教学的广泛使用,慕课现阶段已经进入全面崛起的发展阶段,对当前教育领域带来了较为深远的影响。很多教育领域的专家和研究学者指出,慕课的出现是在出现印刷术之后最为伟大的发明和创造,使得我国的教育领域展现出更为光明的发展前景和无限的曙光。慕课作为一类创新性的教育形式,与我国的高等继续教育具有较高的契合性,二者具有相似的教育理念——颠覆传统教学形式中的课堂教育。慕课具有较为灵活的教学形式,设计较为丰富多样,更加适合高等继续教育这一教育群体,能够有效满足高等继续教育的育人需求。因此,基于理论层次进行分析,实现高等继续教育自主学习和慕课之间的牵手,不管是创造的社会效益还是带来的教育意义,相较于普通的教学形式来说都具有更强的教学价值和推广价值,但是在使用新教学形式的过程中也不可避免地会带来一些新挑战,面对慕课为高等继续教育带来的挑战和机遇,需要积极探索正确的使用路径,促使我国的高等继续教育事业实现创新性突破和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