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史表在正史中占有重要地位,遗憾的是,历代正史大多缺表,清初著名史学家万斯同的《历代史表》填补了这一空白,以极少篇幅囊括尽可能多的历史内容,体现了作者经世致用的思想和正统观念,并且开创了清代补表先河,极大地丰富了史书内容,功不可没。  相似文献   

2.
本文论及清代著名史学家万斯同(季野)《明史》修纂之外的史学得失。通过研究讧明,万氏在补作旧史、学术史、考据学三个方面堪称清代史学的奠基者之一,但其著作也同时存在着严重的缺陷。万氏宋元史研究颇多封建忠义思想和落后性,是其史学之糟粕所在。结论认为,自清初以来,前人对万氏史学评价过高的因袭之说是有待商榷的。  相似文献   

3.
《柳州师专学报》2019,(5):73-76
万斯同《南唐将相大臣年表》的宰相部分,是现存唯一有关南唐宰相的年表。通过对该表的考订,可以大致建立南唐宰相年表的框架,并澄清南唐政治史上一些重要史实。万斯同作为清初浙东史学的开创者之一,其在史学编纂上的最大贡献就是独立制作了大量史表,弥补了一些正史在史表方面的缺失。他的工作被一些论者认为失于粗疏,但我们评价他的工作应当认为贡献是占主要的。  相似文献   

4.
本文从社会原因、师承关系、家族历史及交游影响等方面论及万斯同史学渊源,意在加深万氏史学研究,并以此透视清初史学的某些共性问题。  相似文献   

5.
《明史》是二十五史中修史时间最长的一部,因结构严密,文字精练,深受学界称赞。现在能够见到的《明史》主要有三个本子,即万斯同的《明史稿》、王鸿绪的《明史稿》和张廷玉的《明史》。这三个本子记录了《明史》修纂过程的三个阶段,在内容上既有前后承袭,又有某些差异,有的内容甚至差异甚大。万斯同作为事实上的总编,经他审定的《明史稿》,起点高,规模大,内容翔实,持论公允,为《明史》的成书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相似文献   

6.
万斯同与《明史》修纂问题是明清史学研究的一个重要课题,虽然前后研究者甚众,但以往研究论著明显存在三个方面的不足:一是所用材料遗漏甚多;二是对《明史》修纂的全过程缺乏贯通和综合研究;三是万斯同到底如何修史并未落实。朱瑞强先生近20年来一直致力于万斯同与《明史》修纂的研究,成果丰厚,新近推出的《万斯同与<明史>修纂纪年》(中华书局,2004年6月),更堪称耕耘多年之力作,是一部体例严谨、资料宏富、考证精详、深具传统考据法特点的学术著作,较好地弥补了以往研究中的种种缺憾和不足,具有重要的学术价值和史料价值。  相似文献   

7.
笔者认为,我们今天追寻和研究《明史》万稿的目的似乎还应当进一步明确和细化。因为旧时的记载,往往把凡是与万斯同相关的《明史》稿都一律称为《明史》万稿。严格说来,这并不是一种准确的提法,也不完全符合历史事实。众所周知,万斯同从康熙十八年进入《明史》馆,直到康熙四十一年去世,  相似文献   

8.
朱端强先生著《万斯同与(明史)修纂纪年》(中华书局2004年6月出版)一书,是一部研究万斯同与《明史》修纂的用功之作,具有较高的学术价值和史料价值。  相似文献   

9.
康熙十二年,以明朝遗民学人自居的万斯同一改从前不与清政府合作的态度,参修了《宁波府志》。本对其思想行为的变化略加考论,指出,史学精神的感召和哲学体认的改变,是万氏走出隐居隐世行为的主要动因。以关注家族和地方“忠义”史为发端,以这次参修地方史志为起点,不仅构成万氏史学的一大特征,而且也是他最终决定进入北京史馆、参加官修《明史》工作的必然结果。  相似文献   

