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 毫秒
1.
《文心雕龙·隐秀》的释义,一直以来诸家各有论断,大体可分为修辞手法、文体风格、审美风格、审美意象、哲学思维五个维度上的释义。这五类释义看似差别甚大,但都隐涵着一个基础,即《易经》卦象体系中蕴含的无穷意义与有限呈现方式间的有机关系。把此"象意"结构关系落实到《文心雕龙》的"文"之论域中,"隐"可看作文外之意,"秀"可看作"隐"的显附呈现,前者落实于文章总体的风貌,后者落实于局部的修辞手法或形象,如此生成一个主导性的关联意义场域,容纳多元意义,让"隐秀"之义"有秀有隐"。  相似文献   

2.
《隐秀》篇是《文心雕龙》创作论中重要部分,“隐”与“秀”作为写作的方法,它们的运用为了达到“余味曲包”和“动心惊耳”的效果,但是这种方法的运用不是苦思冥想而来,而是“才情嘉会”的结果。“隐”与“秀”运用,也会对读者产生重要的影响。  相似文献   

3.
《隐秀》篇在《文心雕龙》整个理论体系中是非常重要的。"隐"与"秀"是《文心雕龙》提出的重要范畴,"隐秀"范畴的提出,与中国古代文学的历史发展有必然联系,但对于《隐秀》篇的解读,学界多有分歧。在刘勰的《隐秀》篇中,"隐"主要指篇,"秀"主要指"句",隐秀不可分离,"隐秀"不仅仅是修辞方式,也涉及艺术创作的重要特征。本文对《文心雕龙·隐秀》篇从"隐秀"的界说、"隐秀"的特点、"隐秀"的运用三个方面加以阐释,说明"隐"与"秀"独特的涵义以及使文章言有尽而意无穷的作用。  相似文献   

4.
《文心雕龙.隐秀》的疑点主要有二:一是对"隐秀"的理解,根据文本,隐秀是一种修辞方法,隐即含蓄蕴藉的话,令人余味悠然,秀是一篇文章中最精彩的话。二是补文内容的真伪,各家之说众多,但仍需有新的、有力度史料佐证。  相似文献   

5.
《文心雕龙.隐秀》的疑点主要有二:一是对"隐秀"的理解,根据文本,隐秀是一种修辞方法,隐即含蓄蕴藉的话,令人余味悠然,秀是一篇文章中最精彩的话。二是补文内容的真伪,各家之说众多,但仍需有新的、有力度史料佐证。  相似文献   

6.
《文心雕龙.隐秀篇》"隐"与"秀"二者是辩证统一的独立美学范畴,是刘勰对创作中外在形式与内在意蕴统一性的深刻思辨认识。《隐秀》致力于解决文学活动中的言意矛盾、探讨文学创作的规律,通过"隐"、"秀"的相契相协,文学创作就能够做到更好的依言达意。  相似文献   

7.
如果说,模仿叙述是对生活形态的审美还原,那么,隐秀叙述注重的则是对生活的诗意感受,它总是以抒情为主导,靠作品中缓缓传递的情感和情绪的柔丝来缠绕读者的心弦。我国当代著名女作家铁凝的小说《哦,香雪》就是运用这种独到的隐秀叙述把诗的意境、画的气韵都融进其中,使作品超越时空而获得了永恒的魅力。  相似文献   

8.
如果说,模仿叙述是对生活形态的审美还原,那么,隐秀叙述注重的则是对生活的诗意感受,它总是以抒情为主导,靠作品中缓缓传递的情感和情绪的柔丝来缠绕读者的心弦。我国当代著名女作家铁凝的小说《哦,香雪》就是运用这种独到的隐秀叙述把诗的意境、画的气韵都融进其中,使作品超越时空而获得了永恒的魅力。  相似文献   

9.
刘勰《文心雕龙》卷四十为《隐秀》篇。由于上篇原文不全 ,关于《隐秀》篇的主旨或“隐秀”的涵义 ,历来众说纷纭。本文在辩析刘勰原著与总结近年各种有代表性的研究成果的基础上 ,认为《隐秀》篇的主旨是从创作论的角度谈言意关系 ,或从修辞论的角度来探讨文学创作的规律。“隐秀”问题与“比兴”问题有最密切的联系。“隐秀”论的提出 ,也是刘勰针对文学发展的历史与现状的有感之发。作为对我国古代文学作品的一条重要的内在规律的揭示 ,刘勰的“隐秀”论与他同时代的钟峰的“滋味”论一样 ,成为中国古代文学意境论形成过程中的一个重要环节。  相似文献   

10.
在对《文心雕龙·隐秀》篇的研究中,有一类颇具影响的意见是将"隐秀"看作不同的风格类型:一是"隐"与远奥的风格相近或相通;二是"秀"与新奇的风格接近;三是认为"隐秀"与"风骨"属于刚柔对立的关系,"隐秀"是阴柔的风格。从《文心雕龙》原文所述可知,"隐"、"秀"、"隐秀"都不是风格类型,而是刘勰受汉代京房《易》学影响所作的美学探讨。"隐秀"这一美学命题,是刘勰主张的写作之美与写作策略的重要范畴。  相似文献   

11.
从《文心雕龙》原文所述可知,刘勰写作《隐秀》篇的主旨,是在提倡一种中正的写作之美,并提出如何创造这种写作之美的对应策略。据此,可以纠正当前将“隐秀”视为各种风格类型的意见。“隐秀”不是风格类型,而是刘勰主张的“雅丽”写作美学与写作策略的重要范畴。  相似文献   

