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今夜鄜州月,闺中只独看。/遥怜小儿女,未解忆长安./香雾云鬟湿,清辉玉臂寒。/何时倚虚幌,双照泪痕干.  相似文献   

2.
在《夜宿寒山寺》这首诗中,视点使用占领了重要位置,诗人通过时空视点的变换展现了自然有序的时空图景,通过观念视点的移动唤起读者强烈的情感体验,同时知觉视点和叙事视点的交叉运用展现了隐喻蕴含的丰富涵义。从认知诗学解读诗歌视点使读者全景式与诗人对话,实现心理认知和审美享受。  相似文献   

3.
王佳 《海外英语》2012,(9):229-230
认知诗学致力于探讨语篇的产出和理解过程。从认知诗学角度出发,运用视点理论解读福克纳《献给艾米丽的玫瑰》,发现从叙述视点、时空视点、观念视点及知觉视点四个层面分析,读者能更全面地理解作者的心理、叙述策略和文本主题。视点是语篇产出、发展及理解的工具,可为文学语篇多元分析提供研究途径。  相似文献   

4.
《最后一片叶子》的艺术魅力与视点的恰当处理分不开。从认知诗学角度出发,运用视点理论,从叙述视点、观念视点、时空视点和知觉视点四个层面剖析文本,读者能更全面理解作者如何通过视点的转变来塑造人物形象,推动故事情节,进而揭示文本主题。视点解读可为文学作品多元分析开辟新的研究途径。  相似文献   

5.
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杜甫的一生颠沛流离,居无定所。“安史之乱”爆发之后.太子在灵武即位。杜甫得知消息后,一人从郧州奔向灵武.希望投奔新帝有所作为.路途中却被安史叛军俘虏.押解到长安。诗人身居已经沦陷的长安.心中牵挂郝州的妻子。《月夜》一诗就是诗人在特定时代特定时期特定心境下写的一首情感浓郁心境苍凉的思亲之作:  相似文献   

6.
杜甫是我国文学史上一位集大成的诗人,他的诗对后世影响巨大,被后人尊为“诗圣”。他的诗歌被接受有一个渐进的过程,而宋代则是一个关键时期。他的诗在唐末五代已颇有影响,到宋代则形成了一个学杜的高潮。通过《旧唐书.杜甫传》和《新唐书.杜甫传》的比较,可以看出杜甫诗歌接受从唐末五代到宋代的变化过程。  相似文献   

7.
唐肃宗至德元年(756)八月的一个夜晚,一轮淡淡的冷月挂在中天,清辉洒在残破的长安城阙上。被叛军焚烧过的府邸于雾霭中还有几星余火在明灭。  相似文献   

8.
乌斯宾斯基的《结构诗学》将视点分为:意识形态层面、话语层面,空间时间的特征描写层面和心理层面,对欧美的结构主义叙事学产生了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9.
《黑色是我最喜欢的颜色》是美国犹太作家伯纳德·马拉默德创作的一篇短篇小说,它不仅深刻地展现了民族关系这一当时美国社会的热点问题,而且在艺术形式上也是一部成功的叙述作品,这其中视点的使用占据了十分重要的位置.作家一方面通过时空视点的选择使其蕴含了丰富的艺术魅力和无限的阅读空间;另一方面知觉视点和观念视点的运用也加大了读者认知的广度和深度;同时“经验自我”和“叙述自我”两个视点交替使用,全方位地塑造了一个栩栩如生的犹太白人形象.从认知诗学的角度分析作品的视点,有助于读者理解和把握其主题和艺术特色.  相似文献   

10.
认知诗学主要研究文学与认知的关系,重在从心理认知过程和规律阐释文学作品的结构、语言和文学效果之间的关系。认知诗学能更好地帮助我们准确理解文本、语境、环境描写作用和文本传达的知识与信仰。本文从认知诗学视角下,对杜甫诗歌进行图形/背景分析。杜甫将普通的图形与普通的背景有机结合,诗歌中贴切的形容词与适宜的动词的使用,使静止的画面变得生动起来。图形/背景的结合使诗歌中的画面生动地展现在读者眼前,让读者真实感受到唐朝的变迁和人民的生活状态。运用图形/背景理论解读杜甫诗歌,能更好地帮助读者体会杜甫本人崇高的人格和充沛的精神力量。  相似文献   

