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西游记》与《魔戒》同属于神话魔幻体裁的小说,两部作品虽创作于不同的时代和国度,但故事情节的展开都是围绕着"拯救"的主题展开。两部巨著的形式是魔幻的,但内涵是现实的,真正需要拯救的其实是那个时代。不同的历史文化宗教背景下产生了不同的拯救观。拯救观的不同直接导致了两部巨著具有不同的拯救目的、方式和结局。  相似文献   

2.
《伏藏》讲述了一个拯救布达拉宫、拯救灵魂信仰的英雄故事。作者以悬疑、推理的方式破译神秘的西藏历史、藏文化和藏教精神,并选用虚实结合的神奇故事、神秘的传奇人物来展现一段富有冒险的拯救信仰之旅,向我们展示了一种全新的藏地叙事方式。作品充分表现了杨志军的叙事策略以及他独特又奇妙的艺术想象力,满足了读者大众的阅读期待。  相似文献   

3.
在电影《南京!南京》和《金陵十三钗》中,战争成为女性主义和民族主义角逐的场所,角逐的工具就是性即女性的身体,它实现的是双重拯救。首先女性通过身体拯救他人和民族,然后再借其拯救自身。这种拯救体现出鲜明的第三世界民族寓言的性质:第三世界国家在现代化的革命过程中,把对妇女控制的权力"从亲族转移到国家步骤的一部分",从而让妇女问题与民族国家话语紧紧地捆绑在一起。虽然这带来了女性发展的新机遇,但是由于国家话语(通常由男性掌控)对其的控制与吸纳,第三世界的妇女在性别、种族、国家和阶级等多重话语的缠绕中始终是身份未明的。  相似文献   

4.
屈原《九歌》悲剧意蕴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屈原《九歌》以祭神的形式,创造了一种独特的抒情方式。诗中诸神的形象和性格,浸润着诗人的思想和情感。蕴含着诗人在困境中对生命人生社会的思考和体验。诗歌祭神,实质是祭奠诗人的人格理想以及苦闷的灵魂,是诗人寻求超脱,自我拯救的一种方式。  相似文献   

5.
《红与黑》、《高老头》、《漂亮朋友》三部小说贯穿法国的19世纪,记录了当时法国社会剧变,对之做一种历时观照可以看清这种变迁,并通过借鉴马克思的异化理论可以发现在三部小说中所体现的人的异化与拯救。  相似文献   

6.
李怡  陈晓兰 《文教资料》2010,(10):27-28
《荒原》是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艾略特的代表作,描绘了世界的虚无和荒诞。艾略特站在全人类的角度思考人类的命运,将目光投向了宗教,希望用宗教的方式拯救世界。本文从西方文学与文化的角度探讨《荒原》的人类意识的深层内涵。  相似文献   

7.
刘颖 《黄山学院学报》2003,5(4):104-106
《周渔的火车》给我们展现了这样一个图景:奔跑—迷失—死亡。爱情作为人们自我拯救,逃离现实苦难的方式遭到了彻底的失败,爱情本身也变得虚无飘渺,无法企及。本从死亡的必然性入手,通过对几组意象(影像)的分析理解作品的主题意义——对爱情的解构、对生存困境的揭示。  相似文献   

8.
付义  王国宏 《文教资料》2007,(23):141-143
本文从"两可世界"的存在问题入手,对《巴曼尼得斯篇》第二部分的意旨,以及一、二两部分的关系给出了新的解答。这一解答对"拯救现象"的必要性提出了质疑,指出"两可世界"作为一种"现象"其本身是没有矛盾的,矛盾只存在于人们的思想中,"现象"本身无需"拯救","拯救"只能是对思想的"拯救"。  相似文献   

9.
刘震云的《我不是潘金莲》在主题上是对《一句顶一万句》存在之思的延续。在《我不是潘金莲》中,刘震云以自己独特言说方式叙述了李雪莲及其他相关人物之间相互沟通的困难以及由此导致的个体在世界上的生存困境。此外,他还利用"序言"中与"正文"主题对比的反差与形式转喻,启发读者如何通过选择存在方式的途径来超越困境,实现自我拯救。至于他诱导的这种超然与关爱的个体存在方式在现实生活中能否行之有效,却还有质疑与商讨的余地。  相似文献   

