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开展报纸批评,是报纸舆论监督的主要内容。报纸批评的目的在于扶正祛邪,促进两个文明建设的顺利进行。在报纸批评的整个过程中,不论是调查、选材、写稿,还是编辑组版、审稿的每个环节,都要考虑到见报以后的宣传效果。一篇好的批评稿件,不仅要具有较高的新闻价值,而且应该产生良好的宣传效果。 要在准确性上多下工夫 新闻要真实,批评稿件更应该准确无误。如果批评稿件在事实上发生失误或不准确,不仅无好的宣传效果可讲,还会引起混乱。因此,参与报纸批评稿件编采工作的编辑、记者,在工作中要确实做到一丝不苟,高度负责。 要使报纸批评做到准确无误,最基本的一条是要做好调查落实工作,编辑、记者有时甚至要亲自参与某一项工作,反过头来再写批评稿件。报纸批评在整体上要讲真实、准确。在细节上也要字斟句酌,做到合情合理。有这样两个例子,给我留下了深刻印象。其一,我看到一家报纸批评一个县的几名领导,违反政策,在  相似文献   

2.
本期的“秉笔直书”栏目,以较大的篇幅编发了南京航空航天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谢求成先生的批评文章《盗名欺世,值得警惕》,同时,还编发了黑龙江省安达市政协委员高振龄先生的批评文章《金玉其外,败絮其中》,两篇文章都是批评时事出版社出版邓振宇等编的《毛泽东评点二十四史·人物精选》。以如此之大的篇幅,同时刊发两篇批评同一部书的文章,在本刊历史上还是第一次。我们之所以这样做,目的是要说明三个问题:首先,出书要讲政治,社会主义出版方针不能丢,任何人都不能不择手段利用领袖之名行骗钱之实;其二,出书要讲章法,为了追求利润而粗制滥造,不仅坑害读者,到头来也必然搬起石头砸自已的脚;其三,出书要讲程序,讲纪律,属于报批的选题必须报批,重大选题备案制度必须坚持,买卖书号现象必须制止,三审制度不能走过场。一些图书所以出现问题,大都在这几方面不讲程序,不讲纪律,见利忘义造成的,建议读者特别是出版工作者能花点时间读读这两篇文章。  相似文献   

3.
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办报纸、搞宣传,一定要讲党性、讲政治、讲大局,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动上与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始终坚持正确的舆论导向。但这并不是说,不能对现实生活中存在的问题及消极腐败现象进行批评和揭露,不能开展正常的批评报道,不能进行舆论监督。而恰恰相反,在新的形势下,报纸的舆论监督功能非但不能削弱,而且应该进一步加  相似文献   

4.
批评是不是一定就要疾言厉色?显然不是。那么新闻报道中,批评报道如何表达立场?如何在倾向性明确的情况下做到客观真实?尽量核实、尽可能给被批评者说话的机会、尽量在表达上客观准确……这些的确重要,但是如果把被批评的事实像讲故事一样,不加任何评论却有选择地讲出来,效果也  相似文献   

5.
《今传媒》1997,(9)
写批评稿要注意把握好三个环节文/李建宁常听一些同行的朋友们讲,批评报道难,弄不好就会引火烧身和给报社带来麻烦。笔者这几年在报社虽然主要从事的是文化报道,但也写过一些批评稿。其中以“见闻录”、“目击记”为形式的批评稿件占有相当数量。回想起来,这些批评报...  相似文献   

6.
新闻评论的目的,是针对新闻事件表达作者自己的观点.有时候,则是批评别人的观点.批评别人观点的目的,也是为了表达自己的观点.因此,如果说,表达自己的观点需要确定性--尽可能集中,而不是散漫,那么,在批评别人观点的时候,其选择的对象,也应该尽可能确定和集中.  相似文献   

7.
《今传媒》1997,(7)
正确处理新闻批评的几个关系文/大连·赵延德新闻工作一定要讲政治,新闻批评作为新闻工作的重要任务,讲政治也是题中应有之义。新闻批评如何讲政治?我认为,正确处理以下几种关系至关重要。一、坚持正确舆论导向与实行舆论监督的关系新闻事业是党的事业的一部分,历来...  相似文献   

