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汪曾祺的《受戒》与萧丽红的《千江有水千江月》在主题表现、写作立场、文化意蕴等方面呈现出一定的相似性。作品皆把关注的焦点投射到作者的故土小镇,以田园牧歌式的诗化小说来表现自我理想,与当时主流文坛主张的指向历史、政治的宏大叙事格格不入,呈现出"异质性"。但作品中所表现出的对人性、人情之美的主题展示,面向民间、体察世俗的写作指向,灵动厚重的中国传统文化意蕴的揭示,使作品产生了强大的文学磁场及艺术张力。  相似文献   

2.
台湾女作家萧丽红的《千江有水千江月》,大陆女作家计文君的《天河》《剔红》等,都在社会变迁之际对传统和古典做出了回望,并从女性视角切入社会与历史、人性与心灵的变迁.她们的创作着重表现了女性在"无父"时代借由男性恋人和"她者"镜像的双重参照建构自我的跋涉之旅.但不同的是,二人笔下的闺秀选择了截然不同的两条路,一个在受伤后回到传统的怀抱,一个在挣扎中向着现代泊岸.女性是否真正建构了自我,也留给读者辨析与思索的空间.  相似文献   

3.
本文以沈从文的《边城》为中心展开研究,通过解读沈从文其人和《边城》的创作背景、景物描绘以及人物塑造所包含和体现的丰富的乡土文化意蕴,深入挖掘、阐释沈从文创作中的乡土文化情怀和《边城》的乡土文化价值。  相似文献   

4.
沈从文《边城》的文学世界是特异的"湘西世界",湘西是中国的边地,因此相对比较完整地保留了乡土中国的文化。在这个世界中,乡情风俗、人事命运、下层人物形象往往和谐地融为一体,"湘西"所代表的是一种健康完善的人性,一种"优美,健康,自然,而又不悖乎人性的人生形式"(《从文  相似文献   

5.
沈从文继承了屈原所开创的巫诗传统,用诗意散文化的语言描绘了一个田园牧歌式的湘西世界,实现了人性与神性的水乳交融、神秘主义与浪漫主义的浑然天成。这为世人构筑了真、善、美的理想家园,展现了民族的旺盛生命力,启迪人们发现民族灵魂的归宿。  相似文献   

6.
沈从文《边城》的文学世界是特异的“湘西世界”,湘西是中国的边地,因此相对比较完整地保留了乡土中国的文化。在这个世界中,乡情风俗、人事命运、下层人物形象往往和谐地融为一体,“湘西”所代表的是一种健康完善的人性,一种“优美,健康,自然,而又不悖乎人性的人生形式”(《从文自传》)。沈从文的乡土小说不是产生在乡土、本土,而是产生在都市。  相似文献   

7.
沈从文的乡土小说《边城》取材于湘西农村,小说中的人物纯朴、自然,没有半点对社会人性的愤恨,即使有怨,也是怨而不怒。边就使沈从文的乡土文学作品在同时代众多的乡土文学作品中独具一格。沈从文用一种独特的视角,将美融于自然之中,使人“见美然后悟丑”。作品在人物表现、风俗介绍、语言表达等方面,都体现了一种浓郁的民俗色彩。  相似文献   

8.
沈从文在<边城>中以诗一般的语言描述了湘西茶峒边城真挚的人性、纯朴的民俗、优美的自然景色,充满了浓郁的乡土气息.  相似文献   

9.
沈从文的乡土小说《边城》取材于湘西农村 ,小说中的人物纯朴、自然 ,没有半点对社会人生的愤恨 ,即使有怨 ,也是怨而不怒。这就使沈从文的乡土文学作品在同时代众多的乡土文学作品中独具一格。沈从文用一种独特的视角 ,将美融于自然之中 ,使人“见美然后悟丑”。作品在人物表现、风俗介绍、语言表达等方面 ,都体现了一种浓郁的民俗色彩  相似文献   

10.
日本作家川端康成和中国作家沈从文都以乡土为背景创造了许多优秀的文学作品。在《古都》和《边城》中,两位作家将各自故乡风景和民俗带到小说故事发展中,使读者体会到他们各自故乡的自然风景和乡土人情之美。他们以各自的美学意识,用彩墨将家乡挥洒成一幅美景名画,在画卷中挥洒自己对家乡和民族的情感。  相似文献   

