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古语云:"学起于思,思源于疑",任何思都是从疑开始的,疑问是获得知识的前提条件,有了疑问,才有进一步深入学习的需要,也才可能获得新知。质疑问难是探索知识、发现问题的开始。世界上许多发明创造都源于"疑问"。《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学生是学习  相似文献   

2.
记得爱因斯坦曾指出:"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为重要"。"学起于思,思源于疑",任何思都是从疑开始的,疑问是获得知识的前提条件,有了疑问,才有进一步深入学习的需要,也才可能获得新知。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我们更要注意  相似文献   

3.
李飞 《新疆教育》2013,(9):18-18
科学家的发明创造都是从问题开始。“学起于思,思源于疑”,任何思都是从疑开始的,疑问是获得知识的前提条件,有了疑问,才有进一步深入学习的需要,也才可能获得新知。“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发现问题提出来,即是思维活动的表现形式,也是思维活动的结果。思维的发展从问题开始。每发现一个小问号,这个小问号就像一个小钩儿勾住学生的好奇心。学习成为一种自觉自愿的心理渴望。“要我学”转变为“我要学”。  相似文献   

4.
“学起于思,思源于疑”,任何思都是从疑开始的,疑问是获得知识的前提条件,有了疑问,才有进一步深入学习的需要,也才可能获得新知。无疑者须教之有疑。质疑问难能力需要培养和训练。如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质疑能力呢?  相似文献   

5.
潘欣  潘旭 《山东教育》2012,(Z4):82-83
小学数学课堂涉及的因素很多,但有三个因素非常重要,即:问题、探究、过程。"思源于疑""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疑,即疑问。缘于疑问生发的数学问题对学生具有情感上的吸引力,很容易使学生形成寻求问题答案的倾向。可以说,问题是探究性学习的前提。围绕问题,才有知识的产生、形成与发展的过程。可以说,没有具体的"过程",就没有真正意义上的探究。综上所述,"探究"是学  相似文献   

6.
林怡谋 《考试周刊》2014,(41):72-72
<正>古人云:"学贵知疑,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因此,培养学生从小学会学习,其中一个重要的任务是变"师问生答"的传统课堂模式为学生自主质疑、解疑、释疑的生动活泼的模式,启发学生在课堂上积极动脑,不断产生疑问、提出疑问、解决疑问。一、加强引导,学会质疑在有效学习中必须由教师发"问",过渡到学生会发"问",有疑有问,促进学生主动参与学习,合作学习,创造性地学习。1.留给时空,有效质疑。  相似文献   

7.
陈年媛 《广西教育》2012,(29):82-83
人的思维开始于问题。学生的思维也是伴随着层出不穷的问题而展开的。俗话说:“因疑而问,因问而疑,学贵有疑,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学生有疑问才有思考,有思考才有探索,有探索才有创新。培养学生自觉的、敏锐的问题意识是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切入点之一,也是实施问题教学法的关键。  相似文献   

8.
马面 《语文新圃》2008,(4):34-35
写下这个题目,是因为看了盛教授的文章<提不出问题是个大问题>.所谓提出问题就是提出疑问."有疑处方无疑","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一个没有疑问的人,事实上到处都是疑问,只是自己还不知道罢了.就此而言,"提不出问题"确实"是个大问题"!……  相似文献   

9.
古人云:"学贵有疑,学则有疑。"有了"疑"才会去探究竟,才会获得新知。"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可以说,生疑是创新的开始,解疑是创新的过程,答疑则是创新的结果。爱因斯坦曾经说过:"提出一个问题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世界上许多发  相似文献   

10.
古人说过:"学贵有疑,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意思是说,在读书时能提出疑问是大有好处的,有一分疑问,就会有一分长进.……  相似文献   

11.
古人说过:"学贵有疑,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意思是说,在读书时能提出疑问是大有好处的,有一分疑问,就会有一分长进.……  相似文献   