10.
万斯同一生功力,尽萃《明史》。在康、雍、乾三代帝王的钳制干扰之下,《明史》仍能成为继前四史之后最受推崇之正史,不能不推季野居首功。对于季野之史学,当时人已推崇备至:“天生季野,关系明朝一代之人也。”(黄百家:《万季野先生斯同墓志铭》)现代学者同样推崇季野,著名历史学家、  相似文献   

11.
在万斯同的史学活动中,最受人推崇的当属他参与《明史》纂修。康熙十八年(1679),清廷正式开馆纂修《明史》,万斯同应监修徐元文之请,入京馆于徐氏邸舍,不署衔,不受俸,以布衣身份参与修史,担任实际上的总裁工作。徐元文去馆后,又先后馆于京师江南会馆以及总裁王鸿绪京邸,  相似文献   

12.
13.
在《明史》修纂过程中,万斯同一直起着核心作用,他“不居纂修之名,隐操总裁之柄”(黄云眉:《明史编纂考略》,见《史学杂稿订存》,齐鲁书社1980年版),是实际上的总裁。在史馆,“诸纂修官以稿至,皆送先生(万斯同)覆审。先生阅毕,谓侍者日:取某书,某卷某叶有某事,当补人;取某书,  相似文献   

14.
《御定历代题画诗》匡谬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由清朝陈邦彦等人奉敕编辑校刊的《御定历史题画诗》是一部大型的专类诗集。该书唐人题画诗部分全由《全唐诗》中辑出。由于该书编选过分依赖《全唐诗》,忽略唐人作等原始资料,加之该书选诗标准的缺换、编选方法的不当以及编选、 校订人员的疏忽,从而造成了严重的失检现象。本就此对该书唐人题画诗部分做了初步的辑遗纠错的整理工作。  相似文献   

15.
16.
河西是承载中西文化交流的主要孔道,也是古代中国率先接受西方物质、精神文明的洗礼,融胡汉、东西文明为一体,日益开放、日益发展、日益繁荣的一个"特区"。多元性、开放性、过渡性、内聚性便是河西文化的鲜明品格。历代文人咏河西的诗词作品,便是河西历史生活、地域文化精神的生动记录,也是中国古代诗歌史上富有特色、独具魅力的篇章。《全唐诗》中边塞诗约有两千首,其中歌咏西北边塞的约占一千五百首,而涉及"河西"者分量最大。明清时期咏河西诗相对于唐边塞诗而言,又有其"青出于蓝而青于蓝"的独特品格。地域文化研究是中华文化研究探原析微不可或缺的一项基础工作。地域文化与文学或诗歌的关系,也是一个愈来愈受学界关注的研究课题。朱瑜章老师编选《历代咏河西诗歌选注》,是具有开拓精神和深远意义的工作。  相似文献   

17.
<鬼谷子>是纵横家学派留下的唯一子书.刘向、班固录书无<鬼谷子>,至<隋书·经籍志>始现.此后历代学者开始注重<鬼谷子>,并从注校、真伪等方面来研究此书,对版本内容逐一点评.  相似文献   

18.
明末清初诗人归庄的《万古愁》和贾应宠的《历代史略鼓词》是我国古典文学中少有人注意却颇具特色的作品。它们对神话传说的批评和历史的重评方面有着异曲同工之妙。这是作者身受家国之痛后对封建专制制度的反思,与明清文界的感伤思潮和学界的早期启蒙思潮相一致。  相似文献   

19.
碑刻文献作为出土文献的一种,且为其大宗,有着十分重要的研究价值.《四川历代碑刻》收录了201通两汉至近现代的碑版,是非常珍贵的文献资料.我们通过对其释文的校补,希望能使这部分释文更接近碑刻原貌,以便大家更加准确地利用.  相似文献   

20.
新诗发展之初,涌现出一批以白话旧体诗为内容的诗歌选本。徐珂选取唐代至清代女子所作旧体诗歌中内容生活化、语言浅显的篇目,以求贴近白话新诗的创作标准。选本既体现了徐珂的选诗观,又体现了徐珂对历代女性作家群体创作价值的肯定,意在对近代女性诗人的创作进行激励。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