10.
《檀香刑》以文学的方式探讨了权力如何通过暴力得以施行,从而实现对中国文化的深层反思。权力的暴力形式直接而集中的体现是刽子手赵甲,权力的反抗形式的集中体现则是农民孙丙为首的义和团,莫言通过这两种力量的较量,探寻拯救民族孱弱的力量。  相似文献   

11.
《拯救骨头》是一部反映底层黑人生活乃至人类境遇的新作,对事物真实再现的同时又具有超越现实的艺术魅力。在文学文体学的视角下,《拯救骨头》这部著作呈现出重复与具体描述性的词汇特征,简洁、口语化的语法特征以及隐喻性的修辞特征,反映出沃德作为非裔作家在文章主题和语言上所表现出的"黑"色魅力。  相似文献   

12.
站在人类精神角度 ,将《圣经》置放于希伯来———犹太民族的历史文化背景中 ,引伸出放逐与拯救的形而上意义 ,以及这种意义对人生此在的超越性慰藉。  相似文献   

13.
通过两方面的比较,即(1)教育:拯救国家政治的唯一途径;(2)“圣德”之人与“哲学王”:两种教育理念下的入世人才的最高标准,从而展现一副中西教育学滥觞时期教育与政治关系异同的明晰图景。  相似文献   

14.
《初中生》2010,(6):32-32
看过电影《拯救大兵瑞恩》和《兵临城下》吗?这组玩具兵人就是以这两部影片为蓝本创作出来的。厉害吧?  相似文献   

15.
本文通过对《门岭大战》事件与人物的分析,指出《格萨尔》全文弥漫着一种浓厚的侠义精神,此精神在诗中体现为上中下三个层次:上是普世拯救的平天下之侠义精神,中是保全家国的齐家治国之侠义精神,下是救扶弱济困之侠义精神。并以上侠为主线,中侠为辅线,下侠为基础,三者相辅相成。  相似文献   

16.
徐春林写作《白虎郢都》就是要告诉我们郢都的白虎不是舒一晴不是黄晓妮,而是功利至上享乐至上欲望至上导致的价值观病变、道德沉沦、人性沦丧的社会隐痰.《白虎郢都》与《废都》与《拯救乳房》最大的不同是它不以单纯赤裸写“性”为卖点和以疗救生理的乳癌为出发点,而是以揭露当下现实社会的隐疾为立足点.有道德感和社会良知的年轻作家用心血酿造“郢都社会”,无情暴露社会的变态,目的就是拯救现实社会的道德和良知.掩藏和暴露在我们身理和心理的“隐痰”,终将根除.拯救乳房是拯救女性,更是拯救我们的母亲.  相似文献   

17.
本文通过对<门岭大战>事件与人物的分析,指出<格萨尔>全文弥漫着一种浓厚的侠义精神,此精神在诗中体现为上中下三个层次:上是普世拯救的"平天下"之侠义精神,中是保全家国的"齐家""治国"之侠义精神,下是救扶弱济困之侠义精神.并以上侠为主线,中侠为辅线,下侠为基础,三者相辅相成.  相似文献   

18.
陈兴宝 《课外阅读》2011,(5):115-115
《第56号教室的奇迹》像当年《学习的革命》一样登陆中国后,风靡一时,雷夫大有像雷锋一样成为家喻户晓的人物,不少人言必称雷夫,似乎只有雷夫才能拯救中国的基础教育,似乎只要按照雷夫的方式、方法,就能创造出第56号教室的奇迹。如果大家都抱着这种想法未免有点天真了,一不留神可能成了江湖骗子的谎言。  相似文献   

19.
血与生命有着必然的联系,其本身带有拯救性.在鲁迅小说<药>与余华小说<许三观卖血记>中,都存在"血"的意象.从这一意象切入,可以看到,在五四思想启蒙运动和改革开放十多年这两个历史时期,用血来救助生命所具有的不同意义与价值以及人自身的拯救能力在不同时代的偏失.  相似文献   

20.
爱是心灵的故乡,只有爱才能拯救爱,只有故乡才能拯救故乡。漂泊的路上。我一直执着地寻找我的故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