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怒族是云南省特有而人口较少的民族之一。据1995年统计,怒族人口约有27000人。主要分布在怒江傈僳族自治州的福贡、贡山、沪水(原属碧江)、兰坪四县。其居住地多在怒江两岸海拔1500~2000米的山腰台地上。有史记载怒江因怒族而得名。怒族四个支系的自称各不相同,分别是“怒苏”、“阿怒”、“阿龙”、“若若”,从唐代到清朝史称有“潞蛮”、“庐鹿”、“怒夷”、“怒人”等。新中国成立后,根据自称习惯和本民族的意愿,定名为怒族。怒族是怒江两岸和澜沧江两岸的古老居民。他们最早居住在丽江、剑川一带,后逐渐迁徙…  相似文献   

2.
1949年前的怒族教育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1949年前的怒族教育陶天麟怒族是一个跨境而居的民族,在我国,主要分布于云南省怒江傈僳族自治州的福贡、贡山及兰坪三县。据1990年全国第四次人口普查统计,怒族的总人口数为26667人,其中福贡县有16706人,贡山县有6350人,泸水县有895人,兰...  相似文献   

3.
怒族民歌     
怒族人民,主要分布在云南怒江州的碧江、福贡、贡山及兰坪和迪庆州的维西县。神话、传说、故事、诗歌等口头文学比较丰富,民间歌舞艺术也较普及。民歌曲调质朴淳厚,高亢嘹亮,节奏平稳轻快。主要伴奏乐器有笛子、口弦、琵琶和葫芦笙。  相似文献   

4.
彭谦 《神州学人》2001,(4):30-30
普米族主要分布在云南省的兰坪、丽江、维西、永胜等县和宁蒗彝族自治县,也有不少居住在四川省木里藏族自治县和盐源县,人口共约29657人(1990年全国人口普查)。普米族自称“培米”、“普英米”、“普日米”等,均意为“白人”,汉族历史文献称之为“西番”或“巴苴”,1960年,根据本民族的意愿,统一正名为普米族。普米族的语言属汉藏语系藏缅语族。过去,木里和宁蒗一带的普米族,曾经使用过一种用藏文拼写的文字,但流行不广,而且多用于宗教活动方面,后来逐渐不用。现在大都使用汉文。 普米族村落多分布在半山腰缓坡…  相似文献   

5.
云南省的兰坪,丽江、维西、永胜和四川省的木里,盐源等地生活的普米族人民,均以“大年节”为最隆重的节日,节日多在每年农历腊月举行。历时三五天或十余天不等,具体日期各地不尽相同,但多以腊月初六为岁首。 节日之夜,各家各户在院内外和屋顶上遍插青松枝条,作为四季常青,兴旺发达的象征。当  相似文献   

6.
怒族谚语是怒族语言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怒族人民智慧的结晶。怒族谚语不仅反映了怒江地区独特的地理气候,而且蕴含了怒族传统的耕织文化、狩猎文化、宗教信仰以及伦理道德观念。  相似文献   

7.
怒族民间传说中女神、女仙社会角色感强,形象丰富多彩,贴近民众生活,传说中女性角色正是怒族社会女性的生活写照。文章通过分析怒族民间传说中女神和女仙形象特征及其相关情节单元,解读怒族社会中的女性崇拜。  相似文献   

8.
在特殊的历史场景中,文字可能作为一种争取民族权益、传承民族文化的工具。2010年怒族学会以棉谷音为基础音,创制了容纳怒族4个支系语言的怒族拼音文字。这一文字成为中国、缅甸、泰国怒族拼音文字方案的基础。缅甸怒族还将这种拼音文字作为一种争取民族独立政治共同体身份和表达民族诉求的手段。  相似文献   

9.
怒族婚姻家庭形式的变迁是怒族人民经济文化生活进步的一部分。试图用过去与现在作对比,研究当代怒族的婚姻家庭形式与过去相比发生哪些变化,说明怒族社会在改革开放中所取得的进步,并对当前婚姻家庭中存在的问题作初步的分析。  相似文献   

10.
狩猎词汇是怒族传统语言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并渗透于怒族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本文以怒苏语狩猎词汇作为研究对象,从语言人类学的角度探究在怒族的原始宗教信仰、谚语和地名中所蕴含的狩猎文化。  相似文献   

