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语文教学与研究》八六年第六期上载了李洛川同志的《“教有法,无定法”是语文教学的一条原则》的文章,读了之后,也想就这个问题谈谈自已的看法。“教有法,无定法”,这的确是我们广大语文教师在教学实践中的体会,也正如李洛川同志说的那样,是“语文教学中的一条原则。”但李洛川同志认为,所谓“教有法”的“法”,指的是教学的原则、规律,是人们进行语文教学所必须依据的一般原理原则。  相似文献   

2.
李镇西同志在《权威转化:学生自理的良策》一文中,就班级管理明确提出了以“法”治班的观点。他说:“制订班级法规”,并采取“相应的强制办法”,以“避免有法不依”。班级条例一旦生效,便成了班级法律。这样,班级管理便“由人治”走向“法治”……对李老师所持之观点本人不敢苟同。现浅谈几点看法愿与李镇西同志商榷。  相似文献   

3.
知道著名作家李準同志名字的人不少,但知道他是蒙古族作家的人却不多了。李準同志“蒙族,原姓木华梨,后简改为李,家乡是河南省洛阳县下屯村。现改为孟津县。”(《中国现代作家传略》)李準同志是比较有成就的作家,主要作品有长篇小说《黄河东流去》和其它五十几个中短篇小说以及一些电影、戏曲和剧本。 李準在创作中善于运用幽默这种表现手法。在《李双双》、《王结实》、《老兵新传》、《小康人家》等代表作中,几乎到处可见幽默的手法。  相似文献   

4.
李镇西同志的《权威转化:学生自理的良策》刊出后,笔者细细读了两遍,是因为有些共同的经历与可借鉴之处。李荼晶同志的《立足“建设”,还是“破字当头”》见刊,我又着实读了两遍,和该文所举的上海市闸北八中楼老师的“成功教育”又颇有点不谋而合。鉴于此壮着胆子说几句,还请同行们不吝赐教。首先说,作为班主任,对于自己所管理的班,到底是“转化权威”式的约束好呢?还是采用“成功教育”佳呢?应该说都需要。这就是说,班主任  相似文献   

5.
<正>本文说课的主题是“品文言故事,赏神童风采”。笔者将围绕这一主题,从以下几个方面对《王戎不取道旁李》进行说课。一、说教材《王戎不取道旁李》是四年级上册的课文,讲述名士王戎幼年“不取道旁李”的经典故事,展现其善于观察、缜密思考的人物形象。本单元的人文主题是历史故事,指向阅读的语文要素有两条。  相似文献   

6.
“双石”不是“上、下石钟山”四川丰都师范曾平东江有志同志在《(石钟山记)中的“双石”究竟指什么?》(《中学语文教学》93·2期)一文中认为“双石”就是“上、下石钟山”。这一看法是错误的。我们从《衰字记》所载李渤的文章中摘引有关“双石”的部分如下:“予...  相似文献   

7.
拙作《归纳还是演绎》在《湖南教育》刊载之后,李健行及罗兴国同志曾提出不同意见。其中许多意见是正确的,读了很受教益。但有些看法则不敢苟同,特提出请教,并以之为《归纳还是演绎》的续文。李健行同志的《<归纳还是演绎>的商榷》,批评我的分析“不是从语言的实际出发,而是从逻辑学的概念出发”,并举出了三条理  相似文献   

8.
《辽宁师院学报》(社会科学版)一九七九年第四期上发表的李世刚、卢文晖同志的文章《史记的思想与艺术》,对《史记》的思想意义和价值作了比较中肯的评价。但是,文中说:司马迁在《史记》中“揭露”“鞭挞”和“批判”了吕后。我对此话不敢苟同,现在提出我的看法,来和李、卢两位同志商榷。文章说:吕后“罢黜当年跟随刘邦打天下的老臣宿将”。凡是读过《史记》的人,都不会有这样的见解。刘邦晚年曾一再想废掉太子刘盈,他说太子“为人仁弱”,“不类我”,而想改立戚夫人所生的赵王刘如意为太子,说如意“类我”。以后,由于大臣们的坚决反对,觉得“群臣心皆不附赵王”,终于没有实现。吕后对拥立太子刘盈的大臣,竭力拉拢,甚至亲自“跪谢”。(《张丞相列传》)吕后依靠功臣集团的力量才保  相似文献   

