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周霁 《大观周刊》2012,(11):72-72
绵竹年画是四川文化艺术的一朵奇葩,同样也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国的年画历史悠久,其中四川绵竹年画,天津杨柳青、江苏桃花坞、山东潍坊的年画最为著名,被合誉为中国四大年画。四川绵竹年画以产于竹纸之乡的中国四川省绵竹市而得名、由于年画的制作大多数木版印出轮廓而后填色,所以又称之为木版年画。绵竹年画的历史悠久,跟其他的艺术形式一样.有着漫长的发展过程。本篇文章主要从绵竹年画的起源、题材与内容、艺术特色、色彩以及绵竹年画的发展状况等方面来阐述对四州绵竹年画的初步认识。  相似文献   

2.
《全国新书目》2013,(10):50-52
绵竹年画历史悠久,是流行于中国西南的年画品种,堪称中华艺术之瑰宝。2006年,国务院公布了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绵竹木版年画名列其中。绵竹年画是一种有着良好群众基础,为广大人民所喜闻乐见的一种艺术品。迄今为止,绵竹年画已被全世界50多家博物馆和众多私人收藏:精品绵竹年画先后在美国、法国、英国等30个国家和地区展出。此套丛书是目前国内外最完整记录绵竹年画历史、代表作品、传承人和创新发展的权威出版物。  相似文献   

3.
本文通过对绵竹年画世家传人王兴儒的采访,收集到王兴儒大师的年画制作传承谱系及其年画制作的传统工艺,为保护和传承传统绵竹年画取得了宝贵的第一手资料。  相似文献   

4.
沈慧瑛 《档案与建设》2004,(2):27-29,32
在中国工艺美术史上,苏州的工艺美术一直闪耀着奇光异彩。苏绣、缂丝、宋锦、檀香扇、通草堆花和桃花坞木版年画是闻名于世的苏州传统工艺美术,技艺精湛,声誉卓著。其中苏州桃花坞木版年画与天津杨柳青年画、山东杨家埠年画、四川绵竹年画并列为中国四大年画。  相似文献   

5.
春节印痕     
正年画是中国民间最普及的艺术品之一。四川绵竹、苏州桃花坞、天津杨柳青、山东潍坊杨家埠的木版年画在历史上久负盛名,被誉为中国"年画四大家"。年画是中国民间最普及的艺术品之一。四川绵竹、苏州桃花坞、天津杨柳青、山东潍坊杨家埠的木版年画在历史上久负盛名,被誉为中国"年画四大家"。  相似文献   

6.
滩头年画是中国特有的民间艺术,也是一种古老的编辑出版形式。文章通过对滩头年画调查材料的分析和思考,探究了其兴衰历程及其原因,并试图从滩头年画的命运折射出中国濒绝民间艺术的发展前景。  相似文献   

7.
正民间年画、门神,俗称"喜画",旧时人们盛行在室内贴年画,户上贴门神,以祝愿新年吉庆,驱凶迎祥。年画是中国民间最普及的艺术品之一,每值岁末,多数地方都有张贴年画、门神以及对联的习俗,以增添节日的喜庆气氛。年画因一年更换,或张贴后可供一年欣赏之用,故称"年画"。年画是我国的一种古老民间艺术,和春联一样,起源于"门神"。《山海经》中等文献记载可知,门神信仰和门神画可以看做是民间年画的前身。后来大门上画秦  相似文献   

8.
木版年画是我国独具民族风格的艺术形式,是中国文化发展史上的一大独创,是民俗档案的重要组成.天津的杨柳青、苏州的桃花坞、山东潍坊的杨家埠和四川的绵竹,是我国著名的四大民间木版年画产地,在历史上久负盛名,被誉为中国"年画四大家".  相似文献   

9.
漫画作者应该向民间艺术学习,从版画、年画、剪纸、彩塑、木偶乃至彩陶、岩壁画等民间艺术中吸收营养,把民间艺术的手法用到漫画上,增强漫画的魅力。 形式上喜闻乐见 民间艺术浩如烟海,向民间艺术学习什么?我觉得首先应该学习民间艺术的浓厚的群众意识和群众喜闻乐见的艺术形式。农村过春节家家都要买几张年画,贴几副对联,写几个福字,有的还要装饰上剪纸,悬挂钟馗像,一片喜气洋洋。民间艺术何以有这么大的魅力?就是因为,这些民间艺术品所表现的都是他们的习俗,他们熟悉的历史、生活事物,所以为  相似文献   

10.
中国民间年画,具有悠久的历史,鲜明的民族风格,独特的形式,精湛的艺术技巧,为人民喜闻乐见,是中国古代绘画遗产宝库中重要组成部分,民族绘画中的一朵奇葩。现存中国近代年画精品,聚百年前人文风情之概貌,聚百年前西方研究之视野,扬百年前民间艺术之瑰宝。如上海图书馆馆藏精品,为百年前由法国传教士在沿海城市天  相似文献   

11.
肖红廷 《兰台世界》2014,(10):153-154
木版年画是中国传统手工艺和美术形式之一。明代木版年画以其集中的创作题材、丰富的表现形式、新颖的艺术风格而独具艺术魅力。它的题材以纳福驱邪、教化劝诫、民情风俗为主,主要有门画、炕头画、中堂画三种形式。  相似文献   