11.
近年来,政府虽投入大量资金扶持人口较少民族学前教育的发展,但结果不尽如人意。如怒族幼儿的入园率仅2%左右,远远低于预期水平。在传统经济因素对怒族幼儿低入园率解释乏力的情况下,本研究首先依据"文化—生态理论"重新建构了"低入园率问题"的分析框架,将之置于怒族社会文化情景中进行检视,检视的对象包括怒族聚居区传统教育文化中的给予者和接受者,以及各种教育因子的生态关系。然后,对怒族聚居区进行了两个多月的人类学考察,结果发现导致怒族聚居区学前儿童低入园率的主要原因有三个:一是较低的社会发育程度致使怒族群众对学前教育的需求不强;二是内生的儿童教育生态相对完整与稳定,外植的现代幼儿园教育很难与之共生;三是现代幼儿园教育的时空与怒族本土时空意识的疏离,特别是当地幼儿园空间设计的"抽象化"与"离土化"更是降低了怒族幼儿与家长对"现代"幼儿园的认同。可以说,政府盖好的现代幼儿园没能很好地融入怒族传统教育生态系统之中,没能在促进怒族幼儿整体发展和入学准备方面发挥应有之功能。政策制定和实施者应依据"文化—生态理论"从整体性和内源性发展两方面重新思考怒族地区学前教育问题:一方面应深入研究怒族原生教育生态系统,建构整合性的学前教育发展方案;另一方面应激发怒族地区学前教育的内源性发展动力,实现当地学前教育的自主发展与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2.
哀牢夷是战国末到秦汉时期活跃在澜沧江上游一带的古老族群,古哀牢国的主体民族是浪娥人。南诏国是由哀牢夷的后裔浪峨人建立的。南诏灭亡之后,在不同的环境下,经过不断的分化和组合,形成了令天的阿昌族、怒族以及茶山、浪速、载瓦、莨峨、黑语等族系,而有的则分别融合或被同化在其它民族之中。  相似文献   

13.
怒苏语亲属称谓词是怒族(怒苏)语言重要的组成部分。怒苏语亲属称谓系统的构成和使用特点体现了怒苏语和怒族文化的关系,反映了怒族(怒苏)的社会文化特点。本文在田野实地调查的基础上对云南省福贡县匹河怒族乡怒苏语的亲属称谓特点进行研究,并从文化语言学的视角来探究怒苏语亲属称谓所蕴涵的文化意义。  相似文献   

14.
怒族是我国的古老民族之一,近十年来国内对怒族文化的研究取得了一定成果,对2000年以来国内有关怒族源流、民族关系、宗教、婚丧、民间文艺、教育、民居、世界观、节俗、经济等问题的研究成果进行了分类综述,以对前人的研究做一补充和参考。  相似文献   

15.
傈僳族是我国多民族大家庭中的一员,约有二十六万余人,主要分布于今云南西北部及四川的西昌地区;尤以云南的怒江地区为集中。在1801——1803年(嘉庆六年——八年)云南维西等县爆发的以恒乍绷为首的起义是傈僳族历史上最大的一次起义,也是乾嘉年间西南各族人民起义中非常突出的一次起义,很有研究的必要。兹叙述于后,以供同志们讨论参考。一起义的历史背景滇西北的丽江、维西及其迤西地区,绝  相似文献   

16.
在民族学研究领域,由于“怒族”建构模式等因素的影响,关于怒族族源及流变的问题,至今没有一个清晰脉络。离开这一建构模式,从文化视角则不难看到“怒人”或“怒族”各部不同的族源历史及文化特性。汉语文献传统及中国国家民族识别所建构的“怒人”或“怒族”事实上包括族称发音及表音汉字书写相近的四个民族群体,他们分属两个语支或两个历史文化范畴,而“怒”的形成则是一个族称演化的结果。  相似文献   

17.
采用《中小学生非智力因素调查问卷》,对121名怒族儿童进行调查研究。探讨了怒族儿童非智力因素发展的总体趋势和变化规律,分析其年龄发展和性别差异的特点,并提出相应的教育建议,以期能为指导怒族基础教育实践提供一定的科学依据和参考。  相似文献   

18.
《班主任》2008,(7)
和双萍,云南省怒江州兰坪县城区中学教师。自1989年至今,已在教育岗位上耕耘了19个春秋。和老师具有强烈的事业心和责任心,对工作付出了辛勤  相似文献   

19.
傈僳族     
<正>傈僳族主要分布在云南省怒江傈僳族自治州的泸 (lu)水、福贡(gang)、贡山、兰坪等县。部分散居于云南及四川等地。与汉、彝(yi)、白、纳西等民族交错杂居。  相似文献   

20.
一、案例背景(1)教学内容:湘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六年级上册《会飞的孩子》。(2)教学目标:①理解课文内容,感受怒族孩子的性格特点,激发自己对怒族孩子喜爱之情。②学习环境描写及抓住人物特点进行人物描写的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