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所谓“大语文”,是“要充分利用现实生活中的语文资源,优化语文学习环境,努力构建课内外联系、校内外沟通、学科间融合的语文教学体系”。作为语文教师,要引领学生走进“大语文”,让封闭的语文教学变为开放的教学,扩大语文学习的空间,以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和语文的综合能力为己任,促进学生的主动和谐全面的发展,  相似文献   

2.
《语文新课程标准》把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作为课程的总目标。语文素养包含着广阔的内涵,从品德到情感,从思维到能力,从个性到人格……即包含于生活的各个层面,语文源于生活,服务于生活,自然应该回归于生活。语文教学全面性、综合性、广泛性的特点,决定语文教学决不能仅仅满足于让学生学好一本语文书,而是应该让学生眺出语文课本,到生活的大海中去邀游,全面提高语文素养。因此,《语文新课程标准》指出“要充分利用瑚实生活的语文教育资源,优化语文学习环境,努力构建学科间融合的语文教育体系。开展丰富多彩的语文实践活动,扩宽语文学习的内容、形式与渠道,使学生在广阔的空间里学语文、用语文,丰富知识,提高能力。”  相似文献   

3.
《语文新课程标准》把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作为课程的总目标。语文素养包含着广阔的内涵,从品德到情感,从思维到能力,从个性到人格……即包含于生活的各个层面,语文源于生活,服务于生活,自然应该回归于生活。语文教学全面性、综合性、广泛性的特点,决定语文教学决不能仅仅满足于让学生学好一本语文书,而是应该让学生眺出语文课本,到生活的大海中去邀游,全面提高语文素养。因此,《语文新课程标准》指出“要充分利用瑚实生活的语文教育资源,优化语文学习环境,努力构建学科间融合的语文教育体系。开展丰富多彩的语文实践活动,扩宽语文学习的内容、形式与渠道,使学生在广阔的空间里学语文、用语文,丰富知识,提高能力。”  相似文献   

4.
语文综合性学习是使学生在感兴趣的自主活动中全面提高语文素养的重要方式。所以,我们要充分利用现实生活中的语文教育资源,优化语文学习环境,努力构建课内外联系、校内外沟通、学科间融合的语文教育体系,引导学生开展丰富多彩的语文实践活动,拓宽语文学习的内容、形式和渠道,使他们在广阔的空间里学语文、用语文,拓宽视野、丰富知识、砥砺能力。  相似文献   

5.
众所周知,在中国的教育界曾引发了一场关于语文教育问题的大讨论。无论是语文界的教育专家、学者,甚至众多的学生家长,都对目前语文教育的现状提出了各自的看法,并表示了极大的忧虑。究其问题的根本,在于  相似文献   

6.
受应试教育的影响,语文教学正陷入模式化的泥沼中。语文教师总要让学生马不停蹄地学习、复习,其目的就是为了获取所谓的分数。这是没办法的事,上级要考核学校,就要看学校的教学成绩如何,学校要看教师的教学成绩,只好盯着教学质量不放,其他什么活动都可以从简,甚至可以不搞。家长也一味盯着分数不放,就连农村的幼儿家长也要求老师教给孩子一些汉字,要孩子学会写许多汉字。  相似文献   

7.
综合性学习是语文学科在新的课改背景下开发的一个重要的学习领域。作为小学语文教师,要利用现实生活中的语言教育资源,努力构建课内外联系、校内外沟通、学科间融合的语文教育体系,积极推进新课程改革。那么,我们该如何实施综合性学习呢?  相似文献   

8.
刘青 《江西教育》2012,(Z3):123
我们的语文课只有走向生活,才能培养出适应时代需求有实践精神的新型人才。就如何生活化的教学,笔者做了以下探索:一、创设生活化的学习环境传统的学习环境:固定的黑板、秧田形的桌椅、严肃的老师、恭敬的学生、家庭—学校两点一线的生活和学习……这样的环境过于强调学习的功能,而缺乏温馨的乐学环境、宽松的人际环境、良好的心理环境以及有利的认知环境。而创设生活化的课堂环境,要求我们在强调学习氛围创造的同时,更应使课堂环境温馨、舒适、富有生活气息,让学生在无拘无束、轻松愉快的生活中交流思想、表达感情。  相似文献   