11.
对沈从文《边城》的接受及其嬗变过程研究表明,对作品的理解和认识与接受环境、接受主体的期待视界有密切关系。  相似文献   

12.
沈从文的《萧萧》和《一个女人》两篇小说对叙事时间的安排反映了作者的女性观。顺叙、反复叙事的技巧既反映了作者对女性混沌、愚昧生活状态的否定,又透露出他对女性这种自然、顺从状态的留恋。这是一种矛盾的女性观。  相似文献   

13.
沈从文的主要文学贡献是用小说与散文建造起他特异的"湘西世界"."湘西世界"有着特殊的审美价值,能够让人了解另一种"人生形式",从而获得"生命的明悟"."湘西世界"就是沈从文理想人生的缩影,是他现实与梦幻的交织.他一方面试图在文本中挽留湘西的神话,另一方面在作品中已经预见到"湘西世界"的无法挽回的历史命运.以<边城>为例分析闪耀在沈从文身上的浪漫主义和古典主义式的情怀,可以深化这种艺术体验.  相似文献   

14.
由于社会、身世、性格、气质等原因,沈从文的湘西题材小说呈现出浓郁的悲剧性意蕴。在沈从文的乡土小说中,悲剧性意蕴突出体现为具有多种形式的悲剧,充满诗性的审美色彩。悲剧形式主要有四种:无知的悲剧;好梦难圆的悲剧;社会黑暗的悲剧;死亡的悲剧。而诗性则表现为温厚的牧歌情调和淡远的审美情趣。  相似文献   

15.
沈从文和路遥同属于乡土文学的作家,他们的创作都带着浓郁的地域文化色彩,但由于生活的时代背景和审美追求的不同,决定了他们创作上的极大差异:沈从文在湘西风情的描绘中寄寓一种文化的理想;路遥在陕北风物的描写中,去深刻地表现当代特殊历史时期的时代生活和社会发展动向。沈从文的创作体现出向传统回归的倾向,路遥的创作则体现出蓬勃发展的时代气息。  相似文献   

16.
在沈从文创作最旺盛的年代,他的头脑中始终有着“经典重造”的焦虑,这种焦虑从他要求作家应具有的创作态度,他对写作技巧的重视,他对作品产生的社会作用的期待,以及他用时间来评判文学作品的价值,要求文学作品像传统经典一样经得起时间的考验等方面表现出来。产生这种“经典重造”焦虑的原因,首先是沈从文认为传统经典在新时期里已失去了意义,其次是他相信文学作品能产生重造社会的作用,第三是他对国家、民族及社会有责任感。  相似文献   

17.
在<李尔王>的译本中,原文中表示血缘本性关系的概念nature和love译成了中国传统伦理中的"孝",使读者产生了错觉,仿佛莎翁在原作中宣传儒家伦理道德观.然而从某种意义上讲,这部悲剧似乎十分经典的契合了中国传统道德文化中的的忠孝观:正面有忠臣肯特、孝子女爱德伽、考狄利娅;反面有不孝女高纳里尔、里根,不孝子、不忠之臣埃德蒙.原著中,莎翁借助李尔所呼吁的孝道(孝亲报思)是一种美好的道德伦理义务,这正好契合了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忠孝思想.  相似文献   

18.
女性叙事,是沈从文表达他对社会人生独特感悟和认识的重要手段.沈从文笔下的女性叙事具有深厚的生态内蕴.他崇尚自然更欣赏女性,推崇人与自然的有机契合;他对女性正常的情欲性爱给予热情的肯定,张扬健康、自然的生命本能;他对男权逻辑进行了理性批判,倡导性别平衡的生态观念.  相似文献   

19.
川端康成对日本传统美的追溯,促成了其作品洋溢着浓郁的日本传统气息;沈从文对故乡的热爱,造就了其乡土文学作品中浓厚的乡土色彩。两个不同流派的作品,却给人类似的感受:浓浓的地域风味,沉重的悲美情调。  相似文献   

20.
对沈从文的研究我们往往注意到他作为湘西赤子淳朴、执著的一面,而《从文家书》使我们看到了沈从文作为湘西浪子的另一种形象,看到了他性格和创作中的游移因素。这种游移因素影响了沈从文的生活经历、婚姻情感、文学创作等各个方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