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通过对1 200名体育专业大学生对就业风险认知的情况进行调查,评估体育专业大学生就业风险认知水平。研究结果表明,体育专业大学生在就业风险认知上存在显著性别差异,女生就业风险认知水平高于男生;体育专业大学生在就业风险认知上存在显著年级差异,就业风险认知水平随年级升高而增加;农村体育专业大学生就业风险认知水平显著高于城市体育专业大学生。  相似文献   

2.
运用文献资料法、问卷调查法、数理统计法和综合分析法,对河北省体育专业大学生就业问题进行调查与分析。结果表明,河北体育专业毕业生择业观念较为传统,就业预期与实际就业情况差距很大;知识结构单一,人文素养缺乏。针对以上情况并结合对当前就业形势的分析,指出政府应加强大学生就业政策的有效实施;学校应注重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全方位开展创新创业教育;学生应及早制订人生发展规划,确定职业发展方向,强化自身素质。旨在促进河北体育专业大学生更好就业。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社会支持、应对方式、就业压力与大学生心理健康的关系,为相关的干预研究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社会支持评定量表、简易应对方式问卷、大学生就业压力问卷和症状自评量表(SCL-90)对河北省14所院校1 380(男928,女452)名体育专业大学生进行了调查。结果:结果表明积极应对方式对体育专业大学生的心理健康影响较大;消极应对方式与心理健康的相关不显著;就业压力与心理健康之间存在着显著相关;社会支持对心理健康的影响同时具有主效应和缓冲效应。结论:体育专业大学生社会支持、就业压力和所采取的应对方式可以预测其心理健康水平。  相似文献   

4.
采用文献资料、调查访问、数理统计等科研方法,通过对广州市5所高校体育专业女大学生就业过程中性别歧视现象进行系统的调查分析,对体育专业女大学生就业准入过程中存在的性别歧视现象进行了描述,分析其产生的原因,同时提出了减轻和缓解体育专业女大学生就业准入中性别歧视的建议,为帮助体育专业女大学生获得更好的就业准入机会,缓解体育专业女大学生就业难的问题提供了一个全新的分析视角,目的是为社会各个方面处理好就业中性别歧视这一社会问题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5.
大学生就业心理问题探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大学生就业工作是关系到大学生个人箭途和命运,也是关系我国社会经济发展及社会和谐的一件大事.面对严峻的就业形势,高校应认真分析学生就业中存在的问题,并开展有针对性的就业指导,帮助大学生排除就业方面的心理压力,进而提高大学生的就业率.  相似文献   

6.
我国高师体育教育专业毕业生就业市场状况与管理模式研究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通过对我国高师院校体育教育专业毕业生就业市场状况进行分析,提出建立高校体育教育专业毕业生就业市场管理模式。即:加强对毕业生就业市场投资,提高就业市场运行效率;建立健全就业市场的各项管理体制法规;加强就业指导,提高毕业生对自身资源配置能力;增强毕业生求职择业的"投资意识",创造健康的"投资环境"。  相似文献   

7.
体育教育与大学生就业能力培养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杨炯 《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7,30(6):829-830,845
社会各个行业对大学毕业生的要求越来越高,大学生除了具备相关的专业知识和技能外,在体育教育过程中,还要注重对他们进行各种就业能力的培养,这样才有利于他们毕业后正确地面对社会;积极参与社会竞争.  相似文献   

8.
运用文献资料法和问卷调查法,对普通师范大学不同专业学生的脑型进行测评.研究表明,不同专业学生的脑型分布虽然不同,但脑型均以"全脑型"为主;语言类专业"全脑型"比例最高,体育专业比例最低,体育专业学生全脑型比例与语言类专业之间差异有显著性意义.建议加强体育专业"弱侧脑"--左脑的开发,可以考虑采取加强语言教学的途径来加强体育专业学生的左脑功能,以培养"全脑"型人才.  相似文献   

9.
使用防御方式问卷(DSQ)中译本,对779名在校本科大学生,其中,体育392名、非体育专业387名进行调查和比较研究,结果显示:体育专业与非体育专业大学生的心理防御方式具有非常显著的差异(P<0.01).非体育专业大学生表现出了整体不成熟度较高的倾向,体育专业大学生使用升华方式的频度显著高于非体育专业的学生(P<0.01),体育专业大学生防御方式更具有积极倾向.大学生群体中,女性大学生的掩饰倾向显著高于男性.掩饰方式的差异只存在于非体育专业的大学生中,而在体育专业的大学生中差异不明显.  相似文献   

10.
对海南省大学生体育运动量和体育锻炼感觉的调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使用体育锻炼感觉量表和体育活动等级量表对海南省1208名大学生进行了调查,结果表明:海南省大学生的总体运动量与体育人口中所要求的最低运动量有显著的差异;海南省大学生的运动量存在性别、来源、专业的差异;海南省大学生的体育锻炼感觉存在性别、来源、专业的显著差异;学生的运动量与精神振作感、安静感、积极参与感存在稳定的低度正相关关系;大、中运动量具有较好的锻炼心理感受.  相似文献   