8.
“有理有据有节”,是当今批评报道的三条原则。所谓理,指报道中讲的道理,是报道的思想,是提倡什么,反对什么,是给被批评者行为下的结论。所谓据,是批评的依据,包括法律:政策及道德准则上的依据和事实的依据。而有节则是指批评的程度,把握的分寸,是批评的节制,是最易受批评者主观左右的,因此“有节”也是批评者思想上最应绷紧的一根弦。“有节”为什么如此重要?  相似文献   

9.
三、与人为善是宗旨新闻批评的与人为善原则,主要讲的是出发点,是主要目的和意图,就是要在新闻批评的各个环节上,要善意地对待被批评者、帮助被批评者克服缺点,改正错误。就象医生治病救人那样,即使是对重病患者,为了挽救他的生命,帮助他尽快恢复健康,必须动手术、下重药时,决不心疼手软;但为了减轻患者的痛苦,使患者配合治疗,却不妨施用麻药、包上糖衣,温言婉语,多加关怀。我们所说的新闻批评,是解决人民内部矛盾的最重要的手段,它的目的是惩前毖后,治病救人,而不是以整人为快,把人整死。毛泽东同志早就把“团结  相似文献   

10.
我过去认为:一个人要么讲理,要么不讲理。 没人告诉我:通情达理是你一而再、再而三要做的选择。道德标准和其他标准一样,也会恶化。有时候,道德的界限并不很明显,你也很难确信自己正在做正确的事情。有时候社会和商界会给你的决断笼上一层阴云。  相似文献   

11.
报纸在坚持正面报道为主的同时,应恰当地加大舆论监督的力度,揭露和批评阻碍改革开放的人和事,以推动市场经济发展及各项工作的顺利进行.然而,新闻同行都感到舆论监督难搞.从客观上讲,没有形成一个有利于舆论监督深入开展的外部环境:被批评者当地组织不予配合;被批评的单位和个人通过种种手段和方式干扰舆论监督.从主观上讲,记者的批评报道不准确或批评的方法欠妥,以致带来无休止的扯皮或引出“官司”.舆论监督外部环境的改善,是一个渐进过程.我们要探讨的是舆论监督的经验和教训,找出规律性的东西,以提高记者采写批评报道的艺术水平.近5年来,我在编辑《舆论监督》(原《读者来信》)版稿件的同时,采写了42篇批评报道.这里,仅就采写批评报道如何选择题材,寻找角度以及方式方法,谈些认识和体会.  相似文献   

12.
正三、新闻批评的含义、特点及舆论威力新闻舆论监督,从广义上讲,包括公众借助新闻媒介就党和政府的某项政策、决策、某些工作提出咨询、建议和意见,也包括对某一社会问题和社会现象发表看法和意见。这些看法、建议和意见可以是批评性的,也可以是非批评性的。但从狭义上讲,新闻舆论监督则主要是指新闻批评。换言之,新闻批评是新闻舆论监督的主要手段。1.新闻批评的含义新闻批评是指运用新闻手段对社会不正之风、消极腐  相似文献   

13.
新闻批评难,早已是新闻界的共识。 难在哪里?从新闻工作者本身讲,主要难在不善于开展新闻批评,不大讲新闻批评、尤其是批评写作的艺术。 批评报道的写作,是新闻批评这个系统工程中的主体工程之一。批评的原则,选题的意图,采访的成果,都要通过写作这个中心环节来体现和发展。一次具体批评的成功还是失败,主要取决于写作的正确还是错误、艺术还是笨拙。新闻批评的纠纷,大多出在批评报道写作这个环节上。 批评报道的写作,除了遵循新闻写作的一般要求和规律之外,还有它特殊的要求和特殊的规律,主要是:既要正视矛盾,敢于触及熟点、难点问题,尖锐地提出问题,又要减少以至消除摩擦,有利于矛盾的顺利解决,取得良好的社会效果。这个要求看似平常,实则难度颇大。这就是批评报道写作所要解决的难题。为此,本刊从这期开始,发表姚文华同志撰写的一组文章,希望能对解决这个难题有所启示。这组文章的题目是:主题定要积极,造材留有余地,用材必须核实,行文贵在全面,苦药不妨包糖衣。  相似文献   