9.
外来移民(主要指来自国内各地的务工人员)对于上海的城市发展来说,是一股不可忽视的力量。可以说,上海百年来的发展史,其实就是一部移民史。作为上海作家,从创作初期开始,王安忆就一直关注着身边的这一特殊群体。自80年代的《鸩雀一战》、《好婆和李同志》到2000年的《富萍),王安忆的移民书写逐步体现出一种对上海由“认同”到“背离”的写作姿态。文章拟对这三部作品中的主人公小妹阿姨、李同志和富萍三个具有典型意义的移民人物形象进行分析,来梳理王安忆这种书写姿态的转变,以探寻这种转变背后所蕴含的丰富文化内涵。  相似文献   

10.
李镇西老师的《权威转化:学生自理的良策》一文,在本刊1991年第12期发表后,在读者评刊中有不同的反响,有的同志认为:“此文作者用心良苦,愿望善良,但教育思想陈旧,会好心伤害学生素质。”有的同志认为“李镇西老师从具体可行的四种方法入手,以科学的态度分析了“教师权威转化为集体意志”这—论题。最近,我们又陆续收到一些不同见解的来稿,除今年三、四两期已发表的李荼晶同志的《立足“建设”,还是“破字当头”》和刘诚信同志的《这种管理办法行吗?》两篇与李镇西老师商榷的文章外,本期又发表了双克同志的文章。他们的观点鲜明,摆事实、讲道理,各抒己见,具有良好的文德、文风,我们殷切希望关心本刊、关心这一重要课题的广大班主任和理论工作者踊跃来稿,陈述自己的观点,也可就其中桌一个观点和做法,结合自己或别的班主任的工作实际,有理有据地阐述如何管理班集体才科学。愿这个问题的讨论,对广大班主任科学管理班集体,提高班级德育实效有所帮助。  相似文献   

11.
拙稿《谈刘禹锡诗文集的两个影宋本》在本报一九七七年第三期刊出后,得到一些关心刘禹锡研究同志的来信,使我受到很大的鼓午。陕西省刘集点校组戴南海同志告知李盛铎有一篇“徐影”的跋文;上海图书馆潘景郑同志见示《北京大学图书馆藏李氏书目》中有跋的《刘宾客文集》,编号为“李七〇二九”。据此,通过我院图书馆向北大图书馆查询,北大图书馆很快就抄录来了李氏跋文,全文如下:  相似文献   

12.
三道考题     
周鹏 《师道》2002,(10):30
中专的最后一年,有一门课程叫《人生》,是当地教委编写的。对于枯燥的说教,我们并无多大兴趣,倒是授课的李老师教导有方,她善于联系教材内容,结合社会现实,抒发独到而精辟的见解,每每引人入胜。最后一节《人生》课,李老师说要考试。奇怪的是她并没有带试卷。“三道题目,都很简单。”李老师笑眯眯地说:“你们记得父母的生日吗?”同学们不禁哑然失笑———这能算是“考试”吗?李老师笑说:“记得父母生日的同学请举手!”片刻,女生都齐刷刷地举起了手,有几个男生畏畏缩缩的,举起了又放了下去。李老师并不作评论,继续问道:“…  相似文献   

13.
韦应物《寄李儋元锡》题目问题去年花里逢君别,今日花开又一年。世事茫茫难自料,春愁黯黯独成眠。身多疾病思田里,邑有流亡愧俸钱。闻道欲来相问讯,西楼望月几回圆。韦应物这首七律极为传诵,从语气看,完全是对一人而非两人说的。大约有见于此,社科院文研所《唐诗选》注“李儋字元锡”(人民文学出版社本365页)辞书出版社《唐诗鉴赏辞典))683页也说“李儋,字元锡”。但李儋和元锡是两人,李儋和韦应物是朋友,元锡字君贶和韦应物是亲戚,详见拙作《元锡生平考略》(淮阴师专《活页文史丛刊》291号)。上面两书的注文都是想当然的臆说,绝无根据。诗的语气全指一人,但题目却是两  相似文献   