9.
数学来源于生活,生活中时时处处存在着数学问题。教学中,如果能密切联系生活实际,贴近学生生活,寻找生活中的数学素材,将学生熟悉的含有数学知识的生活事例引进课堂,就一定能拉近学生与数学知识之间的距离,从而诱发学生的求知欲望,增强其学习数学的主动性。让小学数学教学贴近生活  相似文献   

10.
看电视节目,我喜欢看广告。因为广告总是以她巧妙的构思、优美的意境、精彩的语言再加上美丽的画面、感人的场景影响着我,打动着我。我是一位语文老师,我不能只顾自己喜欢,我也要让我的学生喜欢。因此,我尝试着引导学生关注身边的广告,在广告中学语文。没想到  相似文献   

11.
在语文教学中,应当引导学生快乐地走进作家作品的丰富而生动的情感世界,让学生感受到学语文好比是一项课余生活中的一次野炊、一次旅游等,那么教学效果将是不言而喻的。正如孔子所说:知之者,不如好之  相似文献   

12.
综合性学习,充分体现了语文学科的基本目标,即全面提高学生的综合语文素养。在语文教学中,要充分开发和利用现实生活中的语文教育资源,优化语文学习环境,构建课内外的联系、校内外的沟通和学科间融合的语文教育体系。同时引导学生开展丰富多彩的语文实践活动,拓宽语文学习的内容、形式和渠道。带领学生在广阔的生活空间里学语文,用语文。  相似文献   

13.
教育与生活密不可分是不争的事实,但如何处理好教育与生活的关系,却众说纷纭。我们认为,要想提高语文教学质量,必须理清教育、语文教育、生活、语文生活之间的关系,解决如何营造良好的语文生活环境的问题。一.语文生活与社会生活1.语文生活是社会生活的一个部分生活就是人在社会上的各种活动,或者说是人的生存状态。语文生活就  相似文献   

14.
《海南教育》2013,(4):53-53
<正>走进新课程,如何在语文教学中,引领学生走进自主学习的新课堂呢?一、让学生在良好的课堂氛围中自主学习良好的课堂氛围是指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师生共同表现出来的情绪状态,是衡量教学效果的试金石。在教学中,如果教师仅仅把自己当做一名教书匠,缺乏教学艺术与教学思路,缺乏情感的投入与付  相似文献   

15.
语文教学必须摆脱传统教学的桎梏,提倡课内课外一体化,课内打基础,课外练功能,让学生在广阔的空间里学语文,用语文,丰富知识,增长才干。为实现这一目标,我们开始了“让学生在广阔的空间里学语文”课题实验,办求闯出一片新天地。  相似文献   

16.
写作能力是语文素养的综合体现。写作教学应贴近学生实际,让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应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热爱生活,表达真情实感。  相似文献   

17.
语文,是反映生活又反过来服务于生活的一种工具。因此,它的教学,不能只重“知”的传授、“情意”的培养,更应重“行”的引导。要尽可能贴近学生的生活,或者说尽量使语文文本反映的生活走近学生,使学生在学习语言中学会运用这一工具。那么,作为语文教师,该如何去正确引导学生呢?根据我个人的经验,觉得可将文本反映的生活场景、人生态度、价值观念或是哲理感悟还原出来,展开种种活动,尽量给学生营造一种轻松愉悦的氛围。这样,不仅能使我们的语文教学自然“动”起来,而且还能让学生在兴趣中获得知识。  相似文献   

18.
教学的生活化是将教学活动置于现实的生活背景之中,从而激发学生参与活动的强烈愿望,同时将教学的目的、要求转化为学生作为学习的内在需要,让他们在生活中学习,在学习中更好地生活,从而获得更广泛的认识,并使情感得到真正的陶冶。  相似文献   

19.
语文学习习惯,是经过长期教育和训练形成的在语文学习活动中比较固定、能下意识、自动化动作水平的特殊倾向。习惯很大程度上决定着一个人的工作效率和生活质量。俄国教育家乌申斯基说:良好习惯乃是人在神经系统中  相似文献   

20.
20世纪30年代,陶行知提出"生活即教育"的思想。他通过解读教育与生活的关系,确立了生活在教育中的中心地位,明确提出教育是源于生活的教育,是通过生活进行的教育,是为了改造生活而进行的教育。北京市第十七中学汲取"生活即教育"的科学思想,探索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