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2.
周作人是中国现代散文家、文学理论家、翻译家、思想家、民俗学开拓人。本文将以他的部分小品文为例,探讨其博物学与科普价值。在中国现代科普领域,周作人缘何遇冷,其作品与同时代科普作品相比有何区别,为什么在大多数人看来,周氏作品仅仅只是"闲适小品文"?本文试图论述,在我国现代博物学发展之初,人文与科学之间具有真诚的、深层次交流的意愿与能力;传统文化、民间习俗与现代科学之间具有相互弥补和促进的可能。把周作人那些夹杂着民俗、国学、西方博物学兴味的小品文,置于今天的环境中重新品读,会发现它们对民族、社会以及普通人的生活,都有着深切的思考和关照,能够给予当代人启示。  相似文献   

3.
佛教典籍中极其丰富的博物学知识及其著作,主要存留于佛教类书。文章从博物学的角度,以四部佛教类书(《经律异相》、《诸经集要》、《法苑珠林》、《释氏六帖》)为典型,分别从编纂宗旨、知识分类模式、古代博物学知识的扩展这三方面,论述佛教类书的博物学特色的演变过程,力求丰富中国古代科技史研究的内容、拓展其研究领域。  相似文献   

4.
谜语是根据人类认知特点设计的语言游戏.人们运用隐喻等修辞手段构思制作了各式谜语.同时,根据汉字的笔划及字形的象形性组和,运用汉字的修辞制成字谜,很富有特色.  相似文献   

5.
中国博物学源于中国传统文化,受儒家思想影响较大,是人们所见所闻的各种知识的总汇,它既包括自然世界的知识,也包括社会生活的人文知识。中国特有的“博物”学术系统的分合消涨、源流演变构成了中国博物学的变迁史,它是和西方博物学既有联系,又有显著差异的另一种学术体系。  相似文献   

6.
开国领袖毛泽东喜欢谜语,尤其喜欢制作谜语让大家猜。他曾出谜面“慢慢走”,打一人名,答案是“徐向前”,令人叫绝!而他的诗词则被民间的许多制谜高手作为创作题材,其中有不少谜语妙趣横生,颇值得玩味。  相似文献   

7.
弟弟的谜语     
“嗨.基思.”年幼的弟弟泰勒问我,“人们把慵懒的小袋鼠称作什么?”我盯着课本.尽量不理他。“嗨.基思.人们把慵懒的小袋鼠称作什么?”他又问了一遍。“不知道。”我说。  相似文献   

8.
近代早期博物学与科学革命的关系是近代早期博物学编史学必须处理的核心问题。20世纪中叶前后,很多传统科学史研究者并不倾向于强调近代早期博物学内部的断裂和革命,在这样的叙事中,近代早期博物学和科学革命的关系多是外在或无关的。福柯则率先主张近代早期博物学中存在一次与数理科学革命有内在关联的认识型转换。八十年代以来,英美科学史界不同程度地接受了福柯的看法,根据不同的主题对近代早期博物学内部的变革进行了分析,同时也研究了博物学和数理科学在近代早期科学文化上的统一性。  相似文献   

9.
让我猜一猜,当你看到“博物学”三个字时,脑海里瞬间浮现出了什么:达尔文目光深邃的肖像?法布尔《昆虫记》不同版本的封面?亚里士多德大堆头衔中的一个——“博物学家”?或者是博物馆里丰富而生动的动植物标本?  相似文献   

10.
分析和考证创刊于1918年的《博物学会杂志》的历史地位和传播特点,认定该刊是中国最早的生物学期刊之一,它传播了大量的生物学知识,发表中国学者所撰生物学研究调查报告15篇,规范了生物学名词术语,深化生物进化论的传播,推进了从博物学到生物学的学科进化,扮演了五四前期科学传播的重要角色。  相似文献   