14.
如何坚持批评报道,批评报道成败的关键在哪里?我结合自己的采写体会,谈点粗浅看法。一、新闻要真实,事实要准确。采写批评稿,特别要注意用事实说话,即使记者有话要讲,宁可就实论虚,另写评论,在新闻中尽量少发或不发议论。1983年1月陕西省富平县发生了一起因交通和粮食部门“扯皮”,造成国家粮油调运中断的事件。我经过调查核实,弄清了事实真相和是非。写初稿时,把批评重点放在交通部门上,写了他们的种种歪理,抒发了记者的看法和议论。后细细推敲,稿子长且不  相似文献   

15.
杨青 《新闻采编》2003,(5):40-40
批 评报道要给人以方向、信心和力量 ,在选择批评的事例方面也很重要。一般来说 ,应具备真实性、普遍性、典型性、可行性。一、真实性。真实是新闻的生命。批评报道更要真实。这是由批评报道的公开性、严肃性和尖锐性决定的。一旦有错 ,会引起群众不满 ,给社会增添不安定的因素。这里说的真实 ,不仅是指微观上具体上的真实 ,而且还指宏观上整体上的真实。如一个售货员 ,一贯服务态度好 ,偶尔一次与顾客吵了几句 ,你批评他态度不好 ,他不服气 ,周围的同事也会替他抱不平 ,因而起不到批评的作用。看一时一事 ,可能全是事实。但从全局上看 ,从…  相似文献   

16.
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这是中央对我国新闻媒体的要求。试问从时间和空间上讲,在众多的媒体当中哪一个可以更近、更深入地做到这“三贴近”?广播电视可以刻盘保存,但是很多家庭还做不到;纸媒体的好处是便于保存,但是贴近性不强。在时间上,最快也要在10小时之后,有时候要在24小时之后。  相似文献   

17.
用辩证的观点看问题,新闻批评具有两重性:即积极的一面与消极的一面。同样是一个问题,由于批评者在指导思想及方式方法等方面的差异,会带来不同的批评效果,也就是批评稿件的社会效益问题。所谓批评稿件的社会效益,就是指一篇批评稿件发表之后,既揭露了问题,给人们敲了警钟,又有利于解决问题,给人们带来一些有益的启示。笔者在实践中悟出,要想较好地实现批评稿件,首先要做到以下几点: 一、批评要抓住问题的实质,不能本末倒置,以  相似文献   

18.
舆论监督有没有一般方法?如果有,它是什么?笔者最近在研读《邓小平文选》时获得答案.小平同志1950年5月16日在西南区新闻工作会议上作报告时说:“报纸搞批评,要抓住典型,有头有尾,向积极方面诱导”,要“合时宜”.这虽是针对报纸批评讲的,但由于报纸批评是舆论监督的一个最重要方面和主要形式,舆论监督是由新闻批评转化而来的广泛揭露与裁决,因而“抓典型”、“有头尾”、“善诱导”、“合时宜”,完全可以视为舆论监督的一般方法.它在经济体制转型时期依然适用.  相似文献   

19.
现在,大家都感到舆论监督难搞。难在何处?从客观上讲,没有形成一个有利于舆论监督深入开展的外部环境:被批评的部门、单位和个人通过种种手段造成对舆论监督的干扰,从主观上讲,记者批评不准确或手续不完备,以致一次批评引来一场“官司”。两种情况摆在面前,我们把希望寄托何处?寄托在外部环境的迅速变化上是不现实的。要使各级党委和政府把舆论监督作为推动自己工作的重要内容,不是口头上而是在行动上给予大力支持,这需要一个渐进的过程,它只能随着政治体制改革的逐步深化来完成。而要使被批评的部门、单位和个人真正做到闻过则  相似文献   

20.
王志霞 《大观周刊》2011,(42):100-100
在教育教学活动中,大多数教师都避免不了对孩子进行奖励与惩罚。奖励的方法包括一般的赞许、表扬、物质奖励等,惩罚的方法一般包括批评及较严重的处分和体罚等。孩子的表现达到或超过我们的要求时,我们要给予表扬或实际的奖励;如果孩子失败了,违背了我们的期望,我们就批评或惩罚他们。奖励和惩罚有时候能起到明显的作用,但实施不得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