12.
古人云:"学贵有疑,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学习的可贵之处在于有疑问。有疑问才会去想方设法去解决,才能够在探究中取得更大的进步。在小学语文课堂中,提问是一个重要的教学环节。提问的艺术水平的高低直接关系着课堂的效率和质量。作为小学语文教师,我们要深刻认识到提问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的作用,通过不断地反思和学习,掌握课堂提问的技巧和方法,通过巧妙地设疑,帮助小学生积极地探索新知识,在层层解疑的过程中逐渐看清问题的本质,提高小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相似文献   

13.
让学生要乐于学习,必须引发学生深入学习的动机,增强学习的兴趣。爱因斯坦说:“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答一个问题更重要。”科学家的发明创造都是从问题开始。“学起于思,思源于疑”,任何思都是从疑开始的,疑问是获得知识的前提条件,有了疑问,才有进一步深入学习的需要,也才可能获得新知。  相似文献   

14.
明代教育学家陈献章指出:"学贵有疑.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疑者觉悟之机也,一番觉悟,一番长进."学问始于疑问,有疑才产生问题,有问才引入深思,只有当学生能质疑,会质疑,才有创新的可能.创新学习始于学生的"问题"意识.在教学过程中,为了有效地设置问题,我认为除了教师所提的问题应符合学生学识水平,紧扣教材内容以及抓住提问时机等因素外,更还应考虑以下三性:  相似文献   

15.
孔子曾说:"疑是思之始,学之端.""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提出疑问是思维的起点,也是学习的开端,学贵有疑,正所谓"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相似文献   

16.
明代学者陈献章说过:"学贵有疑,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学起于思,思源于疑",学生有了疑问才会去进一步思考,才会有所发展,有所创造.在现实教学中,学生质疑问难的现状却不容乐观,大多数学生所提出的问题仅仅是做不出来的习题,解不出来的答案,即使是优秀的学生也缺乏质疑的能力.  相似文献   

17.
翟新民 《化学教学》2003,(10):16-17
1 质疑能力是创新能力的前提人的思维活动起始于问题 ,有疑问才会去思考。古人云“大疑则大进 ,小疑则小进 ,无疑则不进”。美国的布鲁巴克认为“最精湛的教学艺术 ,遵循的最高准则就是让学生自己提问”。有疑问是学习新知识、产生新思想、发现新观点的起点。伟大的物理学家爱  相似文献   

18.
学贵有疑、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所以传统教学方法注重"挑疑——释疑".不过这种"两疑法"教学仅把"释疑"作为教师的天职,学生"无疑"便是教学过程结束.这不利于培养创造型人才.如果在"释疑"以后有意让学生产生新的疑问,使教学过程在"有疑"中结束,就会激起学生?探索、去创造.那么,教学就成了"致疑——释?——再致疑"的过程.姑名之曰"三疑法".以语文教师教一篇课文为例.首先让学生充分预习.提出自己的疑问,这是"致疑";上课时,教师着重针对学生的疑问进行讲解,无疑之处不必多讲(可惜现在还有不少教师连这一点也未做到,  相似文献   

19.
<正>自古以来,质疑能力就作为一种宝贵的品格而受人重视。亚里士多德说:"思维是从疑问和惊奇开始的。"朱熹说:"学贵有疑,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有了质疑之心,瓦特才在人们不以为然的现象中发明了蒸汽机,开启了人类动力新时代;有了质疑之力,爱因斯坦才在传统牛顿力学占据统治地位的时代创立相对论,开启了人类认识宇宙的新时代。失去质疑之心,关羽才会对敌人制造的假象视而不见,导  相似文献   

20.
《华章》2007,(9)
学起于思,思源于疑,疑是点燃学生思维的火种。有了问题才会思考,有了思考才会有解决问题的方法,才有找到思路的可能。世界上许多发明创造都源于"疑问","质疑"是开启创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