12.
组成《文心雕龙》的“文之枢纽”“论文叙笔”“割情析采”三大部分中,《隐秀》篇应属“割情析采”的部分,是探讨文学创作内部规律的篇章之一,它在言“为文之用心”中的重要性不亚于《风骨》《情采》《比兴》《物色》等篇章,正如黄侃《札记》所说“隐秀之义,诠明极艰,彦和既立专篇,可知于文苑为最要。”既是文苑之最要,而今留存的篇目又是脱漏很多,文字不全的残篇,因而格外使研究《文心雕龙》的学者感到惋惜。于是就有人想补足《隐秀》的漏文,明人钱功甫所钞阮华山本就是其一,钱钞本语多漏洞,不象彦和所作,纪昀对它剔露甚详,认为是明人伪托。不过虽然是伪托之文,但也是前人对《隐秀》篇经过细心琢磨后写出来的,不无可取之处,如刘勰原文对隐之涵义说得详赡完备,而对秀只见寥寥数语,脱落甚多,明人伪托之文就补上“彼波起辞间,是谓之秀,纤手丽音,  相似文献   

13.
《隐秀》是《文心雕龙》中的一篇残文,关于现存版本是原文还是后人填补问题,历来存有争议,且尚难以定论。但作为刘勰论文学创作的一个十分重要的美学思想,它反映了刘勰对文学创作的一种美学要求,且对后世文论思想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因此,对"隐秀"及其包含的美学意蕴进行探究,有助于我们深刻地理解刘勰的美学思想。  相似文献   

14.
王兴增 《语文知识》2000,(10):24-24
南北朝时期的民歌《木兰诗》脍炙人口,家传户诵,经久不衰;它语言质朴,感情真挚,亲切活泼,充满了传奇色彩。诗中还对六种服饰进行了描写,大大地增强了其艺术感染力。“朔气传金柝,寒光照铁衣。”铁衣,即铠甲,指古代军人打仗时穿的护身服装,多用金属片缀成。透过这“铁衣”,我们不难想像出:乔妆改扮的木兰驰骋疆场,在刀光剑影里与顽敌兵戈相交的雄姿;透  相似文献   

15.
施耐庵、罗贯中著《水浒传》,是一部描写农民起义的长篇巨著。它在描写农民起义的发生、发展和失败的过程中,热情地歌颂了梁山泊各式各样的英雄人物,暴露了封建统治阶级的残暴和腐朽,揭示了封建社会阶级矛盾的实质,体现出现实主义和浪漫主义相结合的创作精神。它结构完整,情节曲折变化,语言生动有力,人物性格鲜明,至今仍为广大人民所喜爱。但是,随着社会的发展,语言的变化,有相当一部分词语已经不大好懂了。为了便于读者阅读,有人编了《水浒词典》等工具书,这是大好事。现在发现这些工具书里有些词语也注释不当或不确切。我们重新解释了九个词语,供读者参考!  相似文献   

16.
“文明”是现代社会中的熟语,具有褒义的性质,使用频率高,但定义标准模糊。我国“文明”一语典出《易经》,与《离卦》及南方、火、目等事象相关。由《易经·离卦》加以分析,可以得到对于“文明”的较为确切的基本含义,从而深化对于“文明”概念的理解。  相似文献   

17.
《论语》之“论”作“伦理”解、圆通解、“选择”解、“讨论编次”解、“编纂”解都是不对的,而应作“议”解。《说文解字》释“论”为“议”。《论语》、《孔子家语》、《孔子家语后序》和《汉书.艺文志》中的“论”也应释为“议”。《论语》之“论”的动作实施者肯定是孔子,而不是此书之编者。与《论语》同时代的其它著作中也出现了许多作“议”解的“论”字。“语”具有“言说”和“辩论”之义。《论语》书名之义就是:孔子的议论、评论之辞及其与弟子的言说、辩论之辞。  相似文献   

18.
"文明"是现代社会中的熟语,具有褒义的性质,使用频率高,但定义标准模糊。我国"文明"一语典出《易经》,与《离卦》及南方、火、目等事象相关。由《易经.离卦》加以分析,可以得到对于"文明"的较为确切的基本含义,从而深化对于"文明"概念的理解。  相似文献   

19.
学界对《离骚》中一些语段的划分、字词的释义、文意的理解存在分歧,有必要加以辨正。一、女嬃墨、灵氛两语段划分的辨正。首先,女嬃“申申”、“詈予”之言只有“鲧婞直以亡身”等四句,其下六句应为诗人由女嬃“詈予”而欲“就重华而陈词”之心理变化过程;其次,灵氛述卜四句、释卜四句,以下十句则为诗人因灵氛占卜而萌生“远逝”之念但犹豫、矛盾之心理。二、“民”字释义的辨正。《离骚》六处“民”皆为“人”之意,不能释为“人民”、“百姓”。三、第二部分“追求美政理想”的辨正。《离骚》第二部分乃通过幻想形式写诗人欲向楚王陈词辩白而不得,根本不是向美人求婚,即不是追求美政理想。四、第三部分“远逝”释义的辨正。诗人“远逝”准备离开的并非楚国,而是郢都。  相似文献   

20.
《氓》是我国古代一篇优秀的叙事诗,古往今来许多学者对此诗有过分析、评价,不同的学者有着不同的看法,概括起来有先秦《诗》学、《诗经》汉学、《诗经》宋学、《诗经》清学和现代《诗学》五个阶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