11.
冯至是20世纪40年代新诗人中受杜甫影响最大、对杜甫精神领会最深的诗人之一。冯至从杜甫那里继承了积极入世的精神和忧国忧民的忧患意识,继承了把内在生命和外在宇宙对接起来进行思考的思维方式,继承了在诗歌创作上“语不惊人死不休”的创新精神,并进行了现代化转换,是杜甫千年之后难得的知音。  相似文献   

12.
李东阳作为明代前中期承先启后的诗人,引导了明前中期文坛由台阁体"冗沓肤廓"文风向复古风气的转捩。不同于宋代理学家和明初台阁体作家们过分强调文学批评表达"明道立教"的社会功用性,李东阳将推崇"杜诗学"理论批评的着眼点,转向于对杜诗成就的揭橥、格调意境的探赜和现实主义创作的实践。李东阳提出的杜诗批评理论和在此基础上的现实主义创作,旨在恢复中国古典诗歌审美理想,使其在馆阁环境的束缚下获得突破并使之走向诗学正路,以期革新和置换明初以来文坛的风气。  相似文献   

13.
在我国文学理论、文学批语史上,以诗论诗这一形式为李白、杜甫所首创。李、杜的论诗诗虽然传世不多,但却不仅以其特殊的形式,也以其丰富深刻的内容所反映出的诸多独特的文学思想对后世产生着极大的影响。本文旨在探讨李、杜论诗诗中蕴涵着的文学观、文学批评观、创作观等,并比较其异同,进而追寻其形成异同的原因,以认识李、杜论诗诗的价值。  相似文献   

14.
帝王形象是杜甫诗歌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基本内容包括理想君主、抨击玄宗父子、品评武后和追忆开元盛世等几个方面。杜甫诗歌中塑造的帝王形象不是简单的人物描写,而是以其作为展现忠君思想的文学场域。  相似文献   

15.
杨茜 《安康学院学报》2005,17(3):34-36,40
借鉴"形式主义"学派的诗歌理论,以"新月派"的一条原则与一首诗为个案,探讨了诗的审美特质的生成,在于独特的"语言化"现实:语言的邂逅--一种"语言"出人意料的不期然而然的别开生面,从而导致对"生活"的重新发现或者说创造.  相似文献   

16.
“三吏”“三别”以其深刻的历史内容和高超的艺术形式为文学史家所重视,历来论述颇多。但经典的魅力是常读常新的。通过对其仔细阅读,引发了新的思考:六首诗所谓“诗史”的含义,不局限于反映当时的事实本身,而是在于真实地记录一个民族在灾难来临时的心声。  相似文献   

17.
从《春江花月夜》看初唐文化精神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初唐作为整个唐代学发展的第一阶段,体现出特色鲜明、极具时代感的化精神。《春江花月夜》充分体现了初唐化精神的三个层面,即昂扬的生命意识;复杂的人心态;博大壮阔的艺术创造风格。  相似文献   

18.
在《下沉的月亮》一诗中,艾略特运用种种疏离化技巧解构了经典文学中的月亮形象,展现了一幅极端异化的月夜图景。疏离化艺术技巧间离了读者对于月亮的常规感知,颠覆了读者的惯性期待心理,令审美体验在审美主体对审美客体的惊异感中获得延长。  相似文献   

19.
杜甫并不是完全肯定“四杰”,他在认同其中一些人富有才情同时,也指出了他们严重的不足,即创作理论与创作实践脱节。在这一点上,“今人”所犯的错误正与“四杰”相同;诗中的“龙文”、“虎脊”应该分别指老成雄健和辞采华美两种文章风格;在这组诗中,杜甫将“四杰”做为反例,谆谆教导“今人”应虚心学习,多方借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