11.
面对大学生就业现状,需要分析大学生就业难的深层次原因,就业观念和就业思想的陈旧是影响大学生成功就业的主要原因。针对目前大学生就业存在的问题和就业指导工作的现状,指出加强就业指导工作中的思想政治教育的必要性和可行性,研究如何发挥就业指导工作中的思想政治教育的作用。  相似文献   

12.
大学生人格特征与体育运动参与程度的关系研究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对大学生人格特征与体育运动参与程度的现状进行调查分析,结果发现参加体育运动程度越高,人格越趋于外向和低神经质;精神质人格维度受体育运动参与频率的影响较明显.人格特征影响体育运动的参与程度,对大学生体育运动的参与进行指导能促进大学生人格向完美方向发展.  相似文献   

13.
利用修订的《军事体能训练应对量表》对某军医院校60名高原医学专业本科学员实施量表测量,探讨了高原医学专业学员军事体能强化训练应对方式,探讨了学员应对中存在的问题和解决的方法。研究结果表明:1)军医院校高原医学专业本科学员大多能正确认识体能强化训练工作安排,采取“忍受”或“抑制干扰性活动”的方式应对压力;2)军医院校高原医学专业本科学员普遍需要加强“寻求支持”、“主动应对”、“情绪管理”、“克制性应对”等应对方式的合理运用能力;3)体能训练教师应指导学员针对实际情境,合理选择“抑制干扰性活动”或“克制性应对”的应对方式。  相似文献   

14.
2013年高考招生录取情况表明,生源危机已蔓延至二本院校,其中地方二本院校危机情况最为明显.因此,地方二本院校必须加强学校内涵建设,完善学科专业体系,完善学校教学、科研的质量和水平,形成自己鲜明的办学特色和优势专业.同时,在招生过程中要完善招生宣传体系,科学、规范、有序地开展招生宣传工作,最大化吸引优质生源.  相似文献   

15.
通过高校对学生体育课拒管意识探索研究表明,高校体育教学组织管理方法不当教材内容重复过多、部分教师素质差是引发学生产生拒管意识的主要原因。依据研究结果,作者提出消除大学生拒管意识的几点建议,旨在提高体育教学质量,为培养合格人才服务。  相似文献   

16.
大学生作为即将肩负起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接班人,其职业生涯的正确发展意义重大。大学生择业为其职业生涯的起始阶段、就业为发展阶段而创业为飞跃阶段。对于大学生择业、就业、创业逻辑的厘定对大学生自我提升、政府政策出台、学校教育改革都有着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7.
采用结构方程模型检验和心理测量等统计学方法,利用《流畅状态量表-2》对大学生跳高比赛运动员的心理状态进行研究,以验证大学生比赛流畅心理状态对比赛成绩的影响.结果显示:我国大学生跳高运动员比赛流畅心理状态由5个相互关联的因素构成,分别是挑战与技能平衡、行动与意识融合、明确的反馈、全神贯注于当前任务、自我意识的丧失.运动员成绩和以上5个因素得分高度相关(P<0.05).得分越高,越容易出现流畅心理状态,运动成绩越好.不同组别研究显示,A组运动员在明确的反馈、行动与意识融合、全神贯注于当前任务、清晰的目标、挑战与技能平衡、时间的变换、控制感、享受的体验这8个维度的平均得分和R值上,均大于B组运动员;而自我意识的丧失维度的平均得分和R值略低于B组.进一步研究发现,A组运动员在自我意识的丧失、行动与意识融合、全神贯注于当前任务、明确的反馈、挑战与技能平衡5个维度上的得分均高于B组,且差异显著(P<0.001).不同性别研究表明,女子运动员在行动与意识融合、挑战与技能平衡、自我意识的丧失的平均得分和R值普遍低于男子,但全神贯注于当前任务、明确的反馈、时间的变化、清晰的目标、控制感、享受的体验等得分高于男子.  相似文献   

18.
本文对本科小学教育专业师范生职业技能培养过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作了分析,并提出相应的对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19.
对云南省部分高校大学生2002年级至2004年级本科学生一、二年级的体质综合测试的结果进行了统计、分析、处理.针对学生体质变化的情况,提出了具体的改进对策和建议,以更有效地实现增强学生体质这一根本目标.  相似文献   

20.
我国大学生对体育杂志的选择与需要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为了解我国大学生对体育杂志的需要与接触现状,本研究通过问卷调查法对我国19所高校1806名大学生接触体育杂志的频率、时间和需要进行了系统的调查与分析.揭示出大学生体育杂志的每日平均范围,接触体育杂志的多种动机,以及大学生对体育杂志选择与需要的原因.可为高校体育工作者进行媒介教育和传播工作者加强体育杂志的宣传和决策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