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赫胥黎是科学教育的积极倡导者和践行者。他认为,科学教育的目的是完全人的培养;在教育对象上,不分种族、贫富和男女,所有的民众都应该受到教育。赫胥黎主张把科学教育引入一切学校,并为其设置了科学教育课程体系,提出了一系列科学教育的原则和方法。  相似文献   

2.
赫胥黎的科学教育思想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9世纪中期,英国完成了工业革命,科学知识成果日益成为生产效益和社会繁荣的保障,可见培养创造性的科技人才已为时代所必需,科学家赫胥黎是这一时期英国正在兴起的科学教育运动的带头人,为了对抗传统教育中背离时代的形式主义倾向,他首先提出了新自由教育的理想,极力倡导实施一种完整而全面的科学教育,为此,他为各级学校设置了广泛的科学课程体系,并认为把自然科学知识引入各级学校,以推动新自由教育的理想的实现,这对于民众幸福来说,它比许多政治变革的意义更为重要。  相似文献   

3.
赫胥黎是科学教育的积极倡导者和推行者,对科学教育有独到的见解,他的“新”自由教育观念与传统的古典教育不同,它包含着科学教育;认为掌握科学方法比科学知识更为重要;提出了穷人和妇女也应该享有同等的受教育的权利,完整而全面的教育应该包含着科学和人文教育,并且给予艺术同等的重视;并指出科学不但具有工具性价值,而且对人的心灵有着重要的影响,是个人和民族发展不可缺少的精神资源。  相似文献   

4.
英国科学家、教育家赫胥黎积极倡导科学教育,不仅注重科学知识的实用价值,而且还十分强调科学教育的精神价值。赫胥黎对科学教育的精神价值可以概括为四个方面:一、科学教育可以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二、强调科学教育具有道德教育作用;三、科学教育具有文化价值;四、科学教育是自由教育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5.
斯宾塞与赫胥黎在同一时代以不同的方式为科学教育的发展作了卓越的贡献,通过比较可以发现二者的科学教育思想在思想基础,具体0内容上存在不少分歧,从中我们可以取精华,弃糟粕,科学地批判继承其中的优秀思想。  相似文献   

6.
学校文化是学校发展的有力支撑,而学校"主流文化"则决定着学校的发展方向。我们学校几年来一直致力于营造富有特色的"对话"文化,现在已经成为我们的一大特色。一、"对话"文化的缘起最近几年,我们在学习外来经验的同时,更多的注重对自身的反思。2005年,我校被评为山东省首批校本培训示范学校,已形成富有  相似文献   

7.
赫胥黎是科学教育的积极倡导者和推行者,人们习惯于用科学教育思想概括他一生的教育主张。其实,自由教育思想才是赫胥黎一生教育主张的完整概括,科学教育思想只是他自由教育思想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他所谓的自由教育,是一种平等教育,是提供全面知识(其中科学知识是重要的一部分)的教育,他主张不分种族,贫富和男女都应该受到良好的教育;在他所倡导的自由教育中,科学教育是其中的重要部分,他大声疾呼科学的重要性,主张用科学教育去改造传统的古典教育;赫胥黎所倡导的自由教育,还是一种全面的和谐的教育,提出要注重文学、外语、音乐、美术等学科的教育。  相似文献   

8.
自文化学派及其"文化转向"的翻译思想形成以来,学术界对其争论不休。文章从文化学派的领军人物之一苏珊·巴斯奈特的翻译思想入手,提出一些自己的看法:文化学派和"文化转向"确实存在不足,但是瑕不掩瑜,它们创新了翻译理论,也为翻译研究展现出新的研究领域。  相似文献   

9.
在“虎妈”这样一个交融中西方不同教育方式、移民背景以及成功观的文化差异事件中,中美媒体的报道在实现对话的同时也存在误读和偏离。可见媒体既充当沟通文化差异的“桥”,又扮演着产生隔阂的“沟”。唯有充分的交流和理性的沟通,才能使文化对话实现其真正的意义。  相似文献   

10.
张雷 《华章》2012,(27)
在全球化的背景下,世界上各个文化正在相互影响、相互竞争并且处在不断流动变化之中.文化差异的客观存在,需要人们展开相互间的沟通和对话.“和谐”文化对话的展开已成为国家文化形象传播的重要组成部分,参与着国家形象的构建.  相似文献   