14.
《教育科学研究》杂志2004年第2期刊载的李镇西老师题为《老师,用我的笔吧》的文章,颇耐人寻味。这篇文章从一件寻常不过的事情谈起。说的是:有个女生到办公室借杯子喝水服药。李老师说:“杯子第二格抽屉里有,自己拿吧。”后来老师上课时,圆珠笔没油了,便向学生借笔。学生们都说“用我的”,而那个借杯子的女生却抢先把笔递到老师手中。事情就这么简单。难得的是李老师由此而想得很多:为什么学生向我借杯子时,我连想也没有想过亲自把杯子递给她,而在我向学生借笔时,学生为什么没有对我说“文具盒里有,自己拿吧!”进而依此类推,“推”出以往师…  相似文献   

15.
裴斐同志在《江汉论坛》1984年第11期上发表的《评李白出生碎叶说兼及其籍贯问题》,对郭沫若的李白出生中亚碎叶说提出了异议,认为李白是蜀生的蜀人。该文弘征博引,颇多新见,但也有牵强和疏漏之处。例如裴斐同志在引用范传正《翰林学士李公新墓碑序》时,不采其原作原文,却摘录了宋人杜田的《杜诗补遗》所引的几句话:“白本宗室子,厥  相似文献   

16.
三位普教专家来我院讲学五月二日至五日,应我院与省教育学会、教科所和市教育局、教科所联合邀请,天津一中校长韦力、南京师大附中原校长李夜光和北京景山学校党支部书记贺鸿琛来我院讲学。韦力同志作了题为《围绕“三个面向”,改革学校内部管理的探索》和《在“三个面向”指导下,为学生成才打好坚实基础》的报告;李夜光同志作了题为《学生学习能力结构》和《实  相似文献   

17.
读李铨白同志《通假字55例》(《语文学习》80年1期),得益很多。两字意义本来不同,仅仅由于音同或者音近,甲字借来表示乙字,而且在古书上是通行的,如果就这种关系,把甲字说成是乙字的通假字,那么文章中“直”“齐”等字无疑是通假字,如下:  相似文献   

18.
王云 《现代语文》2006,(10):122-123
2002年高考第三大题阅读文言文选择的是《史记·李将军列传》中的一段(……太史公曰:《传》曰:“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其李将军之谓也?余睹李将军悛悛如鄙人,口不能道辞。),题目要求通过阅读完成5道选择题,第四大题仍然是根据第三大题提供的文字,完成2道翻译题。其中一题是翻译“其李将军之谓也?”这句话。这2道满分为5分的翻译题,全省人均得分不到5%,大部分考生因为无法正确翻译“其李将军之谓也?”而失分。虽然错误繁多,但归纳起来,主要有以下三类:1.搞不清“谓”的对象是谁,即不清楚是在说李将军还是李将军说别人;2.句…  相似文献   

19.
近日,由《教育科研论坛》编辑部主办、《教育科研论坛》新郑市和庄镇中心学校工作站承办的李今朝诗歌朗诵会暨学术研讨会在新郑隆重开幕。郑州市教育局教研室原主任李登印出席会议并发表致辞。他说,李今朝同志是一位伟大诗人、优秀记者、模范教师。他以“吟诗歌颂人民,挥毫引经据典”的笔锋,讴歌社会进步.肯定历史前进的方向,开创了时代诗人的新风。  相似文献   

20.
关于《金瓶梅》写作动机问题,历来有“沉冤”之说。有谓王世贞为父复仇以毒死严世蕃说;以毒唐荆川说;有谓李开先以攻击夏言说等。明人屠本畯在《山林经济籍》中说:“相传嘉靖时,有人为陆都督炳诬奏,朝廷籍其家。其人沉冤,托之《金瓶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