12.
木版年画是中国传统手工艺和美术形式之一。明代木版年画以其集中的创作题材、丰富的表现形式、新颖的艺术风格而独具艺术魅力。它的题材以纳福驱邪、教化劝诫、民情风俗为主,主要有门画、炕头画、中堂画三种形式。  相似文献   

13.
一、年画的称谓 年画是中华民族祈福迎新的一种民间工艺品,是一种承载着人们对未来美好憧憬的民间艺术表现形式,也是我国特有的一种艺术形式.因在新年、春节才贴,故被称为年画.  相似文献   

14.
年画是中国民间艺术中最流行的形式之一,近几年来,全国每年发行三亿多张,是影响很广的出版物。前几年,由于林彪、“四人帮”的捣乱,年画创作和出版发行工作受到很大的干扰破坏。粉碎“四人帮”以来,年画创作出现了新的面貌,但从新时期总任务的要求和群众的需要来说,仍有不少差距。从一九七九年度北京和部分省、市新印的年画缩样看,我们感到有如下一些问题。  相似文献   

15.
新年画50年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年画古已有之。最早的年画形式是门神画,唐初已现雏形。至北宋已产生了规模印造年画的作坊。自明清以来,南北形成了天津杨柳青、苏州桃花坞、山东杨家埠、四川绵竹等一大批年画产地。自 20世纪初发轫于上海的月份牌年画,采用西式绘画构图描写中土风情,以石印技术补木刻手段之拙,是中国现代年画的滥觞。   一   新中国建立后,中央人民政府即签发了《关于开展新年画工作的决定》。文件指出:在年画中应着重表现劳动人民新的、愉快的斗争生活和他们英勇健康的形象;在技术上须充分运用民间形式,力求适合广大群众的欣赏习惯。这便是…  相似文献   

16.
<正>杨柳青木版年画是中国本土的一种版画形式,是符合民间大众在喜庆节日中作为装饰环境烘托节日气氛要求的一种民间艺术形式,因而受到人们大众的喜爱。杨柳青木版年画中大量地运用了中国传统的线条方式来传情达意,既起到了对古代美学精神的传达,也延伸了版画语言的进一步扩展。  相似文献   

17.
正吕蓁立,男,1953年生,山东省潍坊市高密市姜庄镇棉花屯村人,现居姜庄镇上;出身于扑灰年画世家,自幼跟父亲吕清溪学画,因"文革"干扰只上过小学,下学后参加生产劳动,为了生活以及爱好偷着画扑灰年画,七十年代末参加由地方文化部门组织的民间艺术学习班,开办家庭作坊,从事扑灰年画创作与生产;画风既严谨又潇洒,集前人扑灰年画艺术之大成,富有创新性,代表作品有《家堂》《财神》《三娘教子》《百子图》等;系第  相似文献   

18.
新年画运动是新中国美术史上第一个政令化的美术运动,发始于1949年底。早在抗日战争时期,年画就成为中国共产党宣传革命的工具,并取得了一定的成绩。新中国成立后,共产党再次选择了最具有群众基础的年画进行改造,使其成为宣传新中国、建立新的社会意识形态的艺术样式。由于政策的鼓励,大批艺术家、文艺团体投入新年画的创作中,产生了一批具有鲜明时代特征和独特艺术语言的经典作品。以政治宣教为主要功能的新年画运动在20世纪50年代取得了辉煌的成就,并影响了新中国美术界其他画种的发展。但是,随着政治宣教功能被无限放大,艺术家的创作被过分限制和程式化,新年画运动失去了继续发展的动力和空间而逐渐走向衰落。本文以这一时期中国国家博物馆藏新年画文物为据,探讨新年画运动的历史发展脉络及其特点。  相似文献   

19.
"新年画运动"是新中国美术史上重要的美术活动之一。长期以来,学界对于"新年画运动"的研究集中在《群英会上的赵桂兰》《新中国的儿童》《菜绿瓜肥产量多》等少数代表作,以及这些作品对于新中国美术创作所产生的重要影响。然而,关于这一影响深远的美术运动何以凋零的前因后果,学术界却甚少进行相关的总结与回顾。本文以1954年4月蔡若虹在"年画创作座谈会"上提出的新年画"渐渐地不像年画"入手,从形式、内容、思想三方面梳理了新年画逐渐走向下坡路的原因。对这一问题的研究,有助于进一步梳理新中国美术的发展历程。  相似文献   

20.
"新年画运动"是新中国美术史上重要的美术活动之一。长期以来,学界对于"新年画运动"的研究集中在《群英会上的赵桂兰》《新中国的儿童》《菜绿瓜肥产量多》等少数代表作,以及这些作品对于新中国美术创作所产生的重要影响。然而,关于这一影响深远的美术运动何以凋零的前因后果,学术界却甚少进行相关的总结与回顾。本文以1954年4月蔡若虹在"年画创作座谈会"上提出的新年画"渐渐地不像年画"入手,从形式、内容、思想三方面梳理了新年画逐渐走向下坡路的原因。对这一问题的研究,有助于进一步梳理新中国美术的发展历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