11.
中国传统的“道”范畴,内含着“一”与“多”、“有”与“无”、“ 存”与“亡”、“好”与“劣”等人类对于一切存在的辩证的理解,具有极大的包容性,是人类智慧中至高的悟性。而西方之“科学”范畴,不过是之于自然界的办法、手段而已,是支离也。当今“科学”何以能埋下毁灭人类地球的祸根?此乃天下皆以科学为美斯为丑矣之理。对“科学”的迷狂导致了“科学”被滥用、妄用和盗用等严重问题。自恃其有,所以无德;逞强气盛,因此失道。既认识到“科学”之美,又认识到“科学”之丑,方能超越“科学”之失和“科学”之不自由。求科学而不求道,使人类变得野蛮粗鲁、愚味无知,持“科学”之人需要持”之人来启蒙。“全盘西化”乃去高就低、弃大适小、舍本逐末之行为,当弗为。  相似文献   

12.
本文从江泽民“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的学习中以政治与科学的结合为内容,简述了政治与科学的关系、政治与科学的发展以及在这方面浮泛的认识。  相似文献   

13.
古代中国,尚没有形成正确的科学观,“格物致知”和“格物穷理”成为中国传统科学的指导思想。至近代,随着西方近代科学知识的传入,中国传统的科学观面临着冲击,随着思想认识上和语言使用上由“格致”向“科学”的演进,标志着近代国人科学观的正式确立。  相似文献   

14.
赫胥黎对生物进化论作出划时代创新。他汲取古希腊赫拉克利特的直观辩证法,使康德宇宙整体发展观推陈出新。从人类发生学和人猿比较解剖学新视角,重新确定了人在生物界中的位置,使达尔文的人猿同祖论,从"假说"深化为科学的结论。他看到人类社会和生物进化的差别,纠正了社会达尔文主义的错误。他把猿与具有"至善伦理"的人和生物进化相统一,赋予人类保护生态系统义不容辞的社会责任。他由此成为生态伦理学说的开拓者。  相似文献   

15.
马修.阿诺德在其文化批评生涯中借用了诸如"非利士""超然无执""甜蜜与光明"等术语,这种"拿来主义"用意甚为深刻。他借用"非利士"抨击了中产阶级的物质崇拜症;用"超然无执"批评了维多利亚人狭隘的阶级观念;用"甜蜜与光明"阐明了在一个物质至上的社会中培养人文素质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16.
纽曼与赫胥黎是19世纪英国著名的高等教育思想家.19世纪中叶,英国科学技术得到进一步发展,纽曼作为自由教育的捍卫者,为了维护传统大学的地位,重新解释了自由教育的价值;赫胥黎作为普及科学知识和促进科学教育运动的杰出代表,尖锐地批判传统的古典教育,积极提倡科学和科学教育,赋予自由教育以新意.比较纽曼与赫胥黎的自由教育思想,可以让我们对自由教育有更加清楚的认识,从而进一步理清科学教育与人文教育之间的联系.  相似文献   

17.
历史唯物主义的学科归属之争是一个由来已久的学术公案。之所以会有这场公案,一是由于马克思和恩格斯从来没有把唯物史观称为哲学,反而多次公开宣称要消灭哲学,并多次提到要用实证科学代替哲学。二是因为马克思恩格斯在批判以黑格尔为代表的德国唯心主义思辨哲学时经常把其简称为"哲学",从而给人们造成一种误解。笔者认为,在解读历史唯物主义学科性质时,必须将具体的观点置于具体的历史条件下做具体考察。遵照这个原则,可以发现,历史唯物主义的学科属性并不是一个必须"二者择其一"的二元对立问题,历史唯物主义兼具"哲学—科学"二重性。  相似文献   

18.
新时代大学文化建设要遵循"守"与"变"的逻辑理路,实现守正创新。所谓"守",是指坚守大学文化建设在发展过程中形成的优良传统,"守"住大学文化的传统根脉、中国特色与历史使命,擦亮鲜明底色。求"变"则要求大学文化察"时"、明"势"、辨"机","变"出新风貌,做新时代引领社会的灯塔、创新发展的动力以及国际合作的先锋,奏响时代强音,续写大学文化建设的新篇章。  相似文献   

19.
中国近现代的知识分子为了拯救处于贫弱中的中国,纷纷转向西方寻求治国之道,其中最突出的表现就是对“科学文明”重视。但是,在一场向西方学习“物质文明”和“科学文明”的热潮中,却有部分知识分子对此持更为审慎的态度。他们在肯定西方“科学”与“物质”对中国发展的至关重要的同时,也意识到了现代西方社会的精神危机,并由此指出了个体精神发展的重要性——鲁迅和梁启超就是这些知识分子中的代表。  相似文献   

20.
8月2日来信收到,因家中有事,迟复为歉。“科学”一词源于拉丁文Scientia(知识),不但汉语中没有这个词汇,希腊文中也没有。1830年左右法国实证主义哲学家孔德(A.Comte,1798—1857年)在将学科分类时才用这个词(Science)来代表将研究对象分为众多学科(如物理学、化学)去研究的学问,与众学科统辖的学问(philosophy)相对应。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