11.
姚琳 《科教文汇》2012,(15):196-197
欧洲的中世纪被很多人认为是科学史上的"黑暗时期",是科技发展的"漫漫长夜"。虽然中世纪的基督教对科学造成了摧残,但是中世纪的科学还是有了缓慢的发展,似乎并没有一些学者所认为的中世纪完全是被黑暗所包裹。那种启蒙历史观中的中世纪黑暗说,似乎由于更加深入的研究,这种说法正在完全地崩溃。正如丹皮尔所说"中世纪是近代的摇篮"。中世纪传承了古代文化,孕育了近代科学的萌芽。本文将从中世纪科学技术的成就以及科学文化的复苏—大学的兴起,这两个方面来说明中世纪的科技发展,以此来完全地否定黑暗时期的这种说法。  相似文献   

12.
华莱士和达尔文分享了共同发现\"自然选择\"理论的殊荣,虽然对性别选择、种间不育和人类起源问题上存在着分歧,但二人在世时并没有意识到他们的\"自然选择\"理论本身也存在着侧重的不同,后来的研究者们关注到了二人在\"自然选择\"理论中的微妙差异。对比华莱士和达尔文存在不同的出身经历和社会关系,以及不同的博物学动机和理论兴趣,能更好地理解两人在博物学实践中产生不同的习惯与方法。而二人在博物学实践中不同的习惯与方法,又能让我们更好地理解华莱士在标本采集中对种与属层面的关注,以及达尔文相关工作中对个体细节的关注。对比两人不同的博物学实践工作之后,展现出来的是两条完全独立的\"自然选择\"之路。  相似文献   

13.
科学史学家以科学争论的目的不同将其划归为内外史。科学内史更加注重科学本身的规律,提倡科学具有主动性和自主性。而科学外史指科学自身发展之外的因素,如社会思潮、社会制度以及各种社会事件对科学发展的影响。随着20世纪60年代SSK的兴起,他们以“强纲领”为科学知识的“社会学解释”,提出新的研究思路,试图消解内外史的界限。那么,科学内外史是否可以真正的消解?那么这种消解后的科学争论又在为什么而争呢?  相似文献   

14.
于星兰 《科教文汇》2014,(31):125-126
从形与数概念的产生过程入手,研究了方形文化对中国上古数学文化的起源产生的影响。中国上古数学文化是中华古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对抽象的形概念的认识以及对抽象的数概念的认识是抽象思维的产物;上古人类对方形的崇拜促进了方形文化的产生和发展;方形文化促进了形与数的概念的形成和发展;方形文化还通过对《周易》的影响,间接地促进了包括数学文化在内的中国古文化的产生与发展。  相似文献   

15.
作为最早的诗歌总集,《诗经》的诗史品格中,有着中国先民技术活动的早期映射。在具体作品中呈现出“顺天应时”的技术应用旨归,并由此折射出技术“由技入道”、“天人合一”、“和谐融通”的鲜明特点,在技术发展上呈现出“以道驭术”的道德指向,技术应用上呈现出“经世致用”的价值导向。  相似文献   

16.
全球史观作为当前史学界较为赞同的观念,其新的史学理论与方法是对传统世界史中“欧洲中心论”的批判。不仅给史学研究指出了新的发展方向,也为中学历史学习提供了新的视角。高中历史新课程中借鉴和吸收了全球史观的观点,也使得历史教学方法的转变具有了契合性,推动了高中历史课程改革的进程。  相似文献   

17.
    
Simon J 《Endeavour》2002,26(4):132-136
During the 18th century, mineralogy constituted an integral part of natural history, sharing the concerns of botany and zoology over collection and classification. In Paris, many people owned private mineral collections, but these have been largely neglected by historians. Here, I examine the place of private collections in the history of mineralogy, arguing that they contributed socially, economically and intellectually to the field in a period before the dominance of the large national collection. I also show how the interests of private collectors diverged from those of the curators of public collections, particularly following the French Revolution.  相似文献   

18.
冷述谷 《科教文汇》2012,(18):118-119
通过数学史的学习,学生可以体会数学对人类文明发展的作用,提高学数学的兴趣,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加深对数学的理解,感受数学家的严谨态度和锲而不舍的探索精神,这对于提高课堂教学效果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